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产地川芎中川芎嗪含量的测定及药理作用研究(附件)
摘 要本课题通过对四川川芎、贵州川芎、云南川芎和广西川芎进行川芎嗪含量测定及药炎作用的研究,目的揭示出各产地川芎中川芎嗪含量的差异,为川芎药材的资源开发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确立其实验方法,含量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得其不同产地川芎即四川川芎、贵州川芎、云南川芎和广西川芎中川芎嗪的含量。通过“川芎中川芎嗪的含量测定实验”测定结果得出:四个不同产地的川芎中都能测出含量川芎嗪,分别为:0.87μg/g>0.77μg/g>0.76μg/g>0.75μg/g,对应的产地为:四川川芎>云南川芎>贵州川芎>广西川芎,各产地川芎药材中的川芎嗪含量有一定的差异。所测四个产地川芎中的川芎嗪的含量,四川川芎中的川芎嗪含量高于其他三个产地的川芎嗪含量,广西川芎中的川芎嗪含量最低。川芎抗炎作用的药理实验研究:给小鼠连续数次灌胃川芎醇提液后,用二甲苯涂与小鼠右耳致炎,剪下耳朵计算肿胀率与对照组比较,结论:川芎醇提液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为临床合理用药和有效运用资源提供合理的参考。目录
1绪论 1
1.1川芎的来源及采收 1
1.2川芎的产地分布 1
1.3川芎的性状及化学成分 2
1.4川芎嗪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及理化性 3
1.5川芎的炮制 3
1.6川芎现代应用的普遍性 4
1.7川芎的药理作用 4
1.7.1抗炎作用 5
1.7.2对心脏的影响 5
1.7.3 对镇痛和镇静的作用 6
1.7.4保肝作用 6
2实验 7
2.1川芎中川芎嗪的含量测定实验 7
2.1.1实验药材 7
2.1.2实验器材 7
2.1.3实验试剂 7
2.1.4 实验方法 8
2.2川芎抗炎作用的药理实验研究 13
2.2.1 实验材料 13
2.2.2实验操作方法 13
3讨论 16
3.1 川芎嗪提取过程中的除杂及注意事项 16
3.2从测定结果反映出的问题 16
3.3 造模方法注意事项 16
结论 17
参考文献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2.1.4 实验方法 8
2.2川芎抗炎作用的药理实验研究 13
2.2.1 实验材料 13
2.2.2实验操作方法 13
3讨论 16
3.1 川芎嗪提取过程中的除杂及注意事项 16
3.2从测定结果反映出的问题 16
3.3 造模方法注意事项 16
结论 17
参考文献 18
致谢 20
1 绪论
1.1川芎的来源及采收
川芎Ligusticumchuanxiong Hort,其原名为川?。是伞形科植物川芎的干燥根茎,其味辛,苦,性温,归心、肝包经。是一种常用的民族中药,川芎具有一定活血、行气、止痛、祛风、除湿等功效。它可行散全身,上至头部;往下能进入血海。其有着悠远的临床药用历史,古代很多本草类相关的书籍均有记载,最早时被记于《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作上品的民族中药。《本草纲目》称:“人头穹窿穷高,天之象也,此药上行,专治头脑诸疾,故有川?之名。出蜀中者,为川芎,皆因地而名也。”一般川芎的采收时间为夏季的五六月份,采挖根茎,去掉泥沙晒干或烘干,将须根去掉即为川芎个子药材。
1.2川芎的产地分布
主要产于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广西省、湖南省、江苏省等,全国大部分省均有生产,其产量小,质量较弱。多为人工栽培主,生长于温和的气候环境,四川大部分地区均有生产,以四川都江堰生产的川芎最优,都江堰(灌县)是川芎的原产地,有着上千年的川芎种植历史,是因为那里有独特的自然环境,生产出的川芎个子药材较大、质地坚硬、断面呈现淡黄白色、肉多、味道香浓、油性较大。目前离都江堰较近的彭州市是川芎产量较大的产地,那里气候地理条件与都江堰相近。主要集中在敖平镇和隐峰镇,种植基地在12000亩左右,镇上80%的农户都有种植川芎药材。由于近几年川芎价格的持续下降,土地出现退化、川芎品质开始降低,年产量逐渐呈现减缓趋势,个头较小。新种植地区生产出的川芎个子药材较大,品质也相当,这个区域每年销售的川芎在全国总销售中占有一定的比重,被称为“川芎之乡”。 原始产区都江堰种植基地有2500亩左右。每年国内市场所需的川芎药材80%来源于四川,其不仅畅销全国,并且在国际市场上占有很高影响。
1.3川芎的性状及化学成分
川芎根茎呈不规则结节状拳形团块,直径在1.57cm之间。表面黄褐色至黄棕色,粗糙皱缩,有较多平行隆起的轮节;顶端有类圆形凹窝状茎痕,下侧及轮节上有很多细小的瘤状根痕。质地坚硬,不易折断,断面呈灰黄色或黄白色,形成层呈波状环纹,黄棕色油点散在断面。香气浓郁而特别,味苦,微回甜,辛。其下川芎个子药材图1.1。
图1.1 川芎个子药材
川芎药材中主要成分有挥发油、内酯、酚酸、生物碱等多种化学成分。挥发油主要有藁本内酯, 4羟基3丁基呋内酯,川芎酞,顺反6,7二氢基藁本内酯藁本内酯二醇等。内酯主要有藁本内酯,新川芎内酯,洋川芎内酯A、B、C、D、E、F、G、H、I、J、K、M、N、O、O、P、Q,川芎萘呋内酯等。酚酸主要有阿魏酸,香草酸,叶酸,川芎酚, 3甲氧基4羟基苯乙烯, 4羟基苯甲酸等。生物碱主要有 L异亮氨酰L缬氨酸酐,胆碱,川芎哚,盐酸三甲胺,盐酸胆碱,川芎嗪(即四甲吡嗪)等。川芎嗪在自然界中主要存在于伞形科植物川芎药材的根茎、大戟科植物麻疯树茎及姜科植物郁金药材的根茎中。在自然界植物中的含量极少,多为人工合成,它呈无色针状结晶,有一定特殊气味,有吸湿性,极容易升华。为治疗血栓等疾病的一种新型药物,目前在市面上运用范围广,治疗疾病多,很多国家和我学者都在研究。其下为川芎嗪化学结构式图1.2。
图1.2 川芎嗪化学结构式
1.4川芎嗪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及理化性
川芎嗪在自然界主要存在于伞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根茎、姜科植物温莪术(郁金)Curcuma aromatica Salisb.根茎、大戟科植物痛风麻疯树Jatropha podagrica Hook.茎中,多以游离及盐的形式存在。
川芎嗪呈现无色针状结晶,分子式为C8H12N2,相对分子量为136.20,熔点在80—82°,沸点在190°左右,有特殊的异臭味,还有一定的吸湿性,并且容易升华,易溶的试剂有:石油醚、稀盐酸、氯仿、热水,在乙醚中微溶,在冷水只中不溶。固体形式的脂质颗粒热力学不稳定,应该置于低温冷冻干燥存放。
1.5川芎的炮制
川芎药材在我国药用历史许久,古人在用川芎药材治病时,根据病症的不同,需对川芎药材加工炮制后入药,至今也是。川芎的炮制方法有很多种,每种炮制后的川芎药材都有不同的药效,同时也分别治疗不同的病症。例如炒川芎在《千金冀方》中称为:“熬”,《博济方》中为:“微炒”。《普济本事方》中称为:“焙”。现代为:取洗净的川芎药材饮片放置锅内,用文火炒至黄色,取出放凉。现代的酒川芎炮制方法为:取洗净的川芎饮片,大小相近,用黄酒拌匀,放置一定时间闷透后,倒进锅内用文火炒干,取出放凉即可,并且药材和黄酒的用量有一定比例,100kg川芎需用黄酒10kg。酒川芎在<宋氏女科秘书>中的方法是用酒洗,在《医宗说
1绪论 1
1.1川芎的来源及采收 1
1.2川芎的产地分布 1
1.3川芎的性状及化学成分 2
1.4川芎嗪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及理化性 3
1.5川芎的炮制 3
1.6川芎现代应用的普遍性 4
1.7川芎的药理作用 4
1.7.1抗炎作用 5
1.7.2对心脏的影响 5
1.7.3 对镇痛和镇静的作用 6
1.7.4保肝作用 6
2实验 7
2.1川芎中川芎嗪的含量测定实验 7
2.1.1实验药材 7
2.1.2实验器材 7
2.1.3实验试剂 7
2.1.4 实验方法 8
2.2川芎抗炎作用的药理实验研究 13
2.2.1 实验材料 13
2.2.2实验操作方法 13
3讨论 16
3.1 川芎嗪提取过程中的除杂及注意事项 16
3.2从测定结果反映出的问题 16
3.3 造模方法注意事项 16
结论 17
参考文献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2.1.4 实验方法 8
2.2川芎抗炎作用的药理实验研究 13
2.2.1 实验材料 13
2.2.2实验操作方法 13
3讨论 16
3.1 川芎嗪提取过程中的除杂及注意事项 16
3.2从测定结果反映出的问题 16
3.3 造模方法注意事项 16
结论 17
参考文献 18
致谢 20
1 绪论
1.1川芎的来源及采收
川芎Ligusticumchuanxiong Hort,其原名为川?。是伞形科植物川芎的干燥根茎,其味辛,苦,性温,归心、肝包经。是一种常用的民族中药,川芎具有一定活血、行气、止痛、祛风、除湿等功效。它可行散全身,上至头部;往下能进入血海。其有着悠远的临床药用历史,古代很多本草类相关的书籍均有记载,最早时被记于《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作上品的民族中药。《本草纲目》称:“人头穹窿穷高,天之象也,此药上行,专治头脑诸疾,故有川?之名。出蜀中者,为川芎,皆因地而名也。”一般川芎的采收时间为夏季的五六月份,采挖根茎,去掉泥沙晒干或烘干,将须根去掉即为川芎个子药材。
1.2川芎的产地分布
主要产于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广西省、湖南省、江苏省等,全国大部分省均有生产,其产量小,质量较弱。多为人工栽培主,生长于温和的气候环境,四川大部分地区均有生产,以四川都江堰生产的川芎最优,都江堰(灌县)是川芎的原产地,有着上千年的川芎种植历史,是因为那里有独特的自然环境,生产出的川芎个子药材较大、质地坚硬、断面呈现淡黄白色、肉多、味道香浓、油性较大。目前离都江堰较近的彭州市是川芎产量较大的产地,那里气候地理条件与都江堰相近。主要集中在敖平镇和隐峰镇,种植基地在12000亩左右,镇上80%的农户都有种植川芎药材。由于近几年川芎价格的持续下降,土地出现退化、川芎品质开始降低,年产量逐渐呈现减缓趋势,个头较小。新种植地区生产出的川芎个子药材较大,品质也相当,这个区域每年销售的川芎在全国总销售中占有一定的比重,被称为“川芎之乡”。 原始产区都江堰种植基地有2500亩左右。每年国内市场所需的川芎药材80%来源于四川,其不仅畅销全国,并且在国际市场上占有很高影响。
1.3川芎的性状及化学成分
川芎根茎呈不规则结节状拳形团块,直径在1.57cm之间。表面黄褐色至黄棕色,粗糙皱缩,有较多平行隆起的轮节;顶端有类圆形凹窝状茎痕,下侧及轮节上有很多细小的瘤状根痕。质地坚硬,不易折断,断面呈灰黄色或黄白色,形成层呈波状环纹,黄棕色油点散在断面。香气浓郁而特别,味苦,微回甜,辛。其下川芎个子药材图1.1。
图1.1 川芎个子药材
川芎药材中主要成分有挥发油、内酯、酚酸、生物碱等多种化学成分。挥发油主要有藁本内酯, 4羟基3丁基呋内酯,川芎酞,顺反6,7二氢基藁本内酯藁本内酯二醇等。内酯主要有藁本内酯,新川芎内酯,洋川芎内酯A、B、C、D、E、F、G、H、I、J、K、M、N、O、O、P、Q,川芎萘呋内酯等。酚酸主要有阿魏酸,香草酸,叶酸,川芎酚, 3甲氧基4羟基苯乙烯, 4羟基苯甲酸等。生物碱主要有 L异亮氨酰L缬氨酸酐,胆碱,川芎哚,盐酸三甲胺,盐酸胆碱,川芎嗪(即四甲吡嗪)等。川芎嗪在自然界中主要存在于伞形科植物川芎药材的根茎、大戟科植物麻疯树茎及姜科植物郁金药材的根茎中。在自然界植物中的含量极少,多为人工合成,它呈无色针状结晶,有一定特殊气味,有吸湿性,极容易升华。为治疗血栓等疾病的一种新型药物,目前在市面上运用范围广,治疗疾病多,很多国家和我学者都在研究。其下为川芎嗪化学结构式图1.2。
图1.2 川芎嗪化学结构式
1.4川芎嗪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及理化性
川芎嗪在自然界主要存在于伞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根茎、姜科植物温莪术(郁金)Curcuma aromatica Salisb.根茎、大戟科植物痛风麻疯树Jatropha podagrica Hook.茎中,多以游离及盐的形式存在。
川芎嗪呈现无色针状结晶,分子式为C8H12N2,相对分子量为136.20,熔点在80—82°,沸点在190°左右,有特殊的异臭味,还有一定的吸湿性,并且容易升华,易溶的试剂有:石油醚、稀盐酸、氯仿、热水,在乙醚中微溶,在冷水只中不溶。固体形式的脂质颗粒热力学不稳定,应该置于低温冷冻干燥存放。
1.5川芎的炮制
川芎药材在我国药用历史许久,古人在用川芎药材治病时,根据病症的不同,需对川芎药材加工炮制后入药,至今也是。川芎的炮制方法有很多种,每种炮制后的川芎药材都有不同的药效,同时也分别治疗不同的病症。例如炒川芎在《千金冀方》中称为:“熬”,《博济方》中为:“微炒”。《普济本事方》中称为:“焙”。现代为:取洗净的川芎药材饮片放置锅内,用文火炒至黄色,取出放凉。现代的酒川芎炮制方法为:取洗净的川芎饮片,大小相近,用黄酒拌匀,放置一定时间闷透后,倒进锅内用文火炒干,取出放凉即可,并且药材和黄酒的用量有一定比例,100kg川芎需用黄酒10kg。酒川芎在<宋氏女科秘书>中的方法是用酒洗,在《医宗说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zyx/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