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藏血理论采用中药复方治疗大鼠肝损伤的实验研究(附件)
摘 要目的观察复方中药对大鼠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将实验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养血柔肝汤低、中、高剂量组和扶正化瘀胶囊阳性组,共6组,除模型组14只大鼠外,其他每组12只,雌雄各半。除模型组之外,其他各组以植物油和四氯化碳混合液于大鼠皮下注射制肝纤维化模型,养血柔肝汤低、中、高剂量组每天以6.25g/kg、12.5g/kg、25.0g/kg的剂量灌胃给药,阳性组的给药剂量为0.75g/kg。造模八周后,用养血柔肝汤进行灌胃治疗,同时继续造模,连续灌胃五周后麻醉大鼠,从颈动脉取血,测定肝指数、脾指数、大鼠肝脏细胞因子HYP,并测定肝纤维化指标(HA、LN),免疫学,病理学指标检测使用肝脏病理标本。结果各组与模型组对照,具有显著性差异。各组给药后,大鼠的身体状况得到明显的改善。结论养血柔肝法对大鼠肝损伤有较好的疗效。
目 录
1绪论 1
1.1养血柔肝法 1
1.1.1养血柔肝法的含义 1
1.1.2养血柔肝法的代表方 1
1.1.3养血柔肝法的临床应用 1
1.2肝纤维化 2
1.2.1肝纤维化的临床表现 2
1.2.2纤维化的发展机制 3
1.3扶正化瘀法 5
1.3.1扶正化瘀胶囊 5
1.3.2扶正化瘀胶囊抗肝纤维化 6
1.4养血柔肝法对肝纤维化的治疗 6
2实验部分 8
2.1材料、试剂及仪器 8
2.1.1实验材料 8
2.1.2实验试剂 8
2.1.3实验仪器 8
2.2方法和结果 8
2.3讨论 12
结论 13
参考文献 14
致谢 15
1绪论
1.1养血柔肝法
1.1.1养血柔肝法的含义
养血柔肝法常被用作临床上治疗肝病,所谓柔肝,即以柔克刚燥。要达到“柔肝”的目的,必先养血,使肝血充足,肝体得养[1]。
“养血”包括“补养”和“调养”两方面。补养是按照:“肝体阴而用阳”,“肝藏血”的理念,因此对于瘀血阻络证的治疗,应当以补血为主。血充足才能起调和作用。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血液在脉道中流行,血量充足了则脉道充盈;血液虚少,阴津不足则脉道会萎闭,继而发展成瘀血现象[2] 。
养血柔肝法,“柔”是指有柔和的意思,以柔克刚。肝作为身体内刚脏,其性苦急,肝处得病,治其应柔肝性的刚强之烈,顺肝气之升散,使其和畅、柔和。肝体得血之濡,阴血充盈,气血条达,才能发挥疏泄功能,因此治疗配方中必须配伍补血养肝的药物。
1.1.2养血柔肝法的代表方
养血柔肝法中的代表方剂主要有逍遥散、一贯煎、四逆散、四物汤、柴胡疏肝散、痛泻要方、镇肝熄风汤、龙胆泻肝汤等。代表药物有当归、白芍、生地等。
代表方剂一贯煎,为补益药,具有滋阴疏肝的功效、。方中用北沙参、麦冬、当归、生地、川楝子、枸杞子6味药组成[3]。其中重用生地为君,滋阴养血以补肝肾,配枸杞子益肝阴、养肝体,益精血,当归养血补肝同为臣药;沙参、麦冬作为佐药滋脾胃之阴;川楝子既疏肝泄气又顺肝木条达之性,且制诸药滋腻碍胃之弊。白芍酸泄肝气柔肝阴,在大量滋阴养血药中[4],使其补中有泄补而不腻,诸药合用共奏补疏兼施,寓疏于补,滋阴柔肝,条达肝气,使滋阴养血而不遏滞气机,疏肝理气又不耗伤阴血,肝体得以濡养,肝气得以条畅。
1.1.3养血柔肝法的临床应用
病案 :王某,男,48岁,1998年10月12日初诊。
主诉:胁痛2年。患者两胁疼痛,右侧为甚,伴有食少,腹胀乏力2年。曾服中、西药治疗,病情有所减轻。前日胁痛又明显加重而来门诊治疗。现两胁隐痛,右侧为甚,伴有口干口苦,两目干涩,心烦不寐,大便干燥难解,时有潮热。查:形体消瘦,舌红少津,中心有裂纹,脉弦细而数。肝肿大,在胁下4厘米,有压痛,质较软,脾未触及,肝功能无明显变化。
诊断:胁痛(肝阴不足)。治以清热养阴,柔肝止痛。
处方:沙参15克,生地15克,枸杞子12克,麦冬12克,当归9克,川楝子9克,黄连3克,女贞子12克,炒枣仁12克,旱莲草12克,菊花9克,火麻仁12克,生麦芽15克,生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剂。
上方连服6剂,胁痛减轻,大便通畅,余症均有缓解,再用原方加减治疗,服药20余剂后肝脏缩小,在胁下1.5厘米,临床症状消失。
本例患者,由于病情缠绵失治,病程延长,正气必虚,诊见隐痛,两目干涩,口干口苦,时有潮热,舌红少津而中有裂纹,实为肝阴血亏虚,胁络、目窍失养,虚热內扰所致。阴血不足,血不养心,虚热内扰,心神不宁则见心烦不寐。脉弦主肝,主痛,细脉为阴虚,数脉为有热,合之即为肝阴不足,虚热內炽之脉象。结合脉症辨析,证属肝阴不足,胁络形体失养。故采用具有养阴疏肝之一贯煎加味治疗,使肝之阴血充盛,肝络得养,木气条达而诸症消失[5]。
1.2肝纤维化
1.2.1肝纤维化的临床表现
肝纤维化是指由各种致病因子所致肝内结缔组织异常增生,导致肝内弥漫性细胞外基质过度沉淀的病理过程[6]。它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许多慢性肝脏疾病均可引起肝纤维化。
肝纤维化的症状总结有以下几点:
1、无力易疲劳,身体虚弱,极易产生疲劳感打不起精神。有时可作为慢性肝纤维化唯一症状。
2、食欲差、恶心、呕吐、消化不良,进食后上腹部饱胀、腹胀气等;
3、有便秘或腹泻、肝区隐痛的状况。
4、性功能明显减退。
5、出血症状,由于肝纤维化的病情影响导致肝功能退化,导致凝血酶原及其他凝血因子的合成受影响,导致出现一些出血现象牙龈出血、皮肤和粘膜出现斑点和出血点等症状,女性有月经过多的现象。
1.2.2纤维化的发展机制
肝纤维化是各种致病因子所致的损伤修复反应,慢性损伤因素的刺激,导致肝内弥漫性细胞外基质(ECM)过度沉积。肝星状细胞(HSC)的活化是肝纤维化发生过程的中心环节。各种损伤因素的刺激导致了HSC的活化,从而获得成纤维细胞表型,使HSC由储存维生素A的储脂细胞转分化为肌成纤维细胞,肌成纤维细胞具有强大的增殖、收缩和纤维化发生的表型。HSC表型的转换使得ECM合成增加,促进了肝纤维化的进展。肝纤维化的演进需要特定信号通路及分子的参与,深入探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信号通路及分子的变化与HSC活化的关系,将为肝纤维化的治疗提供新策略。
(1)肝纤维化发展中起关键作用的信号通路
TGFβSmad 信号通路 TGFβ超家族成员是一类具有旁分泌、自分泌作用的细胞因子,是目前研究最多的与器官纤维化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细胞因子,同时也是肝脏中最强的促纤维化因子。TGFβ1与一个潜在相关肽结合时是其非活化的形式。一旦活化,TGFβ1通过与其同源受体结合促进Smad 信号通路活化,导致了胶原的产生。TGFβ1 可以诱导静止的HSC 活化并促进其分泌ECM,进而促进肝纤维化。
瘦素作用的信号通路 它是一个重要的脂肪因子,它通过很多的信号通路促进了纤维化的发生。它能够促进HSC的纤维化发生反应以及增强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的表达。通过与其受体结合,激活了胞质中酪氨酸蛋白激酶JAK,促进了转录激活因子的转录,其发挥促纤维化作用,部分是通过抑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PPAR)γ。PPARγ 是一个抗纤维化的核受体,能够逆转HSC 的活化、维持HSC 的静息表型。噻唑烷类抗糖尿病药物是PPARγ 的激动剂,在体外实验中它能够减少胶原的产生和HSC 的活化,但是临床试验表明它没有明确的抗纤维化作用,进而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同时,瘦素的共调解激素——脂联素在研究表明,脂联素在肝纤维化时表达下调,在肝脏毒性损伤时脂联素缺乏的小鼠其纤维化程度更严重。
目 录
1绪论 1
1.1养血柔肝法 1
1.1.1养血柔肝法的含义 1
1.1.2养血柔肝法的代表方 1
1.1.3养血柔肝法的临床应用 1
1.2肝纤维化 2
1.2.1肝纤维化的临床表现 2
1.2.2纤维化的发展机制 3
1.3扶正化瘀法 5
1.3.1扶正化瘀胶囊 5
1.3.2扶正化瘀胶囊抗肝纤维化 6
1.4养血柔肝法对肝纤维化的治疗 6
2实验部分 8
2.1材料、试剂及仪器 8
2.1.1实验材料 8
2.1.2实验试剂 8
2.1.3实验仪器 8
2.2方法和结果 8
2.3讨论 12
结论 13
参考文献 14
致谢 15
1绪论
1.1养血柔肝法
1.1.1养血柔肝法的含义
养血柔肝法常被用作临床上治疗肝病,所谓柔肝,即以柔克刚燥。要达到“柔肝”的目的,必先养血,使肝血充足,肝体得养[1]。
“养血”包括“补养”和“调养”两方面。补养是按照:“肝体阴而用阳”,“肝藏血”的理念,因此对于瘀血阻络证的治疗,应当以补血为主。血充足才能起调和作用。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血液在脉道中流行,血量充足了则脉道充盈;血液虚少,阴津不足则脉道会萎闭,继而发展成瘀血现象[2] 。
养血柔肝法,“柔”是指有柔和的意思,以柔克刚。肝作为身体内刚脏,其性苦急,肝处得病,治其应柔肝性的刚强之烈,顺肝气之升散,使其和畅、柔和。肝体得血之濡,阴血充盈,气血条达,才能发挥疏泄功能,因此治疗配方中必须配伍补血养肝的药物。
1.1.2养血柔肝法的代表方
养血柔肝法中的代表方剂主要有逍遥散、一贯煎、四逆散、四物汤、柴胡疏肝散、痛泻要方、镇肝熄风汤、龙胆泻肝汤等。代表药物有当归、白芍、生地等。
代表方剂一贯煎,为补益药,具有滋阴疏肝的功效、。方中用北沙参、麦冬、当归、生地、川楝子、枸杞子6味药组成[3]。其中重用生地为君,滋阴养血以补肝肾,配枸杞子益肝阴、养肝体,益精血,当归养血补肝同为臣药;沙参、麦冬作为佐药滋脾胃之阴;川楝子既疏肝泄气又顺肝木条达之性,且制诸药滋腻碍胃之弊。白芍酸泄肝气柔肝阴,在大量滋阴养血药中[4],使其补中有泄补而不腻,诸药合用共奏补疏兼施,寓疏于补,滋阴柔肝,条达肝气,使滋阴养血而不遏滞气机,疏肝理气又不耗伤阴血,肝体得以濡养,肝气得以条畅。
1.1.3养血柔肝法的临床应用
病案 :王某,男,48岁,1998年10月12日初诊。
主诉:胁痛2年。患者两胁疼痛,右侧为甚,伴有食少,腹胀乏力2年。曾服中、西药治疗,病情有所减轻。前日胁痛又明显加重而来门诊治疗。现两胁隐痛,右侧为甚,伴有口干口苦,两目干涩,心烦不寐,大便干燥难解,时有潮热。查:形体消瘦,舌红少津,中心有裂纹,脉弦细而数。肝肿大,在胁下4厘米,有压痛,质较软,脾未触及,肝功能无明显变化。
诊断:胁痛(肝阴不足)。治以清热养阴,柔肝止痛。
处方:沙参15克,生地15克,枸杞子12克,麦冬12克,当归9克,川楝子9克,黄连3克,女贞子12克,炒枣仁12克,旱莲草12克,菊花9克,火麻仁12克,生麦芽15克,生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剂。
上方连服6剂,胁痛减轻,大便通畅,余症均有缓解,再用原方加减治疗,服药20余剂后肝脏缩小,在胁下1.5厘米,临床症状消失。
本例患者,由于病情缠绵失治,病程延长,正气必虚,诊见隐痛,两目干涩,口干口苦,时有潮热,舌红少津而中有裂纹,实为肝阴血亏虚,胁络、目窍失养,虚热內扰所致。阴血不足,血不养心,虚热内扰,心神不宁则见心烦不寐。脉弦主肝,主痛,细脉为阴虚,数脉为有热,合之即为肝阴不足,虚热內炽之脉象。结合脉症辨析,证属肝阴不足,胁络形体失养。故采用具有养阴疏肝之一贯煎加味治疗,使肝之阴血充盛,肝络得养,木气条达而诸症消失[5]。
1.2肝纤维化
1.2.1肝纤维化的临床表现
肝纤维化是指由各种致病因子所致肝内结缔组织异常增生,导致肝内弥漫性细胞外基质过度沉淀的病理过程[6]。它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许多慢性肝脏疾病均可引起肝纤维化。
肝纤维化的症状总结有以下几点:
1、无力易疲劳,身体虚弱,极易产生疲劳感打不起精神。有时可作为慢性肝纤维化唯一症状。
2、食欲差、恶心、呕吐、消化不良,进食后上腹部饱胀、腹胀气等;
3、有便秘或腹泻、肝区隐痛的状况。
4、性功能明显减退。
5、出血症状,由于肝纤维化的病情影响导致肝功能退化,导致凝血酶原及其他凝血因子的合成受影响,导致出现一些出血现象牙龈出血、皮肤和粘膜出现斑点和出血点等症状,女性有月经过多的现象。
1.2.2纤维化的发展机制
肝纤维化是各种致病因子所致的损伤修复反应,慢性损伤因素的刺激,导致肝内弥漫性细胞外基质(ECM)过度沉积。肝星状细胞(HSC)的活化是肝纤维化发生过程的中心环节。各种损伤因素的刺激导致了HSC的活化,从而获得成纤维细胞表型,使HSC由储存维生素A的储脂细胞转分化为肌成纤维细胞,肌成纤维细胞具有强大的增殖、收缩和纤维化发生的表型。HSC表型的转换使得ECM合成增加,促进了肝纤维化的进展。肝纤维化的演进需要特定信号通路及分子的参与,深入探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信号通路及分子的变化与HSC活化的关系,将为肝纤维化的治疗提供新策略。
(1)肝纤维化发展中起关键作用的信号通路
TGFβSmad 信号通路 TGFβ超家族成员是一类具有旁分泌、自分泌作用的细胞因子,是目前研究最多的与器官纤维化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细胞因子,同时也是肝脏中最强的促纤维化因子。TGFβ1与一个潜在相关肽结合时是其非活化的形式。一旦活化,TGFβ1通过与其同源受体结合促进Smad 信号通路活化,导致了胶原的产生。TGFβ1 可以诱导静止的HSC 活化并促进其分泌ECM,进而促进肝纤维化。
瘦素作用的信号通路 它是一个重要的脂肪因子,它通过很多的信号通路促进了纤维化的发生。它能够促进HSC的纤维化发生反应以及增强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的表达。通过与其受体结合,激活了胞质中酪氨酸蛋白激酶JAK,促进了转录激活因子的转录,其发挥促纤维化作用,部分是通过抑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PPAR)γ。PPARγ 是一个抗纤维化的核受体,能够逆转HSC 的活化、维持HSC 的静息表型。噻唑烷类抗糖尿病药物是PPARγ 的激动剂,在体外实验中它能够减少胶原的产生和HSC 的活化,但是临床试验表明它没有明确的抗纤维化作用,进而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同时,瘦素的共调解激素——脂联素在研究表明,脂联素在肝纤维化时表达下调,在肝脏毒性损伤时脂联素缺乏的小鼠其纤维化程度更严重。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zyx/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