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地药材当归的种植方法探讨(附件)

当归[Angelica sinensis (Oliv.) Diels]为伞形科(Umbelliferae)当归属(Angelica)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干燥块根是我国的传统中药,历代《中国药典》中均有收载。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的功能。可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风湿痹痛、跌仆损伤、痈疽疮疡和肠燥便秘等症状。此外,当归具有促进机体免疫、抗癌、抗肿瘤、抗病毒、抗辐射、抗炎、抗氧化、护肤美容等多种功效。当归也是中国卫生部规定的可用于保健食品的原料,在日常生活中常被作为滋补品食用。当归主产于我国西北和西南地区。根据产地的不同当归可分为西归(产甘肃)、秦归(产陕西)、云归(产云南)和川归(产四川)。一直以来,甘肃岷县是优质当归的道地产区。目前关于当归的栽培方面的研究颇多,因此,本课题结合药材特点和药材种植相关要求,立足于实际,对甘肃岷县的当归种植进行了实地考察,并结合所查文献研究了当归的繁殖技术、移栽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加工。总结出当归完整的生长周期及其在种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为探讨当归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和进一步提高当归生产水平提供一定的帮助和依据。
目录
1绪论 1
1.1当归概述 1
1.2当归的形状特征 1
1.3当归的化学成分 2
1.4 当归的药理作用 2
2调查方法 4
2.1调查范围 4
2.2调查时间 4
2.3调查内容 4
2.4种植技术研究方法 4
3 结果与分析 5
3.1药材基源 5
3.2 繁殖技术 6
3.2.1整地选地 6
3.2.2苗床准备 6
3.2.3 种子苗培育 6
3.2.4苗床管理 7
3.3 移栽定植 8
3.3.1 选地 8
3.3.2整地 9
3.3.3 定植 9
3.3.4 当归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10
3.4田间管理 10
3.4.1中耕除草 10
3.4.2间苗定苗 11
3.4.3 灌溉 11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3.4.4排涝 11
3.4.5 施肥 11
3.5病虫害防治 12
3.5.1麻口病 12
3.5.2根腐病 12
3.6采收加工 13
3.6.1 采收 13
3.6.2加工 14
结论 15
参考文献 16
致谢 17
1绪论
1.1当归概述
当归古名草头归、文无、乾归、夷灵芝、仙二女,属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药用其根。据《名医别录》记载:“当归生陇西川谷”(古代岷县属陇西郡所辖)。公元500年左右南朝陶弘景《神农本草经集注》曰:“今陇西四阳黑水当归多肉、少支气香,名曰马尾当归,稍难得。”可见在1500多年前岷县就已种植当归,且品种优良,因而将岷县称为“当归之乡”真是名不虚传。
岷县当归又称“岷归”,有“中华当归甲夭下,岷县当归甲中华”之美称。中国传统医学认为,当归能上能下,可攻可补,有活经补血、调经止痛、去瘀生新、润肠通便等功效,其中补血效果尤为卓著。在中药配方中有“十药九归”之传,欧洲医学界称当归为“中国的妇科人参”。早在1700多年前岷县就有了种植当归的记载,且品种优良,其中“马尾当归”更是进贡朝廷的珍品,堪称千古奇药[1]。
1.2当归的形状特征
当归的药用部位为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 (Oliv.) Diels)的干燥根,秋末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待水分稍蒸发后,捆成小把,上棚,用烟火慢慢熏干。
本品略呈圆柱形,下部有支根3~5条或更多,长15~25 cm。表面浅棕色至棕褐色,具纵皱纹和横长皮孔样突起。根头(归头)直径1.5~4 cm,具环纹上端圆钝,或具数个明显突出的根茎痕,有紫色或黄绿色的茎和叶鞘的残基;根(归身)表面凹凸不平;支根(归尾)直径0.3~1 cm,上粗下细,多扭曲,有少数须根痕。质柔韧,断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皮部厚,有裂隙和多数棕色点状分泌腔,木部色较淡,形成层环黄棕色。有浓郁的香气,味甘、辛、微苦。柴性大、干祜无油或断面呈绿褐色者不可供药用[2]。
1.3当归的化学成分
当归化学成分主要分为挥发油和水溶性成分两大部分。研究报道,当归的挥发油成分包括正十二烷醇、佛手柑内酯(bergapten)[2],苯酚、邻甲苯酚、对甲苯酚、2,3二甲苯酚等酸性油成分,以及β蒎烯、α蒎烯、莰烯等中性油成分。林茂等从中国当归的针剂浸膏的水溶性部分中分离得到阿魏酸、丁二酸、烟酸、尿嘧啶、腺嘧啶、胆碱[3]。兰州大学有机分析研究室从岷县当归水浸膏中分离出豆甾醇D葡萄糖甙(StigmatrotΒDglucoside)、十四醇1(Tetradecanol1)、香荚兰酸(Vanillicacid)、钩吻荧光素(Scopletin)、新当归内酯(Angelicide)等新成份。此外从岷县产中国当归中检出19种氨基酸——天门冬氨酸(Asp)、苏氨酸(Thr)、丝氨酸(Ser)、谷氨酸(Glu)、甘氨酸(Ghy)、丙氨酸(ALa)、脯氨酸(Pro)、胱氨酸(Cys)、3缬氨酸(Val)、3蛋氨酸(Met)、3异亮氨酸(Ileu)、3亮氨酸(Leu)、3酪氨酸(Tyr)、苯丙氨酸(Phe)、3赖氨酸、组氨酸(His)、3色氨酸(Tryp)、精氨酸(Arg)、Χ氨基丁酸(ΧGABA),其中7种为人体不能合成的氨基酸[3]。另外,当归中还含丰富的微量元素,据报道,当归含23种元素:钾、钠、钙、镁、硅、铝、磷、铁、锰、镍、铜、锌、砷、钼锡、硼、铼、钡、硒、锶、钛和铬,其中有16种微量元素是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4]。此外,含蔗糖、维生素A、B12等物质[5]。
1.4当归的药理作用
研究报道当归的挥发油能对抗肾上腺素、垂体后叶素或组织胺等引起的子宫收缩有兴奋作用;水或醇溶性非挥发性物质对离体子宫有兴奋作用,醇溶性物质比水溶性物质作用强:当归浸膏有扩张离体豚鼠冠脉,增加冠脉血流量作用,当归的中性油对实验性心肌缺血亦有明显保护作用[6,7];水浸液能显著促进小鼠血红蛋白及红细胞的生成,当归及其阿魏酸钠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保护心肌,抗脂质过氧化和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8]。此外,当归还具有增强机体免疫、抑制炎症后期肉芽组织增生、抗脂质过氧化、抗肿瘤、抗菌、抗辐射等作用[9]。
1.5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直以来,甘肃岷县是优质当归的道地产区,岷县有1700年悠久的当归种植历史。作为我国传统中药,当归有广阔的药材应用空间,但是我国对当归的品种选育研究很少。现在国内栽培的当归品种资源单一,没有明显分化。当归种质资源退化、抗性降低,野生资源急剧减少,栽培技术落后,产量、质量下降、极大地影响了在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的销售。有必要对当归的种植技术进行进一步调查,这对当归的优良品种选育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本课题拟通过调查当归道地产地的栽培方式及病虫害的种类及防治,探讨当归高产优质高效的栽培技术,为进一步提高当归生产水平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当归种植技术的研究,使当归种植更合理,各个生长周期处理程序更为紧密,保证当归质量。另一方面,通过对当归种植技术调查研究,可以对科学的当归种植技术起到一定的普及作用。并且,结合岷县当归的具体情况对当归病虫害病情展开研究,有助于当归健康生长,有利于帮助当地药农和企业减少经济损失。
2调查方法
2.1调查范围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zyx/392.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