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的最佳采收期研究
摘 要本实验旨在研究丹参收获的最佳时间,选用HPLC法,测定丹参在六个时期中丹酚酸B和丹参酮IIA的含量,从而确定丹参的最佳采收期时间。各个时期测得的丹酚酸B含量有七月份10.5%;八月份12.0%;九月份12.3%;十月份13.8%;十一月份12.9%;十二月份10.4%;丹参酮IIA每个时期的含量如下七月份0.30%;八月份0.43%;九月份0.58%;十月份0.73%;十一月份0.62%;十二月份0.43%;结果表明10月丹参酮IIA和丹酚酸B的含量都是最高的,分别是0.73%和13.8%,表明丹参的最佳采收期是10月份,因此陕产丹参的最佳采收期为10月份,为陕产丹参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了参考价值。
Key words:Salvia miltiorrhiza Buge; Tanshinone; Salvianolic acid; Best harvesting time目 录
1文献综述 1
1.1本草考证 1
1.2资源分布 1
1.3主要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 2
1.3.1丹参酮IIA 2
1.3.2丹酚酸B 3
1.4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6
2实验研究 9
2.1实验药材,试剂与仪器 9
2.1.1药材 9
2.1.2试剂与仪器 9
2.2研究方法 9
2.2.1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丹参酮IIA含量 9
2.2.2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丹酚酸B含量 13
2.3讨论 16
结 论 17
参考文献 19
致 谢 21
1文献综述
1.1本草考证
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ge,为唇形科植物,选用的是丹参植物本身干燥的根和根状茎[1](见图1.1)。该药用部位呈短粗状,有的时候丹参植物顶端有残留的基质茎存在。根数条,呈圆柱状,微微显弯曲状,分支形状不一,有的为带胡须样细根,长为10~20cm,直径大小0.3~lcm。颜色为棕红色至暗棕红色显现在表面,质地粗糙,具有纵状纹路。对于丹参老根,它的外表质地较为松散,大部分呈紫色至棕色,频频呈鱼鳞状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脱落。坚硬且不具韧性,横剖面松散,带有小孔隙,有的是光滑而平坦的,有的则密密麻麻,皮部的颜色是红色泛着棕色,木部偏暗暗的黄色至褐色偏向紫色,导管束的颜色为浅浅的黄色,排列布局为射线状排列。气微,味微苦且涩。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丹参可使血液通畅,通膻中,对疝气引起的疼痛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本经》书中则记载道对于邪气置于心腹有积极作用,对于积聚的寒热症状,抑制出现的烦躁都有一定的作用,还能破症除瘕,益气。
/
图1.1 丹参
1.2资源分布
药用的丹参资源很是丰富,分布在各个地方,生长于树木,花草及溪水等处,既分布在1000m海拔以下的小山坡及平原地区,也分布在海拔处于4000m左右的高山地带。
1.3主要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
1.3.1丹参酮IIA
丹参酮IIA是从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ge,脂溶性物质,在丹参酮的总量中,获得了10多种丹参酮单体,其中隐丹参酮和丹参酮B的单体具有抗菌和抗炎作用并且具有较低的温度。丹参酮A的磺化产物磺酸钠在水中溶解度较好,临床试验证明在心绞痛的治疗方面效果显著,并且副作用较小,在冠心病治疗方面为一种效果显著的新药。总丹参酮有着多个单体的综合作用,有着抗菌消炎,促进伤口愈合,活血化瘀等作用,副作用还未见。
1.3.1.1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通过ISN技术探讨了TanⅡA丹参酮A的磺化产物对血管中的平滑肌细胞增长与繁殖的有关基因cmyc有影响其表达作用,发现免疫细胞源性生长因子有利于促进清晰地表达平滑肌细胞cmyc,在平滑肌细胞的增长与繁殖方面有积极的影响,而DS201会使积极作用停止,使得表达水平在cmyc上有所下降,从而平滑肌细胞在增长与繁殖方面受到抑制的作用 [2]。
1.3.1.2抗肿瘤作用
各种肿瘤细胞都可以被丹参酮IIA进行一定作用的杀伤作用,丹参酮IIA还可以对肿瘤细胞进行分化及凋亡的诱导作用[3]。
1.3.1.3抗氧化作用
作为一种新的抑制剂,TanⅡA可以有效的使LPO的产物与DNA在细胞中相互作用。对LPO链式反应的拦阻也许是通过清除RO,ROO而产生的对DNA的保卫作用,DNA加合物的形成产生压制作用,导致细胞杀伤事件的下降[4]。对于在心肌线粒体膜的LPO过氧化过程中生成的RO,ROO,丹参酮有着一定的消除作用,从而不影响线粒体呼吸功能[5]。
1.3.1.4抗炎作用
实验表明,丹参酮在大鼠实验中具有显着的抗炎作用。在第一阶段,严重抑制炎症将减缓由组胺引起的毛细管渗透性增加;抑制由蛋白质,葡聚糖和角叉菜胶以及渗出性腹膜炎引起的关节急性肿胀。在第二阶段,小鼠从凝胶中转移白细胞的速度明显放慢,而在甲醛,亚急性关节炎的速度则相当缓慢。在第三阶段,炎症不能抑制大鼠的棉花肉芽肿试验,也就是说,它不会影响慢性期。对于使大白鼠血液中PGF2α和PGE的降低,丹参酮起到了显著作用,这可能有关于丹参酮的抗炎机制[6]。
1.3.1.5抑菌作用
肺结核细菌的H37RV菌株,抑制浓度低于1.5毫克/升,以及两种毛茸癣菌被丹参酮抑制,说明在试管中的耐受性高小檗碱。
1.3.1.6其他作用
TanshinonIIA可以增加低压缺氧小鼠的存活机会或延长生存期。丹参酮能减少皮脂分泌,因此,存在抗革兰氏阳性厌氧短杆菌P的作用。它可以减少细菌对炎症反应的增加,对治疗痤疮非常有益。对由伤寒菌苗引起热症的家兔,丹参酮有显著的解热作用。已经证明丹参酮具有更温和的雌激素活性,其通过卵巢发挥作用。
1.3.2丹酚酸B
丹参中的丹酚酸是一种从丹参中分离出来的水溶性物质。对其进行分离,得到丹酚酸A,丹酚酸B及其相仿的化合物单体。最重要的作用是抗氧化,自由基的清除的功能。丹酚酸可以捕捉到超氧阴离子,因为超氧阴离子能很好地被丹酚酸清除。
1.3.2.1对预防心肌梗死作用
为了研究salvianoleic acid B对大鼠心脏病发作的保护作用,通过冠状动脉结扎确定心肌梗塞模型。丹酚酸B对大鼠心脏病发作的保护作用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表明,丹酚酸B保护心脏的途径主要通过对LP的抑制和ETROS的上调以及对心肌中SERCA2a的恢复和正常表达受磷蛋白[7]。
1.3.2.2治疗心血管疾病
Salvianoleic acid B能和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一起,从而对VEGF的形成起到诱导作用,对有心血管疾病的大鼠,可促进毛细血管再生,从而改善血液对心肌的供应[8]。
Key words:Salvia miltiorrhiza Buge; Tanshinone; Salvianolic acid; Best harvesting time目 录
1文献综述 1
1.1本草考证 1
1.2资源分布 1
1.3主要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 2
1.3.1丹参酮IIA 2
1.3.2丹酚酸B 3
1.4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6
2实验研究 9
2.1实验药材,试剂与仪器 9
2.1.1药材 9
2.1.2试剂与仪器 9
2.2研究方法 9
2.2.1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丹参酮IIA含量 9
2.2.2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丹酚酸B含量 13
2.3讨论 16
结 论 17
参考文献 19
致 谢 21
1文献综述
1.1本草考证
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ge,为唇形科植物,选用的是丹参植物本身干燥的根和根状茎[1](见图1.1)。该药用部位呈短粗状,有的时候丹参植物顶端有残留的基质茎存在。根数条,呈圆柱状,微微显弯曲状,分支形状不一,有的为带胡须样细根,长为10~20cm,直径大小0.3~lcm。颜色为棕红色至暗棕红色显现在表面,质地粗糙,具有纵状纹路。对于丹参老根,它的外表质地较为松散,大部分呈紫色至棕色,频频呈鱼鳞状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脱落。坚硬且不具韧性,横剖面松散,带有小孔隙,有的是光滑而平坦的,有的则密密麻麻,皮部的颜色是红色泛着棕色,木部偏暗暗的黄色至褐色偏向紫色,导管束的颜色为浅浅的黄色,排列布局为射线状排列。气微,味微苦且涩。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丹参可使血液通畅,通膻中,对疝气引起的疼痛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本经》书中则记载道对于邪气置于心腹有积极作用,对于积聚的寒热症状,抑制出现的烦躁都有一定的作用,还能破症除瘕,益气。
/
图1.1 丹参
1.2资源分布
药用的丹参资源很是丰富,分布在各个地方,生长于树木,花草及溪水等处,既分布在1000m海拔以下的小山坡及平原地区,也分布在海拔处于4000m左右的高山地带。
1.3主要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
1.3.1丹参酮IIA
丹参酮IIA是从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ge,脂溶性物质,在丹参酮的总量中,获得了10多种丹参酮单体,其中隐丹参酮和丹参酮B的单体具有抗菌和抗炎作用并且具有较低的温度。丹参酮A的磺化产物磺酸钠在水中溶解度较好,临床试验证明在心绞痛的治疗方面效果显著,并且副作用较小,在冠心病治疗方面为一种效果显著的新药。总丹参酮有着多个单体的综合作用,有着抗菌消炎,促进伤口愈合,活血化瘀等作用,副作用还未见。
1.3.1.1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通过ISN技术探讨了TanⅡA丹参酮A的磺化产物对血管中的平滑肌细胞增长与繁殖的有关基因cmyc有影响其表达作用,发现免疫细胞源性生长因子有利于促进清晰地表达平滑肌细胞cmyc,在平滑肌细胞的增长与繁殖方面有积极的影响,而DS201会使积极作用停止,使得表达水平在cmyc上有所下降,从而平滑肌细胞在增长与繁殖方面受到抑制的作用 [2]。
1.3.1.2抗肿瘤作用
各种肿瘤细胞都可以被丹参酮IIA进行一定作用的杀伤作用,丹参酮IIA还可以对肿瘤细胞进行分化及凋亡的诱导作用[3]。
1.3.1.3抗氧化作用
作为一种新的抑制剂,TanⅡA可以有效的使LPO的产物与DNA在细胞中相互作用。对LPO链式反应的拦阻也许是通过清除RO,ROO而产生的对DNA的保卫作用,DNA加合物的形成产生压制作用,导致细胞杀伤事件的下降[4]。对于在心肌线粒体膜的LPO过氧化过程中生成的RO,ROO,丹参酮有着一定的消除作用,从而不影响线粒体呼吸功能[5]。
1.3.1.4抗炎作用
实验表明,丹参酮在大鼠实验中具有显着的抗炎作用。在第一阶段,严重抑制炎症将减缓由组胺引起的毛细管渗透性增加;抑制由蛋白质,葡聚糖和角叉菜胶以及渗出性腹膜炎引起的关节急性肿胀。在第二阶段,小鼠从凝胶中转移白细胞的速度明显放慢,而在甲醛,亚急性关节炎的速度则相当缓慢。在第三阶段,炎症不能抑制大鼠的棉花肉芽肿试验,也就是说,它不会影响慢性期。对于使大白鼠血液中PGF2α和PGE的降低,丹参酮起到了显著作用,这可能有关于丹参酮的抗炎机制[6]。
1.3.1.5抑菌作用
肺结核细菌的H37RV菌株,抑制浓度低于1.5毫克/升,以及两种毛茸癣菌被丹参酮抑制,说明在试管中的耐受性高小檗碱。
1.3.1.6其他作用
TanshinonIIA可以增加低压缺氧小鼠的存活机会或延长生存期。丹参酮能减少皮脂分泌,因此,存在抗革兰氏阳性厌氧短杆菌P的作用。它可以减少细菌对炎症反应的增加,对治疗痤疮非常有益。对由伤寒菌苗引起热症的家兔,丹参酮有显著的解热作用。已经证明丹参酮具有更温和的雌激素活性,其通过卵巢发挥作用。
1.3.2丹酚酸B
丹参中的丹酚酸是一种从丹参中分离出来的水溶性物质。对其进行分离,得到丹酚酸A,丹酚酸B及其相仿的化合物单体。最重要的作用是抗氧化,自由基的清除的功能。丹酚酸可以捕捉到超氧阴离子,因为超氧阴离子能很好地被丹酚酸清除。
1.3.2.1对预防心肌梗死作用
为了研究salvianoleic acid B对大鼠心脏病发作的保护作用,通过冠状动脉结扎确定心肌梗塞模型。丹酚酸B对大鼠心脏病发作的保护作用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表明,丹酚酸B保护心脏的途径主要通过对LP的抑制和ETROS的上调以及对心肌中SERCA2a的恢复和正常表达受磷蛋白[7]。
1.3.2.2治疗心血管疾病
Salvianoleic acid B能和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一起,从而对VEGF的形成起到诱导作用,对有心血管疾病的大鼠,可促进毛细血管再生,从而改善血液对心肌的供应[8]。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zyx/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