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物流产业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体系设计
我国物流业发展状况还相对滞后,企业规模小、基础设施差、信息传递慢等一系列问题, 促进了良好生态体系的形成。本文以区域物流生态健康发展水平进行综合测度和评价为实际背景,对区域物流生态系统健康情况作为实证分析;对其做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体系并据现实问题进行优化,从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的产业活力、生态恢复力、功能服务以及产业发展环境四个方面设置一级指标四个,二级指标十个,组成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体系。通过本文的研究形成新的区域生态物流健康评价体系,促进区域物流管理水平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区域物流,生态健康,指标体系
目 录
1 绪论 1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
1.1.1 论文选题背景 1
1.1.2 论文研究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2
1.2.1 国外研究进展 2
1.2.2 国内研究进展 2
1.3 研究方法 2
1.4 技术路线 3
2 物流产业生态系统分析 4
2.1物流产业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 4
2.2物流产业生态系统构架图 4
2.3物流产业生态系统发展特点 5
3 物流产业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6
3.1物流产业生态系统健康 6
3.2 物流产业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的原则 6
3.3 物流产业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的设计思路 7
3.4物流产业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7
4 物流产业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模型构建 8
4.1 几种物流评价方法的选择 8
4.2基于AHP和CRITIC的权重确定 9
4.3评价模型构建 9
5 实证研究—以淮安为例 10
5.1淮安物流产业生态系统发展现状 10
5.2淮安物流产业系统健康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11
5.3针对淮安物流产业生态系统健康提出发展建议 13
5.3.1提高产业活力 13
5.3.2加强生态恢复率 13
5.3.3改善产业发展环境 13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结 论 14
致 谢 15
参 考 文 献 16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论文选题背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 “十三五”期间,江苏经济的总体方向是: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苏南有条件的地方在探索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路子上迈出坚实步伐,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建设取得重大成果。
——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能源利用率越来越高,几乎没有所谓的环境污染的问题了,当然环境保护体系也越来越健全,建设用地减量化这一策略在被一步步被实现。城乡生态环境也有明显的改善。随着绿色江苏建设的逐渐地实施,生态文明体制的健全,全社会人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也越来越强烈。
物流这个行业在我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与我国国民经济国家的综合国力密切联系。我国近几年虽然在经济技术上有明显的成就,但依然没得到完全解决的还是资源过度浪费问题,反而变本加厉。就每年的环境污染、生态遭到破坏这方面而言损失就有6000亿元,每年生鲜物流的损失在8000万吨左右,所以当务之急就是要转变现在的物流发展的模式,实现物流生态。
本文以生态系统健康为重点,以区域物流为研究对象,从而进行全面的对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显然可见,我国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重大问题。
现今国内物流资源过度浪费,我国“重生产轻物流”的现象比较严重,为了建立有效的区域物流生态健康评价体系,本文以淮安地区充当研究对象,来研究物流生态系统健康。
1.1.2 论文研究意义
生态系统健康,毋庸置疑,这两个体系是分不开的,两者相互联系。生态系统健康涉及到两处:第一,满足人类合理需求的能力,第二,满足生态系统自我维持与更新的能力。物流产业作为一种生态系统,同样也适用于这一概念。
目前,绿色物流已慢慢成为物流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引起了很多国内外学者正在进行绿色物流这一方面的研究,但是大多数都是从国家层面出发的,从城市生态健康角度出发的却很少,因此本论文为实现区域物流产业生态系统健康发展与生态文明经济互促发展打好基础;为促进区域生态文明型有效运行,该论文对区域生态文明型物流进行了探讨并为满足广大人民的需要建立了一个更加完备的生态物流体系。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生态系统健康学[15]是20世纪80年代末兴起的一门新学科,它为生态系统的利用、保护与管理提供了新的理论与方法。生态物流系统是一种以 “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准则,做到消耗率低、排放量少、效率高,遵循区域生态健康系统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从资源利用、环境指标和区域生态物流发展的因素方面考虑,设置四个主要的指标体系:产业活力、生态恢复力、服务功能和产业发展环境。
1.2.1 国外研究进展
国外虽然没有直接提出在生态文明这类条件下对区域物流进行研究,但对生态文明型物流的关注还是比蛮早的。Paul R.Murphy(1995)[16]指出,欧美国家在物流活动中,开始考虑环境问题始于早期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之后的二十年间物流健康产业蓬勃发展,蒸蒸日上。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环境保护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绿色物流”已成为大街小巷的标语,因此,很快就得到了广泛地高度重视。国外对生态文明型物流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绿色物流上,其中研究有重大突破的包含有绿色供应链管理、节能减排和低碳等方面的内容。
1.2.2 国内研究进展
在国内西方发达国家对物流的研究成果也较多,因此我国学者在跟踪西方物流理论研究再加上结合我国实践的基础上,在区域物流的研究方面取得了成就。我国如今对生态系统健康领域的认识和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没有提出完整的区域物流生态健康评价体系[8]。就针对一些海洋、森林、农田等生态系统进行研究。总体而言国内对这些的研究还比较薄弱。
目 录
1 绪论 1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
1.1.1 论文选题背景 1
1.1.2 论文研究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2
1.2.1 国外研究进展 2
1.2.2 国内研究进展 2
1.3 研究方法 2
1.4 技术路线 3
2 物流产业生态系统分析 4
2.1物流产业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 4
2.2物流产业生态系统构架图 4
2.3物流产业生态系统发展特点 5
3 物流产业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6
3.1物流产业生态系统健康 6
3.2 物流产业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的原则 6
3.3 物流产业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的设计思路 7
3.4物流产业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7
4 物流产业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模型构建 8
4.1 几种物流评价方法的选择 8
4.2基于AHP和CRITIC的权重确定 9
4.3评价模型构建 9
5 实证研究—以淮安为例 10
5.1淮安物流产业生态系统发展现状 10
5.2淮安物流产业系统健康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11
5.3针对淮安物流产业生态系统健康提出发展建议 13
5.3.1提高产业活力 13
5.3.2加强生态恢复率 13
5.3.3改善产业发展环境 13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结 论 14
致 谢 15
参 考 文 献 16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论文选题背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 “十三五”期间,江苏经济的总体方向是: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苏南有条件的地方在探索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路子上迈出坚实步伐,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建设取得重大成果。
——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能源利用率越来越高,几乎没有所谓的环境污染的问题了,当然环境保护体系也越来越健全,建设用地减量化这一策略在被一步步被实现。城乡生态环境也有明显的改善。随着绿色江苏建设的逐渐地实施,生态文明体制的健全,全社会人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也越来越强烈。
物流这个行业在我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与我国国民经济国家的综合国力密切联系。我国近几年虽然在经济技术上有明显的成就,但依然没得到完全解决的还是资源过度浪费问题,反而变本加厉。就每年的环境污染、生态遭到破坏这方面而言损失就有6000亿元,每年生鲜物流的损失在8000万吨左右,所以当务之急就是要转变现在的物流发展的模式,实现物流生态。
本文以生态系统健康为重点,以区域物流为研究对象,从而进行全面的对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显然可见,我国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重大问题。
现今国内物流资源过度浪费,我国“重生产轻物流”的现象比较严重,为了建立有效的区域物流生态健康评价体系,本文以淮安地区充当研究对象,来研究物流生态系统健康。
1.1.2 论文研究意义
生态系统健康,毋庸置疑,这两个体系是分不开的,两者相互联系。生态系统健康涉及到两处:第一,满足人类合理需求的能力,第二,满足生态系统自我维持与更新的能力。物流产业作为一种生态系统,同样也适用于这一概念。
目前,绿色物流已慢慢成为物流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引起了很多国内外学者正在进行绿色物流这一方面的研究,但是大多数都是从国家层面出发的,从城市生态健康角度出发的却很少,因此本论文为实现区域物流产业生态系统健康发展与生态文明经济互促发展打好基础;为促进区域生态文明型有效运行,该论文对区域生态文明型物流进行了探讨并为满足广大人民的需要建立了一个更加完备的生态物流体系。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生态系统健康学[15]是20世纪80年代末兴起的一门新学科,它为生态系统的利用、保护与管理提供了新的理论与方法。生态物流系统是一种以 “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准则,做到消耗率低、排放量少、效率高,遵循区域生态健康系统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从资源利用、环境指标和区域生态物流发展的因素方面考虑,设置四个主要的指标体系:产业活力、生态恢复力、服务功能和产业发展环境。
1.2.1 国外研究进展
国外虽然没有直接提出在生态文明这类条件下对区域物流进行研究,但对生态文明型物流的关注还是比蛮早的。Paul R.Murphy(1995)[16]指出,欧美国家在物流活动中,开始考虑环境问题始于早期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之后的二十年间物流健康产业蓬勃发展,蒸蒸日上。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环境保护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绿色物流”已成为大街小巷的标语,因此,很快就得到了广泛地高度重视。国外对生态文明型物流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绿色物流上,其中研究有重大突破的包含有绿色供应链管理、节能减排和低碳等方面的内容。
1.2.2 国内研究进展
在国内西方发达国家对物流的研究成果也较多,因此我国学者在跟踪西方物流理论研究再加上结合我国实践的基础上,在区域物流的研究方面取得了成就。我国如今对生态系统健康领域的认识和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没有提出完整的区域物流生态健康评价体系[8]。就针对一些海洋、森林、农田等生态系统进行研究。总体而言国内对这些的研究还比较薄弱。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wlgc/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