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不同炮制法对小鼠胃肠运动的影响研究
摘 要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槟榔生品以及不同炮制品,经过比较生槟榔、槟榔炭、炒黄槟榔以及炒制深浅不同程度的焦槟榔,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槟榔在不同状态下对肠胃功能产生的作用。为了更好的研究试验,在本次研究中,使用参考对照分析办法进行研究,将研究的产品分成空白对照组和实验变量组,通过不同的加工处理之后,将实验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到相应的结果。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清晰的对比分析出相应的结果,通过实验可知,在正常情况下,生槟榔能够抑制小鼠的胃排空;经过炒黄、炒焦处理的槟榔以及槟榔炭,能够加速胃排空;在促肠推进方面,这些类型的产品,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综上所述,对于肠胃动力的作用,都是表现出轻微抑制作用是生槟榔,但经过各种炮制后的槟榔基本都有促进胃排空以及小肠推进的作用,并且炮制后的槟榔制品对阿托品负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炒制程度较深的焦槟榔作用最佳。
目 录
1 绪论 1
1.1 棕榈科植物简介 1
1.2槟榔来源及性状 1
1.3药材炮制 2
1.4槟榔炒制原理研究 2
1.5槟榔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3
1.6课题来源、立题目的及研究现状 5
1.7研究内容 6
2 实验部分 7
2.1实验材料 7
2.2实验方法 7
2.3统计学方法 9
2.4实验结果 9
结 论 11
参考文献 12
致 谢 14
1 绪论
1.1 棕榈科植物简介
棕榈科的植物,是一种以独特形式生长的物种,在树枝顶部集中生长着大型的叶子,枝干部分通常不分枝,从地面通直到顶端,粗细均匀。它主要生长在热带地区,造型比较独特,能够给人清新亮丽的感觉,所以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欢,很多地区的城市的绿化建设中,都使用该植物进行美化城市。
1.2槟榔来源及性状
槟榔(Areca catechu L.),属于棕榈科,它的果实在经过风干处理之后,得到的也叫做槟榔(Semen Arecae),春末到秋初之间,果实逐渐的成熟,在冬春时期将果实摘下,经过处理之后,剥开外壳,得到相应的种子,使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用热水进行煮沸之后,再进行晾干处理,然后再进行去皮操作,获得种子,然后再使用各种方式进行干燥加工,得到使用的果实。
1.2.1来源
槟榔原本产自于马来西亚,常见于亚洲热带地区种植。在我们国家,主要分布于广东、福建、台湾、广西、云南等省(自治区)。
1.2.2植物形态
通常情况下,是一种乔木,树高大约为10m—18m,没有分枝,当叶子掉落之后,具有很显著的环纹。叶子主要生长在树木的顶端,成羽毛形状,长度大约为1.3m—2m,十分的光滑,叶轴为三楼形状,小叶为披针状或者线形,长度大约30cm—60cm,宽度大约为2.5cm—6cm,前部比较尖,分裂十分的不规则,在底部比较狭窄,两面的结构比较光滑。它的肉穗花序,有的是佛焰苞状大苞片,形状为,长倒卵形,长度为40cm,光滑,花序有很多的分枝;是单性花,雌雄同株;雄花比较小,数量多,无柄,紧紧粘贴在分枝的上部,单生,厚度较大而且相对较小,呈现三角状阔卵形,花丝比较小,花药基着,呈箭形,退化雌蕊,丝状;雌花比较大,但是数量较少,无柄,主要位于分枝的下部,分布在两边,三角状阔卵形,长度大约12mm—15mm,花柱比较短小,柱头较小。果实为卵圆形或长圆形,长度大约为5cm—6cm,在底部有花,成熟时呈现橙黄色。一年可以开花两次,主要是在3月—8月,冬天虽然开花,但是不结果实;主要是在每年的12月和第二年的2月结果实 [1]。
1.2.3种子形态
果实主要为橄榄球状或者圆形,种子主要是卵圆形,花和果期大约在3月至4月。
1.3药材炮制
在我国中医是传统的医学,对药学的研究较为广泛,对于槟榔的研究较深刻,通常情况下,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炮制方法,获得的产品功效也各不相同。通过相关的研究资料可知,生品的作用比较剧烈,主要用于杀灭害虫,降气、消除水肿等等;经过炒熟之后,药性不再那么剧烈,比较平缓,能够减少服用后的相关副作用,具有消肿的功效,比焦槟榔的效果较强烈 [2]。
槟榔片:主要来自于槟榔,除去相关的杂质,分开洗涤和浸泡15至30天,大约有七成透就可以,或者把槟榔放入浸泡罐中,加水,浸泡两到三天,直到没有干心,然后取出,呈适宜的柔软度和硬度,切成薄片在阴凉处晾干,不要晒太阳,因为它容易泛出红色,会影响美观。
炒槟榔:取初加工的槟榔片,放在热锅里,用小火翻炒至少有少许变色,预先加入适量的开水煮沸,然后取出炼蜜稀释并喷洒均匀,小炒片刻,然后取出晾凉,炒制后,表面呈黄色,可以看到大理石样的图案。质地脆而易碎裂。微有气味,味道稍显苦涩。
焦槟榔:取初加工的槟榔片,放在热锅里,用中火翻炒至有焦黄色显出,预先加入适量的开水煮沸,然后取出炼蜜稀释并喷洒均匀,小炒片刻,然后取出晾凉。炒制后表面呈现出焦黄色,可以看见大理石样的图案。质地较脆而易碎裂。微有气味,味道微苦稍涩。
1.4槟榔炒制原理研究
传统炮制理论认为:槟榔时常用于治疗水肿、脚气病、虫病等等;炒槟榔可以中和药性,以防止太过克伐而损伤了正气,适用于体虚的患者;焦槟榔时常用于消食导滞,用于治疗积食和里急后重[3];很多科学家进行了研究,例如:惠秋沙、张林丽等人,通过对不同形态制品的槟榔进行分析研究相应的性能,以小鼠为研究对象,在急性中毒的情况下,碱含量从高到低分别是:生槟榔〉炒槟榔〉焦槟榔;杂质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微波制槟榔〉炒槟榔〉生槟榔〉焦槟榔[4]。在每种类型的槟榔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各不相同,主要是因为在不同的加工处理方式下,对果实造成的影响各不相同[5]。同时,通过相应的分析研究可知,当加热的时间不断的增加,果实中的碱会受热挥发,从而减少碱的含量,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得到含有不同碱的果实,从而具有不同的药效,而炒炭槟榔的含量则是微乎其微,这与文献中的“经火无力”、 “急治生用、缓治略炒”一致。不同炮制方法对槟榔有效成分也有影响,所以在治疗的过程中,要结合实际的情况进行选择不同类型的制品,对于果实中的不同成分,主要受到温度和水分含量的变化而变化。例如:使用槟榔加工成饮制品,需要很长的时间进行处理,并且生产的工艺较为负载,所以通常情况下,使用少饱多润的方法,不仅有效的提高药材的软化速度,同时还方便进行切片,但是不能在强光下照射,会使得碱含量发生蒸发而严重损失,同时还会发生变形,影响美观[2]。
炒制法对槟榔碱成分的影响:张林丽等,使用滴定测试的方法进行检测,通过对比分析试验的数据,可知不同的方法能够造成碱含量的不同,主要是因为不同的方法使用的温度和加工的时间各不相同,能够使果实内部的碱含量受到不同程度的挥发,从而使得碱含量的差异较明显[5]。汪锦飘等,也进行了相应的研究,通过相关的实验研究可知,随着温度的不断正价,或者含水量的不断增加,相应的碱含量会不断的减小[6],这表明温度和含水量对碱含量有很大的印象,这也验证了之前的传统说法 [7]。
1.5槟榔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1.5.1化学成分
目 录
1 绪论 1
1.1 棕榈科植物简介 1
1.2槟榔来源及性状 1
1.3药材炮制 2
1.4槟榔炒制原理研究 2
1.5槟榔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3
1.6课题来源、立题目的及研究现状 5
1.7研究内容 6
2 实验部分 7
2.1实验材料 7
2.2实验方法 7
2.3统计学方法 9
2.4实验结果 9
结 论 11
参考文献 12
致 谢 14
1 绪论
1.1 棕榈科植物简介
棕榈科的植物,是一种以独特形式生长的物种,在树枝顶部集中生长着大型的叶子,枝干部分通常不分枝,从地面通直到顶端,粗细均匀。它主要生长在热带地区,造型比较独特,能够给人清新亮丽的感觉,所以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欢,很多地区的城市的绿化建设中,都使用该植物进行美化城市。
1.2槟榔来源及性状
槟榔(Areca catechu L.),属于棕榈科,它的果实在经过风干处理之后,得到的也叫做槟榔(Semen Arecae),春末到秋初之间,果实逐渐的成熟,在冬春时期将果实摘下,经过处理之后,剥开外壳,得到相应的种子,使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用热水进行煮沸之后,再进行晾干处理,然后再进行去皮操作,获得种子,然后再使用各种方式进行干燥加工,得到使用的果实。
1.2.1来源
槟榔原本产自于马来西亚,常见于亚洲热带地区种植。在我们国家,主要分布于广东、福建、台湾、广西、云南等省(自治区)。
1.2.2植物形态
通常情况下,是一种乔木,树高大约为10m—18m,没有分枝,当叶子掉落之后,具有很显著的环纹。叶子主要生长在树木的顶端,成羽毛形状,长度大约为1.3m—2m,十分的光滑,叶轴为三楼形状,小叶为披针状或者线形,长度大约30cm—60cm,宽度大约为2.5cm—6cm,前部比较尖,分裂十分的不规则,在底部比较狭窄,两面的结构比较光滑。它的肉穗花序,有的是佛焰苞状大苞片,形状为,长倒卵形,长度为40cm,光滑,花序有很多的分枝;是单性花,雌雄同株;雄花比较小,数量多,无柄,紧紧粘贴在分枝的上部,单生,厚度较大而且相对较小,呈现三角状阔卵形,花丝比较小,花药基着,呈箭形,退化雌蕊,丝状;雌花比较大,但是数量较少,无柄,主要位于分枝的下部,分布在两边,三角状阔卵形,长度大约12mm—15mm,花柱比较短小,柱头较小。果实为卵圆形或长圆形,长度大约为5cm—6cm,在底部有花,成熟时呈现橙黄色。一年可以开花两次,主要是在3月—8月,冬天虽然开花,但是不结果实;主要是在每年的12月和第二年的2月结果实 [1]。
1.2.3种子形态
果实主要为橄榄球状或者圆形,种子主要是卵圆形,花和果期大约在3月至4月。
1.3药材炮制
在我国中医是传统的医学,对药学的研究较为广泛,对于槟榔的研究较深刻,通常情况下,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炮制方法,获得的产品功效也各不相同。通过相关的研究资料可知,生品的作用比较剧烈,主要用于杀灭害虫,降气、消除水肿等等;经过炒熟之后,药性不再那么剧烈,比较平缓,能够减少服用后的相关副作用,具有消肿的功效,比焦槟榔的效果较强烈 [2]。
槟榔片:主要来自于槟榔,除去相关的杂质,分开洗涤和浸泡15至30天,大约有七成透就可以,或者把槟榔放入浸泡罐中,加水,浸泡两到三天,直到没有干心,然后取出,呈适宜的柔软度和硬度,切成薄片在阴凉处晾干,不要晒太阳,因为它容易泛出红色,会影响美观。
炒槟榔:取初加工的槟榔片,放在热锅里,用小火翻炒至少有少许变色,预先加入适量的开水煮沸,然后取出炼蜜稀释并喷洒均匀,小炒片刻,然后取出晾凉,炒制后,表面呈黄色,可以看到大理石样的图案。质地脆而易碎裂。微有气味,味道稍显苦涩。
焦槟榔:取初加工的槟榔片,放在热锅里,用中火翻炒至有焦黄色显出,预先加入适量的开水煮沸,然后取出炼蜜稀释并喷洒均匀,小炒片刻,然后取出晾凉。炒制后表面呈现出焦黄色,可以看见大理石样的图案。质地较脆而易碎裂。微有气味,味道微苦稍涩。
1.4槟榔炒制原理研究
传统炮制理论认为:槟榔时常用于治疗水肿、脚气病、虫病等等;炒槟榔可以中和药性,以防止太过克伐而损伤了正气,适用于体虚的患者;焦槟榔时常用于消食导滞,用于治疗积食和里急后重[3];很多科学家进行了研究,例如:惠秋沙、张林丽等人,通过对不同形态制品的槟榔进行分析研究相应的性能,以小鼠为研究对象,在急性中毒的情况下,碱含量从高到低分别是:生槟榔〉炒槟榔〉焦槟榔;杂质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微波制槟榔〉炒槟榔〉生槟榔〉焦槟榔[4]。在每种类型的槟榔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各不相同,主要是因为在不同的加工处理方式下,对果实造成的影响各不相同[5]。同时,通过相应的分析研究可知,当加热的时间不断的增加,果实中的碱会受热挥发,从而减少碱的含量,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得到含有不同碱的果实,从而具有不同的药效,而炒炭槟榔的含量则是微乎其微,这与文献中的“经火无力”、 “急治生用、缓治略炒”一致。不同炮制方法对槟榔有效成分也有影响,所以在治疗的过程中,要结合实际的情况进行选择不同类型的制品,对于果实中的不同成分,主要受到温度和水分含量的变化而变化。例如:使用槟榔加工成饮制品,需要很长的时间进行处理,并且生产的工艺较为负载,所以通常情况下,使用少饱多润的方法,不仅有效的提高药材的软化速度,同时还方便进行切片,但是不能在强光下照射,会使得碱含量发生蒸发而严重损失,同时还会发生变形,影响美观[2]。
炒制法对槟榔碱成分的影响:张林丽等,使用滴定测试的方法进行检测,通过对比分析试验的数据,可知不同的方法能够造成碱含量的不同,主要是因为不同的方法使用的温度和加工的时间各不相同,能够使果实内部的碱含量受到不同程度的挥发,从而使得碱含量的差异较明显[5]。汪锦飘等,也进行了相应的研究,通过相关的实验研究可知,随着温度的不断正价,或者含水量的不断增加,相应的碱含量会不断的减小[6],这表明温度和含水量对碱含量有很大的印象,这也验证了之前的传统说法 [7]。
1.5槟榔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1.5.1化学成分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zyx/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