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地区过敏性紫癜患者用药情况调查分析
摘 要本论文选择了过敏性紫癜进行分析,针对患者用药情况展开了实际调查,并对调查的结果进行了分析和处理,一来想要普及过敏性紫癜相关的知识,便于患者进行防治;二来拓宽人们对过敏性紫癜疾病的认知能力,希望帮助易感染人群和患者,树立正确的防护意思,积极的接受治疗和护理,能够用正常的心态面对过敏性紫癜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早发现早治疗。本论文在行文的过程中,进行了实地勘察,选择的研究目标是平顶山市某医院过敏性紫癜住院患者,研究数据的取样时间为2018年6月到2018年12月,收集并分析了住院患者的处方,总结得出治疗过敏性紫癜的有效用药。并将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发给平顶山市某医院儿科病房,发放问卷调查表250份,收回200份。调查发现治疗过敏性紫癜常用西药有维生素C注射液、西咪替丁注射液、盐酸西替利嗪糖浆、双嘧达、蝉蜕、防风、紫草、生地黄、牡丹皮、白豆蔻、茜草、连翘、白茅根。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紫癜的治愈率更高,愈后不易复发。
目 录
摘 要 III
Abstract V
1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2 过敏性紫癜的概述 1
1.3 过敏性紫癜的病因 2
1.3.1 细菌 2
1.3.2 病毒 3
1.3.3 食物及药物因素 3
1.3.4 遗传因素 3
1.3.5 疫苗接种 3
1.4 过敏性紫癜的发病机制 4
1.4.1 体液免疫异常 4
1.4.2 T淋巴细胞异常 4
1.5 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表现 4
1.5.1 肾外表现 4
1.5.2 肾内反应 5
1.6 过敏性紫癜的易感人群 5
1.7 过敏性紫癜的治疗 5
1.7.1 中药 6
1.7.2 西药 6
1.8 过敏性紫癜的预防与保健 7
1.9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7
1.10 论文研究目的 7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9
2.1 调查对象 9
2.2 研究方法 9
2.2.1 调查问卷法 9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2.2.2 调查分析法 9
2.3 统计学处理 9
3 调查结果与数据分析 11
3.1 调查问卷 11
3.2 临床数据分析 11
3.2.1 中医治疗过敏性紫癜的用药调查与分析 12
3.2.1 西医治疗过敏性紫癜的用药调查及分析 13
3.2.2 中西医联合治疗过敏性紫癜用药调查及分析 13
4 结 论 17
参考文献 19
致 谢 21
附 录 23
绪论
研究背景
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在儿童当中比较常见,是一种血管炎症,也被称作自限性急性出血症,在临床上通常表现为皮肤和其他器官的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发生过敏现象,也正因此大多数人群对此病没有足够的了解和认识。该病临床变现变化多样,病情发展迅速,治愈希望较大,但是容易复发。所以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影响人们生活,给大家生活带来不便。该病好发于8岁以下儿童,婴儿较少见,男性多于女性。诱因较多,具体不详。好发于秋冬两季。拟通过对病患做出问卷调查,分析医师处方,收集常用药味,为临床使用提供参考。
过敏性紫癜的概述
过敏性紫癜,该症由来已久,但是在古代并不是如此称呼,过敏性紫癜病名是现代医学发展所赋予的。但是古医术上所记载的“发斑”、“斑毒”、“紫癜风”、“紫癍”等病症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和现代的过敏性紫癜相似。紫癜风是古代人们对该病的称呼,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等随着科学的发展,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对该病的认识也有了更大的进展。
早在《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对此就有相关的记载,概述的创作者为东汉张仲景,他把皮肤色红发斑症状一类型的的疾病称之为“阴阳毒”,相关的记载为:“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痛,唾脓血”,“阴毒之为病,面目青,体壳如被杖,咽喉痛”。阳毒发斑在颜色上表现为紫色并且颜色鲜亮,阴毒发斑颜色主要为陈暗的青紫色,大不相同的两种。这就是张仲景关于该病的记录,也是至今为止发现最早的书册记载的关于该病的研究。巢氏虽然也叙述了温病发斑和内伤发斑这两种关于该病的记录,但是却没有对它们作出鉴别。南宋《小儿卫生总微论方?血溢论》文中所述血“自皮孔中出也”应为紫瘢皮下出血的表现.认为其病机是内热乘于血分以致也热妄行流溢。所以到南宋的时候,大家对过敏性紫癜的认识也没有很大的进展,也辨别不出血证中“发斑”、“斑毒”、“肌衄”、“血溢”等病的区别与差距。该病的具体特点,也没有详细的文字说明和记录。
根据上文的分析,我们知道,关于这种疾病的记载从古典医药书籍中就可以查阅到,首先对此进行记录的是东汉名医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在隋唐时期《诸病源候论》中也就此种疾病进行了论述,在文献中,还记载了出血症的致病原因以及临床上的症状和表现,受制于医学水平的发展,古典医药书籍中并没有对各种血液疾病之间的区别加以描述;到了元代,《丹溪先生心法》问世,书中就发斑进行了区分,分为“伤寒”和“内伤”,且细致的鉴别了他们的区别,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明《科正宗》首次提出病名“葡萄疫”,逐渐意识到该病的主要好发人群为儿童,也发表了关于利用季节变换的不同会影响该病的发生的看法;明《证治准绳》则立病名“紫癜风”,倡风寒湿邪客于肌肤致病之说;清朝时期,温病学说的研究突飞猛进,温病学说理论及对文兵斑疹的认识,也丰富了古代对紫癜病症的鉴别与认识。
过敏性紫癜的病因
过敏性紫癜为儿童常见疾病之一,目前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是,刘素云,袁海红,王思聪[1]等认为导致患儿发病的原因可能与过敏、药物作用、病原体感染等因素有关。引发过敏性紫癜的重要因素是免疫反应,敏感机体承受了很多种致敏源的袭击,发生了变态反应,在这个过程中,先产生抗原,再形成抗体,造成的结果是循环免疫复合物在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壁或基底膜进行聚集,最终导致了免疫损伤,产生全身中小动脉出血的后果[2]。以下对感染因素进行介绍:
目 录
摘 要 III
Abstract V
1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2 过敏性紫癜的概述 1
1.3 过敏性紫癜的病因 2
1.3.1 细菌 2
1.3.2 病毒 3
1.3.3 食物及药物因素 3
1.3.4 遗传因素 3
1.3.5 疫苗接种 3
1.4 过敏性紫癜的发病机制 4
1.4.1 体液免疫异常 4
1.4.2 T淋巴细胞异常 4
1.5 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表现 4
1.5.1 肾外表现 4
1.5.2 肾内反应 5
1.6 过敏性紫癜的易感人群 5
1.7 过敏性紫癜的治疗 5
1.7.1 中药 6
1.7.2 西药 6
1.8 过敏性紫癜的预防与保健 7
1.9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7
1.10 论文研究目的 7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9
2.1 调查对象 9
2.2 研究方法 9
2.2.1 调查问卷法 9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2.2.2 调查分析法 9
2.3 统计学处理 9
3 调查结果与数据分析 11
3.1 调查问卷 11
3.2 临床数据分析 11
3.2.1 中医治疗过敏性紫癜的用药调查与分析 12
3.2.1 西医治疗过敏性紫癜的用药调查及分析 13
3.2.2 中西医联合治疗过敏性紫癜用药调查及分析 13
4 结 论 17
参考文献 19
致 谢 21
附 录 23
绪论
研究背景
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在儿童当中比较常见,是一种血管炎症,也被称作自限性急性出血症,在临床上通常表现为皮肤和其他器官的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发生过敏现象,也正因此大多数人群对此病没有足够的了解和认识。该病临床变现变化多样,病情发展迅速,治愈希望较大,但是容易复发。所以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影响人们生活,给大家生活带来不便。该病好发于8岁以下儿童,婴儿较少见,男性多于女性。诱因较多,具体不详。好发于秋冬两季。拟通过对病患做出问卷调查,分析医师处方,收集常用药味,为临床使用提供参考。
过敏性紫癜的概述
过敏性紫癜,该症由来已久,但是在古代并不是如此称呼,过敏性紫癜病名是现代医学发展所赋予的。但是古医术上所记载的“发斑”、“斑毒”、“紫癜风”、“紫癍”等病症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和现代的过敏性紫癜相似。紫癜风是古代人们对该病的称呼,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等随着科学的发展,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对该病的认识也有了更大的进展。
早在《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对此就有相关的记载,概述的创作者为东汉张仲景,他把皮肤色红发斑症状一类型的的疾病称之为“阴阳毒”,相关的记载为:“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痛,唾脓血”,“阴毒之为病,面目青,体壳如被杖,咽喉痛”。阳毒发斑在颜色上表现为紫色并且颜色鲜亮,阴毒发斑颜色主要为陈暗的青紫色,大不相同的两种。这就是张仲景关于该病的记录,也是至今为止发现最早的书册记载的关于该病的研究。巢氏虽然也叙述了温病发斑和内伤发斑这两种关于该病的记录,但是却没有对它们作出鉴别。南宋《小儿卫生总微论方?血溢论》文中所述血“自皮孔中出也”应为紫瘢皮下出血的表现.认为其病机是内热乘于血分以致也热妄行流溢。所以到南宋的时候,大家对过敏性紫癜的认识也没有很大的进展,也辨别不出血证中“发斑”、“斑毒”、“肌衄”、“血溢”等病的区别与差距。该病的具体特点,也没有详细的文字说明和记录。
根据上文的分析,我们知道,关于这种疾病的记载从古典医药书籍中就可以查阅到,首先对此进行记录的是东汉名医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在隋唐时期《诸病源候论》中也就此种疾病进行了论述,在文献中,还记载了出血症的致病原因以及临床上的症状和表现,受制于医学水平的发展,古典医药书籍中并没有对各种血液疾病之间的区别加以描述;到了元代,《丹溪先生心法》问世,书中就发斑进行了区分,分为“伤寒”和“内伤”,且细致的鉴别了他们的区别,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明《科正宗》首次提出病名“葡萄疫”,逐渐意识到该病的主要好发人群为儿童,也发表了关于利用季节变换的不同会影响该病的发生的看法;明《证治准绳》则立病名“紫癜风”,倡风寒湿邪客于肌肤致病之说;清朝时期,温病学说的研究突飞猛进,温病学说理论及对文兵斑疹的认识,也丰富了古代对紫癜病症的鉴别与认识。
过敏性紫癜的病因
过敏性紫癜为儿童常见疾病之一,目前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是,刘素云,袁海红,王思聪[1]等认为导致患儿发病的原因可能与过敏、药物作用、病原体感染等因素有关。引发过敏性紫癜的重要因素是免疫反应,敏感机体承受了很多种致敏源的袭击,发生了变态反应,在这个过程中,先产生抗原,再形成抗体,造成的结果是循环免疫复合物在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壁或基底膜进行聚集,最终导致了免疫损伤,产生全身中小动脉出血的后果[2]。以下对感染因素进行介绍: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zyx/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