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品种及生长期玉米须中总黄酮含量比较
本论文选则在陕西种植的三种不同品种的玉米(分别为先玉335、秦龙14、中科11),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不同品种以及同一品种不同生长期(分为吐丝期、灌浆期、成熟期其中 吐丝期分为吐丝期-未授粉、吐丝期-授粉)[1]的玉米须中的总黄酮含量进行了测定比较,以期能够得到较高品质的玉米须原材料,并选择其最佳的采收时期。通过对不同品种及生长期玉米须中总黄酮的含量比较,我们发现同种玉米须在各个时期的总黄酮含量有差异,不同品种玉米须在同一生长期的总黄酮含量有差异。通过对实验结果的比较在吐丝期-未授粉先玉335黄酮含量最高(31.19±1.69mg/g),吐丝期-授粉、灌浆期、成熟期这三个时期秦龙14黄酮含量最高(分别26.34±2.05mg/g、15.44±1.54mg/g、6.42±0.48mg/g),我们通过比较得出秦龙14为最佳的种植玉米品种,在灌浆期时为玉米须采摘的最佳时期。
目录
1 研究进展 1
1.1玉米须的资源 1
1.2玉米须的功效 1
1.2.1 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 2
1.2.2抗肿瘤的作用 2
1.2.3利尿的作用 3
1.2.4抗亚硝化的反应 3
1.2.5 利胆的作用 3
1.3玉米须的化学种类 4
1.3.1生物碱的有效成分的含量 4
1.3.2 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 4
1.3.3无机元素的种类和含量 4
1.3.4有机酸的种类和含量 5
1.3.5 挥发性有效成分的种类和含量 5
1.4 黄酮类 5
1.4.1黄酮的种类 5
1.4.2黄酮类化学成分的功效 6
1.4.2.1抗疲劳的作用 6
1.4.2.2抗心血管疾病 6
1.4.3黄酮测定方法 6
2 实验部分 8
2.1试剂与药材 8
2.2设备及实验仪器 8
2.3实验方案 8
2.3.1药材处理 8
2.3.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8
2.3.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8
2.3.4标准曲线的绘制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8
2.3.5样品含量测定 9
结论 14
参考文献 15
致谢 16
1 研究进展
1.1玉米须的资源
玉米须属于禾本科玉蜀属植物。它是玉米的花柱和柱头部分(别称玉蜀黍须、蜀黍须、包谷须),是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一部中所收录一种药材品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药材品种其中之一。
玉米须是玉米在生长发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玉米须可以说是玉米的花丝,同时它也是玉米雌花的一个部分。假如没有玉米须的话玉米的植物就不会结出玉米。玉米是雌雄同株的一种植物,繁殖的方式是通过异花传粉。雄花生长在植物茎的顶部,然而雌花生长在植物茎中间的部位。它们之间通过风来对花粉进行传播,雌蕊在受到风传来雄蕊的花粉时,雌蕊被授粉从而发育形成玉米的种子,与此同时花丝就会失去它的作用成为了玉米的“胡须”(玉米须)。在通过姚英政, 朱宇, 何文铸,等[1]的研究了解到玉米须的生长过程分为4个不同的时期。分别为吐丝期(吐丝期分为两个时期吐丝期未授粉和吐丝期授粉)、灌浆期、成熟期。
玉米须是玉米成熟之后的产物之一,它的来源非常的广泛,玉米须的生产范围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都有产地,在夏、秋时节果实成熟时收集得到,除去杂质。能够鲜用或者晒干生用,而且玉米须的原材料便于收集和采集。因此可以采收的量是相当大的,基本上都是一年一产新的。其中主要来源于乡下,但是由于有的来不及采收和晒干,基本都来不及采收玉米须。在加上现在大部分都是机械化收割,因此使得玉米须大部分都被打碎了不利于收集,基本上都是浪费了的,因此使得产量得到狠大程度的影响。根据相关的数据统计,2010年我国玉米年产量高达1.5亿吨,玉米产物之一的玉米须的年产量约为750万吨,因此玉米须的产量约为玉米产量的5%[3],但是除了极少数的玉米须能够被我们用于中医药的研究和用途中,其它的均被我们当作没有用的废物而丢弃,这样就造成了大量的资源被我们所浪费。
1.2玉米须的功效
玉米须是我国药典收录的常用的中药材品种之一,性味甘淡平和,入肝、膀胱经和肾时,中医学中认为玉米须有利于降血糖、泻热、平肝利胆、利水消肿、抗菌、凉血、抗过敏、消除人体内的湿热之气的功效,还可以治愈乳腺炎、胆管结石、鼻窦炎、高血压、肾病综合症等病症。
1.2.1 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
玉米须中黄酮类和多糖都对免疫系统具有调节功能,黄酮类化学成分可以对免疫系统进行调节,通过对B淋巴细胞、细胞因子、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影响来胸腺的免疫调节的作用,从而达到对于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功能和非特异性功能的增强。郑鸿雁等[4]通过小鼠的口腔来给于不同剂量的玉米须多糖,进行对照比较,我们发现小鼠的巨噬细胞吞噬指数得到上升、小鼠的抗体生成脾细胞数得到上升、胸腺器官的重量以及小鼠的脾脏都有较为明显的提高。并且发现各种不同剂量的多糖组分并没有受到免疫的抑制。结果研究显示;通过对小鼠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得到了调节,使免疫反应得到了调节,所以认为玉米须中的多糖具有发动免疫机制的能力从而提高免疫功能,玉米须中粗多糖也可以很明显的刺激小白鼠的脾脏免疫细胞增殖而且也会随着药剂的用量的增加,效果也会越来越显著提升。
1.2.2抗肿瘤的作用
在昌有权等[5]的实验中选取一定数量的小白鼠,其中雌雄性别各1/2,并且通过随机分组的方法给各小白鼠接种肝癌细胞株、肉瘤(S180)、前胃癌细胞(mouseforestomachcarcinomacell line,MFC),在一段时间后对各小白鼠给予玉米须提取物,在24h后对其进行处死,称小白鼠体重,切除左腋的皮下组织,剥离肿瘤,称重,测定生化指标。结果显示:玉米须中的提取物(SME)对S180、肝癌细胞株和MFC肿瘤的生长都会有一定程度的抑制,而且,对小白鼠的白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延长小白鼠的生命状态,并且能增加该小白鼠的免疫器官质量和细胞的吞噬能力。在吕冬霞等[6]通过配置不同梯度浓度的多糖在同时间作用于肝癌细胞SMMC7721来进行影响,以及在同浓度不同时间作用于肝癌细胞SMMC7721的单一实验变量的原则来探究对肝癌细胞的影响。分析结果得到,通过对时间和剂量的依赖,来达到抑制细胞生长,从而对细胞凋亡起到诱导作用。从实验中可以发现SNE具有抗肿瘤的能力,而且不具有毒性。
1.2.3利尿的作用
玉米须中含有?inorganic salts(钾盐比较多)、糖类、柠檬酸、维生素K、苹果酸等。能够促进胆汁的分泌,同时能够使浓厚度和其胆红质的含量得到降低。它能够抑制蛋白质的分泌,而且具有较强利尿作用。在窦传斌等[7]实验研究中首先选出多只大鼠,并且依照它们的体重对其进行随机分成多个组,设置空白对照组,给予不同剂量的玉米须多糖分别为低、中、高(0.5g/kg、1g/kg、2g/kg),连续多天,每天1次。实验前1天禁止进食不禁水,实验时用生理盐水排空大鼠膀胱。30分钟后给药,然后收集5h内的尿量,测定尿液中的Cl、K、Na+的含量,从而探究玉米须中多糖对大鼠水负荷排尿的影响得到玉米须多糖具有利尿作用。结果显示:在尿液中Cl、K的含量增加,Na+的含量基本没有变化。在进行检测,用滤纸称重法。选出多只大鼠对其分组,给予不同剂量的玉米须多糖(低、中、高),设置空白对照组。在大鼠笼下铺垫多层滤纸,不同时间段收集一次并且更换新的滤纸,称量滤纸的重量并记录,从而来探究玉米须多糖的利尿作用。结果显示:滤纸的重量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同时,会发现玉米须多糖在起利尿作用的时间会比“速尿”的时间更加持久。
目录
1 研究进展 1
1.1玉米须的资源 1
1.2玉米须的功效 1
1.2.1 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 2
1.2.2抗肿瘤的作用 2
1.2.3利尿的作用 3
1.2.4抗亚硝化的反应 3
1.2.5 利胆的作用 3
1.3玉米须的化学种类 4
1.3.1生物碱的有效成分的含量 4
1.3.2 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 4
1.3.3无机元素的种类和含量 4
1.3.4有机酸的种类和含量 5
1.3.5 挥发性有效成分的种类和含量 5
1.4 黄酮类 5
1.4.1黄酮的种类 5
1.4.2黄酮类化学成分的功效 6
1.4.2.1抗疲劳的作用 6
1.4.2.2抗心血管疾病 6
1.4.3黄酮测定方法 6
2 实验部分 8
2.1试剂与药材 8
2.2设备及实验仪器 8
2.3实验方案 8
2.3.1药材处理 8
2.3.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8
2.3.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8
2.3.4标准曲线的绘制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8
2.3.5样品含量测定 9
结论 14
参考文献 15
致谢 16
1 研究进展
1.1玉米须的资源
玉米须属于禾本科玉蜀属植物。它是玉米的花柱和柱头部分(别称玉蜀黍须、蜀黍须、包谷须),是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一部中所收录一种药材品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药材品种其中之一。
玉米须是玉米在生长发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玉米须可以说是玉米的花丝,同时它也是玉米雌花的一个部分。假如没有玉米须的话玉米的植物就不会结出玉米。玉米是雌雄同株的一种植物,繁殖的方式是通过异花传粉。雄花生长在植物茎的顶部,然而雌花生长在植物茎中间的部位。它们之间通过风来对花粉进行传播,雌蕊在受到风传来雄蕊的花粉时,雌蕊被授粉从而发育形成玉米的种子,与此同时花丝就会失去它的作用成为了玉米的“胡须”(玉米须)。在通过姚英政, 朱宇, 何文铸,等[1]的研究了解到玉米须的生长过程分为4个不同的时期。分别为吐丝期(吐丝期分为两个时期吐丝期未授粉和吐丝期授粉)、灌浆期、成熟期。
玉米须是玉米成熟之后的产物之一,它的来源非常的广泛,玉米须的生产范围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都有产地,在夏、秋时节果实成熟时收集得到,除去杂质。能够鲜用或者晒干生用,而且玉米须的原材料便于收集和采集。因此可以采收的量是相当大的,基本上都是一年一产新的。其中主要来源于乡下,但是由于有的来不及采收和晒干,基本都来不及采收玉米须。在加上现在大部分都是机械化收割,因此使得玉米须大部分都被打碎了不利于收集,基本上都是浪费了的,因此使得产量得到狠大程度的影响。根据相关的数据统计,2010年我国玉米年产量高达1.5亿吨,玉米产物之一的玉米须的年产量约为750万吨,因此玉米须的产量约为玉米产量的5%[3],但是除了极少数的玉米须能够被我们用于中医药的研究和用途中,其它的均被我们当作没有用的废物而丢弃,这样就造成了大量的资源被我们所浪费。
1.2玉米须的功效
玉米须是我国药典收录的常用的中药材品种之一,性味甘淡平和,入肝、膀胱经和肾时,中医学中认为玉米须有利于降血糖、泻热、平肝利胆、利水消肿、抗菌、凉血、抗过敏、消除人体内的湿热之气的功效,还可以治愈乳腺炎、胆管结石、鼻窦炎、高血压、肾病综合症等病症。
1.2.1 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
玉米须中黄酮类和多糖都对免疫系统具有调节功能,黄酮类化学成分可以对免疫系统进行调节,通过对B淋巴细胞、细胞因子、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影响来胸腺的免疫调节的作用,从而达到对于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功能和非特异性功能的增强。郑鸿雁等[4]通过小鼠的口腔来给于不同剂量的玉米须多糖,进行对照比较,我们发现小鼠的巨噬细胞吞噬指数得到上升、小鼠的抗体生成脾细胞数得到上升、胸腺器官的重量以及小鼠的脾脏都有较为明显的提高。并且发现各种不同剂量的多糖组分并没有受到免疫的抑制。结果研究显示;通过对小鼠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得到了调节,使免疫反应得到了调节,所以认为玉米须中的多糖具有发动免疫机制的能力从而提高免疫功能,玉米须中粗多糖也可以很明显的刺激小白鼠的脾脏免疫细胞增殖而且也会随着药剂的用量的增加,效果也会越来越显著提升。
1.2.2抗肿瘤的作用
在昌有权等[5]的实验中选取一定数量的小白鼠,其中雌雄性别各1/2,并且通过随机分组的方法给各小白鼠接种肝癌细胞株、肉瘤(S180)、前胃癌细胞(mouseforestomachcarcinomacell line,MFC),在一段时间后对各小白鼠给予玉米须提取物,在24h后对其进行处死,称小白鼠体重,切除左腋的皮下组织,剥离肿瘤,称重,测定生化指标。结果显示:玉米须中的提取物(SME)对S180、肝癌细胞株和MFC肿瘤的生长都会有一定程度的抑制,而且,对小白鼠的白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延长小白鼠的生命状态,并且能增加该小白鼠的免疫器官质量和细胞的吞噬能力。在吕冬霞等[6]通过配置不同梯度浓度的多糖在同时间作用于肝癌细胞SMMC7721来进行影响,以及在同浓度不同时间作用于肝癌细胞SMMC7721的单一实验变量的原则来探究对肝癌细胞的影响。分析结果得到,通过对时间和剂量的依赖,来达到抑制细胞生长,从而对细胞凋亡起到诱导作用。从实验中可以发现SNE具有抗肿瘤的能力,而且不具有毒性。
1.2.3利尿的作用
玉米须中含有?inorganic salts(钾盐比较多)、糖类、柠檬酸、维生素K、苹果酸等。能够促进胆汁的分泌,同时能够使浓厚度和其胆红质的含量得到降低。它能够抑制蛋白质的分泌,而且具有较强利尿作用。在窦传斌等[7]实验研究中首先选出多只大鼠,并且依照它们的体重对其进行随机分成多个组,设置空白对照组,给予不同剂量的玉米须多糖分别为低、中、高(0.5g/kg、1g/kg、2g/kg),连续多天,每天1次。实验前1天禁止进食不禁水,实验时用生理盐水排空大鼠膀胱。30分钟后给药,然后收集5h内的尿量,测定尿液中的Cl、K、Na+的含量,从而探究玉米须中多糖对大鼠水负荷排尿的影响得到玉米须多糖具有利尿作用。结果显示:在尿液中Cl、K的含量增加,Na+的含量基本没有变化。在进行检测,用滤纸称重法。选出多只大鼠对其分组,给予不同剂量的玉米须多糖(低、中、高),设置空白对照组。在大鼠笼下铺垫多层滤纸,不同时间段收集一次并且更换新的滤纸,称量滤纸的重量并记录,从而来探究玉米须多糖的利尿作用。结果显示:滤纸的重量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同时,会发现玉米须多糖在起利尿作用的时间会比“速尿”的时间更加持久。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zyx/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