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精的最佳采收期研究(附件)

摘 要黄精为百合科黄精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黄精作为传统中药,有较高的药用和保健作用。近年来,随着中医药产业现代化的全面实施,中药材也要求规范化种植生产(GAP),而黄精采收是黄精药材生产环节中关键性的问题之一。在黄精的整个生长发育的各个时期中,生长年限和采收时间适宜与否,直接影响到药材的品质以及临床药效。确定陕产黄精的最佳采收期,可为黄精的GAP种植及相关产业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黄精中药资源提供理论基础。本论文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通过对黄精多糖含量、醇溶出物、水溶出物的测定,综合实验结果对陕产黄精的采收期进行分析。最后得出最佳采收期为11月至12月,4年生黄精为最佳采收年限,其黄精多糖的含量最高达38.52%。
目 录
1 文献研究
1.1 性状特征 1
1.1.1 大黄精 1
1.1.2 鸡头黄精 1
1.1.3 姜形黄精 1
1.2 显微特征 2
1.2.1 根茎横切面 2
1.2.2 粉末 2
1.3黄精的化学成分 3
1.3.1 糖类 3
1.3.2 甾体皂苷 3
1.3.3 黄酮、蒽醌类化合物 3
1.3.4 氨基酸和微量元素 3
1.3.5木脂素类化合物 4
1.4 黄精的药理作用 4
1.4.1 降血糖血脂作用 4
1.4.2 抗衰老的作用 4
1.4.3 提高和改善记忆 5
1.4.4 抗肿瘤作用 5
1.4.5 抗炎作用 6
1.5 临床应用 6
1.5.1降血糖 6
1.5.2 治疗中毒性耳聋 6
1.5.3 治疗癣菌病 6
1.6开发利用 6
1.6.1 药物开发 7
1.6.2保健功能食品开发 7
1.6.3 保健化妆品开发 7
1.6.4黄精有效成分的提取和原料综合利用 7
1.6.5 观赏园林植物开发 7
2 实验研究
2.1 实验仪器与材料 9<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br /> 2.1.1 实验药材 9
2.1.2 试剂和仪器 9
2.2 实验方法 9
2.2.1 对照品的制备 9
2.2.2 葡萄糖标准曲线的绘制 9
2.2.3 供试品的制备 11
2.2.4 供试品的测定 11
2.2.5 黄精多糖含量的测定 11
2.2.6 醇溶出物、水溶出物量测定 11
2.3 结果与分析 12
2.3.1不同生长年限对黄精多糖的影响 13
2.3.2 不同采收期对黄精多糖的影响 13
2.3.3 不同采收期对黄精折干率的影响 14
2.3.4不同采收期对醇溶出物、水溶出物的影响 14
结论 15
参考文献 16
致谢 18
1 文献研究
黄精为百合科黄精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黄精(Polygonatum sibiricum Red)、滇黄精(Polygonatum kingianum Coll.et He msl.)或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 ma Hua)的根茎[1],始载于《名医别录》,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南部。黄精作为传统中药,黄精的使用历史至今已逾两千年,是著名的食疗补益中药[2]。其肉质根茎具有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生津等功效,被视为传统的中药材,并有“血气双补之士”之称;另外黄精还具有食用和观赏价值。黄精多糖是黄精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衰老、增强记忆、提高免疫、抗炎、抗病毒[3]等作用。黄精的采集大多是根据经验而言,没有具体的科学数据,本文对陕产黄精的最佳采收期进行研究,为确定合理黄精的采收期,规范陕西黄精种植提供理论依据。
1.1 性状特征
黄精的根茎多为结节状、不规则姜块状,“节”膨大,“节间”短或较长分枝或不分枝。人们根据不同品种黄精性状的不同而把它们冠以“大黄精”、“鸡头黄精”和“姜形黄精”的别名。
1.1.1 大黄精
呈肉质肥厚的结节块状, 结节长可达10cm以上, 宽3~6cm , 厚2~3cm ; 表面淡黄色至黄棕色,具环节,有皱纹及须根痕, 结节上的茎痕成圆盘状,圆周凹入, 中部突出;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角质,淡黄色至黄棕色;气微,味甜,嚼之有粘性。以块大、色黄、断面透明、质润泽,习称“冰糖渣”者为佳。
1.1.2 鸡头黄精
呈结节状弯柱形, 长3~10 cm , 直径0.5~1.5cm;结节长2~4cm,略呈圆锥形,常有分枝;表面黄白色或灰黄色,半透明,有纵皱纹,茎痕圆形,直径0.5~0.8cm。
1.1.3 姜形黄精
呈长条结节状, 长短不等, 常数个块状结节相连;形似生姜,长可达20cm, 表面灰黄或黄褐色, 粗糙,结节上侧面有突出的圆盘状茎痕,直径0.8~1.5cm。
 
图1.1 大黄精 图1.2 鸡头黄精

图1.3 姜形黄精
1.2 显微特征
1.2.1 根茎横切面
1.2.1.1 黄精
表皮细胞1列,外披角质层;有的部位可见45列木栓化细胞。皮层较窄,内皮层不明显。中柱维管束散列,近内皮层维管束较小,略排列成环状,向内则渐大,多外韧性,偶有周木型。薄层组织中分布较多的粘液细胞,内含草酸钙针晶束。
1.2.1.2 多花黄精
表皮细胞1列,外披角质层;局部有木栓组织。皮层明显。维管束多散列,外韧型,偶见周木型,有粘液细胞,内含草酸钙针束。
1.2.1.3 滇黄精
表皮细胞1列,外披角质层,有时局部有45列木栓细胞,维管束散列,周木型,少见外韧型。有黏液细胞,内含草酸钙针晶束。
1.2.2 粉末
呈淡黄色,气微,味甜,表皮细胞垂周壁稍增厚,略波状弯曲,气孔类圆形;导管为网纹或梯纹导管;草酸钙结晶多成束或单个散在,偏光镜下呈亮橙黄色。
1.3 黄精的化学成分
黄精每lOOg根茎含蛋白质8.4g,淀粉20g,还原糖5g,还含有多种矿物质和氨基酸[4]、维生素。此外,黄精还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黄精多糖、黄酮、生物碱、甾体皂苷等。
1.3.1 糖类
糖类是黄精中含量最多的主要化学成份。主要有黄精多糖、黄精低聚糖、淀粉。其中黄精多糖是黄精化学组成的一个重要组分,黄精多糖有甲、乙、丙3种类型。黄精多糖的制备和含量的测定已有一些报道,研究表明不同产地的黄精多糖含量有差异,安徽九华山黄精多糖含量高达17.79% ,贵州为13.19% ,湖南产含量仅为8.25%[5] 。黄精还含有多种低聚糖,均由不同数目的果糖与低聚糖缩合而成,按结构分为低聚糖甲、乙、丙3种类型。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zyx/371.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