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电视类直播节目的收视影响因素分析(附件)【字数:11351】
摘 要直播元年的开启,国内各直播平台的内容越来越多样化,其中一种看似无内容的直播节目吸引了非常多的观众,创始人把这样的内容成为“慢电视”类直播节目。“慢电视”类直播节目是如何吸引观众收看值得我们去分析。本文以文献研究法为基础大量地阅读相关文献,为研究打下基础。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进行分析。第一部分,从“慢电视”类直播节目内容出发,研究“慢电视”类节目的内容和地区文化对其节目收视率的影响。第二部分,从节目的营销,即营销方式、传播媒介等方面出发,发现并分析影响其节目的收视率的一部分因素。第三部分,对“慢电视”类直播节目受众的构成和收视心理进行分析,分析受众的心理对于“慢电视”节目的收视率影响。最后,在以上的分析基础下,给出本论题的最终结果,以及给出相关的建议。
Key words: "Slow TV" live shows; TV Rating. Influence factor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与目的 1
1.2研究意义 1
1.3文献综述 2
第二章 高质量节目,引起观众收视兴趣 3
2.1节目题材对“慢电视”类直播节目收视的影响 3
2.2节目形式对“慢电视”类直播节目收视的影响 3
2.3节目场景选择对“慢电视”类直播节目收视的影响 4
2.4节目画面精美程度对“慢电视”类直播节目收视的影响 4
第三章 合理利用媒介,提升节目知名度 5
3.1节目营销对“慢电视”类直播节目收视的影响 5
3.2明星效应对“慢电视”类直播节目收视的影响 6
3.3媒介定位对“慢电视”类直播节目收视的影响 6
3.4推荐位对“慢电视”类直播节目收视的影响 7
第四章 适度迎合受众需求,稳定收视群体 8
4.1受众文化区隔对“慢电视”类直播节目收视的影响 8
4.2 受众心理对“慢电视”类直播节目收视的影响 9
第五章 总结及建议 11
5.1总结 11
5.2建议 11
致 谢 13
参考文献 14
第一章 绪论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1研究背景与目的
互联网时代越来越多的自媒体平台的崛起,让人们有了更多的表现机会也让我们有更多选择的机会。自媒体时代下的电视节目以内容为王,每一档节目每一个自媒体都在致力做有趣的内容,利用爆炸式的片段内容让观众记住自己,但是却有的节目以“无聊”为买点,吸引了无数的关注。这一类节目称之为“慢电视”类直播节目,它们内容冗长、无剪辑、无后期,完完全全就是事情本身的进展。
慢电视是挪威NRK电视台的一档电视节目,开播前三部就有不俗的表现。现在NRK电视台每年都会拍1、2部这样的慢电视节目,保持仪式感。显然北欧的“慢电视”节目影响到了不少业内人士,结合现在直播平台出现了ipanda熊猫频道,该频道全天候多机位直播熊猫的生活。
“慢电视”类直播节目以其独具的魅力吸引了不少人的关注。尤其是体育赛事的实况直播,2017年刚结束的厦门国际马拉松赛长达7.5个小时的直播全程,总在线观看人数超211万,直播间内点赞数超831万。“慢电视”类直播节目以其自身特有的魅力,吸引了无数观众。网络的普及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视频观看喜爱的直播视频。然而“慢电视”类直播节目的特点,决定了观众不会时时刻刻地守着直播,再加上并不是每一个“慢电视”类的直播节目都会引起观众的兴趣,这也造成了不少“慢电视”类直播节目没人关注,最终收视不理想。在这种情况下有很多因素影响着“慢电视”类直播节目的收视。
1.2研究意义
对最近几年的电视节目做一番整理和总结不难发现,收视率和讨论度比较高的电视节目类似《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极限挑战》、《成语大赛》、《最强大脑》等电视节目都是在有大框架的背景下制造一些看点并且在后期通过一定的艺术加工将节目中表现的竞争、合作、言行和感情呈现在观众面前。“慢电视”类直播节目恰是现在电视节目中的一股清流,挪威NRK电视台播出的“慢电视”系列电视节目从首播到现在收视率一直保持在36%。而ipanda熊猫频道最高同时在线观看人数超过70万,“慢电视”也成为了电视节目中独具代表性的一员。
从狭义上来说“慢电视”代表挪威盛行的一档电视节目,但是从广义上来说“慢电视”把赛事直播、实况新闻报道以及一些商家出于营销目的制作的直播节目都包含在内。这一类节目无论从内容还是营销效果来看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目前国内关于“慢电视”类直播节目的研究相对较少,多数是以挪威“慢电视”系列节目为基点研究其的成功因素。基于此本文将从广义的“慢电视”类直播节目的内容、媒介传播和节目受众三个方面分析“慢电视”类直播节目收视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并做出一定的思考,以有益于“慢电视”类直播节目收视的研究,并有助于提高后来“慢电视”类节目的策划和制作能力,同时也可以为国内的节目制作人提供借鉴,提高节目的整体质量和收视率。
1.3文献综述
1.3.1“慢电视”类直播节目的定义
关于慢电视的的定义,NRK电视台“慢电视”系列记录片的制作人纳穆克勒布斯特(2009)[1]给出了这样的定义:慢电视是对马拉松式电视报道类型的概况,以事件发展的本来速度,完整的报道一件普通的事情。既指播出时间很长,也表明报道的时间节奏本来就很慢。国内一些学者对慢电视的研究有相应的成果。王川川(2015)[2]通过他的研究指出:从定义上看,慢电视和纪录片有某种相似之处,2009年的《卑尔根铁路:分分秒秒》这档慢电视节目的内容和纪录片早期的“游记篇”概念不谋而合;国内学术界关于慢电视的文献比较少,以实证分析和案例分析为主。黄录良(2015)[3]、梁悦、于慧君(2015)[4]对“慢电视”类直播节目的定义、特点及其成功原因进行了讨论。
1.3.2节目内容对收视率的影响
随着各种收看渠道的增加,各种类节目也是层出不穷,“慢电视”类直播节目纪实无冲突的特点完全有区别于传统的电视节目,没有人为地创造看点也就意味着在要更加注重节目的内容。关于节目内容对收视率的影响,许多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意见。王静思(2016)[5]认为内容对收视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这三点地方:一、视角新颖:纪录片中无人机航拍的合理化运用。二、画龙点睛:纪录片编导要善于捕捉细节。三、重视散文化叙事风格在纪录片中的运用。
Key words: "Slow TV" live shows; TV Rating. Influence factor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与目的 1
1.2研究意义 1
1.3文献综述 2
第二章 高质量节目,引起观众收视兴趣 3
2.1节目题材对“慢电视”类直播节目收视的影响 3
2.2节目形式对“慢电视”类直播节目收视的影响 3
2.3节目场景选择对“慢电视”类直播节目收视的影响 4
2.4节目画面精美程度对“慢电视”类直播节目收视的影响 4
第三章 合理利用媒介,提升节目知名度 5
3.1节目营销对“慢电视”类直播节目收视的影响 5
3.2明星效应对“慢电视”类直播节目收视的影响 6
3.3媒介定位对“慢电视”类直播节目收视的影响 6
3.4推荐位对“慢电视”类直播节目收视的影响 7
第四章 适度迎合受众需求,稳定收视群体 8
4.1受众文化区隔对“慢电视”类直播节目收视的影响 8
4.2 受众心理对“慢电视”类直播节目收视的影响 9
第五章 总结及建议 11
5.1总结 11
5.2建议 11
致 谢 13
参考文献 14
第一章 绪论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1研究背景与目的
互联网时代越来越多的自媒体平台的崛起,让人们有了更多的表现机会也让我们有更多选择的机会。自媒体时代下的电视节目以内容为王,每一档节目每一个自媒体都在致力做有趣的内容,利用爆炸式的片段内容让观众记住自己,但是却有的节目以“无聊”为买点,吸引了无数的关注。这一类节目称之为“慢电视”类直播节目,它们内容冗长、无剪辑、无后期,完完全全就是事情本身的进展。
慢电视是挪威NRK电视台的一档电视节目,开播前三部就有不俗的表现。现在NRK电视台每年都会拍1、2部这样的慢电视节目,保持仪式感。显然北欧的“慢电视”节目影响到了不少业内人士,结合现在直播平台出现了ipanda熊猫频道,该频道全天候多机位直播熊猫的生活。
“慢电视”类直播节目以其独具的魅力吸引了不少人的关注。尤其是体育赛事的实况直播,2017年刚结束的厦门国际马拉松赛长达7.5个小时的直播全程,总在线观看人数超211万,直播间内点赞数超831万。“慢电视”类直播节目以其自身特有的魅力,吸引了无数观众。网络的普及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视频观看喜爱的直播视频。然而“慢电视”类直播节目的特点,决定了观众不会时时刻刻地守着直播,再加上并不是每一个“慢电视”类的直播节目都会引起观众的兴趣,这也造成了不少“慢电视”类直播节目没人关注,最终收视不理想。在这种情况下有很多因素影响着“慢电视”类直播节目的收视。
1.2研究意义
对最近几年的电视节目做一番整理和总结不难发现,收视率和讨论度比较高的电视节目类似《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极限挑战》、《成语大赛》、《最强大脑》等电视节目都是在有大框架的背景下制造一些看点并且在后期通过一定的艺术加工将节目中表现的竞争、合作、言行和感情呈现在观众面前。“慢电视”类直播节目恰是现在电视节目中的一股清流,挪威NRK电视台播出的“慢电视”系列电视节目从首播到现在收视率一直保持在36%。而ipanda熊猫频道最高同时在线观看人数超过70万,“慢电视”也成为了电视节目中独具代表性的一员。
从狭义上来说“慢电视”代表挪威盛行的一档电视节目,但是从广义上来说“慢电视”把赛事直播、实况新闻报道以及一些商家出于营销目的制作的直播节目都包含在内。这一类节目无论从内容还是营销效果来看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目前国内关于“慢电视”类直播节目的研究相对较少,多数是以挪威“慢电视”系列节目为基点研究其的成功因素。基于此本文将从广义的“慢电视”类直播节目的内容、媒介传播和节目受众三个方面分析“慢电视”类直播节目收视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并做出一定的思考,以有益于“慢电视”类直播节目收视的研究,并有助于提高后来“慢电视”类节目的策划和制作能力,同时也可以为国内的节目制作人提供借鉴,提高节目的整体质量和收视率。
1.3文献综述
1.3.1“慢电视”类直播节目的定义
关于慢电视的的定义,NRK电视台“慢电视”系列记录片的制作人纳穆克勒布斯特(2009)[1]给出了这样的定义:慢电视是对马拉松式电视报道类型的概况,以事件发展的本来速度,完整的报道一件普通的事情。既指播出时间很长,也表明报道的时间节奏本来就很慢。国内一些学者对慢电视的研究有相应的成果。王川川(2015)[2]通过他的研究指出:从定义上看,慢电视和纪录片有某种相似之处,2009年的《卑尔根铁路:分分秒秒》这档慢电视节目的内容和纪录片早期的“游记篇”概念不谋而合;国内学术界关于慢电视的文献比较少,以实证分析和案例分析为主。黄录良(2015)[3]、梁悦、于慧君(2015)[4]对“慢电视”类直播节目的定义、特点及其成功原因进行了讨论。
1.3.2节目内容对收视率的影响
随着各种收看渠道的增加,各种类节目也是层出不穷,“慢电视”类直播节目纪实无冲突的特点完全有区别于传统的电视节目,没有人为地创造看点也就意味着在要更加注重节目的内容。关于节目内容对收视率的影响,许多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意见。王静思(2016)[5]认为内容对收视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这三点地方:一、视角新颖:纪录片中无人机航拍的合理化运用。二、画龙点睛:纪录片编导要善于捕捉细节。三、重视散文化叙事风格在纪录片中的运用。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lygl/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