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治疗阿尔兹综合海默症的用药概况研究
摘 要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AD)是一种起病隐匿的进行性发展的脑变性疾病,潜在病因,发展缓慢,主要症状为智能损伤,通常称为老年痴呆。发病时表现为患者的记忆力下降,性格及行为异常,意识恍惚,丧失思考和判断力,失去生活自理能力,严重者最终走向死亡。且随着人们的老龄化,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向,但病因及发病机制等尚不完全明晰,因此对老年痴呆症的正确认识及治疗有着重要的医学和社会意义。本论文现将古今中西医治疗老年痴呆症的研究报道进行综述,对阿尔兹综合海默症进行全面的剖析,提高人们对该病的认识和防护,为医药工作者临床用药提供思路和资料,增强用药的疗效和安全性。
目 录
摘 要 III
Abstract V
1 前言 1
1.1 AD的简要介绍 1
1.1.1 AD的定义 1
1.1.2 阿尔兹综合海默症的临床表现 1
1.1.2.1 记忆问题 1
1.1.2.2 言语问题 1
1.1.2.3 智力改变 1
1.1.2.4 情绪行为或人格改变 1
1.2 西医对阿尔兹综合海默症的病因病机的认识 1
1.2.1 中枢胆碱能系统功能低下假说 2
1.2.2 Tau蛋白 2
1.2.3 Aβ假说 2
1.2.4 谷氨基酸毒性学说 2
1.2.5 免疫功能假说 3
1.3 我国医学对阿尔兹综合海默症认识 3
1.4 其他 3
1.4.1 铝中毒 3
1.4.2 氧化应激 3
1.4.3 神经营养因子的缺乏 4
2 中西医治疗AD 5
2.1 西医对AD的治疗 5
2.1.1 胆碱酯酶抑制剂 5
2.1.1.1 他克林 5
2.1.1.2 利斯的明 5
2.1.1.3 安理申 5
2.1.1.4 加兰他敏 5
2.1.1.5 双益平 6
2.1.2 抗氧化剂 6
2.1.3 胆碱能受体激动剂 6
2.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4 Aβ形成抑制剂 6
2.2 中医治疗AD 6
2.2.1 填精益髓 6
2.2.2 化痰祛瘀 7
2.2.3 养心健脾 7
2.2.4 交通心肾 8
2.2.5 中药复方治疗AD 8
3 结论 9
参考文献 11
致 谢 17
1 前言
1.1 AD的简要介绍
1.1.1 AD的定义
阿尔茨综合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原发性退行性的脑器质性精神疾病。患者表现为各种障碍,主要为记忆力、言语、智能、视空间技能、执行功能及其人格行为改变等。耳顺之年前发病者,称其早老性痴呆;耳顺之年后发病者,称其老年性痴呆。其严重影响到老年人晚年康健和生活质量,故此,AD己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第四大疾病[1]。
1.1.2 阿尔兹综合海默症的临床表现
1.1.2.1 记忆问题
通常情况下,AD患者会经常忘记自己瞬时讲的话,做的事,并且事件发生后自己曾做过什么根本不记得,并且很多患者拒绝承认自己的记忆存在问题,也不知道影响了自己的生活与工作的是因为自己的记忆力[3]。
1.1.2.2 言语问题
不能准确抒发自己的意志,或者说出的话语让人不理解;口语量日渐减少[4]。
1.1.2.3 智力改变
计算力差,反应迟缓,概括分析能力下降,分不清主次,面临数字一片茫然,乃至不能明白基本的知识[5]。
1.1.2.4 情绪行为或人格改变
敏感多疑以至十分惶恐,AD患者的为人处世较病前不同,比方说猜疑家人偷盗自己的财帛或者把一些不值钱的工具藏起来。或者越来越急躁、固执,情感颠簸很大,有时会与原无故地忽然流泪,或者俄然变得极度愤慨[6]。
1.2 西医对阿尔兹综合海默症的病因病机的认识
当今研究对于A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说法不一,认识不同一,同时造成临床上对AD的治疗无法有根本性进展。西医对AD可能发生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当前主要有下面几种假说[7]:
1.2.1 中枢胆碱能系统功能低下假说
中枢胆碱能系统(Central Cholinergic System,CCS)是学习记忆的非常重要结构,因此,与学习记忆以及认知紧密相关[8]。对于AD患者来讲,其胆碱能神经细胞缺失明显,除此之外,其神经纤维发生退变,致使CCS平衡被打破,造成胆碱乙酰化转移酶表达明显减少,所以脑中学习记忆的重要分子乙酰胆碱的表达量减少明显[9]。很多研究者认为Ach水平降低是造成阿氏呆症患者学习记忆等认知功能障碍的主要病因之一[10]。
1.2.2 Tau蛋白
Tau蛋白作为核心组装层结合微管,致使别的微管蛋白的集中延伸,并在微管之间产生横桥,促进微管的形成并加强其稳定性,进而减少微管蛋白的解离,诱导微管成束,维持轴突的形态[1112]。病理状况下,由于蛋白激酶活性的改变或者Tau蛋白的基因突变,AD患者脑组织中的Tau蛋白被异常的高度磷酸化,并且聚集产生成对螺旋纤丝(Pairedhelicalfilament,PHF)和神经元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tangles,NFTs),其促微管组装的生物活性减弱或消失,导致细胞的骨架结构异常化而凋亡[13],进而加剧了AD症状的恶化。
1.2.3 Aβ假说
Aβ是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precursorprotein,APP)是由水解蛋白酶产生的(主要包括Aβ142和Aβ140)[14]。溶解状态的Aβ具有神经元营养作用,而聚集态的Aβ具有毒性作用。病理情况下,由于Aβ的疏水性很强,易发生聚集沉积形成斑块,发生β折叠形成的Aβ纤维状聚合物具有细胞毒性作用,引起神经元变性,突触丢失,直至死亡,进而引发AD[15]。
1.2.4 谷氨基酸毒性学说
谷氨酸生理机制是通过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及AMPA受体(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恶唑丙酸受体,AMPAR)介导学习和记忆的过程,AD患者谷氨酸的信号受到扰乱,导致认知功能受损及兴奋性氨基酸的细胞毒性作用[16]。阿氏呆症患者的病理机制是持续缓慢释放谷氨酸,NMDA受体被激活,镁离子被阻断,使钙离子细胞内流,加强背景噪声,信号转导紊乱,长时程不能增强诱导突触可塑性损伤,妨碍学习及记忆,其还能够造成细胞长时间去极化、肿胀、凋亡[17]。
目 录
摘 要 III
Abstract V
1 前言 1
1.1 AD的简要介绍 1
1.1.1 AD的定义 1
1.1.2 阿尔兹综合海默症的临床表现 1
1.1.2.1 记忆问题 1
1.1.2.2 言语问题 1
1.1.2.3 智力改变 1
1.1.2.4 情绪行为或人格改变 1
1.2 西医对阿尔兹综合海默症的病因病机的认识 1
1.2.1 中枢胆碱能系统功能低下假说 2
1.2.2 Tau蛋白 2
1.2.3 Aβ假说 2
1.2.4 谷氨基酸毒性学说 2
1.2.5 免疫功能假说 3
1.3 我国医学对阿尔兹综合海默症认识 3
1.4 其他 3
1.4.1 铝中毒 3
1.4.2 氧化应激 3
1.4.3 神经营养因子的缺乏 4
2 中西医治疗AD 5
2.1 西医对AD的治疗 5
2.1.1 胆碱酯酶抑制剂 5
2.1.1.1 他克林 5
2.1.1.2 利斯的明 5
2.1.1.3 安理申 5
2.1.1.4 加兰他敏 5
2.1.1.5 双益平 6
2.1.2 抗氧化剂 6
2.1.3 胆碱能受体激动剂 6
2.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4 Aβ形成抑制剂 6
2.2 中医治疗AD 6
2.2.1 填精益髓 6
2.2.2 化痰祛瘀 7
2.2.3 养心健脾 7
2.2.4 交通心肾 8
2.2.5 中药复方治疗AD 8
3 结论 9
参考文献 11
致 谢 17
1 前言
1.1 AD的简要介绍
1.1.1 AD的定义
阿尔茨综合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原发性退行性的脑器质性精神疾病。患者表现为各种障碍,主要为记忆力、言语、智能、视空间技能、执行功能及其人格行为改变等。耳顺之年前发病者,称其早老性痴呆;耳顺之年后发病者,称其老年性痴呆。其严重影响到老年人晚年康健和生活质量,故此,AD己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第四大疾病[1]。
1.1.2 阿尔兹综合海默症的临床表现
1.1.2.1 记忆问题
通常情况下,AD患者会经常忘记自己瞬时讲的话,做的事,并且事件发生后自己曾做过什么根本不记得,并且很多患者拒绝承认自己的记忆存在问题,也不知道影响了自己的生活与工作的是因为自己的记忆力[3]。
1.1.2.2 言语问题
不能准确抒发自己的意志,或者说出的话语让人不理解;口语量日渐减少[4]。
1.1.2.3 智力改变
计算力差,反应迟缓,概括分析能力下降,分不清主次,面临数字一片茫然,乃至不能明白基本的知识[5]。
1.1.2.4 情绪行为或人格改变
敏感多疑以至十分惶恐,AD患者的为人处世较病前不同,比方说猜疑家人偷盗自己的财帛或者把一些不值钱的工具藏起来。或者越来越急躁、固执,情感颠簸很大,有时会与原无故地忽然流泪,或者俄然变得极度愤慨[6]。
1.2 西医对阿尔兹综合海默症的病因病机的认识
当今研究对于A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说法不一,认识不同一,同时造成临床上对AD的治疗无法有根本性进展。西医对AD可能发生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当前主要有下面几种假说[7]:
1.2.1 中枢胆碱能系统功能低下假说
中枢胆碱能系统(Central Cholinergic System,CCS)是学习记忆的非常重要结构,因此,与学习记忆以及认知紧密相关[8]。对于AD患者来讲,其胆碱能神经细胞缺失明显,除此之外,其神经纤维发生退变,致使CCS平衡被打破,造成胆碱乙酰化转移酶表达明显减少,所以脑中学习记忆的重要分子乙酰胆碱的表达量减少明显[9]。很多研究者认为Ach水平降低是造成阿氏呆症患者学习记忆等认知功能障碍的主要病因之一[10]。
1.2.2 Tau蛋白
Tau蛋白作为核心组装层结合微管,致使别的微管蛋白的集中延伸,并在微管之间产生横桥,促进微管的形成并加强其稳定性,进而减少微管蛋白的解离,诱导微管成束,维持轴突的形态[1112]。病理状况下,由于蛋白激酶活性的改变或者Tau蛋白的基因突变,AD患者脑组织中的Tau蛋白被异常的高度磷酸化,并且聚集产生成对螺旋纤丝(Pairedhelicalfilament,PHF)和神经元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tangles,NFTs),其促微管组装的生物活性减弱或消失,导致细胞的骨架结构异常化而凋亡[13],进而加剧了AD症状的恶化。
1.2.3 Aβ假说
Aβ是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precursorprotein,APP)是由水解蛋白酶产生的(主要包括Aβ142和Aβ140)[14]。溶解状态的Aβ具有神经元营养作用,而聚集态的Aβ具有毒性作用。病理情况下,由于Aβ的疏水性很强,易发生聚集沉积形成斑块,发生β折叠形成的Aβ纤维状聚合物具有细胞毒性作用,引起神经元变性,突触丢失,直至死亡,进而引发AD[15]。
1.2.4 谷氨基酸毒性学说
谷氨酸生理机制是通过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及AMPA受体(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恶唑丙酸受体,AMPAR)介导学习和记忆的过程,AD患者谷氨酸的信号受到扰乱,导致认知功能受损及兴奋性氨基酸的细胞毒性作用[16]。阿氏呆症患者的病理机制是持续缓慢释放谷氨酸,NMDA受体被激活,镁离子被阻断,使钙离子细胞内流,加强背景噪声,信号转导紊乱,长时程不能增强诱导突触可塑性损伤,妨碍学习及记忆,其还能够造成细胞长时间去极化、肿胀、凋亡[17]。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zyx/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