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产地黄芪中总黄酮以及毛蕊异黄酮葡糖糖苷的含量测定(附件)
本人签名: 日期: 摘 要本文通过比较四种不同产地黄芪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和总黄酮的含量,优选优质药材的产地,为资源开发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依据。实验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芪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的含量;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黄芪中总黄酮的含量。内蒙古、黑龙江、山西和甘肃四种不同产地黄芪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的含量分别为0.136%、0.021%、0.112%、0.040%,内蒙古产地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最高,山西产地次之,甘肃产地再次之,黑龙江产地最低。内蒙古、黑龙江、山西和甘肃四种不同产地黄芪中总黄酮的含量分别为0.451%、0.347%、0.363%、0.442%,内蒙古产地的含量最高,甘肃产地次之,黑龙江产地再次之,山西产地含量相对最低。实验研究发现,四种不同产地黄芪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和总黄酮含量均符合药典规定,四种产地总黄酮和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的含量综合评价,内蒙古产黄芪质量最好,其次是甘肃,再次是山西,最后是黑龙江,优选出了黄芪质量较好的产地,为资源开发及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目 录
1 绪论
1.1 黄芪的化学成分 1
1.1.1黄芪多糖 1
1.1.2皂苷类成分 1
1.1.3黄酮类成分 2
1.1.4氨基酸 2
1.1.5其他成分 2
1.2 黄芪的药理作用 2
1.2.1免疫调节功能 2
1.2.2抗氧化作用 3
1.2.3抗病毒作用 3
1.2.4抗血栓的作用 3
1.2.5对造血功能的影响 4
1.2.6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4
1.2.7保护肝脏作用 4
1.2.8其他药理作用 4
1.3 黄芪的临床应用 5
1.3.1补气升阳作用 5
1.3.2补气养血 5
1.3.3补气生津作用 5
1.3.4用于中风、半身不遂之症 5
1.3.5抗衰老作用 5
1.3.6托疮生肌生肌作用 6
1.4 小结 6
2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4
1.2.8其他药理作用 4
1.3 黄芪的临床应用 5
1.3.1补气升阳作用 5
1.3.2补气养血 5
1.3.3补气生津作用 5
1.3.4用于中风、半身不遂之症 5
1.3.5抗衰老作用 5
1.3.6托疮生肌生肌作用 6
1.4 小结 6
2 实验部分
2.1 实验仪器及材料 7
2.1.1实验材料 7
2.1.2试剂与试药 7
2.1.3仪器与设备 7
2.2 方法与结果 7
2.2.1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的含量测定 7
2.2.2总黄酮含量测定的方法与结果 12
2.3 讨论 16
结论 17
参考文献 18
致谢 20
1 绪论
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Bge. var.mongholicus(Bge.) Hsiaoh或膜荚黄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 (Fisch.)Bge.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根头,晒干。黄芪药材呈圆柱形,长30?90cm,直径1?3.5cm。部分黄芪药材有分枝,上部比较粗。药材表面的颜色为淡黄棕色或淡棕褐色,有不整齐的纵皱纹或纵沟。质量坚硬且比较有韧性,不容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强,并显粉性。性甘,气微,味道稍微有点甜,咀嚼有微微的豆腥味。归肺经和脾经。黄芪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半身不遂,痹痛麻木,痈疽难溃,久溃不敛等作用[1]。
1.1 黄芪的化学成分
1.1.1 黄芪多糖
黄芪多糖是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经提取、浓缩、纯化而成的水溶性杂多糖[2]。黄芪多糖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为葡聚糖、第二类为杂多糖。在葡聚糖中既有水溶性的,也有水不溶性的,其中杂多糖大多数是水溶性的,呈酸性[3]。
1.1.2 皂苷类成分
皂苷类作为黄芪中非常有价值的一类成分,从1970年以后,随着科技的发展分离提取、纯化鉴定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已先后从膜荚黄芪和蒙古黄芪及其同属近缘植物中已分离出40多种三萜皂苷类化合物,主要有黄芪皂苷Ⅰ、Ⅱ、Ⅲ、Ⅳ、Ⅴ、Ⅵ、Ⅶ,异黄芪皂苷Ⅰ、Ⅱ、Ⅲ,大豆皂苷Ⅰ和乙酰基黄芪皂苷等四大类。其中黄芪皂苷Ⅳ(黄芪甲苷)是一种羊毛酯醇型的四环三萜皂苷,是黄芪的主要有效成分,为黄芪的定性定量指标[4]。
1.1.3 黄酮类成分
黄酮类成分多达30余种。主要有槲皮素、山奈黄素、异鼠李素、鼠李异柠檬素、羟基异黄酮、异黄烷、芦丁、芒柄花素、毛蕊异黄酮等。研究表明,其中黄酮类成分有抗病毒、抗菌、降血脂、抗氧自由基等作用[5]。
1.1.4 氨基酸类成分
黄芪中含有氨基酸共25种,如γ氨基丁酸、天冬酰胺、天门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脯氨酸、甘氨酸、丙氨酸、胱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等。将黄芪茎经适当提取分离后,采用6300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游离氨基酸、结合氨基酸的成分及含量。结果发现,黄芪茎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游离氨基酸含量为0.3482%,结合氨基酸总含量为7.0351%。结论为黄芪茎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可以作为药食两用材料开发利用[3]。
1.1.5 其他成分
黄芪中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如Sc、Se、Cr、Mn、Co、C,甾醇类物质,叶酸,亚麻酸,亚油酸,甜菜碱,胆碱,咖啡酸,香豆素,尼克酸,核黄素,维生素P等[6]。
1.2 黄芪的药理作用
1.2.1 免疫调节功能
黄芪在对机体的免疫方面有着比较普遍的作用。经过研究发现,黄芪多糖通过提高细胞表面黏附分子的表达、促进淋巴细胞与内皮细胞的黏附从而促进淋巴细胞再循环,发挥免疫增强作用。黄芪多糖可诱导脐血单核细胞定向分化为功能成熟的树突状细胞(DCs),黄芪多糖诱导的DCs具有明显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且随DCs数量增加而作用增强[7]。对细胞的免疫的作用,胆总管结扎三星期后大鼠血中T细胞表型含量均有所下降,其中T细胞表型CD4减少相对更明显,血清IL2水平亦明显下降。腹腔注射黄芪二星期可使大鼠T细胞表型CD3,CD4和CD8升高至接近正常,纠正IL2产生的受抑状态。用黄芪注射液20ml,每日一次静脉注射,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显著提高,黄芪注射液能显著提高肺结核患者细胞免疫水平,阻塞性黄疸大鼠模型腹腔内注射黄芪每日250mg/kg,二星期,血中T细胞表型CD3,CD4和CD8升高至接近正常水平。
1.2.2 抗氧化作用
黄芪抗氧化研究表明,黄芪多糖具有明显减少全身耗氧及增加组织耐缺氧两方面的作用[8]。黄芪可以较强的抑制二甲亚砜体系产生的氧自由基信号,3%的生黄芪提取液对氧自由基的清除率为40.6%,当药物的浓度增大时对氧自由基的清除率可达90%以上,这就说明黄芪是较好的氧自由基清除剂。
1.2.3 抗病毒作用
黄芪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如炭疽杆菌、肺炎双球菌、白喉杆菌等。此外,黄芪具有广谱的抗
1 绪论
1.1 黄芪的化学成分 1
1.1.1黄芪多糖 1
1.1.2皂苷类成分 1
1.1.3黄酮类成分 2
1.1.4氨基酸 2
1.1.5其他成分 2
1.2 黄芪的药理作用 2
1.2.1免疫调节功能 2
1.2.2抗氧化作用 3
1.2.3抗病毒作用 3
1.2.4抗血栓的作用 3
1.2.5对造血功能的影响 4
1.2.6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4
1.2.7保护肝脏作用 4
1.2.8其他药理作用 4
1.3 黄芪的临床应用 5
1.3.1补气升阳作用 5
1.3.2补气养血 5
1.3.3补气生津作用 5
1.3.4用于中风、半身不遂之症 5
1.3.5抗衰老作用 5
1.3.6托疮生肌生肌作用 6
1.4 小结 6
2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4
1.2.8其他药理作用 4
1.3 黄芪的临床应用 5
1.3.1补气升阳作用 5
1.3.2补气养血 5
1.3.3补气生津作用 5
1.3.4用于中风、半身不遂之症 5
1.3.5抗衰老作用 5
1.3.6托疮生肌生肌作用 6
1.4 小结 6
2 实验部分
2.1 实验仪器及材料 7
2.1.1实验材料 7
2.1.2试剂与试药 7
2.1.3仪器与设备 7
2.2 方法与结果 7
2.2.1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的含量测定 7
2.2.2总黄酮含量测定的方法与结果 12
2.3 讨论 16
结论 17
参考文献 18
致谢 20
1 绪论
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Bge. var.mongholicus(Bge.) Hsiaoh或膜荚黄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 (Fisch.)Bge.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根头,晒干。黄芪药材呈圆柱形,长30?90cm,直径1?3.5cm。部分黄芪药材有分枝,上部比较粗。药材表面的颜色为淡黄棕色或淡棕褐色,有不整齐的纵皱纹或纵沟。质量坚硬且比较有韧性,不容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强,并显粉性。性甘,气微,味道稍微有点甜,咀嚼有微微的豆腥味。归肺经和脾经。黄芪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半身不遂,痹痛麻木,痈疽难溃,久溃不敛等作用[1]。
1.1 黄芪的化学成分
1.1.1 黄芪多糖
黄芪多糖是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经提取、浓缩、纯化而成的水溶性杂多糖[2]。黄芪多糖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为葡聚糖、第二类为杂多糖。在葡聚糖中既有水溶性的,也有水不溶性的,其中杂多糖大多数是水溶性的,呈酸性[3]。
1.1.2 皂苷类成分
皂苷类作为黄芪中非常有价值的一类成分,从1970年以后,随着科技的发展分离提取、纯化鉴定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已先后从膜荚黄芪和蒙古黄芪及其同属近缘植物中已分离出40多种三萜皂苷类化合物,主要有黄芪皂苷Ⅰ、Ⅱ、Ⅲ、Ⅳ、Ⅴ、Ⅵ、Ⅶ,异黄芪皂苷Ⅰ、Ⅱ、Ⅲ,大豆皂苷Ⅰ和乙酰基黄芪皂苷等四大类。其中黄芪皂苷Ⅳ(黄芪甲苷)是一种羊毛酯醇型的四环三萜皂苷,是黄芪的主要有效成分,为黄芪的定性定量指标[4]。
1.1.3 黄酮类成分
黄酮类成分多达30余种。主要有槲皮素、山奈黄素、异鼠李素、鼠李异柠檬素、羟基异黄酮、异黄烷、芦丁、芒柄花素、毛蕊异黄酮等。研究表明,其中黄酮类成分有抗病毒、抗菌、降血脂、抗氧自由基等作用[5]。
1.1.4 氨基酸类成分
黄芪中含有氨基酸共25种,如γ氨基丁酸、天冬酰胺、天门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脯氨酸、甘氨酸、丙氨酸、胱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等。将黄芪茎经适当提取分离后,采用6300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游离氨基酸、结合氨基酸的成分及含量。结果发现,黄芪茎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游离氨基酸含量为0.3482%,结合氨基酸总含量为7.0351%。结论为黄芪茎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可以作为药食两用材料开发利用[3]。
1.1.5 其他成分
黄芪中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如Sc、Se、Cr、Mn、Co、C,甾醇类物质,叶酸,亚麻酸,亚油酸,甜菜碱,胆碱,咖啡酸,香豆素,尼克酸,核黄素,维生素P等[6]。
1.2 黄芪的药理作用
1.2.1 免疫调节功能
黄芪在对机体的免疫方面有着比较普遍的作用。经过研究发现,黄芪多糖通过提高细胞表面黏附分子的表达、促进淋巴细胞与内皮细胞的黏附从而促进淋巴细胞再循环,发挥免疫增强作用。黄芪多糖可诱导脐血单核细胞定向分化为功能成熟的树突状细胞(DCs),黄芪多糖诱导的DCs具有明显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且随DCs数量增加而作用增强[7]。对细胞的免疫的作用,胆总管结扎三星期后大鼠血中T细胞表型含量均有所下降,其中T细胞表型CD4减少相对更明显,血清IL2水平亦明显下降。腹腔注射黄芪二星期可使大鼠T细胞表型CD3,CD4和CD8升高至接近正常,纠正IL2产生的受抑状态。用黄芪注射液20ml,每日一次静脉注射,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显著提高,黄芪注射液能显著提高肺结核患者细胞免疫水平,阻塞性黄疸大鼠模型腹腔内注射黄芪每日250mg/kg,二星期,血中T细胞表型CD3,CD4和CD8升高至接近正常水平。
1.2.2 抗氧化作用
黄芪抗氧化研究表明,黄芪多糖具有明显减少全身耗氧及增加组织耐缺氧两方面的作用[8]。黄芪可以较强的抑制二甲亚砜体系产生的氧自由基信号,3%的生黄芪提取液对氧自由基的清除率为40.6%,当药物的浓度增大时对氧自由基的清除率可达90%以上,这就说明黄芪是较好的氧自由基清除剂。
1.2.3 抗病毒作用
黄芪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如炭疽杆菌、肺炎双球菌、白喉杆菌等。此外,黄芪具有广谱的抗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zyx/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