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应面优化葛根与灯盏细辛中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附件)
摘 要本文结合超声提取器的基本方法和特点对葛根、灯盏细辛的提取工艺进行深入研究。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优选出最佳的提取工艺参数,为市场上的葛根、灯盏细辛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工业化生产奠定基础。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提提取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3个因素为响应值,利用响应面法研究各自变量交互作用及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模拟得到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提取工艺的最佳组合为提取浓度60%、料液比9倍、超声时间50.00min时,总黄酮的提取率最大可以达到13.63%。1.1 1
目 录
1绪论
1.2灯盏细辛、葛根的化学成分
1.3葛根的药理应用
1.3.1降血糖血脂的作用
1.3.2抗氧化
1.3.3增加脑血流量,促进脑循环
1.3.4解酒作用
1.3.5葛根的心律失常作用
1.3.6降血糖作用
1.4灯盏细辛的药理性研究
1.4.1抗脑缺血
1.4.2抗氧化作用
1.4.3改变血液流变学作用
1.4.4微血管内皮细胞保护作用
1.4.5
2实验部分
2.1仪器与材料
2.1.1仪器
2.1.2试剂与药材
2.2 试验方法
2.2.1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2.2.2线性关系考察
2.2.3单因素实验
2.2.3.1乙醇浓度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2.2.3.2料液比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2.2.3.3不同温度对提取率的影响
2.2.3.4提取时间对提取率的影响
2.2.3.5提取功率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2.2.4响应面实验
2.2.4.1因素水平表设计
2.2.4.2 相应曲面法
2.2.4.3回归模型方程
2.2.4.4各因素对提取率影响的响应面图
2.2.4.5 相应曲面法的分析
讨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论
参考文献
致 谢
1 绪论
灯盏细辛又名灯盏花,为菊科植物短葶飞蓬的干燥全草[1],别名有地顶草、灯盏花( 《云南中草药》),地朝阳、双葵花(《云南中药选集》)。具有活血通络止痛、祛风散寒之功效,用于中风偏瘫、胸壁心痛、风湿痹痛、头痛、牙痛等治疗[24]。 据文献记载明代学者兰茂所著的《滇南本草》,是收载本品的最早文献[5]。该书最早以灯盏花之名将本品载入书中,并对其性味,功效作了相应的记载。该书云:“味苦、辛,性温。小儿脓耳,捣汁滴入耳内;左瘫右痪,风湿疼痛,水煎点水酒服。”据《藏药志》[6]考证,《晶珠本草》[7]中所载藏药(音:美多罗米),其原植物,在各地藏医的使用中,除菊科紫菀属的几种植物外,亦包括短葶飞蓬E. breviscapus,只是药用部位仅限于其干燥头状花序而非全草。《晶珠本草》记载:美多罗米,味苦、清热解毒,治瘟病时疫;生于沼泽地、阴山和阳山等地,茎高、色紫,叶圆,灰绿色而小,花瓣多,蓝色、花药黄色。关于其性味功用,《藏药志》云:“苦、寒、无毒;清热解毒;治瘟病时疫、头痛、
葛根本品为豆科植物野葛Puerarialobata(Willd.)Ohwi或甘葛藤PuerariathomsoniiBenth.的干燥根。秋、冬二季采挖,野葛多趁鲜切成厚片或小块;干燥;甘葛藤习称“粉葛”,多除去外皮,用硫黄熏后,稍干,截段或再纵切两半,干燥。其生长环境为山坡草丛中或路旁及较阴湿的地方。全国大部地区有产,主产河南、湖南、浙江、四川等地[8]。具有解肌退热,生津,透疹,升阳止泻。用于外感发热头痛、项背强痛,口渴,消渴,麻疹不透,热痢,泄泻;高血压颈项强痛等症。有“亚洲人参”的美誉[9]。
1.2 灯盏细辛、葛根的化学成分
70年代中期,我国学者开始对灯盏细辛进行化学成分研究,目前从灯盏细辛中已分离鉴定出黄酮类、咖啡酸酯类、酚酸类、吡喃酮类、植物甾醇类、倍半萜、挥发油、焦性儿茶酚、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等多种成分[10]。其灯盏花素是黄酮的主要有效成分。
葛根中有葛根素、大豆苷、葛根素和大豆苷元4.7二葡萄糖苷等异黄酮类化合物。除这四种主要的黄铜外,日本学者柴田承二等还从葛属植物P.Thunbergiana Benth等品种分离葛根素7木糖苷;Bhutain等从葛属植物 P.Tuberosa中分离得到另一种新的异黄酮累物质4,6二乙酰基葛根素[11];野原稔弘等还首次从葛根中分离鉴定出金雀黄素8芹糖素葡萄苷和大豆黄素8芹糖素葡萄苷两种异黄酮物质[12]。除上述主要有效成分异黄酮类化合物外,葛根中还有少量的葛根苷(A、B、C)、三萜类物质(葛皂醇A、B、C)和生物碱类物质[13]。
1.3 葛根的药理应用
1.3.1 降血糖血脂的作用
口服葛根素能使四氧嘧啶性高血糖小鼠血糖明显下降,血清胆固醇含量减少,当选用最低有效剂量的葛根素与小剂量阿司匹林组成复方后,降血糖作用加强,且维持24h以上,并明显改善四氧嘧啶性小鼠的糖耐量,明显对抗肾上腺素的升血糖作用,且认为葛根素可能是治疗糖尿病的主要成分。口服葛根煎液能对抗饮酒大鼠因乙醇所致血中APOA1降低及胆固醇、甘油三酯的升高显现[14]。
1.3.2抗氧化
体外实验表明,葛根异黄酮明显抑制小鼠肝、肾组织及大白兔学、脑组织的脂质过氧产物丙二醛的升高[15],且对提高血、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有极显著作用。本品能通过清除氧自由基和抗脂质过氧化而使酒精所致的血液粘度异常变化恢复正常状态[16]。
1.3.3增加脑血流量,促进脑循环
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抑制红细胞和血小板的聚集,改善微循环的作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在血液流变方面存在一定的异常,葛根素可通过扩张脑动脉,从而增加侧支循环流量,进而增加缺血期的供氧与供血,尤其对于半暗带的供氧与供血,使患者症状得以改善[17]。在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如脑动脉硬化、脑梗塞等,葛根注射液比复方丹参注射液更优[18]。葛根素主要通过扩张血管,加快脑流速度,增加脑血流量,解除脑血管痉挛,改善脑部血液循环来治疗脑供血不足。
1.3.4 解酒作用
葛根素可对抗慢性乙醇中毒引起的记忆减退,提高脑SOD活性,减少脑内脂褐素积累,逆转乙醇导致的海马突出界面细微结构的衰退性变化[19]。研究发现,葛根素腹腔注射可显著降低大鼠酒精摄入量,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线粒体醛糖还原酶有关[20]。
1.3.5 葛根的心律失常作用
慢性缺氧损伤可导致超微结构及心肌酶的改变,与病情程度成正比,而葛根素注射液明显减轻其改变,有效成分为黄酮苷,可增强心肌收缩力,扩张冠状动脉,降低心肌耗氧量,使自律性降低,不应期延长,因此用于临床抗心律失常的治疗[21]。葛根素能明显对抗肾上腺素、乌头碱、氯化钡和结扎冠状动脉所致的心律失常,其机理可能通过改变心肌膜对钾、钠、钙离子的通透性而降低心肌兴奋性[22]。 发挥葛根素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1.3.6 降血糖作用
葛根素可有效控制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浓度,又可抑制糖蛋白基化的进程,较少血清糖基化产物(AGEs)的形成,下调AGEs受体(RAGE)的过度表达。提示葛根素有降低血糖,预防及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作用[23]。目前认为,糖尿病持续高血糖引起体内多种蛋白的非酶糖基化反应,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主要诱因。实验证明,葛根素对蛋白非酶性糖基化反应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目 录
1绪论
1.2灯盏细辛、葛根的化学成分
1.3葛根的药理应用
1.3.1降血糖血脂的作用
1.3.2抗氧化
1.3.3增加脑血流量,促进脑循环
1.3.4解酒作用
1.3.5葛根的心律失常作用
1.3.6降血糖作用
1.4灯盏细辛的药理性研究
1.4.1抗脑缺血
1.4.2抗氧化作用
1.4.3改变血液流变学作用
1.4.4微血管内皮细胞保护作用
1.4.5
2实验部分
2.1仪器与材料
2.1.1仪器
2.1.2试剂与药材
2.2 试验方法
2.2.1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2.2.2线性关系考察
2.2.3单因素实验
2.2.3.1乙醇浓度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2.2.3.2料液比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2.2.3.3不同温度对提取率的影响
2.2.3.4提取时间对提取率的影响
2.2.3.5提取功率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2.2.4响应面实验
2.2.4.1因素水平表设计
2.2.4.2 相应曲面法
2.2.4.3回归模型方程
2.2.4.4各因素对提取率影响的响应面图
2.2.4.5 相应曲面法的分析
讨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论
参考文献
致 谢
1 绪论
灯盏细辛又名灯盏花,为菊科植物短葶飞蓬的干燥全草[1],别名有地顶草、灯盏花( 《云南中草药》),地朝阳、双葵花(《云南中药选集》)。具有活血通络止痛、祛风散寒之功效,用于中风偏瘫、胸壁心痛、风湿痹痛、头痛、牙痛等治疗[24]。 据文献记载明代学者兰茂所著的《滇南本草》,是收载本品的最早文献[5]。该书最早以灯盏花之名将本品载入书中,并对其性味,功效作了相应的记载。该书云:“味苦、辛,性温。小儿脓耳,捣汁滴入耳内;左瘫右痪,风湿疼痛,水煎点水酒服。”据《藏药志》[6]考证,《晶珠本草》[7]中所载藏药(音:美多罗米),其原植物,在各地藏医的使用中,除菊科紫菀属的几种植物外,亦包括短葶飞蓬E. breviscapus,只是药用部位仅限于其干燥头状花序而非全草。《晶珠本草》记载:美多罗米,味苦、清热解毒,治瘟病时疫;生于沼泽地、阴山和阳山等地,茎高、色紫,叶圆,灰绿色而小,花瓣多,蓝色、花药黄色。关于其性味功用,《藏药志》云:“苦、寒、无毒;清热解毒;治瘟病时疫、头痛、
葛根本品为豆科植物野葛Puerarialobata(Willd.)Ohwi或甘葛藤PuerariathomsoniiBenth.的干燥根。秋、冬二季采挖,野葛多趁鲜切成厚片或小块;干燥;甘葛藤习称“粉葛”,多除去外皮,用硫黄熏后,稍干,截段或再纵切两半,干燥。其生长环境为山坡草丛中或路旁及较阴湿的地方。全国大部地区有产,主产河南、湖南、浙江、四川等地[8]。具有解肌退热,生津,透疹,升阳止泻。用于外感发热头痛、项背强痛,口渴,消渴,麻疹不透,热痢,泄泻;高血压颈项强痛等症。有“亚洲人参”的美誉[9]。
1.2 灯盏细辛、葛根的化学成分
70年代中期,我国学者开始对灯盏细辛进行化学成分研究,目前从灯盏细辛中已分离鉴定出黄酮类、咖啡酸酯类、酚酸类、吡喃酮类、植物甾醇类、倍半萜、挥发油、焦性儿茶酚、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等多种成分[10]。其灯盏花素是黄酮的主要有效成分。
葛根中有葛根素、大豆苷、葛根素和大豆苷元4.7二葡萄糖苷等异黄酮类化合物。除这四种主要的黄铜外,日本学者柴田承二等还从葛属植物P.Thunbergiana Benth等品种分离葛根素7木糖苷;Bhutain等从葛属植物 P.Tuberosa中分离得到另一种新的异黄酮累物质4,6二乙酰基葛根素[11];野原稔弘等还首次从葛根中分离鉴定出金雀黄素8芹糖素葡萄苷和大豆黄素8芹糖素葡萄苷两种异黄酮物质[12]。除上述主要有效成分异黄酮类化合物外,葛根中还有少量的葛根苷(A、B、C)、三萜类物质(葛皂醇A、B、C)和生物碱类物质[13]。
1.3 葛根的药理应用
1.3.1 降血糖血脂的作用
口服葛根素能使四氧嘧啶性高血糖小鼠血糖明显下降,血清胆固醇含量减少,当选用最低有效剂量的葛根素与小剂量阿司匹林组成复方后,降血糖作用加强,且维持24h以上,并明显改善四氧嘧啶性小鼠的糖耐量,明显对抗肾上腺素的升血糖作用,且认为葛根素可能是治疗糖尿病的主要成分。口服葛根煎液能对抗饮酒大鼠因乙醇所致血中APOA1降低及胆固醇、甘油三酯的升高显现[14]。
1.3.2抗氧化
体外实验表明,葛根异黄酮明显抑制小鼠肝、肾组织及大白兔学、脑组织的脂质过氧产物丙二醛的升高[15],且对提高血、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有极显著作用。本品能通过清除氧自由基和抗脂质过氧化而使酒精所致的血液粘度异常变化恢复正常状态[16]。
1.3.3增加脑血流量,促进脑循环
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抑制红细胞和血小板的聚集,改善微循环的作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在血液流变方面存在一定的异常,葛根素可通过扩张脑动脉,从而增加侧支循环流量,进而增加缺血期的供氧与供血,尤其对于半暗带的供氧与供血,使患者症状得以改善[17]。在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如脑动脉硬化、脑梗塞等,葛根注射液比复方丹参注射液更优[18]。葛根素主要通过扩张血管,加快脑流速度,增加脑血流量,解除脑血管痉挛,改善脑部血液循环来治疗脑供血不足。
1.3.4 解酒作用
葛根素可对抗慢性乙醇中毒引起的记忆减退,提高脑SOD活性,减少脑内脂褐素积累,逆转乙醇导致的海马突出界面细微结构的衰退性变化[19]。研究发现,葛根素腹腔注射可显著降低大鼠酒精摄入量,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线粒体醛糖还原酶有关[20]。
1.3.5 葛根的心律失常作用
慢性缺氧损伤可导致超微结构及心肌酶的改变,与病情程度成正比,而葛根素注射液明显减轻其改变,有效成分为黄酮苷,可增强心肌收缩力,扩张冠状动脉,降低心肌耗氧量,使自律性降低,不应期延长,因此用于临床抗心律失常的治疗[21]。葛根素能明显对抗肾上腺素、乌头碱、氯化钡和结扎冠状动脉所致的心律失常,其机理可能通过改变心肌膜对钾、钠、钙离子的通透性而降低心肌兴奋性[22]。 发挥葛根素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1.3.6 降血糖作用
葛根素可有效控制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浓度,又可抑制糖蛋白基化的进程,较少血清糖基化产物(AGEs)的形成,下调AGEs受体(RAGE)的过度表达。提示葛根素有降低血糖,预防及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作用[23]。目前认为,糖尿病持续高血糖引起体内多种蛋白的非酶糖基化反应,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主要诱因。实验证明,葛根素对蛋白非酶性糖基化反应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zyx/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