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叶菊生长后期植株性状与叶片糖苷含量相关性分析

摘要:目的:在甜叶菊生长后期,对293份种质的植株性状及主要糖苷含量等进行测定,以分析植株甜叶菊种质各形状之间的相关性并探讨是否可以通过甜叶菊植株的外在性状反映出内在品质,为甜叶菊良种的选育提供依据。结果:株高与侧枝数、绿叶节数、呈极显著正相关;RA/STV、RA、STV分别与总苷相关性低,因此选育总苷高的品种不会决定性的影响RA或STV的高低。RA和STV与所测性状相关性均较低,而与绿叶节数和叶长呈显著正相关;总苷与叶长、茸毛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株型呈显著正相关,与侧枝数、茎直径呈显著负相关。结论:选育优良品种时,可以先从株型、茸毛性状入手优先选择出总苷含量高者,再进行RA和STV等甜菊糖苷的含量测定来准确评判。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引言1
1 材料与方法1
1.1甜叶菊植株性状1
1.1.1 试验地概况1
1.1.2 实验材料2
1.1.3 实验设计2
1.1.4 数据处理2
1.2 甜叶菊糖苷含量2
1.2.1 试剂 2
1.2.2 实验材料2
1.2.3 色谱条件2
1.2.4 供试样品制备2
1.2.5 数据处理3
2 结果与分析3
2.1 甜叶菊植株性状相关性分析3
2.2 甜叶菊糖苷含量相关性分析3
2.3 甜叶菊植株性状与糖苷含量相关性分析5
3 讨论5
3.1 甜叶菊植株性状相关性分析讨论5
3.2 甜叶菊糖苷含量相关性分析讨论5
3.3 甜叶菊植株性状与糖苷含量相关性分析讨论7
致谢7
参考文献7
Abstract8
引言
甜叶菊生长后期植株性状与叶片糖苷含量相关性分析
学生 周鑫
甜叶菊(Stevia rebaudiana)原产于南美洲亚热带地区,为菊科斯台维亚属,别名糖草、甜菊,是宿根多年生草本植物,当地土著人很早就将其作为糖料使用。自从1969年甜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叶菊被日本科学家在巴西发现后,许多发达国家对甜叶菊及其糖苷进行了多次安全性评估测定,研究结果表明甜叶菊及糖苷对人体几乎没有毒副作用。甜叶菊植株中含有超过32种营养成分、14种微量元素,因此它不仅可以作为糖料来源,还可以作为很好的营养来源[1]。
甜叶菊叶片富含的RA糖苷甜度为蔗糖的350450倍[2],热量仅为蔗糖的1/300[3],而且味质良好,实际口感接近于蔗糖;STV糖甜菊苷甜度为蔗糖的250300倍[4],有一定后苦味,如果作为甜味剂使用则其品质不及RA苷好,因此将RA的含量及RA/STV比例作为甜叶菊品种评价和甜叶菊苷质量评价的指标[5]。甜叶菊糖苷作为新型天然甜味剂已广泛应用于果肉、果冻、冷饮、无糖甜食等各类食品加工行业[3],RA糖苷由于具有口味质感好、热量极低等优点而能替代蔗糖用于饮料、食品、药品等而受到广泛关注,如果甜叶菊植株在总苷含量高的前提下,RA和STV二者糖苷含量相差不大,这样将会给甜叶菊糖苷提取加工行业带来较大困难,同时将导致提取生产成本提高、产品价格升高,不利于相关加工品的推广,所以高含量RA苷或高RA苷/STV苷比例的食用型甜叶菊优良品种是近年来育种重要目标[6]。同时,近年来相关研究表明,STV糖苷对于人类某类高血压及高血糖有一定效果的治疗和控制作用[89],因此选育高STV苷或低RA/STV苷含量的药用型甜叶菊植株也将是以后育种的较重要方向。
目前研究来看,有关甜叶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栽培、育种[6]、种植[10]、甜菊主要糖苷的含量测定[1113]、提取和分离方面,而在利用植株生长后期性状结合主要糖苷含量相关性分析进行选择育种方面的研究也日渐活跃,相关研究表明植株性状及糖苷含量的相关性分析研究对选择育种有很强的指导性[14]。本研究通过对293份甜叶菊生长后期植株性状进行调查统计,结合其叶片中主要糖苷高效液相色谱法,所测定出的峰面积数值进行相关性分析,拟通过植株的外在性状简捷的反映出植株的内在品质,为选育食用型和药用型优良甜叶菊品种提供可靠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甜叶菊植株性状
1.1.1 试验地概况
实验地处于江苏省大学江浦实验农场园艺站,位于江苏省西部,东经118°37′,北纬32°01′,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土壤肥力中等。
1.1.2 实验材料
本实验研究所使用的293份实验材料,来自大学中药系罗庆云讲师从安徽、山东等甜叶菊栽培种植基地选取,经大学王康才教授鉴定为菊科植物甜叶菊(Stevia rebaudiana),并于2014年3月,使用上述甜叶菊苗及其所繁种子扩繁而成的甜叶菊植株。
1.1.3 实验设计
实验材料养护:将扩繁后的甜叶菊植株在同一条件下养护,施肥、除草、松土等交由专人适时管理,确保实验植株的生长环境、条件一致。同一养护时间为:2014年3至2015年9月。并于2015年9月17日进行植株编号和性状的调查。
调查内容如下:株型:五种,Ⅰ、Ⅱ、Ⅲ、Ⅳ、Ⅴ;株高(直尺测量);主茎节数;节间距(总株高/总节数);侧分枝数;底部茎直径(游标卡尺测量);茸毛(稀、中、密);绿叶节数;病斑(少、中、多);叶齿(浅、中、深);叶长;叶宽;叶型指数(叶长/叶宽比值);花期(现蕾、初花、盛花、晚花),判断依据[15]。
1.1.4 数据处理
将田间调查的性状作相关的数据转换:株高(厘米)、节数(节)、节间距(厘米)、侧枝数(枝)、茎直径(厘米)、叶长(厘米)、叶宽(厘米)、叶型指数、绿叶节数保留为统计数字;株型五种,Ⅰ、Ⅱ、Ⅲ、Ⅳ、Ⅴ分别转化成数字1、2、3、4、5;茸毛稀、茸毛中、茸毛密分别转化为1、2、3;病斑较少、病斑量中、病斑多分别转化为数值1、2、3;叶齿浅、叶齿深分别转化为1、2;花期现蕾、初花、盛花、晚花分别转化为1、2、3、4。
将上述数据使用EXCEL进行统计转化计算,SPSS v20.0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制图。
1.2 甜叶菊糖苷含量
1.2.1 试剂
所需试剂要求分别为:甲醇试剂的使用级别为色谱纯;乙醇试剂的使用级别为色谱纯;乙腈试剂的使用级别为色谱纯;水的使用级别为纯化水。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zyx/470.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