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棒锤的质量标准初探(附件)

摘 要本论文研究铁棒锤药材的质量标准,为临床使用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用观察法研究铁棒锤药材的性状鉴别特征;用显微观察法研究铁棒锤的显微鉴定特征;用灰分测定法研究铁棒锤的总灰分;用浸出物测定法研究铁棒锤的浸出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乌头碱的含量。研究出了铁棒锤药材的性状特征;研究出了铁棒锤显微鉴定特征;水分含量为8.07%;总灰分含量为3.78%;水溶性浸出物的含量为15.43%,醇溶性浸出物含量为9.01%;生品总生物碱含量为1.23%,炮制品总生物碱含量为0.20% ;生品乌头碱含量为2.216mg/g,炮制品乌头碱含量为1.254mg/g。本研究初步得出铁棒锤药材的质量标准,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目录
1 绪论
1.1 铁棒锤的本草考证 1
1.2 原植物形态 1
1.2.1铁棒锤 1
1.2.2伏毛铁棒锤 1
1.3 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1
1.4 铁棒锤的炮制方法 2
1.5药理作用 2
1.5.1抗炎作用 2
1.5.2 镇痛作用 2
1.5.3 抗肿瘤作用 3
1.5.4 局部麻醉作用 3
1.5.5 解热作用 3
1.5.6毒性 3
1.6铁棒锤的开发应用状况 4
2实验部分
2.1材料、试剂及仪器 5
2.1.1材料 5
2.1.2试剂 5
2.1.3 仪器 5
2.2 研究方法及结果 5
2.2.1 性状鉴定 5
2.2.2粉末的显微鉴定 6
2.2.3横切面的显微鉴定 7
2.2.4理化鉴别 8
2.2.5水分测定 9
2.2.6灰分测定 9
2.2.7水溶性浸出物与醇溶性浸出物含量测定 10
2.2.8总生物碱含量的测定 10
2.2.9 乌头碱的含量测定 11
2.3 讨论 14
结论 15
参考文献 16
致 谢 18
1 绪论
1.1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 2.2.5水分测定 9
2.2.6灰分测定 9
2.2.7水溶性浸出物与醇溶性浸出物含量测定 10
2.2.8总生物碱含量的测定 10
2.2.9 乌头碱的含量测定 11
2.3 讨论 14
结论 15
参考文献 16
致 谢 18
1 绪论
1.1铁棒锤的本草考证
铁棒锤为毛茛科(Ranunculaceae)乌头属(Aconitum )植物铁棒锤(Aconitum szechenyianum Gay)和伏毛铁棒锤(Aconitum flavum)的干燥块根[1]。常见别名为铁牛七[2]、 黑乌草[3]、八百棒、雪上一枝蒿。生于海拔为2800~4500m的草坡、山地或林边[4],秋季采收,去除须根,洗净晒干。为羌、藏、回等民族的习用药。主要分布于陕西、青海、甘肃、四川、宁夏等地。
根据《陕西中草药》中记载铁棒锤是以其块根入药,味辛、苦,性热,有大毒,具有“活血祛瘀,祛风湿,止痛,止血,去腐生肌,消肿败毒,治疗跌打损伤,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恶疮,劳伤,无名肿毒,痈肿,冻疮,毒蛇咬伤”等作用[5]。在《全国中草药名鉴》、《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全国中草药汇编》中均有记载,并有着显著的药理及临床作用。
1.2原植物形态
1.2.1铁棒锤
多年生草本,高30~100cm。块根倒圆锥形,褐色。茎直立,不分枝,上部被短柔毛。叶互生,宽卵形,长3~5.5cm,掌状3全裂,裂片再作2~3深裂;小裂片线形,宽1~2.2mm,被稀疏毛绒;叶柄长4~5mm,上部叶近无柄。总状花序顶生,长8~20cm,总花梗密被伸展的黄色短柔毛;小苞片条形,萼片5,紫色,外面生短毛,上萼船状镰刀形;花瓣2,无毛,距短,弯曲呈钩状;雄蕊多数;心皮5,离生,柱头单一。蓇葖果5枚,有毛,成熟后向内开裂,宿存花柱呈芒尖状;种子多数。花期8~9月。果期9~10月。生于山地草丛或林缘。分布陕西、青海、甘肃、四川、河南、云南等地。
1.2.2伏毛铁棒锤
与上种相似,但花序上生紧贴的微柔毛,花蓝紫色,上面萼片近盔形。生于山地草丛中。分布四川、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地。
1.3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铁棒锤中主要的化学成分为生物碱类成分,既属于活性成分,也是其毒性成分。根据有关文献记载,铁棒锤主要含有乌头碱、次乌头碱[6]和3乙酰乌头碱、3脱氧乌头碱、3脱氧乌头原碱8亚油酸酯、8去乙酰氧基8乙氧基3乙酰乌头碱[7]、尼奥灵、宋果灵、乌头原碱8亚油酸酯、12表欧乌头碱、欧乌头碱、6O去甲基尼奥灵、雪乌碱[8]等成分。
1.4 铁棒锤的炮制方法
羌医常用的铁棒锤炮制方法有水煮法、砂炒法、蒸制法、枝木灰煨法,在大量使用时多采用水煮法,在用量较少时可采用其它三种炮制方法。羌药铁棒锤炮制最优工艺为:取适量干净的河沙(粒度为药典1号筛与2号筛之间,河沙用量以可以完全淹没药材为度)在滚筒式炒药机中加热至200℃,转速约10r/min,将铁棒锤切成约1~2cm均匀的段并放入,炒制至外皮焦黄,内心略黄为止。
1.5 药理作用
1.5.1抗炎作用
唐希灿,等[9]应用国内外常用的多种实验模型证实,AAc对炎症早期的毛细血管渗透性增高,炎性渗出和水肿,对致炎剂致肿,白细胞增多,以及炎症增殖期的肉芽组织增生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并对正常动物体温和发热模型有解热降温作用。但有关其抗炎作用机理说法不一,实验结果表明,切除双侧肾上腺后,AAc 的抗炎作用仍然存在;局部用药仍能抑制棉球肉芽肿增生;对肾上腺内抗坏血酸的含量无明显影响;不能延长摘除双侧肾上腺大鼠的生存时间;不引起幼年大鼠胸腺萎缩,提示其抗炎作用不是通过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实现的。已知组织受热或炎症时,产生和释放前列腺素PEG,PEG是一种极强的致热物质,故前列腺素和慢性疼痛、发热及炎症有密切关系。AAc除有抗炎、解热作用外,还有很强的镇痛作用,因此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可能是AAc发挥治疗实验性关节炎的一部分药理基础。
1.5.2镇痛作用
宋东江,等[10]研究乌头碱的镇痛作用,采用小鼠热板法测得乌头碱的小鼠镇痛ED50为(0.41+0.10)mg/kg(ip),其镇痛治疗指数(6.37)高于3乙酰乌头碱(4.60)。铁棒锤总碱注射液,成人每次肌注1mL,每日服2次,作为非成瘾性镇痛剂,应用于创伤性手术后疼痛以及晚期肿瘤疼痛,获得了非常好的效果[11]。关于镇痛作用的机理,目前多认为与中枢去甲肾上腺素系统以及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zyx/559.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