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洋口港区散货物流配送中心规划设计
随着海上贸易增长及运输格局的变化和运输成本压力,海运船舶、专业化趋势十分明显,建设港口和专业化码头成为必须,现代化港口不仅是货物装卸、中转的场所,而且还要提供现代化的保管、配送、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一系列服务。南通洋口港区散货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正好可以满足洋口港港口发展的需求。本文在分析港口物流现状的基础上,对洋口港区散货物流进行战略定位。然后对洋口港区进行散货物流需求量分析,明确散货物流现阶段及未来10-20年的需求,从而确定配送中心的规模及内部规划。文章的重点部分是对洋口港区散货物流配送中心进行详细的研究分析,规划配送中心的总体平面布局以及内部功能区布置。除此之外,还对配套设施进行了规划设计。文章最后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配送中心进行绩效评价,评估配送中心的运营前景。南通洋口港区散货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推动了“前港口后工厂”模式的发展,有利于构建以散货物流体系为主的洋口港现代综合物流体系。关键词 散货物流,配送中心规划,需求量分析,内部功能区目 录
1 绪论 1
1.1 港口物流的发展概述 1
1.2 国内外典型的港口物流运作模式 1
1.3 本章小结 2
2 南通洋口港区的散货物流的现状分析 2
2.1 洋口港开发区发展概况 2
2.2 洋口港区散货物流发展概况 5
2.3 本章小结 6
3 洋口港区配送中心规划设计的理论依据 6
3.1 配送中心功能 6
3.2 配送中心作业流程 7
3.3 配送中心规划设计的目标和原则 7
3.4 配送中心规划的内容与程序 8
3.5 本章小结 8
4 洋口港区散货吞吐量与运输需求量预测分析 9
4.1 散货物流体系与港口吞吐量的关联分析模型 9
4.2 运输需求预测与分析 12
4.3 本章小结 15
5 洋口港区散货配送中心规划 16
5.1 配送中心总体规模确定 16
5.2 洋口港区散货配送中心区域布局规划 17
5.3 配送系统规划 22
5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预测分析 9
4.1 散货物流体系与港口吞吐量的关联分析模型 9
4.2 运输需求预测与分析 12
4.3 本章小结 15
5 洋口港区散货配送中心规划 16
5.1 配送中心总体规模确定 16
5.2 洋口港区散货配送中心区域布局规划 17
5.3 配送系统规划 22
5.4 配送中心配套设施规划设计 23
5.5 本章小结 25
6 洋口港区散货配送中心绩效评价 25
6.1 配送中心评价的意义 25
6.2 南通洋口港区散货配送中心配送中心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26
6.3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 27
6.4 本章小结 31
结论 32
致 谢 33
参考文献 34
1 绪论
配送中心是现代物流发展中出现的新生事物,也是我国区域物流系统规划中的重要项目。本文在理论分析和定量预测的基础上,重点研究确定洋口港区散货物流配送中心的总体平面布局和内部功能区布置。
1.1 港口物流的发展概述
港口在现代物流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国际港口发展中大型枢纽港的作用更加突出,并呈现出港口码头大型化、专业化;港口物流和临港产业以及城市设施一体化;港口民营化多元化等趋势。伴随着世界海上贸易增长及运输格局的变化和运输成本压力,海运船舶大型化、专业化趋势十分明显,建设大型港口和专业化码头成为必须,港口布局也从河口逐步向外海延伸。
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和交通运输体系的日臻完善促使现代物流业迅速发展。现代化港口不再是简单的货物装卸、中转的场所,而是物流链上的一个重要环节,采用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提供现代化的保管、配送、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一系列服务已成为发展方向。
我国拥有1.84万公里的海岸线,123万公里的内河航道。建国以来经历过5次大规模的港口建设,目前,已初步形成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及环渤海地区三个大港群,在全国初步建成了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功能齐备、河海兼顾、内外开放的港口体系。洋口港就是在南通港水深条件不足,用地有限的情况下凭借占据外海可建深水泊位、用地充裕、可吸引大型产业等条件被世人看好。
1.2 国内外典型的港口物流运作模式
1)地主型配送中心模式
以鹿特丹港为例,港口管理局统一管理港口码头设施及临港工业设施用地,拥有极大的经营管理权、土地使用权。配送中心建成之后,港口管理局选择基础牢固、信誉好的物流经营企业加盟,由配送中心来负责原材料采购、存储、配送等职能。目前,除鹿特丹港之外,美国新泽西港、德国汉堡港、法国马赛港及巴尔德摩港都采用地主型配送中心运作模式。
2)共同出资型配送中心模式
共同出资型配送中心运作模式由由安特卫普港发展而来,将港口作为依托,集合多家水、路运输企业,多方合资经营,形成股份制现代配送中心,它集仓储、运输、装卸搬运、配送、物流信息处理为一体,提供门到门的综合性服务。
3)独立型模式
独立型配送中心,就是利用港口的基础设施、人力资源和上下游企业的业务关系开展业务活动,由配送中心港口企业自主组建的专业化配送中心,其典型代表即香港港。独立型配送中心注重口岸与口岸、港与港之间的沟通渠道,以港口作为联接点,组建企业、区域甚至全国性物流服务体系,使它从单一的运输装卸和仓储等服务功能向原材料、产成品到消费者手中的全程物流服务转型,同时使港口货代与船代等服务功能加强,建立完善的物流服务网络。
4)供应链型与联合型配送中心模式
以新加坡为例的供应链型与联合型配送中心模式由航运物流企业和港口物流企业共同组建的配送中心,是由港口、保税区或与所在的城市共同建设的配送中心来共同经营的模式。
根据上面几种国内外港口物流运作模式的描述,洋口港区散货配送中心定位为共同出资型配送中心模式,以洋口港作为依托,集合多家企业,形成股份制配送中心。
1.3 本章小结
海运作为国际货代运输和沿海货物运输的主要方式,一直而且永远会是不可替代的,而港口则在其物流链中处于交接点和枢纽的地位。在经济全球化和水运业快速发展的促进下,我国港口也在迅猛地发展,目前已经进入第三代港口阶段。本章在分析港口物流基本状况的基础上,对国内外港口典型物流运作模式进行了研究分析。同时分析了港口物流现状,有利于对南通洋口港区散货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
2 南通洋口港区的散货物流的现状分析
2.1 洋口港开发区发展概况
2.1.1 洋口港开发区的发展历程
2002年南通市提出了实施"以港兴市"战略,开辟建设沿海港口,发展临港工业带,洋口港的开发进入全面推进阶段。
第一个十年:
2003年9月,"长航江河号"顺利驶入西太阳沙航道,实现了洋口港能顺利通航巨轮的标志性突破。随后,临港工业区围垦正式开工。
2004年12月,南通市政府成功举办洋口港开发汇报会,会上决定将洋口港的各项规划均纳入省"十一五"、"长三角"规划。在此期间,中石油江苏LNG项目、临港风电等项目陆续启动。
2004年4月,国务院批准了洋口港30平方公里海域使用权。
2005年4月29日,江苏LNG项目被同意开展前期工作。洋口港的基础设施迅速推进。
2005年9月,连接陆岛的黄海大桥工程正式开工。同年,洋口大道、洋口运河等集疏运体系
1 绪论 1
1.1 港口物流的发展概述 1
1.2 国内外典型的港口物流运作模式 1
1.3 本章小结 2
2 南通洋口港区的散货物流的现状分析 2
2.1 洋口港开发区发展概况 2
2.2 洋口港区散货物流发展概况 5
2.3 本章小结 6
3 洋口港区配送中心规划设计的理论依据 6
3.1 配送中心功能 6
3.2 配送中心作业流程 7
3.3 配送中心规划设计的目标和原则 7
3.4 配送中心规划的内容与程序 8
3.5 本章小结 8
4 洋口港区散货吞吐量与运输需求量预测分析 9
4.1 散货物流体系与港口吞吐量的关联分析模型 9
4.2 运输需求预测与分析 12
4.3 本章小结 15
5 洋口港区散货配送中心规划 16
5.1 配送中心总体规模确定 16
5.2 洋口港区散货配送中心区域布局规划 17
5.3 配送系统规划 22
5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预测分析 9
4.1 散货物流体系与港口吞吐量的关联分析模型 9
4.2 运输需求预测与分析 12
4.3 本章小结 15
5 洋口港区散货配送中心规划 16
5.1 配送中心总体规模确定 16
5.2 洋口港区散货配送中心区域布局规划 17
5.3 配送系统规划 22
5.4 配送中心配套设施规划设计 23
5.5 本章小结 25
6 洋口港区散货配送中心绩效评价 25
6.1 配送中心评价的意义 25
6.2 南通洋口港区散货配送中心配送中心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26
6.3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 27
6.4 本章小结 31
结论 32
致 谢 33
参考文献 34
1 绪论
配送中心是现代物流发展中出现的新生事物,也是我国区域物流系统规划中的重要项目。本文在理论分析和定量预测的基础上,重点研究确定洋口港区散货物流配送中心的总体平面布局和内部功能区布置。
1.1 港口物流的发展概述
港口在现代物流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国际港口发展中大型枢纽港的作用更加突出,并呈现出港口码头大型化、专业化;港口物流和临港产业以及城市设施一体化;港口民营化多元化等趋势。伴随着世界海上贸易增长及运输格局的变化和运输成本压力,海运船舶大型化、专业化趋势十分明显,建设大型港口和专业化码头成为必须,港口布局也从河口逐步向外海延伸。
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和交通运输体系的日臻完善促使现代物流业迅速发展。现代化港口不再是简单的货物装卸、中转的场所,而是物流链上的一个重要环节,采用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提供现代化的保管、配送、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一系列服务已成为发展方向。
我国拥有1.84万公里的海岸线,123万公里的内河航道。建国以来经历过5次大规模的港口建设,目前,已初步形成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及环渤海地区三个大港群,在全国初步建成了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功能齐备、河海兼顾、内外开放的港口体系。洋口港就是在南通港水深条件不足,用地有限的情况下凭借占据外海可建深水泊位、用地充裕、可吸引大型产业等条件被世人看好。
1.2 国内外典型的港口物流运作模式
1)地主型配送中心模式
以鹿特丹港为例,港口管理局统一管理港口码头设施及临港工业设施用地,拥有极大的经营管理权、土地使用权。配送中心建成之后,港口管理局选择基础牢固、信誉好的物流经营企业加盟,由配送中心来负责原材料采购、存储、配送等职能。目前,除鹿特丹港之外,美国新泽西港、德国汉堡港、法国马赛港及巴尔德摩港都采用地主型配送中心运作模式。
2)共同出资型配送中心模式
共同出资型配送中心运作模式由由安特卫普港发展而来,将港口作为依托,集合多家水、路运输企业,多方合资经营,形成股份制现代配送中心,它集仓储、运输、装卸搬运、配送、物流信息处理为一体,提供门到门的综合性服务。
3)独立型模式
独立型配送中心,就是利用港口的基础设施、人力资源和上下游企业的业务关系开展业务活动,由配送中心港口企业自主组建的专业化配送中心,其典型代表即香港港。独立型配送中心注重口岸与口岸、港与港之间的沟通渠道,以港口作为联接点,组建企业、区域甚至全国性物流服务体系,使它从单一的运输装卸和仓储等服务功能向原材料、产成品到消费者手中的全程物流服务转型,同时使港口货代与船代等服务功能加强,建立完善的物流服务网络。
4)供应链型与联合型配送中心模式
以新加坡为例的供应链型与联合型配送中心模式由航运物流企业和港口物流企业共同组建的配送中心,是由港口、保税区或与所在的城市共同建设的配送中心来共同经营的模式。
根据上面几种国内外港口物流运作模式的描述,洋口港区散货配送中心定位为共同出资型配送中心模式,以洋口港作为依托,集合多家企业,形成股份制配送中心。
1.3 本章小结
海运作为国际货代运输和沿海货物运输的主要方式,一直而且永远会是不可替代的,而港口则在其物流链中处于交接点和枢纽的地位。在经济全球化和水运业快速发展的促进下,我国港口也在迅猛地发展,目前已经进入第三代港口阶段。本章在分析港口物流基本状况的基础上,对国内外港口典型物流运作模式进行了研究分析。同时分析了港口物流现状,有利于对南通洋口港区散货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
2 南通洋口港区的散货物流的现状分析
2.1 洋口港开发区发展概况
2.1.1 洋口港开发区的发展历程
2002年南通市提出了实施"以港兴市"战略,开辟建设沿海港口,发展临港工业带,洋口港的开发进入全面推进阶段。
第一个十年:
2003年9月,"长航江河号"顺利驶入西太阳沙航道,实现了洋口港能顺利通航巨轮的标志性突破。随后,临港工业区围垦正式开工。
2004年12月,南通市政府成功举办洋口港开发汇报会,会上决定将洋口港的各项规划均纳入省"十一五"、"长三角"规划。在此期间,中石油江苏LNG项目、临港风电等项目陆续启动。
2004年4月,国务院批准了洋口港30平方公里海域使用权。
2005年4月29日,江苏LNG项目被同意开展前期工作。洋口港的基础设施迅速推进。
2005年9月,连接陆岛的黄海大桥工程正式开工。同年,洋口大道、洋口运河等集疏运体系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wlgc/1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