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产地杏鲍菇金针菇和口蘑产热营养素及二氧化硫水平分析【字数:9529】

摘 要本实验研究了上海(SH)、昆山(KS)和常熟(CS)三个产地的杏鲍菇、金针菇和口蘑的粗蛋白含量、总糖含量、粗脂肪含量以及二氧化硫含量。通过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对不同产地、不同食用菌中的三种产热营养素及二氧化硫进行了水平分析,并比较彼此差异。结果表明杏鲍菇(SH)粗蛋白含量最高,2.250 g·100 g-1;口蘑(KS)粗脂肪含量最高,0.3625 g·100 g-1;口蘑(KS)总糖含量最高,2.72%;杏鲍菇(KS)二氧化硫含量最低,0.0079 g·kg-1,三种食用菌的二氧化硫含量均符合国

两种国槐种子浓缩蛋白凝胶性质研究【字数:9285】

摘 要以常熟本地国槐种子为原料,采用酸法与醇法两种方法制备浓缩蛋白,应用质构仪比较了酸法与醇法两种浓缩蛋白的部分凝胶性质。结果表明,酸法与乙醇两种处理方法对浓缩蛋白的弹性影响甚微;酸法浓缩蛋白样品的咀嚼性均明显高于醇法;随着pH与乙醇浓度的增加,浓缩蛋白胶凝前的硬度随之降低,胶凝后的酸法浓缩蛋白样品在pH9.0时的硬度达到最大为2825.8g,而胶凝后的醇法浓缩蛋白样品在乙醇浓度达70%(v/v)时硬度最大为1254.8g;乙醇浓度为70%(v/v)时制备的浓缩蛋白样品胶凝前后的粘着性最大;乙醇浓度为6

乌药叶多酚提取工艺研究【字数:8333】

?本文研究对象为乌药叶,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乌药叶中多酚,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多酚得率在提取溶剂、超声时间、超声温度、料液比、溶剂质量分数不同时所受的影响。在此基础之上,运用响应面软件Design Expert 8.0基于Box-Behnken进行响应面优化设计。并得到了乌药叶中多酚最佳的工艺参数温度50℃,时间32 min,料液比123,乙醇体积分数59%。最佳得率为6.15 mg/g,与理论值6.04 mg/g接近。

人工养殖条件下影响幼蟾蜍早期存活率因素分析【字数:6506】

蟾蜍是我国具有的经济药用价值的动物,由于生态环境改变、环境污染及人们滥捕等原因,蟾蜍资源日益枯竭,野生数量急剧减少,已成为我国不少地区的三有保护动物。本实验主要研究幼蟾蜍在人工养殖情况下环境因素对其成活率的影响问题,结果表明,去年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幼蟾蜍的存活率只有10%,主要影响其存活率的因素有气温高低,养殖密度,暴雨天气,饲料投放过多等。今年前期蟾蜍幼体成活率明显提高,幼蟾蜍培育的关键是要用适口活饵开口,并注意培育环境有一定的湿度和隐蔽物,防止敌害生物。

人工培育条件下蟾蜍个体生长差异分析【字数:8645】

摘 要本文以蟾蜍幼体为研究对象,探索蟾蜍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的个体生长特性。通过定期测量蟾蜍的体长、体重,得出了蟾蜍的生长速率和变异系数;对人工养殖的可行性、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蟾蜍在人工养殖中,个体差异较大,变态率过低;分级饲养,良好的外界环境和饲料可以减少大小规格之间的差异,提高蟾蜍的成活率。

加洲鲈工厂化养殖生长特性研究【字数:6602】

摘 要本实验在常熟市韵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养殖基地进行,研究工厂化循环水条件下加洲鲈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加洲鲈喜欢生活在浊度低的水域,活动于中下水层,性情较驯,易受惊吓。加洲鲈幼鱼期爱集体活动,成鱼分散。工厂化循环水条件下水质和环境良好,加洲鲈的生长和体重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水温在低于20℃时,加洲鲈的生长趋于稳定。经过195天的养殖,加洲鲈个体平均在296.76g。总结得出加洲鲈最适生长温度为25-28℃。

南苜蓿全草总黄酮提取及其抑菌作用分析【字数:8528】

本文研究复合酶解法辅助乙醇法提取南苜蓿全草总黄酮的工艺条件,并对其抑菌作用进行分析。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南苜蓿全草总黄酮的提取工艺。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为供试菌,测定南苜蓿全草总黄酮的抑菌活性及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南苜蓿全草总黄酮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复合酶比例(纤维素酶果胶酶)为 7.9:2.1,复合酶用量为 3.5%,复合酶解温度为 38℃,此时南苜蓿全草总黄酮提取率为(1.50±0.3)%。抑菌实验结果表明,南苜蓿全草总黄酮对两种菌都有显著的抑制效果,南苜蓿全草总黄

南苜蓿叶黄酮提取及其抑菌作用分析【字数:8352】

摘 要本实验以南苜蓿叶黄酮提取率为指标,采用酶解法辅助乙醇提取南苜蓿叶总黄酮,采用单因素试验以及响应面法,分别考察复合酶比例、酶解时间、酶解温度以及复合酶用量对南苜蓿叶黄酮提取率的影响。试验单因素结果表明,酶解时间、温度和复合酶用量都对南苜蓿叶总黄酮提取率有显著影响,且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复合酶用量为 3.0% ,酶解时间为15.7 min,酶解温度39.0℃,在此工艺条件下,南苜蓿叶黄酮提取率达到 (1.9±0.3)% 。其后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作为指示菌,通过测试南苜蓿叶黄酮化合物对其的最低抑菌

南苜蓿茎总黄酮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字数:8614】

本实验采用常熟本地的新鲜南苜蓿茎为原料,使用复合酶乙醇提取法对其进行黄酮的提取。分别考察复合酶比例、酶解时间、酶解温度以及复合酶用量对南苜蓿茎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单因素结果表明,酶解时间在15min、温度40℃和复合酶用量3%提取率最高。然后借助响应面进行分析得出这三种因素确实有显著性影响,并得出最佳提取方案为复合酶解时间15.8min,复合酶解温度39℃,复合酶用量为2.9%。在此条件下最佳提取率为1.9%。接着对南苜蓿黄酮进行抗氧化活性研究,以维C为对照,研究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去除率以及对F

售秀珍菇口蘑金针菇水分灰分甲醛含量检测及分析【字数:10202】

摘 要本实验对常熟地区采集的不同生产基地(生产基地A、B、C )的三种鲜品菌菇样品(秀珍菇、口蘑、金针菇)中的水分、灰分、甲醛进行检测研究。实验方法直接干燥法测定水分含量,直接灰分法测定灰分含量,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测甲醛含量。实验结果表明,鲜品菌菇中水分含量在88.42%~91.85%之间,灰分含量在0.4910%~0.9047%之间,各个样本均检出甲醛。生产基地B的秀珍菇与口蘑之间的水分、灰分含量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的两个产地的三种菌菇之间的水分、灰分、甲醛含量之间都存在显著性差异(

国槐种子淀粉功能性质研究【字数:8333】

本课题以国槐种子为原料,采用酸洗方式制备国槐种子淀粉,运用质构仪、流变仪等对国槐种子淀粉的质构、流变特性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H环境对国槐种子淀粉的质构与流变特性有着明显的影响。剪切速率扫描显示,三个pH条件下样品均有明显的滞后现象,pH9.0时国槐种子淀粉的表观黏度最低;频率扫描显示,pH9.0时国槐种子淀粉的G"与G 平行趋势较显著,胶凝效果均较好;应变扫描显示,当G"/G =1时,pH9.0时国槐种子淀粉的变形程度最小;温度扫描显示,pH9.0时国槐种子淀粉的初始G"最低,溶液的分散性最佳,当温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