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花和新疆红花的品质评价研究

摘 要红花起源于亚非大陆,种植历史悠久且分布广泛。汉代引入中国后,最初作为染料使用,随着时代的变迁红花在我国历史上不仅种植广泛而且用途广泛。不但可做染料使用,也可做食用、油用,甚至药用等多个方面。目前红花主要有药用、食品色素、保健品、化妆品、染料及油漆等方面的用途。经过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红花在临床亦发挥重要作用。由于中医药是中国独特的传统医药体系,当它面临走出中国面向世界时,中医药必须有一套科学的理论体系,并且在传统的技术与研究上与时俱进。目前我国对于中药的品质的研究技术正不断进步。红花作为我国中药中常用药,其治疗功效广泛,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然而我国种植红花的地区十分广泛,由于土壤气候等原因不同产地的红花品质与药用成分含量不同。在介绍红花种植产地,化学成分研究与临床后,本文通过UPLC技术及多指标测定在中药品质评价中的应用,采用指纹图谱技术进行陕产红花和新疆红花的品质评价研究。
目 录
1 绪论 1
1.1 红花的概况 1
1.1.1 红花的分布 1
1.1.2 红花生理特性 2
1.2 红花的化学成分 2
1.3 红花药理与临床应用 4
1.3.1 抗血栓作用 4
1.3.2 抗氧化、抗凋亡作用 4
1.3.3 抗脑缺血损伤作用 5
1.3.4 抗心肌损伤作用 5
1.3.5 降血压作用 6
1.3.6 抗肿瘤作用 6
1.3.7 糖尿病的治疗 7
1.4 中药材质量研究 7
1.4.1 中药质量评价方法历史沿革 7
1.4.2 中药指纹图谱 7
1.4.3 一测多评的应用 8
2 实验部分 9
2.1 仪器与试剂 9
2.2 方法与结果 10
2.2.1 溶液的制备 10
2.2.2 色谱条件 10
2.2.3 线性关系的考察 11
2.2.4 精密度实验 12
2.2.5 重复性实验 12
2.2.6 回收率实验 12
2.2.7 样品含量测定 12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3 结论 15
参考文献 17
致 谢 19
1 绪论
1.1 红花的概况
1.1.1 红花的分布
红花为一年生或两年生的药用植物,在我国甚至世界都种植广泛。红花原产埃及、印度,现在分布全球美国、墨西哥、加拿大、西班牙等30多个国家,其中产量与种植占全球一半以上的红花源于印度[1]。中国红花种植面积在34万m2,种植历史长达2200年,栽培地域广泛,主要集中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四川省、河南省、河北省、山东省、浙江省、江苏等省。其中种植面积最大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其次是河南省和四川省。其中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四川省、云南省、河南省种植为道地药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除去海拔较高山地≥10℃年积温少于2000 ℃,平原中大部分农区≥10 ℃年积温都在2500 ℃以上,日照充足利于红花生长,目前红花种植面积占全国的种植面积70 %以上,主要分布在塔城地区裕民县、昌吉回族自治州和伊犁地区。
四川省红花又称“川红花”主要分布在简阳、资阳、平昌等地区。川红花34月开花,当花的颜色由黄色变为桔黄色后可采摘。根据《简阳医药志》记载,当地种植红花已有2000多年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和加工经验,又有较高生产水平技术和一定的生产规模。川红花以色泽鲜、味香、油润而闻名国内外,且出口日本,韩国[2]。
西高东低的地势是河南省地势的特点,与其他省会的地形相比,河南省拥有平原、盆地、山地和丘陵。在河南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其气候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无论是气温还是降水,都适合红花的种植与生长。生产于河南省的红花又叫怀红花,主要分布在封丘、虞城、西华、延津及长恒一带。花色红黄、鲜艳,的红花则是上等的怀红花。但是现在优良的怀红花无论生产数量还是质量都在减少,曾经大面积的种植已经减少到2万亩,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就是种植时品种的混杂,使优秀的怀红花品种在杂交中退化最终导致了产量和质量的减少。
云南省红花种植面积小,主要分布于云南省大理州巍山县、丽江市永寿县等地区,日照与降水量位于四川与新疆之间。1978年巍山县成为云南红花的主产县,到2013年种植红花达到1.36万亩[3]。
四川作为我国最初的红花生产地曾经的栽培规模已然不再,目前最大生产规模已经转移到新疆等地区,通过产地资料的调查结果并结合文献资料分析发现,自然环和多种社会因素,是导致红花产地变迁的主要原因。这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红花产地适宜性奠定了基础。另外,在实地调查中发现,我国红花种植管理方式粗放,采收费工、费时、机械化程度不高。同时,异地引种又造成了质的混杂,造成了各地商品红花质量的良莠不齐。
1.1.2 红花生理特性
红花为一年生或两年生草本,高约30100 cm,上部分多分枝,椭圆形的叶片,上部分叶子较小,围绕在花苞周围。花朵为管状花,花期为57月,最初花色为黄色,随花开时间渐变为橙红色 [4]。
1.2 红花的化学成分
关于红花已经分离鉴定的化合物详情见表1.1。
表1.1 已分离鉴定的化合物
编号
中文名
通用名/系统名
结构
文献出处
1
红花黄色素 A
Safflor yellow A
[5]
续表1.1 已分离鉴定的化合物
编号
中文名
通用名/系统名
结构
文献出处
2
羟基红花黄色素 A
Hydroxysafflor yellow A
[5]
3
红花红色素
Carthamin
[6]
4
山奈酚
Kaempferol
R1 =OH, R2 =H , R3 =H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zyx/182.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