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黄不同炮制品主要化学成分及其降糖作用的研究
摘 要地黄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是玄参科植物地黄的新鲜或干燥块根。本课题对地黄不同炮制品中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对比。结果如下所示鲜生地黄和生熟地黄提取液中梓含醇含量明显低高于熟地黄提取内液中梓醇含量。鲜地黄和生地黄提取液多糖含量分别是55.53μg/mL、53.08μg/mL,折合到鲜地黄和生地黄干品种的含量分别是0.28%、0.27%,熟地黄提取液中多糖浓度为99.98μg/mL。由此可见三种地黄的炮制品种多糖差别较大,在地黄降糖作用的实验中,显示的结果是中浓度50 μg/mL的地黄对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的效果最好。
目 录
1 绪 论 1
1.1引言 1
1.2地黄的概述 1
1.3地黄的化学成分 3
1.3.1环烯醚苷类 3
1.3.2梓醇类 3
1.3.3多糖类 3
1.3.4其他成分 3
1.4地黄的药理作用 4
1.4.1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4
1.4.2对血糖的调节作用 4
1.4.3对心脑血管系统的影响 4
1.4.4多糖具有抗肿瘤活性 4
1.4.5其他 4
1.5地黄的炮制方法 5
1.6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5
2 实验部分 7
2.1主要化学成分 7
2.1.1材料 7
2.1.2仪器设备 7
2.1.3实验试剂 7
2.2地黄中梓醇含量测定 8
2.2.1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8
2.2.2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8
2.2.3线性关系实验 8
2.2.4色谱条件 8
2.2.5梓醇标准曲线 8
2.2.6样品中梓醇含量测定 9
2.2.7重复性实验 10
2.3地黄中多糖含量测定 10
2.3.1供实品溶液的制备 10
2.3.2线性关系实验 11
2.3.3样品多糖含量测定 11
2.3.4多糖标准曲线 11
2.3.5精密度实验 11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2.3.6稳定性实验 12
2.3.7加样回收率实验 12
2.3.8样品中多糖色谱图 13
2.4样品中5HMF含量测定 13
2.5 降糖作用的研究 14
2.5.1建模 14
2.5.2 结果与讨论 14
2.5.3小结 15
3 结 论 17
参考文献 19
致 谢 21
1 绪 论
1.1引言
地黄为玄天参科(Scropsshulariabbceae)植物草地黄(RehmsanniagllutinbosaL.)的新地鲜或干燥块根,是不常用的一种传统内补益类中药。中医药学一直都是我们的宝藏,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伟大的贡献。21世纪的医药学概念在日新月异的变化,变化的趋势是趋向回归自然。天然中药药物比化学合成的药物具有更少的毒副作用,而且对疑难疾病,慢性疾病和老年病具有特殊效果。
地黄在国内外被大家广泛的栽培样和运用,主要是以地下根内部为黄白色而命名。北天京,天津,浙江,山上东,辽宁等地没都有大量的分布。在河南省焦作,温县,博爱,武夷,阜阳(老怀庆)生产的生地黄药材被称为正宗药材,是著名的“四大淮药”之一。地黄有三种,鲜地,生地和地黄,因为形式不同,所以使用不同的辅料和方法 [1],当然其相容性和功效也有很大差异。熟地黄临床上用于治疗症状,如凉血,止血,也可用于发烧,舌下烦渴,阴虚和闷热潮热等[2]。据统计,地黄在中药处方使用频率中排名前9位[3]。
1.2地黄的概述
地黄是一种玄地参科植物,地中黄RehmanniaglutinosaLibosch.的不新鲜不干燥块根,一般在秋季的时候选择挖掘,去除头部,还有根部和不少的沉积物。鲜地黄具有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的作用。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发斑发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慢慢烘烤鲜黄至约80%干燥,得到生熟地黄,生地黄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功效,一般用于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发斑发疹。地黄有止血作用,抗真菌作用;地黄水浸剂、石膏样小芽胞癣菌、羊毛状小芽胞癣菌及奥杜盎小芽胞癣菌等多种真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生地黄具有对抗地塞米松对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抑制作用,并能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 [4]。
表1.1 地黄的物理特征与化学鉴别
地黄的物理特征
地黄的化学鉴别
地黄主要含梓醇、地黄甙A、地黄甙B、地黄甙C、地黄甙D、胡萝卜甙、水苏糖、棉子糖及20种氨基酸。鲜黄具有清热,活血,凉血、用于热风、湿阴、口渴、黄斑疹、呕血、鼻出血、喉部肿瘤等疾病。地黄具有清热凉血、滋阴养血、降血压、增强免疫功能、抗炎、抗癌、镇静利尿等作用。可用于发热、口渴、阴虚内热、骨蒸过热、内热解渴、吐血、鼻出血等
鲜地黄:纺锤形或条状,长824cm,直径29cm。外皮薄,表面淡红色、黄色,有纵向弯曲的皱纹、芽痕、横向和长的多孔突起和不规则的疤痕。肉易破碎,切面皮肤淡黄色白色,可见桔黄色油斑,木材黄白色,导管呈放射状排列。闻起来有点甜和苦。
地黄的形状通常不规则或长圆形,中间增大,末端稍细。有的纤细,长,稍扁,扭曲,长612cm,直径26cm。表面为棕黑色或棕灰色,极皱,横向线条不规则。重量轻,软而坚韧,不易破碎,切面褐色或黑色,有光泽,有粘性。闻起来有点甜。
横截面:软木细胞的数量。皮质中的实质细胞排列松散,散在多个细胞中,含有橙色油滴,偶见石细胞。韧皮部较宽,分泌细胞较少。形成层形成一个环。木质部射线较宽,导管稀疏,呈放射状排列。地黄粉为深褐色。软木细胞呈浅棕色,横截面呈矩形。实质细胞呈圆形,细胞核呈圆形。分泌细胞的形状与具有橙黄色或橙红色油滴的实质细胞相似。边坑和网状管道的直径约为92um。药材理化鉴别,取2g粉末,加甲醇20mL,水浴加热回流1h,冷却,过滤,回收甲醇至5mL作为实验溶液。用甲醇加入梓醇酚标准物质,制成0.5 mg/mL的溶液作为标准溶液。根据TLC(附录)实验,将上述两种溶液分别吸附在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甲醇水(70:30:5)为显影剂,展开、除去、干燥、用茴香醛实验溶液喷洒,在105℃烘焙约5分钟,冷却,并显示相同的色斑。参考色谱图的相应位置。
目 录
1 绪 论 1
1.1引言 1
1.2地黄的概述 1
1.3地黄的化学成分 3
1.3.1环烯醚苷类 3
1.3.2梓醇类 3
1.3.3多糖类 3
1.3.4其他成分 3
1.4地黄的药理作用 4
1.4.1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4
1.4.2对血糖的调节作用 4
1.4.3对心脑血管系统的影响 4
1.4.4多糖具有抗肿瘤活性 4
1.4.5其他 4
1.5地黄的炮制方法 5
1.6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5
2 实验部分 7
2.1主要化学成分 7
2.1.1材料 7
2.1.2仪器设备 7
2.1.3实验试剂 7
2.2地黄中梓醇含量测定 8
2.2.1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8
2.2.2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8
2.2.3线性关系实验 8
2.2.4色谱条件 8
2.2.5梓醇标准曲线 8
2.2.6样品中梓醇含量测定 9
2.2.7重复性实验 10
2.3地黄中多糖含量测定 10
2.3.1供实品溶液的制备 10
2.3.2线性关系实验 11
2.3.3样品多糖含量测定 11
2.3.4多糖标准曲线 11
2.3.5精密度实验 11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2.3.6稳定性实验 12
2.3.7加样回收率实验 12
2.3.8样品中多糖色谱图 13
2.4样品中5HMF含量测定 13
2.5 降糖作用的研究 14
2.5.1建模 14
2.5.2 结果与讨论 14
2.5.3小结 15
3 结 论 17
参考文献 19
致 谢 21
1 绪 论
1.1引言
地黄为玄天参科(Scropsshulariabbceae)植物草地黄(RehmsanniagllutinbosaL.)的新地鲜或干燥块根,是不常用的一种传统内补益类中药。中医药学一直都是我们的宝藏,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伟大的贡献。21世纪的医药学概念在日新月异的变化,变化的趋势是趋向回归自然。天然中药药物比化学合成的药物具有更少的毒副作用,而且对疑难疾病,慢性疾病和老年病具有特殊效果。
地黄在国内外被大家广泛的栽培样和运用,主要是以地下根内部为黄白色而命名。北天京,天津,浙江,山上东,辽宁等地没都有大量的分布。在河南省焦作,温县,博爱,武夷,阜阳(老怀庆)生产的生地黄药材被称为正宗药材,是著名的“四大淮药”之一。地黄有三种,鲜地,生地和地黄,因为形式不同,所以使用不同的辅料和方法 [1],当然其相容性和功效也有很大差异。熟地黄临床上用于治疗症状,如凉血,止血,也可用于发烧,舌下烦渴,阴虚和闷热潮热等[2]。据统计,地黄在中药处方使用频率中排名前9位[3]。
1.2地黄的概述
地黄是一种玄地参科植物,地中黄RehmanniaglutinosaLibosch.的不新鲜不干燥块根,一般在秋季的时候选择挖掘,去除头部,还有根部和不少的沉积物。鲜地黄具有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的作用。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发斑发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慢慢烘烤鲜黄至约80%干燥,得到生熟地黄,生地黄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功效,一般用于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发斑发疹。地黄有止血作用,抗真菌作用;地黄水浸剂、石膏样小芽胞癣菌、羊毛状小芽胞癣菌及奥杜盎小芽胞癣菌等多种真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生地黄具有对抗地塞米松对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抑制作用,并能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 [4]。
表1.1 地黄的物理特征与化学鉴别
地黄的物理特征
地黄的化学鉴别
地黄主要含梓醇、地黄甙A、地黄甙B、地黄甙C、地黄甙D、胡萝卜甙、水苏糖、棉子糖及20种氨基酸。鲜黄具有清热,活血,凉血、用于热风、湿阴、口渴、黄斑疹、呕血、鼻出血、喉部肿瘤等疾病。地黄具有清热凉血、滋阴养血、降血压、增强免疫功能、抗炎、抗癌、镇静利尿等作用。可用于发热、口渴、阴虚内热、骨蒸过热、内热解渴、吐血、鼻出血等
鲜地黄:纺锤形或条状,长824cm,直径29cm。外皮薄,表面淡红色、黄色,有纵向弯曲的皱纹、芽痕、横向和长的多孔突起和不规则的疤痕。肉易破碎,切面皮肤淡黄色白色,可见桔黄色油斑,木材黄白色,导管呈放射状排列。闻起来有点甜和苦。
地黄的形状通常不规则或长圆形,中间增大,末端稍细。有的纤细,长,稍扁,扭曲,长612cm,直径26cm。表面为棕黑色或棕灰色,极皱,横向线条不规则。重量轻,软而坚韧,不易破碎,切面褐色或黑色,有光泽,有粘性。闻起来有点甜。
横截面:软木细胞的数量。皮质中的实质细胞排列松散,散在多个细胞中,含有橙色油滴,偶见石细胞。韧皮部较宽,分泌细胞较少。形成层形成一个环。木质部射线较宽,导管稀疏,呈放射状排列。地黄粉为深褐色。软木细胞呈浅棕色,横截面呈矩形。实质细胞呈圆形,细胞核呈圆形。分泌细胞的形状与具有橙黄色或橙红色油滴的实质细胞相似。边坑和网状管道的直径约为92um。药材理化鉴别,取2g粉末,加甲醇20mL,水浴加热回流1h,冷却,过滤,回收甲醇至5mL作为实验溶液。用甲醇加入梓醇酚标准物质,制成0.5 mg/mL的溶液作为标准溶液。根据TLC(附录)实验,将上述两种溶液分别吸附在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甲醇水(70:30:5)为显影剂,展开、除去、干燥、用茴香醛实验溶液喷洒,在105℃烘焙约5分钟,冷却,并显示相同的色斑。参考色谱图的相应位置。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zyx/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