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培育条件下蟾蜍个体生长差异分析【字数:8645】

摘 要本文以蟾蜍幼体为研究对象,探索蟾蜍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的个体生长特性。通过定期测量蟾蜍的体长、体重,得出了蟾蜍的生长速率和变异系数;对人工养殖的可行性、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蟾蜍在人工养殖中,个体差异较大,变态率过低;分级饲养,良好的外界环境和饲料可以减少大小规格之间的差异,提高蟾蜍的成活率。
目 录
1 前言 1
1.1 蟾蜍的简介 1
1.2研究现状 1
1.3蟾蜍的开发应用 2
1.4目的和意义 2
2 材料与方法 4
2.1场地的选择与建设 4
2.1.1养殖场地的选择 4
2.1.2养殖厂的建造 4
2.1.3注意事项 4
2.2个体测定 5
2.3数据处理 6
3 结果与分析 7
3.1养殖观察 7
3.1.1蝌蚪到幼体过程 7
3.1.2幼体生长过程的差异 7
3.2生长特点 8
3.3体重与体长的关系 9
4 讨论 10
4.1人工养殖蟾蜍可行性分析 10
4.1.1蟾蜍养殖市场前景 10
4.1.2蟾蜍养殖效益分析 10
4.2人工养殖中存在的问题探索 10
4.2.1蟾蜍体重的降低 10
4.2.2蟾蜍死亡率过高 11
4.2.3养殖技术的调整 11
4.3养殖优化方案 11
4.3.1饵料 11
4.3.2个体生长发育 11
4.3.3越冬管理 12
5 结论与展望 13
参考文献 14
致谢 16
1 前言
1.1 蟾蜍的简介
蟾蜍又名癞蛤蟆,是本地特色两栖类动物之一;由于环境条件恶化,目前野生数量急剧减少,已成为我国保护的一种“三有动物”,是一种极极具药用价值的经济动物。
蟾蜍体形肥大,成年蟾蜍体长可达十厘米以上,皮肤粗糙,全身布面了疣状突起,这是皮脂腺[1]。其中位于头侧鼓膜上方的耳后腺,内含白色浆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液,这种毒液对其敌人可能会有一定的威胁,但是对于人类完全没有影响,而且毒液干燥后还可以入药,医药上称为蟾酥[2]。皮肤颜色变异较大,背面的皮肢为暗黑色、灰绿和黑褐色,体侧和腹部浅黄色或者白色。蟾蜍的皮肤比较厚,可以有效的防止体内水分过度蒸发和散失,所以可以长久待在陆地上而不到水里去[3]。
头部扁平,略呈三角形,吻端偏圆又有些尖。近吻端有微小的鼻孔,两眼突出,眼后方有圆形鼓膜。头顶两侧有大而长的耳后腺一对,四肢短钝,后肢较前肢较长。蟾蜍的呼吸方法有两种:①在陆地上,它的口腔底部在不停地活动,这叫咽式呼吸。呼吸是通过鼻孔吸气,气体进入口腔、肺,最后再由肺部到口腔,再从鼻孔排出。②在水中时,口腔底部不再活动,而在水中不停地游动。这是因为蟾蜍在水中是通过皮肤呼吸的,吸入水中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都是通过皮肤。因此,它们要保持皮肤的湿润状态,以便空气中的氧气溶于皮肤;所以,在空气湿度大或者下大雨时,它们会在白天出来活动[4]。
蟾蜍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白天多在草丛中,房屋四周阴暗处、土洞中,太阳落山后会开始出来觅食。具体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海南、广东、四川、陕西、贵州、辽宁、云南、广西、甘肃、西藏等。其中中华大蟾蜍分布最为广泛,几乎各地都有;华西大蟾蜍、黑眶蟾蜍、花背蟾蜍分布较为广泛;而有些蟾蜍仅在当地才有,如绿蟾蜍只在新疆,史氏蟾蜍只在辽宁,隐耳蟾蜍只在广西,头盔蟾蜍只在海南[5]。
1.2研究现状
我国第一部中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就有关于蟾蜍功效方面的记载。近代第一篇研究蟾蜍的出版期刊是1930年五月一日在清华大学学报由戈定邦所写的蟾蜍的反常肺。一直到60年代才有人开始研究蟾蜍的药理作用,伴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蟾蜍的研究开始越发深入。直到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于2000年5月在北京召开专家论证会并制定了《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简称“三有名录”)。捕捉野生蟾蜍违法,人们开始人工养殖蟾蜍。
现如今以蟾酥为主要成分制作的药品在我国已达百余种[6],国内外学者在对蟾酥的药化、药理作用研究之后,后来不断扩大研究范围。近几十年来对蟾酥的研究,一直十分活跃,积累了大量的资料[7],研究主要的药理作用有以下几种:①对心脏的强心作用,可以有效治疗心脏病[8]。②局部麻醉作用,从蟾蜍皮肤里提取的华蟾素化合物有止疼的作用,可以配合口腔、表面切皮等手术。③抗癌作用,破坏肿瘤细胞DNA和RNA的生物合成,诱导肿瘤细胞的分解,死亡,逆转和克服多药耐药性;可以配合化疗使用[9]。④抗炎及抑菌作用,可以直接杀伤细菌或者抑制细菌生长,用蟾酥为主的多种制剂有镇痛、消炎、退肿、止血之效。伴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蟾蜍的不断研究,其药理作用也日益清晰。
1.3蟾蜍的开发应用
蟾蜍是一种营养丰富、开发价值极高的经济动物。由蟾蜍制成的药材有蟾酥、干蟾蜍、蟾蜍皮等;其中蟾蜍肉可以供给人们食用。蟾酥最为常用,是各种中成药的主要成分。蟾蜍皮在民间应用的较为广泛 [10]。近年来,传统中医与现代科技中西结合为蟾蜍的开发及利用开辟了新的发展方向及空间。现如今人们对蟾蜍的开发主要有两种,一是蟾蜍的生态价值,二是蟾蜍的药用价值 [11]。
①蟾蜍的生态价值:蟾蜍是田间、农业、林业害虫的天敌,人们在菜园、果园人工养殖蟾蜍,减少了成本又增加了收入。利用人工诱虫的方法饲养蟾蜍,减少了杀虫剂的使用,利用了生态法则保护环境。
②蟾蜍的药用价值:蟾蜍的营养价值丰富,其可以开发利用的成分很多。多年来人们对蟾蜍不断进行研究,进行实验以便今后开发出新的功效,治疗更多的疾病,让人们免受疾病的折磨。
1.4目的和意义
由于蟾蜍的营养价值很高,具有很大的开发前景,伴随着野生蟾蜍的消失,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开展人工养殖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更好的养殖蟾蜍成为了我们应该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主要的研究在于如何更好的开发出蟾蜍的药用价值,新的功效;在蟾蜍的个体生长差异分析方面的研究却未见报道,这就需要我们对蟾蜍的个体形态进行分析研究并建立相应数据库。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swgc/spkxygc/38.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