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

摘 要 黄芪,属豆科植物,是我国临床及生活中常用的一味中药,主要生产于山西、黑龙江、辽宁等省,前苏联、朝鲜和蒙古等地。黄芪味甘性温,具有益气补虚、托毒生肌、利水退肿的功效。黄芪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包括黄芪多糖、黄芪皂苷、黄芪黄酮以及多种微量元素,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黄芪不仅是一味疗效显著的常用药材,也是一种养生的保健食材,具有药食两用的功效。近年来,黄芪以其出众的功效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使用时应辨明适应症与禁忌症,在遇到禁忌症时应谨慎食用。本文综述研究了黄芪的功效,分析整理了黄芪的使用禁忌,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发挥黄芪的作用,为黄芪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目 录
1. 绪论 1
1.1黄芪概述 1
1.2黄芪的主要成分 1
1.2.1黄芪多糖 1
1.2.2黄芪皂苷 2
1.2.3药理活性 3
1.2.4黄芪黄酮 5
2. 黄芪的临床应用 7
2.1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7
2.2治疗面神经炎 7
2.3治疗肝硬化腹水 7
2.4治疗习惯性便秘 8
2.5预防小儿口腔溃疡复发 8
2.6治疗泌尿系统疾病 8
2.8 Bchcet氏病(眼、口生殖器综合征) 8
2.9肾动脉硬化症 8
2.10治疗产后疾病 9
2.11其他 9
3. 黄芪的应用禁忌 10
3.1黄芪用量的注意事项 10
3.2黄芪炮制的注意事项 10
3.2.1黄芪的常用炮制方法及对其功效适应症的影响 10
3.3黄芪剂型注意事项 11
3.4黄芪的使用禁忌 11
结 论 13
参考文献 16
致 谢 23
绪论
1.1黄芪概述
黄芪又叫黄耆、戴椹、独根等,是临床和生活中常用的中药,有药用和食补双重效果。黄芪有很长的应用历史,在2000多年前的“52病处方”中就已经有提到过。神农经称为甜、温和、无毒、补缺、祛瘀、止痛。它是最好的药,备受尊敬。许多后世的医生也很喜欢。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芪味甘,性温,对肺和脾通道,可补充气和实表,利尿收敛疮。黄芪食用也很方便,可以做汤、扁炸、泡酒、入菜。
黄芪药材:味甘、气温、气薄、味浓,可以升降,阳中之阳,无毒。它的常用功效显著,尤其是在补血方面,具有独特的效果。“黄芪,补肺补脾,收敛出汗”,“ 黄芪甲”可补足五脏的不足,治疗脉管汗液,清除阴火,祛肺热。西方现代药学工作者也开始研究黄芪的使用,以减轻化疗的副作用。
随着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矛盾日益加深,人们更倾向于追求健康生活,绿色环保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中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无论是绿色生态的发展,还是低毒性和低残留,还是从治疗到预防的转变,自然活性物质的开发利用都将使生态经济和疾病预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黄芪是一种资源丰富、价格相对低廉的天然药材。黄芪的药理作用也非常丰富:它能增强非特异性免疫;也能增强特异性免疫功能;能增加红血球的数量;提高肝糖原含量;提高抗应激能力;降低血清中脂质过氧化和脂褐素含量;还具有强烈的心脏效应。黄芪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安全性和高效、毒性较小的副作用,这无疑证明了黄芪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1.2黄芪的主要成分
1.2.1黄芪多糖
黄芪多糖作为一类生物大分子成分,其结构与活性研究较为广泛。目前认为黄芪多糖的单糖种类主要包括 L?鼠李糖、L?阿拉伯糖、D?木糖、L?木糖、D?核糖、L?核糖、D?半乳糖、D?葡萄糖和 D?甘露糖等[3]。多糖发挥着极其重要的生物功能,目前报道,其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动脉粥样硬化[4]、降血糖[5]、抗病毒[6]、治疗代谢性紊乱[7]、迟发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及抗衰老[8]等,同时已广泛应用于兽医临床,提高动物的抗病能力[9]。
其中黄芪多糖的免疫调节作用报导最多,被认为与黄芪的免疫调节作用直接相关,是其最重要的作用之一。起初认为它只可启动 B 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增生,对 T 细胞无明显作用[10]。近年来,我国学者利用微波提取、膜过滤、阴离子交换树脂及凝胶色谱等分离鉴定了一多糖成分 MAPS5,药理实验表明,其仅具有诱导 T 细胞增生,而对B细胞无明显作用[11]。在对巨噬细胞的活性试验中,黄芪多糖可以显著提高巨噬细胞产生GM?CSF,TNF?α,NO等细胞因子,增加NFκB蛋白水平[1213]。由此可见,黄芪多糖作为生物大分子成分,发挥着不同的免疫调节活性,这些免疫调节作用使之一方面可以用于炎症治疗,如它可抑制脂多糖引发的 TNFα 和 IL8的产生,因此对肠炎患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14]。另一方面,黄芪多糖也可应用于抗肿瘤方面,如黄芪多糖与云芝糖肽组方后可明显降低阿霉素在抗肿瘤过程中引发的免疫耐受现象[15];此外,黄芪多糖与长春瑞滨、顺铂等联合静脉注射可改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16]。黄芪多糖的免疫调节作用,促使其另一主要药理活性为降血糖作用:有报道称,黄芪多糖可通过增加肌细胞内半乳凝素1的表达[17],增加胰腺 β?细胞总质量[18],治疗I型糖尿病[19]。此外,富含糖类或多糖丰富的黄芪可缓解 II 型糖尿病大鼠的胰岛素耐受及脂肪肝等症状[20]。黄芪多糖的降糖机制多数还是与其对骨骼肌的影响有关,它降低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的表达[21],调节骨骼肌内 PKB/GLUT4信号通路[22],进而增加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这种降血糖作用的同时,黄芪多糖还可以通过影响肾皮质内 NFκB,IκB 的mRNA 表达,改善早期糖尿病肾病变症状[23]。另外,它可以减少肝内质网应激并维持糖稳态发挥降血糖作用[24]。
1.2.2黄芪皂苷
目前,从膜荚黄芪和蒙古黄芪及其同属近缘植物中分离出40多种三萜皂苷类化合物,主要有黄芪皂苷、异黄芪皂苷、乙酰基黄芪皂苷、大豆皂苷四大类(图 1.1,表1.1)。
图 1.1 黄芪皂苷的母核
Fig. 1.1 Structure of astragaloside
表 1.1 黄芪皂苷部分列举
Table 1.1 List of astragalosides
化合物
R1
R2
R3
R4
R5
R6
黄芪皂苷I
H
CH3CO
CH3CO
Glc
H
H
黄芪皂苷II
H
H
CH3CO
Glc
H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zyx/343.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