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物流平台构建及运行策略物流管理(附件)【字数:19160】

随着“十三五”规划的到来,传统物流行业迎来了面向信息化转型的关键阶段。纵观近几年物流行业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除了信息技术的支持,“互联网+”的出现更像是物流行业的催化剂,点燃了整个物流行业发展的激情。互联网+物流,就是将互联网与物流融合,把“互联网+”的思维模式运用到物流行业的各个领域中去,使物流本身的特征和优势能够完整的体现出来。而其中最关键的就是“互联网+物流”平台的构建以及运行。本文结合对丹阳飓风物流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互联网+物流”平台的构建和运行方面的研究,分析了物流行业向“互联网+”转型过程中信息平台的必要性和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可以对飓风公司甚至于更多物流企业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互联网+;物流;物流平台;运行策略
目 录
1 引言 1
1.1 背景及意义 1
1.2 相关文献综述 2
1.2.1 “互联网+物流”的相关研究综述 2
1.2.2 物流信息平台的相关综述 3
1.3 研究内容及思路 5
1.3.1 研究内容 5
1.3.2 研究思路 5
1.3.3 研究方法 6
2 丹阳飓风物流股份有限公司现状及存在问题 6
2.1 飓风物流公司简介 6
2.2 飓风物流公司现状SWOT分析 8
2.3 飓风物流公司存在的问题 10
3 “互联网+物流”的内涵与模式 12
3.1 “互联网+物流”的内涵 12
3.1.1 “互联网+”的内涵 12
3.1.2 “互联网+物流”的内涵 12
3.2 “互联网+物流”的模式 12
4 飓风物流公司“互联网+物流”的平台构建 16
4.1 “互联网+物流”平台体系 16
4.2 “互联网+物流”平台总体功能 17
4.3 “互联网+物流”平台框架 18
4.3.1 CSP 18
4.3.2 TMS 19
4.3.3 “来货拉”APP 23
5 飓风物流公司的“互联网+物流”平台运行策略 26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 5.1 “互联网+物流”平台总体运行流程分析 26
5.2 平台运行协调过程 27
5.3 “互联网+物流”平台的考核方式 28
5.3.1 财务 29
5.3.2 客户 29
5.3.3 内部流程 29
5.3.4 学习与成长 30
结论与不足 32
致谢 33
参考文献 34
“互联网+物流”平台构建及运行策略
1 引言
1.1 背景及意义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提高,物流行业也在不断丰富着自身的内涵。作为一项现代综合型的服务行业,物流行业支撑着我国国民经济的稳步前进。但是物流行业信息化程度低,物流成本居高不下,一直是我国物流业发展的重大难题。为此,我们应该积极加快发展物流信息化的脚步,争取早日进入“互联网+”全面发展的物流业新时代。?
2015年3月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马化腾提交了《关于以“互联网+”为驱动,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建议》这一议案,对当今经济型社会的创新建设提出了新的看法和建议。马化腾表示,“互联网+”是指利用互联网平台和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与各行各业相结合,创造出一种新生态,并呼吁,现代社会发展需要以“互联网+”为驱动,鼓励产业创新,促进跨界融合,推动我国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创新变革。
  而现在,互联网已经逐步渗透到了物流行业的各个领域中,互联网技术一旦整合了物流资源,就会产生物流行业质的跨越变革。物流业一直是一个传统的行业,且我国的第三方物流外包率很高,层层外包使物流客户和货运司机的利润空间狭小,这就造成了我国物流费用居高不下的现状。而当互联网与物流相结合后,就可以通过互联网络平台来协调货物和运力间的配送关系,形成“互联网+物流”的运输模式,实现物流行业的转型。?
“互联网+物流”不是空谈,是需要实践的。在互联网与物流结合发展的过程中,关键的是需要有一个核心载体,此载体既能够整合物流资源,提高物流工作效率,驱动物流网络融合发展,又能够创新物流运输模式,提升物流应变水平。而其中最关键的,是这个载体是开放的,共享的,共赢的。要符合这些条件并不容易,纵观当今国内物流行业的主流运营模式,目前最符合条件的载体是“互联网+物流”平台。这不仅是因为“互联网+物流”平台需要互联网支撑才能成功,更重要的是物流平台能推动“互联网+”在物流行业里深入发展。
1.2 相关文献综述
本文参考了国内外一些学者的有关“互联网+物流”以及信息平台构建及运行相关方面的研究,对论文的完成起到很大的帮助。在此,总结一下这些相关论文的内容。
1.2.1 “互联网+物流”的相关研究综述
20世纪90年代开始,各行业陆续开展有关互联网的研究与实践。其中,大量的文献集中于互联网的宏观环境研究、客户及业务研究、产业链及商业模式研究、移动互联网关键技术研究等方面。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深入应用,物流实体运作与互联网上的虚拟物流信息开始了全方位融合,物流产业进入到了4.0时代。
学术界开始出现对互联网本质认识、意识形态影响、互联网治理、互联网使用与物流理论之间融合的理论研究,以及互联网在物流行业领域内的应用研究和关于互联网与物流产业经济活动之间关系的研究等。1991年,Introna L.D在《信息技术给物流业带来的冲击》一文中提到,很多学者都开始将物流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起来研究,如:HarringtonL.H, Fox.T,Bardi.E.J,Bowersox.D.J.,Gustin.C.M, Lewis等,他们主要将现代信息技术与物流相结合,根据现代信息技术对物流行业的影响的分析研究,进行了物流信息系统的设计搭建,并取得了不少阶段性的成果。 Kazpinski和Davidson则指出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应该利用网络来处理订单与配送活动,通过网络实现彼此信息的共享,进而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王继祥提出了物流互联网的概念理论,认为“互联网+物流”是实体物理世界中的物流系统与线上互联网世界的物流信息系统实现一体化融合的新型系统模式。在这一系统中,互联网成为物流实体运作的主导与控制核心,是物流系统的“大脑”和神经系统,通过物流信息互联网向网下物流系统延伸和无缝对接,实现物理世界物流系统全方位的互联互通。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wlgc/160.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