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敷ⅰ号方中陈皮有效成分的提取研究(附件)

摘 要硬皮病是一种结缔组织疾病,此病以皮肤炎性、变性、增厚和纤维化进而硬化至萎缩为特征。此病可以引起多系统的损害。以20-50岁为发病高峰,女性发病率约为男性的3-4倍。硬皮病的病程发展缓慢,但其变化很大,临床发现,很多病人的手指呈进行性硬化,从而屈曲挛缩而致残,几乎所有病人到病变最后阶段均会出现消化道、肺、心脏和肾等内脏器官的受累。热敷Ⅰ号方是陕西省中医医院用于治疗硬皮病的经验处方,其治疗效果好,已是治疗此病的常用的外用治疗药物。方中包含陈皮、桂枝、艾叶等药材,其中陈皮、桂枝、艾叶等药材富含挥发油,且挥发油是其有效成分。因此,本论文对方中富含挥发油的药材进行提取工艺研究。研究挥发油的提取工艺,对于开发新药热敷Ⅰ号方以及推动中医药现代化的发展具很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芳香水,应用薄层色谱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检测,并且以橙皮苷和干膏得率为指标,优化其水提工艺。得到热敷Ⅰ号方的最佳工艺条件是加药材20倍量的水,水蒸气蒸馏4h,收集芳香水,药渣加10倍量水提取1h,合并两次滤液。
Key Words:Orange peel;Oroma Water; Steam distillation;UV 目 录
目录
1 绪论 1
1.1硬皮病的概述 1
1.1.1硬皮病的种类 1
1.1.1.1局限性硬皮病 1
1.1.1.1.1硬斑病 1
1.1.1.1.2带状硬皮病 1
1.1.1.1.3点滴状硬斑病 1
1.1.1.2系统性硬皮病 1
1.1.1.2.1肢端硬皮病 1
1.1.1.2.2弥漫性硬皮病 1
1.1.3硬皮病的危害 2
1.2硬皮病的病因病机 2
1.2.1 外邪侵袭 2
1.2.2正气不足、气血亏虚 2
1.2.3 脏腑亏虚,痰瘀阻络 3
1.3中医药治疗的切入点及其优势 3
1.4硬皮病的治疗方法 4
1.4.1温经活血, 散寒通脉法 4
1.4.2 通痹, 益气养血生肌法 4
1.4.3活血化瘀, 清热解毒法 4
1.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4光疗法 4
1.4.5外用药物 5
1.4.6抗纤维化药物 5
1.4.7血管活性药物 5
1.4.8免疫调节、抑制剂 5
1.4.9生物制剂 6
1.4.10手术治疗 6
1.4.11造血干细胞移植 6
1.5热敷Ⅰ号方 7
1.6 陈皮挥发油的提取方法 7
1.6.1水蒸气蒸馏法 7
1.6.2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7
2.实验部分 8
2.1药材 8
2.2仪器与试剂 9
2.3方法 9
2.3.1挥发油、芳香水提取 9
2.3.1.1吸水率测定 9
2.3.1.2挥发油提取 9
2.3.1.3芳香水提取 9
2.3.2薄层鉴别 10
2.3.3吸光度测定 10
2.3.3.1检测波长的确定 10
2.3.3.2吸光度测定 10
2.3.4水部分的提取 11
2.3.4.1干膏得率的测定 11
2.3.5验证试验 12
2.4结论 12
讨论 12
参考文献 13
致谢 16
1 绪论
1.1硬皮病的概述
硬皮病是一种结缔组织性疾病,其病变以皮肤纤维化、变性、增厚 ,病变处伴有各种程度的慢性炎症的浸润和显著的纤维增生性的微血管病变,体液免疫力和细胞免疫力的改变为特征。【26】
1.1.1硬皮病的种类
1.1.1.1局限性硬皮病
1.1.1.1.1硬斑病
硬斑病:病变大多数发生在腰部、背部,随着病变的进展,会累积到身体的四肢以及面部和颈部等。其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或是不规则形的水肿性红色斑块【22】。初期呈淡红色,经数周或数月后,逐渐扩大、硬化,颜色变为淡黄色或象牙色。经过几年的发展,转化为白色或淡褐色,直至呈萎缩性的瘢痕。
1.1.1.1.2带状硬皮病
带状硬皮病:常见于儿童和青年人中,一般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病变过程是沿两侧肋间和一侧的肢体呈现带状的分布,病变演变过程类似硬斑病【23】。
1.1.1.1.3点滴状硬斑病
点滴状硬斑病:常见于颈、胸、肩背等处,其面积约绿豆至硬币大小,病情演变过程类似硬斑病【23】。
1.1.1.2系统性硬皮病
1.1.1.2.1肢端硬皮病
肢端硬皮病:出现雷诺氏现象(现象为:指(趾)末端遇到冷物质或是情绪的波动过大时,皮肤会出现白色,继而演变成青紫色然后变成红色,在经保暖后病情稍有一定程度的缓解),皮损是从远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向近端发展,病情发展较慢,预后较好【27】。
1.1.1.2.2弥漫性硬皮病
弥漫性硬皮病:病变是由身体躯干向远端扩展,雷诺氏现象不明显,内脏累及较重、病情重、病变进展快、预后差。
1.1.3硬皮病的危害
硬皮病是世界公认的难治性疾病,除了一般常见的病变部分的皮肤出现红肿发胀,继而演变成皮肤变厚、变硬,最终导致萎缩外,其病变还会累及消化道、肺组织、肾脏器官、心脏、血管等多种组织器官,导致内脏器官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28】硬皮病的发病率在结缔组织性疾病中,仅仅次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位居第 3 位。【25】系统性病者,5年生存率约为 34%~80%,常见的死因为继发性感染,心、肺、肾等功能的衰竭。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好发于儿童和青年人,在女性中多见,20~60 岁为发病高峰年龄段,男女之比约为 1:4。其病程长,病情冗杂,且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其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这引起了医学界各专家及临床医生的重视。【27】
2003 年美国硬皮病的发病率约为 242 ~ 286/100万,法国和希腊的发病率大致为 71 ~158/100 万。日利亚人群中,硬皮病的平均发病年龄为40.1岁,而高加索人群的硬皮病平均发病年龄为 51.5 岁,日本的硬皮病平均发病年龄为52岁。2005 年 Krishnan 等对 1979 ~ 1998 十年间的美国人的硬皮病死亡率进行了调查。【22】十年间共有2230万女性和2060万男性死亡,其中18126人死于硬皮病 ,死亡率为 3.9/100 万,女性和男性的硬皮病死亡率分别为 5.4/100 万和 1.9/100 万。在我国的结缔性组织疾病中,硬皮病的发病率约为1/100001/1000。
1.2硬皮病的病因病机
1.2.1 外邪侵袭
《素问?痹论》有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27】表明遭受风、寒、湿邪是硬皮病发生的主要外在因素,风为阳邪,易袭阳位,寒为阴邪,易伤人阳气,其性质表现为凝滞。湿,表现为阴邪,性质为粘腻、沉重,会阻碍气机的流畅。若风、寒、湿邪三气结合,共同侵袭人体,其会阻腻于皮肤之间,营卫气血则会因此而运行不流畅,七经八脉也因此被阻痹。气血不通则痛,此为硬皮病的临床表现。【25】
1.2.2正气不足、气血亏虚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zyx/409.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