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属5种植物根中总皂苷的含量研究
摘 要柴胡属(Bupleurum)隶属于伞形科(Umbelliferae),大多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本属多种植物均可入药。2015版《中国药典》收录北柴胡和狭叶柴胡的干燥根入药作为中药柴胡的正品。柴胡具有疏散退热、疏肝利胆的功效。其主要药用成分为柴胡皂苷和黄酮类化合物。因此,本研究采用可见光分光光度法,以北柴胡(Bupleurum chinense)、狭叶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银州柴胡(Bupleurum yinchowense)、小柴胡(Bupleurum hamiltonii)和锥叶柴胡(Bupleurum bicaule)为研究对象,对其根中柴胡皂苷的含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小柴胡根中总皂苷含量是最高的,狭叶柴胡次之、北柴胡与锥叶柴胡在其后,银州柴胡根中的总皂苷含量最少。因而小柴胡是具有很好开发前景的药用资源,未来也有很好的开发前景。
Keywords: Bupleurum radix; total saponin; determination of content; visible spectrophotometry目 录
1 绪论 1
1.1 柴胡概述 1
1.2 柴胡的化学成分 1
1.2.1 皂苷类化学成分 1
1.2.2 黄酮类化学成分 1
1.2.3 挥发油类化学成分 2
1.2.4 多糖类化学成分 2
1.2.5 其他类化学成分 2
1.3 柴胡的药用价值 2
1.3.1 解热作用 2
1.3.2 抗病毒作用 3
1.3.3 抗细菌内毒素作用 3
1.3.4 抗炎的作用 3
1.3.5 降血脂的作用 3
1.3.6 保肝的作用 4
1.3.7 促酶分泌的作用 4
1.3.8 抗肿瘤的作用 4
1.3.9 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5
1.4 可见光分光光度法概述 5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6
2 实验部分 7
2.1 实验材料 7
2.2 主要试剂和仪器 7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2.3 实验方法与结果 7
2.3.1 样品的制备 7
2.3.2 柴胡总皂苷的标准曲线的绘制 7
2.3.3 精密度实验 8
2.3.4 重复性实验 8
2.3.5 稳定性实验 9
2.3.6 加样回收率实验 9
2.3.7 柴胡属5种植物根中总皂苷含量测定 10
3 结论 12
参考文献 13
致谢 15
1 绪论
1.1 柴胡概述
柴胡(Bupleuri Radix)药材来源于伞形科(Umbelliferae)植物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或狭叶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d的根。上述两个来源的植物根作为药材按性状不同又分别习称为北柴胡和南柴胡[1]。柴胡作为药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名为地薰。至《本草纲目》李时珍又名为茈胡(茈音柴),李时珍描述茈胡:生山中,嫩苗为山菜,老而采根,名为柴胡[2]。现代一般认为北柴胡入药佳,疗效好,被视为道地药材[3]。临床上柴胡最常用于治疗感冒发热,柴胡是治疗感冒风寒的常用之品[4]。
1.2 柴胡的化学成分
1.2.1 皂苷类化学成分
到目前为止,从柴胡根中分离出18种皂苷类化合物,即柴胡皂苷v、柴胡皂苷1和2O乙酰柴胡皂苷b2 (2"Oacetylsaikosaponin b)、2"O乙酰柴胡皂苷a [5]、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柴胡皂苷c、柴胡皂苷f、柴胡皂苷b3、柴胡皂苷b2、柴胡皂苷t [6],柴胡皂苷q1、3"O乙酰柴胡皂苷d,3"0乙酰柴胡皂苷b2 [7]柴胡皂苷q2、柴胡皂背v2 [8]、6"OZ酰柴胡皂苷b、6"O乙酰柴胡皂苷d [9]。
1.2.2 黄酮类化学成分
近年来,从北柴胡根中分离得到9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是芦丁、槲皮素、异鼠李素、异鼠李素3O葡糖糖苷(Isorthamnetin 3Oglucoside)、葛根素、7.4二羟基异黄酮葡萄糖苷(7.4dibydroxyisoflavone7OβDglucoside)、柴胡色原酮酸 [10]、水仙苷 [11]、染胡色原酮A。从植物的根以上提取出了6个黄酮类的化学物质分别为山柰酚(Kacempferol)、山柰酚7鼠7李糖苷(Kacemuptero7rhamooside)、山柰酚3.7双鼠李糖苷(Kaemplerol 3.7doublerhamnoside)、山萘酚3OɑL呋喃阿拉伯糖苷7OɑL吡喃鼠李糖甘[12]山柰酚3OɑL阿拉伯糖甘(Kaempferol30ɑLarabinofuranoside)、7羟基2.5二甲基色原酮(7hydroxy2.5dimeth ylchromnone)[13]。
1.2.3 挥发油类化学成分
在北柴胡中,发现存在着许多挥发油类的物质。在70年代,濮全龙等人对北柴胡的根中挥发油类化合物展开了探索,从中提取出了26种化合物[14]。1990年,郭济贤通过气相色谱质谱合体技术从北柴胡的根里面测定出25种挥发油类化合物[15]。杨水健等人在北柴胡的根中通过运用色谱和质谱的测量和鉴别结果得出了36种化学产物[16]。紧接着李秀琴和她的研究团队通过翻阅药典、水蒸气蒸馏、蒸馏、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4种研究策略对北柴胡的根制取成分,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从中分离鉴别出了63个化学物质[17]。刘玉法等人对北柴胡的果实中挥发油类化合物采用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前后共鉴别出了124个化学物质[1819]。
1.2.4 多糖类化学成分
1989年耿位贤等人对北柴胡在水中提取的成分通过超声波过滤和分离纯化制取柴胡多糖一柴Ⅲ一5311,通过浓酸在水中分解的法和TLC法验证柴Ⅲ一5311分别由C6H10O7、C6H12O6、C6H12O6、C5H10O5、C5H10O5、C4H9O4CHO、C6H12O5和另外一种没测量出的成分构成,他们的平均分子大概为8000[20]。张永文等人归纳了柴胡多糖2Ⅱb和2ⅡC的构造和药理作用,证实两种都是由C6H10O7、C6H12O6、C6H12O5、C5H10O5和少量的蛋白质构成,两者的分子分别为22000和52000[21]。
1.2.5 其他类化学成分
除上述成分外,柴胡中还含有腺苷、尿苷、α甾醇3βD葡萄糖苷、木糖醇、铋—菠菜甾醇和色氨酸等化学成分。
1.3 柴胡的药用价值
1.3.1 解热作用
现在许多药物研究证实过多的柴胡汤药煎剂对人为制热的家鼠有减少热量的功效[22],起到作用的化合物是柴胡中的挥发油。柴胡对于流行性感冒和脾胃伤害造成的发热都起到很好的疗效,并且能够稳定的降低热量,不存在复发。同时还可以安全用于小孩和妊妇,这也是其他退热的药物无法比拟的,故而现在临床上常用柴胡制成的柴胡注射剂治疗各种热症。由伤寒杆菌,副伤寒疫苗或酵母提取物引起的肝脏研究具有明确的解热作用,并且可以在白天影响动物的体温,使其减少。人体试验及临床研究发现柴胡皂苷对感冒发热总有效率高达95%:尤其对风热外感发热疗效最佳。
Keywords: Bupleurum radix; total saponin; determination of content; visible spectrophotometry目 录
1 绪论 1
1.1 柴胡概述 1
1.2 柴胡的化学成分 1
1.2.1 皂苷类化学成分 1
1.2.2 黄酮类化学成分 1
1.2.3 挥发油类化学成分 2
1.2.4 多糖类化学成分 2
1.2.5 其他类化学成分 2
1.3 柴胡的药用价值 2
1.3.1 解热作用 2
1.3.2 抗病毒作用 3
1.3.3 抗细菌内毒素作用 3
1.3.4 抗炎的作用 3
1.3.5 降血脂的作用 3
1.3.6 保肝的作用 4
1.3.7 促酶分泌的作用 4
1.3.8 抗肿瘤的作用 4
1.3.9 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5
1.4 可见光分光光度法概述 5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6
2 实验部分 7
2.1 实验材料 7
2.2 主要试剂和仪器 7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2.3 实验方法与结果 7
2.3.1 样品的制备 7
2.3.2 柴胡总皂苷的标准曲线的绘制 7
2.3.3 精密度实验 8
2.3.4 重复性实验 8
2.3.5 稳定性实验 9
2.3.6 加样回收率实验 9
2.3.7 柴胡属5种植物根中总皂苷含量测定 10
3 结论 12
参考文献 13
致谢 15
1 绪论
1.1 柴胡概述
柴胡(Bupleuri Radix)药材来源于伞形科(Umbelliferae)植物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或狭叶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d的根。上述两个来源的植物根作为药材按性状不同又分别习称为北柴胡和南柴胡[1]。柴胡作为药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名为地薰。至《本草纲目》李时珍又名为茈胡(茈音柴),李时珍描述茈胡:生山中,嫩苗为山菜,老而采根,名为柴胡[2]。现代一般认为北柴胡入药佳,疗效好,被视为道地药材[3]。临床上柴胡最常用于治疗感冒发热,柴胡是治疗感冒风寒的常用之品[4]。
1.2 柴胡的化学成分
1.2.1 皂苷类化学成分
到目前为止,从柴胡根中分离出18种皂苷类化合物,即柴胡皂苷v、柴胡皂苷1和2O乙酰柴胡皂苷b2 (2"Oacetylsaikosaponin b)、2"O乙酰柴胡皂苷a [5]、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柴胡皂苷c、柴胡皂苷f、柴胡皂苷b3、柴胡皂苷b2、柴胡皂苷t [6],柴胡皂苷q1、3"O乙酰柴胡皂苷d,3"0乙酰柴胡皂苷b2 [7]柴胡皂苷q2、柴胡皂背v2 [8]、6"OZ酰柴胡皂苷b、6"O乙酰柴胡皂苷d [9]。
1.2.2 黄酮类化学成分
近年来,从北柴胡根中分离得到9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是芦丁、槲皮素、异鼠李素、异鼠李素3O葡糖糖苷(Isorthamnetin 3Oglucoside)、葛根素、7.4二羟基异黄酮葡萄糖苷(7.4dibydroxyisoflavone7OβDglucoside)、柴胡色原酮酸 [10]、水仙苷 [11]、染胡色原酮A。从植物的根以上提取出了6个黄酮类的化学物质分别为山柰酚(Kacempferol)、山柰酚7鼠7李糖苷(Kacemuptero7rhamooside)、山柰酚3.7双鼠李糖苷(Kaemplerol 3.7doublerhamnoside)、山萘酚3OɑL呋喃阿拉伯糖苷7OɑL吡喃鼠李糖甘[12]山柰酚3OɑL阿拉伯糖甘(Kaempferol30ɑLarabinofuranoside)、7羟基2.5二甲基色原酮(7hydroxy2.5dimeth ylchromnone)[13]。
1.2.3 挥发油类化学成分
在北柴胡中,发现存在着许多挥发油类的物质。在70年代,濮全龙等人对北柴胡的根中挥发油类化合物展开了探索,从中提取出了26种化合物[14]。1990年,郭济贤通过气相色谱质谱合体技术从北柴胡的根里面测定出25种挥发油类化合物[15]。杨水健等人在北柴胡的根中通过运用色谱和质谱的测量和鉴别结果得出了36种化学产物[16]。紧接着李秀琴和她的研究团队通过翻阅药典、水蒸气蒸馏、蒸馏、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4种研究策略对北柴胡的根制取成分,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从中分离鉴别出了63个化学物质[17]。刘玉法等人对北柴胡的果实中挥发油类化合物采用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前后共鉴别出了124个化学物质[1819]。
1.2.4 多糖类化学成分
1989年耿位贤等人对北柴胡在水中提取的成分通过超声波过滤和分离纯化制取柴胡多糖一柴Ⅲ一5311,通过浓酸在水中分解的法和TLC法验证柴Ⅲ一5311分别由C6H10O7、C6H12O6、C6H12O6、C5H10O5、C5H10O5、C4H9O4CHO、C6H12O5和另外一种没测量出的成分构成,他们的平均分子大概为8000[20]。张永文等人归纳了柴胡多糖2Ⅱb和2ⅡC的构造和药理作用,证实两种都是由C6H10O7、C6H12O6、C6H12O5、C5H10O5和少量的蛋白质构成,两者的分子分别为22000和52000[21]。
1.2.5 其他类化学成分
除上述成分外,柴胡中还含有腺苷、尿苷、α甾醇3βD葡萄糖苷、木糖醇、铋—菠菜甾醇和色氨酸等化学成分。
1.3 柴胡的药用价值
1.3.1 解热作用
现在许多药物研究证实过多的柴胡汤药煎剂对人为制热的家鼠有减少热量的功效[22],起到作用的化合物是柴胡中的挥发油。柴胡对于流行性感冒和脾胃伤害造成的发热都起到很好的疗效,并且能够稳定的降低热量,不存在复发。同时还可以安全用于小孩和妊妇,这也是其他退热的药物无法比拟的,故而现在临床上常用柴胡制成的柴胡注射剂治疗各种热症。由伤寒杆菌,副伤寒疫苗或酵母提取物引起的肝脏研究具有明确的解热作用,并且可以在白天影响动物的体温,使其减少。人体试验及临床研究发现柴胡皂苷对感冒发热总有效率高达95%:尤其对风热外感发热疗效最佳。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zyx/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