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炮制方法对薏苡仁中甘油三油酸酯含量的影响

摘 要薏苡仁是禾本科的植物薏苡的干燥成熟种子,它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我国传统中药药材,其性味甘,性味淡,性凉。主归入脾、胃、肺经等部位。有利水作用和渗湿作用,健脾胃,止泻,除痹证,排出脓液,解出毒性,散结节。并用于消除下肢水肿和脚气的治疗,对小便不通畅有很好的疏导作用,还可以用于脾虚泄下的作用,治疗肺脓肿 ,肠积液。对于所选炮制方法的不同对薏苡仁的饮片质量的影响有很大的不同。本实验的研究表明对于不同的炮制方法对薏苡仁中甘油三油酸酯的影响,选取了薏苡仁的生品,清炒品,麸炒品的不同饮片,采用薄层色谱法的方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来研究不同薏苡仁成分中甘油三油酸酯含量的多少,实验结果表明薏苡仁的薄层色谱中,各样品有相同颜色的斑点。薏苡仁薄层色谱的鉴别,对于甘油三油酸酯的影响在于斑点显色的清晰大小,清炒品和麸炒品的薏苡仁相比生品薏苡仁显色斑点更为清楚一点,可能与甘油三油酸酯的含量有关.在相同的位置上,薏苡仁经过不同炮制后,得到结果显示甘油三油酸酯的含量较之前有所增加,通过比较麸炒法与其他炮制方法,得出麸炒品更有利于提高甘油三油酸酯的含量。
目录
1绪论 1
1.1薏苡仁的概述 1
1.1.1薏苡仁的性状 1
1.1.2薏苡仁的别名 2
1.1.3薏苡仁产地 2
1.1.4薏苡仁炮制的意义 2
1.1.5薏苡仁炮制的作用 2
1.1.6薏苡仁的研究现状 2
1.2薏苡仁化学成分及炮制后的变化 3
1.2.1薏苡仁中的甘油三油酸酯 3
1.2.2 薏苡仁中含有的多糖类 3
1.2.3 薏苡仁中含有的氨基酸 4
1.2.4薏苡仁中含有的微量元素 4
1.2.5甾醇类成分 4
1.2.6 三萜类成分 5
1.2.7 生物碱类成分 5
1.2.8薏苡仁中其他类成分 5
1.3薏苡仁的药理作用 5
1.3.1抗肿瘤的作用 5
1.3.2增强免疫作用 6
1.3.3对血糖和血脂的作用 6
1.3.4镇痛消炎作用 6
1.3.5其他作用 6
1.4研究薏苡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仁的目的和意义 6
2实验器材与方法 7
2.1实验材料 7
2.1.1薄层色谱的实验材料 7
2.1.2高相液相色谱的实验材料 7
2.2实验方法 7
2.2.1薏苡仁的样品的制备 7
2.2.2薄层色谱鉴别(TLC) 8
2.2.3薄层展开系统的选择 8
(1)展开剂的选择原则 8
(2)显色剂的选择 8
2.2.4高相液相色谱含量测定的方法 9
3实验结果 9
3.1薄层色谱结果分析 9
3.1.1中国药典(2015版)方法照薄层色谱法(通 则 0502)试 验 9
3.1.2不同炮制品的薏苡仁的薄层色谱的比较 11
3.2高相液相色谱结果分析 13
3.2.1薏苡仁各炮制品中甘油三油酸酯含量测定 13
4结论 15
参考文献 16
致 谢 19
1文献综述
1.1薏苡仁的概述
薏苡仁为禾本科植物薏苡Coix?lacrymajobi?L.var.mayuen(Roman)stapf的干燥成熟种仁[1] 。薏苡仁,又叫苡米,具有健脾利湿,清热排脓之功效,在《本草纲目》这部著作中被列为上品,并且在中国历史上是最优质,很少有野生的,栽培是薏苡仁主要的生产方式,在我国历史上的汉代,就有了栽培的先例,东汉人马缓曾经从交趾引进优质的薏苡仁品种,在中国的古代,其中以颗粒大,色泽洁白、饱满,新鲜更佳。其一年生草本。植物的茎笔直,茎高1015厘米,大概有10节。叶鞘特别的光滑,上部者和节间相比,上部者比较长,叶舌的品质较为硬地,长度1毫米左右,叶片这块呈显长形,叶片线状并且带有披针形,长30厘米左右,宽 1.5~3厘米。总状花序,腋生成束,长度610厘米,笔直或者下垂等,花序下面是雌小穗,长度不是特别的长,7~9毫米,念珠状总苞是以外包的方式缠绕,雌小穗和总苞长度一样长,总苞呈念珠状,并且总苞能够繁殖小穗。第一颖下部是膜质,上部真是特别的厚,跟厚纸张一样的感觉,具10数脉,先端钝;第一颖内包裹这第二颖船形,前头呈端厚纸质,比较尖;仅具外稃为第一小花,整齐的排列,比颖稍微短一点,前端质较厚而渐尖;第一外稃比第二稃长一点,有3脉;内稃与外稃特别像而且都比较小;雄花蕊有3枚,慢慢的退化,特别微小;往往可以见雌蕊有长花柱形,柱头分离,两小穗都比较小有的甚至退化了。秋天果实成熟时,总苞比较坚硬具有珐琅质感,有的苡米种仁呈卵形,有的苡米种仁呈卵状球形,里面含有颖果;颖果,长5毫米左右。花期和果期从七月份开始一直到十月份结束。
薏苡仁的干燥成熟种仁为中药的药用部位。秋天果实成熟后,采摘下来的植株,除掉外面的壳和杂质,然后晒干,把薏米收集起来。
1.1.1薏苡仁的性状
薏苡仁的种仁形状有的是呈宽大卵形,又有的是的呈长椭圆形,长度基本为48mm,宽基本为36mm,表面是色白并且有光泽、光滑,种皮一般为黄褐色,很少有棕褐色的种皮; 一端比较钝圆,另一端更宽,个体比较小巧,并且有的具有浅褐色斑点脐,背面呈凸起状,腹面有宽而且较深的纵向凹槽。质量稳定,白色部分为断面,粉状,气微,味甘[1]。
1.1.2薏苡仁的别名
薏仁又叫薏米、起实、薏珠子、草珠珠、回回米、米仁、六谷子、苡米、苡仁,土玉米、回回米、米仁。
1.1.3薏苡仁产地
薏苡基本为栽培种,分布在全国各地。在我国薏苡仁主要的生产地区为贵州、福建、河北、辽宁这些地方。
1.1.4薏苡仁炮制的意义
在李时珍《本草纲目》著作中记载:薏米“炊饭食,治冷气,煎饮,利小便热淋“健脾益胃,补肺清热,祛风胜湿”称其为上品养心药。薏苡仁用不同的方法炮制,比如:清炒和麸炒,炒后的薏米具有增强健脾功效。实验研究表明研究薏苡仁的生品与麸炒品都能提高并增强胃肠动力,还可以改进和提高脾虚大鼠胃肠,还可以调整激素紊乱异常水平使其回归正常水平等,通过实验研究证明麸炒品的作用比生品强许多,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现对清炒薏苡仁炮制作用目前的报道。
1.1.5薏苡仁炮制的作用
生薏米性味寒凉,具有利水作用,也具有渗湿作用,并且它还具有可以治疗去湿、除风等作用,还具有降温,排出毒性,也对泌尿系统不通畅、脚臭、下肢产生的肿胀和风湿产生对四肢关节疼痛都具有有明显的改善效果。
在药材加工和处理过程中,它可将药材与麦麸即麸炒混合的方法。根据药材的炮制水平标准,通过此标准可将炒法分为炒黄,炒焦和炒炭等三种方法。 炒黄所指采用通过文火搅拌药材的方法使药材内产生的香味,和药材所发生的膨胀,爆开时的药材产生的程度。炒黄可以缓解药物的过度偏倚,同时散发香气,以及气血解郁的作用。
1.1.6薏苡仁的研究现状
清炒法是一种不添加任何药物辅料而进行炮制的方法。清炒薏苡仁这种方法最早在我国古代宋朝时被第一次提到。其中到目前发现记录的这种方法的书籍有《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
盐炒是一种以盐为佐料和薏苡仁放在一起炒制的方法。最早记录盐炒法的是书《雷公炮炙论》。清代也曾有记载的书是《本草害利》盐炒方法。
姜汁炒法是以现榨取的姜汁为底料,或者采用干姜加水的方法一起熬煮,过滤所到淡黄色液体。最早提出用姜汁炒薏苡仁方法是在清朝著作《本草逢原》中所述。
土炒法是一种用薏苡仁和土拌在一起炒煮的方法。经过大量实践研究发现在我国古代非常重视用土进行煎炒,清代的《得配本草》一书中明确提出“壁土炒”。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zyx/331.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