治疗月经不调的中药处方分析
摘 要 本课题通过调查医院门诊治疗月经不调的处方用药情况,探讨药物作用的规律和效果,对各常见中药、中药类型、药物配伍等进行了具体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收集了2018年12月至2019年1月两个月间山阳县中医院妇科门诊治疗女性月经不调的614张中药处方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年龄、处方数量、常用药物剂量、用药频率、中药种类、配伍等相关用药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调查发现年龄在20岁~29岁的患者人数最多;处方中出现频次较高的药物包括当归、熟地、党参、丹参、菟丝子、枸杞等;主要药物类别包括肝郁肾虚、脾肾两虚等药物。结果显示该院治疗月经不调的处方均符合要求,药物配伍较灵活、合理,适用于本病,具有标本兼顾的作用,充分体现了中医药的传统特色。
目 录
1 前言 1
2 资料与方法 3
2.1资料来源与选择条件 3
2.2处理方法及内容 3
3 结果与分析 4
3.1患者的年龄分布统计结果与分析 4
3.2处方中多频中药统计结果及配伍分析 4
3.3处方中多频中药分类统计结果及分析 7
3.4月经不调的临床证型统计结果及分析 8
4 常用基准方分析 12
4.1补中益气汤—脾虚 12
4.2固阴煎—肾虚 12
4.3清经散—实热 12
4.4温经汤—血寒 13
4.5丹栀逍遥散—肝热 13
4.6膈下逐瘀汤—血瘀 13
5 讨论 15
5.1月经不调患者的年龄组成讨论 15
5.2月经不调常用药物分析及讨论 15
5.3临床诊断及证型 15
5.4用药综合总结 16
结 论 17
参考文献 18
致 谢 20
1 前言
月经作为绝大多数女性非常重要的生理特性,是女性发育成熟并拥有生育能力的象征[1]。从初潮到绝经,大约历时35年,月经正常与否,往往反映某段时期女生身体状况健康与否。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下,经常造成女性精神紧张、工作压力大,再加上各种饮食、气候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环境等不可控因素的影响,月经病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困扰[2]。在妇科病的诸多杂症中,月经病是女性患病率最高最多的,它被称为是妇科第一疾病,也是目前患者人数最多的一种病。众所周知的月经病主要包括月经不调中的先期后期、量多量少、延长无定期、来潮期间出血以及崩漏、闭经、痛经、经行前后诸症、经断前后诸症等[3]。
根据中医理论,其主要病因、病机可归纳为外感六淫之邪或七情之伤,饮食不当、情志不畅或者是房事不节制等[4]。六淫具有外感性、节气性、地域性和相兼性,属于外感病的致病因素。七情则因其致病由内而生,是指人的感觉或行为超出了人体能承受的正常范围,是直接损伤脏器引起疾病的内伤性因素[5]。其中寒邪、热邪、湿邪较易与血相博,以致血为邪困,血行阻滞,冲任受损而致病;寒邪包括实寒、虚寒,也因为它与热邪相对而属于阴邪,所以最容易损伤人体的阳气;热邪有燔灼向上的特性,易伤津耗气扰人心神;湿邪是但凡致病具有沉重附着、停滞等特殊性质,在发病中成因不同影响脾的运化。中药医治月经病的应用因它的病症类型不一样,之后的具体效果也从活血止血到行气理气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别,使用的剂量也因为年龄的不同因素而略有改善。
经期疾病的治疗不仅减轻了女性的生理症状,而且减轻了她们的精神负担。虽然现时西医治疗月经病的药物已见成熟,但效果差强人意,一是因为不确定是否会有副作用,二是因为术后的复发情况有可能比较多[6]。中医药从整体方面入手来治疗女性月经不调的症状,以辨证施治为主对机体阴阳的偏盛、偏衰进行调理,多采用补肝肾、健脾胃、调气血的方法扶正祛邪,增强自身免疫力,不仅几乎没有副作用,而且保持疗效稳定还不会复发,值得我们在临床中进行推广以及应用[7]。
从目前中药处方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中医调经之特色主要是要求治疗与调理一起重视,在治疗中,保持调理与养护相辅相成。月经的产生和来潮,与五脏中除肺之外的脏器以及气血、冲任的关系最为密切,通过对内分泌进行调节,来调整脏腑、恢复气血,再根据平常的饮食嗜好、情绪心智进行相关的调理养护,从而达到血脉畅通、冲任健固、理气行滞、清热散寒等效果[4]。应用各种中药材使月经得以改善,既能使患者脏腑由衰至盛,又能防止病情反复,突出表现中医理论中辨证论治的整体优势和独特性质[8]。
本文共有614个处方的中草药治疗月经不调,是收集和整理山阳县中医院的门诊处方,调查和分析治疗月经不调中药处方的药物,并探讨它们的规则,为将来促进中医药在月经不调治疗中的作用提供依据。
2 资料与方法
2.1 资料来源与选择条件
此文搜集整理来自山阳县中医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1月份期间两个月中妇产科门诊部关于医治女性月经不调的相关中草药处方,合计614张。全部处方均由该医院的中药房所提供。
2.2 处理方法及内容
使用office中的表格软件进行归类整理,对所有的中药处方展开分析并总结。分析内容主要包括月经不调患者的年龄分析和中药服用频率分析,并对基准方中的常用药配伍进行研究总结,统计常用药的分类与临床诊断的不同证型,对最终获得的数据信息所呈现的结果进行综合探讨。3 结果与分析
3.1 患者的年龄分布统计结果及分析
在目前所整理出的614张中草药处方中,最年幼的患者仅有11岁,而年龄最大的患者高至54岁。结果表明,月经不调的女性大多在18岁到35岁之间;而在这个年龄阶段的范围之中20岁至29岁出现月经不调症状的人数最多(见表3.1)。
表3.1 月经不调女性的年龄阶段统计表
年龄阶段
总人数
发病频率
10~19
128
20.8%
20~29
245
39.9%
30~39
161
26.2%
40~49
72
11.7%
50~59
8
1.3%
3.2 处方中多频中药统计结果及配伍分析
在总共614张处方里根据每味药的使用次数,选择使用次数超过50次的药物进行统计(见表3.2)。在614张处方中,共使用了146味药。在出现的这些处方中应用较多的剂数有近10种,最高达到了15种,而较少的只有8种。在这些处方里最常用的药物克数是8克和12克,最大的克数高达15克,而最低只有3克。
表3.2 月经不调处方中药的使用频率
目 录
1 前言 1
2 资料与方法 3
2.1资料来源与选择条件 3
2.2处理方法及内容 3
3 结果与分析 4
3.1患者的年龄分布统计结果与分析 4
3.2处方中多频中药统计结果及配伍分析 4
3.3处方中多频中药分类统计结果及分析 7
3.4月经不调的临床证型统计结果及分析 8
4 常用基准方分析 12
4.1补中益气汤—脾虚 12
4.2固阴煎—肾虚 12
4.3清经散—实热 12
4.4温经汤—血寒 13
4.5丹栀逍遥散—肝热 13
4.6膈下逐瘀汤—血瘀 13
5 讨论 15
5.1月经不调患者的年龄组成讨论 15
5.2月经不调常用药物分析及讨论 15
5.3临床诊断及证型 15
5.4用药综合总结 16
结 论 17
参考文献 18
致 谢 20
1 前言
月经作为绝大多数女性非常重要的生理特性,是女性发育成熟并拥有生育能力的象征[1]。从初潮到绝经,大约历时35年,月经正常与否,往往反映某段时期女生身体状况健康与否。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下,经常造成女性精神紧张、工作压力大,再加上各种饮食、气候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环境等不可控因素的影响,月经病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困扰[2]。在妇科病的诸多杂症中,月经病是女性患病率最高最多的,它被称为是妇科第一疾病,也是目前患者人数最多的一种病。众所周知的月经病主要包括月经不调中的先期后期、量多量少、延长无定期、来潮期间出血以及崩漏、闭经、痛经、经行前后诸症、经断前后诸症等[3]。
根据中医理论,其主要病因、病机可归纳为外感六淫之邪或七情之伤,饮食不当、情志不畅或者是房事不节制等[4]。六淫具有外感性、节气性、地域性和相兼性,属于外感病的致病因素。七情则因其致病由内而生,是指人的感觉或行为超出了人体能承受的正常范围,是直接损伤脏器引起疾病的内伤性因素[5]。其中寒邪、热邪、湿邪较易与血相博,以致血为邪困,血行阻滞,冲任受损而致病;寒邪包括实寒、虚寒,也因为它与热邪相对而属于阴邪,所以最容易损伤人体的阳气;热邪有燔灼向上的特性,易伤津耗气扰人心神;湿邪是但凡致病具有沉重附着、停滞等特殊性质,在发病中成因不同影响脾的运化。中药医治月经病的应用因它的病症类型不一样,之后的具体效果也从活血止血到行气理气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别,使用的剂量也因为年龄的不同因素而略有改善。
经期疾病的治疗不仅减轻了女性的生理症状,而且减轻了她们的精神负担。虽然现时西医治疗月经病的药物已见成熟,但效果差强人意,一是因为不确定是否会有副作用,二是因为术后的复发情况有可能比较多[6]。中医药从整体方面入手来治疗女性月经不调的症状,以辨证施治为主对机体阴阳的偏盛、偏衰进行调理,多采用补肝肾、健脾胃、调气血的方法扶正祛邪,增强自身免疫力,不仅几乎没有副作用,而且保持疗效稳定还不会复发,值得我们在临床中进行推广以及应用[7]。
从目前中药处方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中医调经之特色主要是要求治疗与调理一起重视,在治疗中,保持调理与养护相辅相成。月经的产生和来潮,与五脏中除肺之外的脏器以及气血、冲任的关系最为密切,通过对内分泌进行调节,来调整脏腑、恢复气血,再根据平常的饮食嗜好、情绪心智进行相关的调理养护,从而达到血脉畅通、冲任健固、理气行滞、清热散寒等效果[4]。应用各种中药材使月经得以改善,既能使患者脏腑由衰至盛,又能防止病情反复,突出表现中医理论中辨证论治的整体优势和独特性质[8]。
本文共有614个处方的中草药治疗月经不调,是收集和整理山阳县中医院的门诊处方,调查和分析治疗月经不调中药处方的药物,并探讨它们的规则,为将来促进中医药在月经不调治疗中的作用提供依据。
2 资料与方法
2.1 资料来源与选择条件
此文搜集整理来自山阳县中医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1月份期间两个月中妇产科门诊部关于医治女性月经不调的相关中草药处方,合计614张。全部处方均由该医院的中药房所提供。
2.2 处理方法及内容
使用office中的表格软件进行归类整理,对所有的中药处方展开分析并总结。分析内容主要包括月经不调患者的年龄分析和中药服用频率分析,并对基准方中的常用药配伍进行研究总结,统计常用药的分类与临床诊断的不同证型,对最终获得的数据信息所呈现的结果进行综合探讨。3 结果与分析
3.1 患者的年龄分布统计结果及分析
在目前所整理出的614张中草药处方中,最年幼的患者仅有11岁,而年龄最大的患者高至54岁。结果表明,月经不调的女性大多在18岁到35岁之间;而在这个年龄阶段的范围之中20岁至29岁出现月经不调症状的人数最多(见表3.1)。
表3.1 月经不调女性的年龄阶段统计表
年龄阶段
总人数
发病频率
10~19
128
20.8%
20~29
245
39.9%
30~39
161
26.2%
40~49
72
11.7%
50~59
8
1.3%
3.2 处方中多频中药统计结果及配伍分析
在总共614张处方里根据每味药的使用次数,选择使用次数超过50次的药物进行统计(见表3.2)。在614张处方中,共使用了146味药。在出现的这些处方中应用较多的剂数有近10种,最高达到了15种,而较少的只有8种。在这些处方里最常用的药物克数是8克和12克,最大的克数高达15克,而最低只有3克。
表3.2 月经不调处方中药的使用频率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zyx/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