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对食品添加剂认知的调查分析【字数:10518】

摘 要目的分析当代大学生群体对食品添加剂的看法、安全认知,及时修正他们对食品添加剂的误解,并且在社会中普及食品添加剂的安全知识。方法本次调查研究利用网络的便捷性,对常熟市在校大学生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整理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提出建议及措施以提高大学生对食品添加剂的了解。结果大部分大学生对食品添加剂有一定了解但理解并不深入、透彻。虽然大一学生对食品添加剂的认知高于其他年级,但在购买食品时并不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其中,安全意识较低,总体情况仍不容乐观。结论大学生虽然是高知识群体,但对于食品添加剂总体认知存在误区,我们应该增强关于食品添加剂的宣传力度,促进食品添加剂的科学认知。
目 录
1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意义 2
2 对象与方法 3
2.1 对象 3
2.2 问卷设计 3
2.3 调查方法 6
3 结果分析 8
3.1 大学生对食品添加剂基本知识了解 8
3.1.1 食品添加剂常识知晓度 8
3.1.2 部分食品添加剂知晓度 11
3.2 大学生对膨松剂基本知识了解 12
3.3 大学生对食品添加剂风险认知 15
4 总结 19
参考文献 20
致谢 21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中国食品卫生法(1995)规定,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色、香、味等品质,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近年,由于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工业中的广泛应用并且随着我国餐饮行业的迅速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增长,食品添加剂的安全问题逐步成为学者们探讨的重点[1]。
我国化学添加剂发展相对较迟,在1949年,中国仅在上海和沈阳建立了食品添加剂工厂,以味精、酵母作为主要生产方向;而在1960年,中国的食品企业才慢慢步入正轨。正因为食品添加剂在食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可替代的积极影响,使得食品添加剂工业迅猛发展。在生产加工中,食品添加剂不但可以防止食品的腐败变质,还可以改良食品感官性状,保持及提高营养价值,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还能使得食品多元化,方便供应[2]。
目前,在很多地区因食品添加剂不当使用而造成的社会案件仍频频发生,导致公众在购买时将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问题作为首要考虑条件。在一些发达国家,公众有着较高的食品安全意识,而政府对有害添加剂有很强的监管控制力,法律体系完整,从而很大幅度地降低了食品添加剂的危害[4];而在我国,虽然政府明文规定了禁止有害添加剂的非法添加,但由于公众安全意识较低,再加上不法商贩善于利用一切机会谋取利益,使得大众对有害添加剂防不胜防,而且中国对于食品添加剂安全知识的普及工作仍然不到位,有关食品添加剂的调查研究也不够全面[2]。本次研究通过线上问卷的调查,了解到常熟市大学生对食品添加剂的认识情况不容乐观。公众本身对食品添加剂知之甚少,而大学生作为未来时代发展的主力军,应该对食品添加剂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风险认知。我们应根据食品添加剂安全知识宣传的现状,提出具体措施,落实到每一步,以加强大学生对食品添加剂的认识和使用,提高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度,避免食品添加剂的危害,从而进一步提高公众对于食品添加剂的知识水平[4]。
人民身体健康与食品安全息息相关,食品安全事故高频发生的主要因素是食品添加剂的非法使用或者滥用。本文研究目的在于了解常熟市大学生对食品添加剂知识的了解情况,对食品添加剂安全事故的关注度以及在购买食品时的行为表现,让食品添加剂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公众的生活[5]。
1.2 研究意义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是餐饮行业以及食品行业健康发展的先决条件,是公众的基础需求。餐饮服务是从农场到餐桌的整个食品供应链的终点,而安全事件发生的原因很有可能是上层关节中积攒的潜在危险没有及时发现反而慢慢扩展,达到无法收拾的地步。与加工、种植等其他环节相比,餐饮服务的安全风险面临更加紧迫和径直的境地。如今,虽然食品安全形势总体平稳[5],但仍存在不少因素会导致食品安全风险。随着现代工业的迅猛发展,食品安全问题的探索和防控愈发困难,而风险却更加多元化和复杂化,政府的传统监管方法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4]。
由于部分食品风险知识过于专业化的特征,以及生活中存在的部分关于食品安全的误导知识,导致公众对于食品安全以及食品添加剂的认知上存在一知半解或者错误的情况。大学生作为未来时代发展的主力军,对于食品安全问题也是十分关注,但是由于部分食品添加剂知识还是需要更深入的理解,公众在这方面能力稍显不足,为了解和把握大学生对食品安全问题认知的现状,通过调查来进一步了解大学生如何看待食品添加剂以及对未来食品添加剂发展形势的想法。
但现在,多数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购买食品时并不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其中,也没有很高安全意识,可以看出大学生对食品添加剂有一定常识了解但理解并不深入、彻底。
2 对象与方法
2.1 对象
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在抽取300名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性别的在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女大学生占多数达65%,男大学生占到35%。而大一学生有80人,占28.3%;大二学生有46人,占16.3%;大三学生有64人,占22.7%;大四学生有92人。占32.6%。其中72人为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学生,占25.53%,比例较小。其中不是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学生但选修学习过与食品相关课程的大学生有91人,占32.2%。
2.2 问卷设计
参考国内外有关于食品添加剂以及问卷调查类型的文献,结合研究主题,根据实际情况,笔者自行设计了调查问卷,是在听取多方意见的基础上设计,反复进行了修改完善。调查问卷共设计50道题目,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常熟市大学生的个人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级、专业等信息,共计4题。
第二部分,大学生对于食品添加剂的相关基本常识的认知,基本常识的知晓情况是影响公众科学认知的重要因素,包括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分类等基本知识,共计16题。
第三部分,大学生对于食品添加剂专业知识的认知情况,主要包括对于膨松剂的认知,以及部分添加剂的使用量、化学名称、对人体的影响等,共计8题。
第四部分,大学生对食品添加剂风险的认识。主要包括大学生对食品添加剂有可能造成的风险类别的态度,大学生在面对食品添加剂给食品带来的风险时可能采取的规避风险的行为等。以及大学生对政府食品安全信息交流工作的满意度和部分现实案例的了解程度[6],共计22道题。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swgc/spkxygc/29.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