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炖女贞子的炮制工艺研究(附件)
摘 要为了更好的对酒炖女贞子工艺进行优选,本文以红景天苷和特女贞苷的含量为指标,以黄酒用量、水用量、闷润时间、和炖制时间作为考察因素,通过正交试验设计,整体进行判断,从而优选女贞子的最佳炮制工艺。在测定红景天苷和特女贞苷含量时采取了HPLC方法。最终确定的加工工艺是取净女贞子添加黄酒闷润1h,黄酒用量为女贞子重量的20%,闷润1h,采取蒸汽加热炮制10h。此酒炖女贞子工艺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同时也为炮制女贞子以及控制对应的饮片质量提供了参考。
目 录
1 绪论 1
1.1女贞子炮制历史研究 1
1.1.1古代炮制方法 1
1.1.2现代炮制方法 1
1.1.3炮制目的 3
1.2女贞子化学成分研究 3
1.2.1三萜类 3
1.2.2环烯醚萜苷类 4
1.2.3苯乙醇类 4
1.2.4黄酮类 4
1.2.5挥发油类 4
1.2.6多糖类 4
1.2.7氨基酸 4
1.2.8微量元素 4
1.3女贞子药理作用研究 5
1.3.1抗菌、抗病毒、抗炎作用 5
1.3.2保肝作用 5
1.3.3免疫调节作用 5
1.3.4对心血管系统影响 6
1.3.5抗氧化、抗衰老、抗疲劳作用 6
1.3.6抗肿瘤作用 6
1.3.7神经保护作用 7
1.3.8炮制对女贞子药理作用的影响 7
1.4研究目的与意义 8
2 实验方法 9
2.1仪器与试药 9
2.2试验设计 9
2.3样品的制备 10
2.4红景天苷含量测定 10
2.4.1色谱条件 10
2.4.2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10
2.4.3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10
2.4.4线性关系考察 10
2.5特女贞苷含量测定 11
2.5.1色谱条件 11
2.5.2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11
2.5.3对照品溶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液的制备 11
2.5.4线性关系考察 11
2.5.5样品含量测定 11
2.6最佳炮制工艺方案的优选 11
3 实验结果 13
3.1水分含量测定结果 13
3.2红景天苷含量测定结果 13
3.3特女贞苷含量测定 14
3.4最佳炮制工艺方案的优选 14
4 结论 17
参考文献 19
致 谢 21
1 绪论
1.1 女贞子炮制历史研究
女贞子属于木犀科植物女贞子的干燥成熟果实,其性味甘、苦、凉,主要作用是滋补肝肾、明目乌发。传统观点认为:长期应用生女贞子有利于清肝明目,滋阴润燥。在治疗阴虚便秘和目涩干燥经常使用。通过用酒炮制以后可以减缓其自身存在的凉性,强化了滋补肝肾的功能。在治疗头晕目眩、白发早生等方面功效显著。[7]在对古今有关女贞子药用文献资料大量搜集的基础上,整理了有关炮制女贞子的历史文献,从而可以更好的研究炮制女贞子的方法,更加规范的炮制女贞子饮片以及控制其质量。
1.1.1 古代炮制方法
最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出现有关女贞子的记载,将其记录为上等品,称为女贞实。在宋《疮疡经验全书》中最早出现了炮制女贞子,具体是指饭上蒸。在古代主要是采取去皮、去梗叶、蒸制、酒制、盐制等一系列方法炮制女贞子。
净制:该法最初出现在明代,具体操作就是去皮和去梗叶,明代的《本草纲目》记载去粗皮以及布袋蒸去皮,以及洗去衣皮等。
切制:女贞子这一药材果实十分细小,从前的历史资料极少提到有关女贞子的切制方法,只有一些极少量的记载如研末、净末以及为末。
其他治法包括了蒸制、酒制、药汁制、酒蜜制、盐制、焙制等,其中应用最多的便是酒制。在宋代开始出现炮制女贞子,宋《疮疡经验全书》记载为上蒸,这一方法也是最为原始的简单蒸制方法。之后迅速在临床发展过程中衍生出大量的辅料制法。其中酒蒸、酒浸、酒炒都被认为是酒制法。
1.1.2 现代炮制方法
女贞子现代炮制工作的具体程序包括去除梗叶、清洗干净、酒蒸、酒炖、盐灸、醋蒸等,其中大量应用的是酒蒸与酒炖,在《中国药典》和《全国中药炮制规范》中详细描述了女贞子与酒女贞子两种炮制方法。女贞子饮片在《中国药典》中的炮制方法为:对生女贞子去除杂质,清洗干净,充分干燥;酒女贞子具体操作就是称取干净的女贞子,采取酒炖法或者是酒蒸法直到完全消除酒亦或是蒸透。女贞子在《全国中药炮制规范》中的具体炮制方法为:获得女贞子原药材,清除杂质以及梗叶,清洗干净,完全干燥;酒女贞子还可以用净女贞子,通过黄酒进行搅拌直至完全均匀,焖至处理以后移入蒸罐之中及时密封,在容器中隔水炖直到酒水完全被吸收,表面颜色出现黑润时,取出进行干燥处理。女贞子与黄酒的混合比例为5:1。通过以上分析了解到,当前《中国药典》和《全国中药炮制规范》中对于炮制酒炖女贞子的方法记载不一,同时也没有准确规定女贞子酒炖与酒蒸分别需要的时间。
当前尚存在的重要炮制规范中记载关于炮制酒女贞子的方法具体包括酒蒸与酒炖,除了极少部分地区规定了酒炖与酒蒸时间之外,很多地区没有对此条件进行详细说明,即便是对其进行了规定,也没有完全统一酒炖或者酒蒸所需的时间。《山东省中药材炮制规范》中记载,先通过黄酒充分搅拌净女贞子,采取闷润直到完全吸收黄酒,转移至笼屉之内,选择武火加热,直至圆气以后改为文火,直到颜色变黑润时,可以移出,取出净女贞子与黄酒进行混合搅拌,闷润,直到充分吸收黄酒,设定时间为6小时进行蒸制,焖12个小时,颜色变黑之后移出,充分对其干燥。《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规定获取原药,去除其中杂质还有一系列的果炳,清洗干净,烘干处理,将其中的灰屑筛选去除,通过黄酒进行混合搅拌,稍微焖至,直到完全吸收黄酒,移入蒸笼蒸制24小时,焖24小时,取出,进行干燥处理。《河南省中药材炮制规范》记载,取出净女贞子混合搅拌黄酒,闷润直到黄酒充分被吸收,转移到蒸笼中蒸制48小时,取出实施干燥。《湖南省中药材炮制规范》记载,将杂质取出,抢水清洗干净,捞出之后置于阳光之下晒干,与白酒混合搅拌,直到完全吸收白酒,蒸制24小时,取出以后干燥处理。女贞子与白酒混合比例为10:1。北京市对炮制中药这样记载:混合黄酒搅拌均匀,焖至24小时,隔水炖至1224小时直到完全炖透。而天津市、黑龙江省这样记载中药炮制方法:混合黄酒搅拌均匀,移入罐中,密闭处理,隔水炖至大概6小时以后直到完全吸收酒水。
除此之外,我国其他地方还采取了单蒸、醋制、盐炒等方法。具体炮制过程如下:单蒸具体是指除去原药之中存在的杂质,泥屑以及梗叶,淘洗干净之后,完全烘干,转移到蒸笼之内蒸制4小时,去除以后干燥处理;醋制具体是指混合女贞子和醋完全搅拌,上气蒸制,充分晒干;盐炒是指混合盐水与女贞子完全炒干,盐、水以及女贞子之间的比例分别是1:0.06:0.1,盐水蒸选择搅拌混合女贞子和盐水,蒸制1小时。
1.1.3 炮制目的
历史有关文献资料极少提及炮制女贞子的具体功效。只是论述了酒浸、酒蒸等炮制的具体功效,尚未出现有关醋制、盐制、焙制等炮制功效的记录,需要不断探索研究。明《本草纲目》记载女贞子与酒和旱莲草混合可以令白发转黑,强化腰膝。现代大量研究说明,经过酒制以后的女贞子能够缓解寒滑之性,可以最大程度发挥补肝肾功能。
目 录
1 绪论 1
1.1女贞子炮制历史研究 1
1.1.1古代炮制方法 1
1.1.2现代炮制方法 1
1.1.3炮制目的 3
1.2女贞子化学成分研究 3
1.2.1三萜类 3
1.2.2环烯醚萜苷类 4
1.2.3苯乙醇类 4
1.2.4黄酮类 4
1.2.5挥发油类 4
1.2.6多糖类 4
1.2.7氨基酸 4
1.2.8微量元素 4
1.3女贞子药理作用研究 5
1.3.1抗菌、抗病毒、抗炎作用 5
1.3.2保肝作用 5
1.3.3免疫调节作用 5
1.3.4对心血管系统影响 6
1.3.5抗氧化、抗衰老、抗疲劳作用 6
1.3.6抗肿瘤作用 6
1.3.7神经保护作用 7
1.3.8炮制对女贞子药理作用的影响 7
1.4研究目的与意义 8
2 实验方法 9
2.1仪器与试药 9
2.2试验设计 9
2.3样品的制备 10
2.4红景天苷含量测定 10
2.4.1色谱条件 10
2.4.2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10
2.4.3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10
2.4.4线性关系考察 10
2.5特女贞苷含量测定 11
2.5.1色谱条件 11
2.5.2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11
2.5.3对照品溶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液的制备 11
2.5.4线性关系考察 11
2.5.5样品含量测定 11
2.6最佳炮制工艺方案的优选 11
3 实验结果 13
3.1水分含量测定结果 13
3.2红景天苷含量测定结果 13
3.3特女贞苷含量测定 14
3.4最佳炮制工艺方案的优选 14
4 结论 17
参考文献 19
致 谢 21
1 绪论
1.1 女贞子炮制历史研究
女贞子属于木犀科植物女贞子的干燥成熟果实,其性味甘、苦、凉,主要作用是滋补肝肾、明目乌发。传统观点认为:长期应用生女贞子有利于清肝明目,滋阴润燥。在治疗阴虚便秘和目涩干燥经常使用。通过用酒炮制以后可以减缓其自身存在的凉性,强化了滋补肝肾的功能。在治疗头晕目眩、白发早生等方面功效显著。[7]在对古今有关女贞子药用文献资料大量搜集的基础上,整理了有关炮制女贞子的历史文献,从而可以更好的研究炮制女贞子的方法,更加规范的炮制女贞子饮片以及控制其质量。
1.1.1 古代炮制方法
最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出现有关女贞子的记载,将其记录为上等品,称为女贞实。在宋《疮疡经验全书》中最早出现了炮制女贞子,具体是指饭上蒸。在古代主要是采取去皮、去梗叶、蒸制、酒制、盐制等一系列方法炮制女贞子。
净制:该法最初出现在明代,具体操作就是去皮和去梗叶,明代的《本草纲目》记载去粗皮以及布袋蒸去皮,以及洗去衣皮等。
切制:女贞子这一药材果实十分细小,从前的历史资料极少提到有关女贞子的切制方法,只有一些极少量的记载如研末、净末以及为末。
其他治法包括了蒸制、酒制、药汁制、酒蜜制、盐制、焙制等,其中应用最多的便是酒制。在宋代开始出现炮制女贞子,宋《疮疡经验全书》记载为上蒸,这一方法也是最为原始的简单蒸制方法。之后迅速在临床发展过程中衍生出大量的辅料制法。其中酒蒸、酒浸、酒炒都被认为是酒制法。
1.1.2 现代炮制方法
女贞子现代炮制工作的具体程序包括去除梗叶、清洗干净、酒蒸、酒炖、盐灸、醋蒸等,其中大量应用的是酒蒸与酒炖,在《中国药典》和《全国中药炮制规范》中详细描述了女贞子与酒女贞子两种炮制方法。女贞子饮片在《中国药典》中的炮制方法为:对生女贞子去除杂质,清洗干净,充分干燥;酒女贞子具体操作就是称取干净的女贞子,采取酒炖法或者是酒蒸法直到完全消除酒亦或是蒸透。女贞子在《全国中药炮制规范》中的具体炮制方法为:获得女贞子原药材,清除杂质以及梗叶,清洗干净,完全干燥;酒女贞子还可以用净女贞子,通过黄酒进行搅拌直至完全均匀,焖至处理以后移入蒸罐之中及时密封,在容器中隔水炖直到酒水完全被吸收,表面颜色出现黑润时,取出进行干燥处理。女贞子与黄酒的混合比例为5:1。通过以上分析了解到,当前《中国药典》和《全国中药炮制规范》中对于炮制酒炖女贞子的方法记载不一,同时也没有准确规定女贞子酒炖与酒蒸分别需要的时间。
当前尚存在的重要炮制规范中记载关于炮制酒女贞子的方法具体包括酒蒸与酒炖,除了极少部分地区规定了酒炖与酒蒸时间之外,很多地区没有对此条件进行详细说明,即便是对其进行了规定,也没有完全统一酒炖或者酒蒸所需的时间。《山东省中药材炮制规范》中记载,先通过黄酒充分搅拌净女贞子,采取闷润直到完全吸收黄酒,转移至笼屉之内,选择武火加热,直至圆气以后改为文火,直到颜色变黑润时,可以移出,取出净女贞子与黄酒进行混合搅拌,闷润,直到充分吸收黄酒,设定时间为6小时进行蒸制,焖12个小时,颜色变黑之后移出,充分对其干燥。《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规定获取原药,去除其中杂质还有一系列的果炳,清洗干净,烘干处理,将其中的灰屑筛选去除,通过黄酒进行混合搅拌,稍微焖至,直到完全吸收黄酒,移入蒸笼蒸制24小时,焖24小时,取出,进行干燥处理。《河南省中药材炮制规范》记载,取出净女贞子混合搅拌黄酒,闷润直到黄酒充分被吸收,转移到蒸笼中蒸制48小时,取出实施干燥。《湖南省中药材炮制规范》记载,将杂质取出,抢水清洗干净,捞出之后置于阳光之下晒干,与白酒混合搅拌,直到完全吸收白酒,蒸制24小时,取出以后干燥处理。女贞子与白酒混合比例为10:1。北京市对炮制中药这样记载:混合黄酒搅拌均匀,焖至24小时,隔水炖至1224小时直到完全炖透。而天津市、黑龙江省这样记载中药炮制方法:混合黄酒搅拌均匀,移入罐中,密闭处理,隔水炖至大概6小时以后直到完全吸收酒水。
除此之外,我国其他地方还采取了单蒸、醋制、盐炒等方法。具体炮制过程如下:单蒸具体是指除去原药之中存在的杂质,泥屑以及梗叶,淘洗干净之后,完全烘干,转移到蒸笼之内蒸制4小时,去除以后干燥处理;醋制具体是指混合女贞子和醋完全搅拌,上气蒸制,充分晒干;盐炒是指混合盐水与女贞子完全炒干,盐、水以及女贞子之间的比例分别是1:0.06:0.1,盐水蒸选择搅拌混合女贞子和盐水,蒸制1小时。
1.1.3 炮制目的
历史有关文献资料极少提及炮制女贞子的具体功效。只是论述了酒浸、酒蒸等炮制的具体功效,尚未出现有关醋制、盐制、焙制等炮制功效的记录,需要不断探索研究。明《本草纲目》记载女贞子与酒和旱莲草混合可以令白发转黑,强化腰膝。现代大量研究说明,经过酒制以后的女贞子能够缓解寒滑之性,可以最大程度发挥补肝肾功能。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zyx/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