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党参等14种常见中药材种子质量情况”的调查研究(附件)

摘 要通过在安徽亳州药材市场随机购买3批党参、白术、白芷、射干、板蓝根、荆芥、远志、轮叶党参、苦参、黄芪、黄芩、牛膝、决明、知母14种不同店面的中药材种子,每个批次中每种中药材种子的质量检测方法分别进行5组重复实验并对其市售种子的质量进行调查研究,综合评价市售常见党参等14种中药材种子的质量情况,为后期规范市售中药材种子的质量提供参考依据。参照《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GB/T3453-1995)选择适合党参、白芷等14种中药材种子的质量检测的方法。主要从净度分析、重量测定、发芽率这三项对市售的这批中药材种子进行质量检测。净度分析的取样量均以不少于2500粒种子为取样量。重量测定采用千粒法,测定每种种子的千粒重。种子的发芽条件以(TP)纸床,发芽温度参考种子的最适发芽温度来进行发芽。通过测定3批党参、白芷等14种市售中药材种子的净度、千粒重、发芽率的数据综合分析得到市售的这3批党参、白芷等14种中药材种子的质量参差不齐,其质量3批都合格的有4种牛膝、党参、射干、板蓝根。除轮叶党参、苦参现阶段还没有相应的检验标准及质量标准外其余8种种子的质量均属不合格。而导致这种现象可能有农户收种子时没有采用中药材种子良种要单收、单打、单晒的要求;一些药农为了防止药种成熟后脱落而提前采收种子,使得药种的成熟度下降;市售的3批党参、白芷等14种不同店的药材种子没有确切的来源,可能是收集的不同地区的农户的种子及市售的种子中常出现以次充好、新老种子混合出售的情况;药种贮藏、运输过程中的不规范因素;如贮藏过程药材种子含水量水量过多易发热致使捂种霉变等,贮藏或运输过程温湿度过高会加强种子的呼吸作用,微生物容易在种子堆中进行繁殖致使药种发热而霉变。致使药材种子的质量参差不齐。对此建议国家相关部门颁布各种中药材种子的质量标准,同时加强对中药材种子市场的监管力度,从根本上解决市售中药材种子质量低劣的问题。
目 录
1 前言 1
2 文献综述 2
2.1 本草综述 2
2.1.1 党参 2
2.1.2 黄芩 2
2.1.3 白芷 2
2.1.4 苦参 2
2.1.5 射干 2
2.1.6 黄芪 3
2.1.7 知母 3
2.1.8 荆芥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3
2.1.9 轮叶党参 3
2.1.10 板蓝根 3
2.1.11 白术 3
2.1.12 远志 4
2.1.13 决明子 4
2.1.14 牛膝 4
2.2 中药材种子质量现状 4
3 实验内容 6
3.3 实验方法 6
3.3.1 种子扦样方法与术语 6
3.3.2 种子净度分析方法与术语 7
3.3.3 种子发芽实验方法与术语 8
3.3.4 种子重量测定方法及术语 10
3.4 实验结果 11
3.4.1 扦样 11
3.4.2 种子净度分析 11
3.4.3 发芽试验结果 14
3.4.4 重量测定结果及分析 19
总 结 21
参考文献 23
致 谢 27
1 前言
在我国流通的中草药品种中,约有80%的是来自于野生资源。因多年来的掠夺性的开采,野生的中草药资源逐步缺乏。取而代之的是人为种植的,并在此后将成为中草药原料的主要来源。然而,目前人为种植的中草药却存在着质地不高、不稳定等多个方面的不足,严重的影响了我国中草药的现在化及国际化的进程。其质量到多个方面因素影响,其中种质资源是其生产的源头,所以,应如何从其生产的源头抓起,怎样通过其种质资源钻研提升其质地是一个急需处理的问题[1]。
在对传统中医药产业现代化发展的实施过程中,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中药材种子的质地直接影响其产量和质量。所以中药材种子检验是保证中药材种子质量的重要措施。也是保证中药材质量的关键[2]。
近年来,跟着中药材莳植面积逐步增大,主产区药用植物种子不断流向各地,其种子商业中以次充好,以陈掺新的现象时有发生,给中药材生产和种植户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中草药种子生产是一个微型的生产方式,没有规范的留种技术药用种子造成质量参差不齐的使用。中草药种子质量参差不齐,也造成了中药材产量和质量的不平衡,直接影响人们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恰是很多中草药植物种子质量标准的缺失使这些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因此,本实验选择的是在安徽亳州药材市场购买的对市售不同店铺的3批14种中药材种子:荆芥、白芷、黄芪、黄芩、白术、党参、轮叶党参、苦参、射干、决明子、知母、板蓝根、远志、牛膝,依照《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GB/T34531995)及当前一些中药材种子检验的研究成果,通过对其进行了扦样、净度分析、重量测定、发芽率试验检测后从而对市售这3批党参等14种中药材种子进行了质量调查研究,以此来保障药材生产和用药企业可此续发展,保障今后人们用药的安全有效。
2 文献综述
2.1 本草综述
2.1.1 党参
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 (Franch.) Nannf.)为桔梗科党参属植物的干燥根。为常用中药,味甘性平,具备补中益气及健脾益肺之的功效。用于治疗脾肺虚弱,食少便塘和气短心悸等[3],古代以山西党上党地区出产的党参为上品,称为上党参,如今市场上90%的党参都产于甘肃。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许多地方开始用其煲汤等,使其年销量不断增加,现在国内年需求量约50006000吨,年出口量约3000吨,主要分布在中东和欧美。党参用种子进行繁殖,其种子不耐贮藏。
2.1.2 黄芩
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 )为唇形科黄芩属草本植物,为常用中药,入药部位是其干燥根,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中品[4]。黄芩具备泻火解毒、清热燥湿、等功用[5]。过去黄芩产品主要来自野生,近年来,河北、山西等地种植面积较大。
2.1.3 白芷
白芷为伞形科植物白芷(Angelica dahurica (Fisch. ex Hoffm.) Benth. et Hook. f. ex Franch. et Sav. )或杭白芷(Angelica dahurica (Fisch. ex Hoffm.) Benth. et Hook. f. ex Franch. et Sav. Hangbaizhi)的干燥根,是一味常用中药。
2.1.4 苦参
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Alt.)为豆科槐属多年生落叶亚灌木或草本植物,别名野槐、牛参等[6],以干燥根入药,有清热、利尿、燥湿、杀虫等功用[7]。
2.1.5 射干
射干(Belamcanda chinensis (L.) Redouté )为鸢尾科射干属植物射干的干燥根茎;该药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其性寒、味苦,具清热解毒、利咽、化痰等功用[8]。
2.1.6 黄芪
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的干燥根,具有益气健脾、调节伤口肉芽、利尿等功效[9]。黄芪的年需求量在3.5至4.0万吨之间,其中,栽培黄芪占90%以上,且以蒙古黄芪为主[10]。蒙古黄芪的栽培以种子为繁殖材料,蒙古黄芪的栽培是以种子为繁殖材料,但由于其栽培用种质量难以保证存,种子种质对于商业种子掺假严重,陈种信买现象,导致黄芪质量参差不齐。种子检验是保证种子质量的重要措施[11]。也是保证药材质量的关键。
2.1.7 知母
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unge)为百合科知母属植物知母的根状茎。其性味苦、寒,具有清热除烦、润肺滋肾之功效[12]。近年来知母利用率不断提高,其抗旱抗寒能力强,是绿化荒山荒坡的好品种[13]。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zyx/424.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