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学生毕业综合实践材料
目 录
一、对苏州旅游及收入的总体认识 1
二、对于苏州古城旅游发展的分析 1
三、苏州古城旅游的核心问题 4
(一)保护古城文化遗产与推动经济发展的矛盾 4
(二)古城区域有限的空间和庞大的旅游客流和车流的矛盾 4
(三)旅游市场秩序混乱,导游人员服务水平参差不齐 4
(四)古城区旅游资源结构单一,特色旅游商品缺乏 4
四、提升苏州古城旅游发展的措施 5
(一)依靠法治,严控底线;活水清淤,兴建公共设施 5
(二)做时间差的特色旅游产品,改造和增加停车 5
(三)整顿“一日游”市场,规范市场行为,建立合理机制 5
(四)旅游资源发展拓宽,开发特色旅游商品 5
五、古城旅游创新的方式方法 6
(一)形式创新 6
(二)思维创新 6
(三)人才创新 7
(四)体系创新 7
致谢 8
参考文献 8
引言
旅游作为一门新兴的朝阳行业,在第三产业中的地位愈加重要。随着长三角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区域一体化的形成,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转变,精神文化的需求,加上交通的便捷和商务会展的需要,旅游成为了当代人民必不可少的精神文化需求。苏州依托现代工业的发展,众多的旅游资源以及享誉全球的城市形象,逐渐成为了长三角地区发展旅游的重要城市之一。
一、对苏州旅游及收入的总体认识
2014年苏州全市旅游总收入1697.78亿元,同比增长11.55%;国内旅游收入1574.8亿元;接待国内游客10028.8万人次,旅游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全省领先水平,在全中国也是首屈一指的。苏州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共有260家旅行社,142家星级旅游饭店和65个国家A级旅游景区,各项都位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
二、对于苏州古城旅游发展的分析
苏州古城地处苏州核心地位,处在园区、新区、吴中区、相城区的紧紧包围之下,聚集了众多的古典园林、名人名居、寺庙祠堂、会馆商会、亭台楼阁、门楼古桥,苏州市区旅游业的发展也到了迫不及待改革的时候,苏州市区是整合各旅游区资料的核心,是促进旅游资源分配调整利用,提高游客消费能力,增加游客逗留时间的关键,应充分发挥其优势作用,从而以点带面,以面带区,以区带动整个苏州旅游行业的繁荣发展。
2013年度旅游产业发展数据(按市、区分)
过夜游客接待(万人次)国内游客(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亿元)旅游总收入(亿元)
全市144.219416.331419.091522.90
姑苏区11.941846.17257.24264.61
吴江区2.401178.23138.11140.23
吴中区5.611665.41209.63210.94
相城区5.11395.6757.8559.08
工业园区48.83618.9697.14118.31
高新区16.19548.4672.5682.00
张家港市3.24598.91108.23110.96
常熟市7.791725.73235.93240.41
太仓市4.91417.1259.1261.79
昆山市13.831582.32183.28189.58
依据苏州各市、区旅游发展的具体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姑苏区在整个苏州旅游产业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过夜游客接待这一数据上,工业园区高居第一,新区、昆山紧随其后,姑苏区位列第四,这是因为依托便捷的交通和高度发达的现在化产业,园区、新区、昆山已经形成了高度工业集中的产业园,从而发展出了众多的星级酒店和合资饭店以适应发展的需要,而姑苏区因为相对狭小的地域面积,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紧张,交通拥挤不便,对于休闲型和商务型游客来说,姑苏区的住宿条件较差,导致姑苏区过夜收入仅第四。在接待游客和国内旅游收入上,姑苏区两项都位居第一,但也面临着吴江区、吴中区、常熟市、昆山市的紧紧追赶,作为园林聚集的核心城区,姑苏区依托得天独厚的人文景观资源营造旅游收入,但是随着吴江周庄同里古镇、吴中的东西山、常熟沙家浜、昆山千灯锦溪古镇的崛起和发展,小桥流水人家这一独特优势被借鉴,石路的山塘街也被吴中木渎山塘街仿照,造成了姑苏区旅游游客人数和收入的下降。从旅游总收入上来看,姑苏区依旧位居第一,常熟、吴中紧随其后,吴中区依托东西山自然资源和丰富的物产,休闲实惠的瓜果采摘,实惠可口的农家乐,风景秀美的太湖吸引游客造访,而常熟近年来新兴的各类星级公园景点,列如常熟沙家浜景区、虞山尚湖公园、蒋巷村、海星岛乐园等等,依靠自然的风景吸引周边城市游客,而姑苏区对比这些景区来讲,存在地域范围小,自然资源少,仅依靠园林建筑和古街古巷的资源已经不能满足当代人民对于旅游的多方面需要,姑苏区的旅游改革和创新成了必然趋势。
(一)优势(strengths)
地理条件:苏州位于长三角东南部,地处长江沿岸,毗邻上海国际大都市。
自然条件:以平原为主的典型长三角景观,四季分明的亚热带性气候,适宜修炼、娱乐、度假、旅游,众多的河泊湖流提供了美丽的自然景观。
社会经济条件:苏州整个城市发达的第三产业,众多的现代化生产企业,为旅游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资金和技术支持;人口城镇化水平较高,全国第二的外来人口数量,旅游成为了当地人民满足精神文化的一种迫切需求。
历史背景:苏州古城二千五百年的历史底蕴,全国著名的园林城市;河道众多,水乡古镇,独具特色,交通便捷,物产丰富,也树立了苏州“鱼米之乡”的城市旅游形象。
(二)劣势(weaknesses)
苏州受到上海国际大都市的影响,旅游中转点的形象日益明显,又受到了长三角诸多周边旅游城市的影响(无锡、杭州),游客旅游时间短,逗留时间少,旅游消费低,大大减少了旅游收入。
园区与新区高度发达的电子工业使得旅游业的发展空间局限于古城区与吴中区两大板块,旅游作为第三产业中重点,地位还及不上现代工业发展。
苏州的景区配套还不够完善公共设施未全面放开,星级旅游景点分散且门票价格过高,会展业的匮乏也造成了旅游收入的减少。
(三)机遇(Opportunities)
2014年,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对旅游业的定位和改革指明的清晰的方向,推动了苏州旅游业全发面多功能的长效发展,旅游业是朝阳行业,强化了旅游在第三产业中的核心地位。
随着人们经济水平和人均收入的增长,尤其是长三角地区和苏州本地人民,对于外出休闲旅游的需求不断加深,使得苏州城市众多旅游城市中的理想目的地之一。在经济转型和产业和产业结构调整中,旅游业具有门槛低,促就业,绿色环保等重多优点,作为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行业政府将大力扶持与发展。
(四)威胁(Threats)
一、对苏州旅游及收入的总体认识 1
二、对于苏州古城旅游发展的分析 1
三、苏州古城旅游的核心问题 4
(一)保护古城文化遗产与推动经济发展的矛盾 4
(二)古城区域有限的空间和庞大的旅游客流和车流的矛盾 4
(三)旅游市场秩序混乱,导游人员服务水平参差不齐 4
(四)古城区旅游资源结构单一,特色旅游商品缺乏 4
四、提升苏州古城旅游发展的措施 5
(一)依靠法治,严控底线;活水清淤,兴建公共设施 5
(二)做时间差的特色旅游产品,改造和增加停车 5
(三)整顿“一日游”市场,规范市场行为,建立合理机制 5
(四)旅游资源发展拓宽,开发特色旅游商品 5
五、古城旅游创新的方式方法 6
(一)形式创新 6
(二)思维创新 6
(三)人才创新 7
(四)体系创新 7
致谢 8
参考文献 8
引言
旅游作为一门新兴的朝阳行业,在第三产业中的地位愈加重要。随着长三角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区域一体化的形成,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转变,精神文化的需求,加上交通的便捷和商务会展的需要,旅游成为了当代人民必不可少的精神文化需求。苏州依托现代工业的发展,众多的旅游资源以及享誉全球的城市形象,逐渐成为了长三角地区发展旅游的重要城市之一。
一、对苏州旅游及收入的总体认识
2014年苏州全市旅游总收入1697.78亿元,同比增长11.55%;国内旅游收入1574.8亿元;接待国内游客10028.8万人次,旅游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全省领先水平,在全中国也是首屈一指的。苏州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共有260家旅行社,142家星级旅游饭店和65个国家A级旅游景区,各项都位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
二、对于苏州古城旅游发展的分析
苏州古城地处苏州核心地位,处在园区、新区、吴中区、相城区的紧紧包围之下,聚集了众多的古典园林、名人名居、寺庙祠堂、会馆商会、亭台楼阁、门楼古桥,苏州市区旅游业的发展也到了迫不及待改革的时候,苏州市区是整合各旅游区资料的核心,是促进旅游资源分配调整利用,提高游客消费能力,增加游客逗留时间的关键,应充分发挥其优势作用,从而以点带面,以面带区,以区带动整个苏州旅游行业的繁荣发展。
2013年度旅游产业发展数据(按市、区分)
过夜游客接待(万人次)国内游客(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亿元)旅游总收入(亿元)
全市144.219416.331419.091522.90
姑苏区11.941846.17257.24264.61
吴江区2.401178.23138.11140.23
吴中区5.611665.41209.63210.94
相城区5.11395.6757.8559.08
工业园区48.83618.9697.14118.31
高新区16.19548.4672.5682.00
张家港市3.24598.91108.23110.96
常熟市7.791725.73235.93240.41
太仓市4.91417.1259.1261.79
昆山市13.831582.32183.28189.58
依据苏州各市、区旅游发展的具体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姑苏区在整个苏州旅游产业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过夜游客接待这一数据上,工业园区高居第一,新区、昆山紧随其后,姑苏区位列第四,这是因为依托便捷的交通和高度发达的现在化产业,园区、新区、昆山已经形成了高度工业集中的产业园,从而发展出了众多的星级酒店和合资饭店以适应发展的需要,而姑苏区因为相对狭小的地域面积,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紧张,交通拥挤不便,对于休闲型和商务型游客来说,姑苏区的住宿条件较差,导致姑苏区过夜收入仅第四。在接待游客和国内旅游收入上,姑苏区两项都位居第一,但也面临着吴江区、吴中区、常熟市、昆山市的紧紧追赶,作为园林聚集的核心城区,姑苏区依托得天独厚的人文景观资源营造旅游收入,但是随着吴江周庄同里古镇、吴中的东西山、常熟沙家浜、昆山千灯锦溪古镇的崛起和发展,小桥流水人家这一独特优势被借鉴,石路的山塘街也被吴中木渎山塘街仿照,造成了姑苏区旅游游客人数和收入的下降。从旅游总收入上来看,姑苏区依旧位居第一,常熟、吴中紧随其后,吴中区依托东西山自然资源和丰富的物产,休闲实惠的瓜果采摘,实惠可口的农家乐,风景秀美的太湖吸引游客造访,而常熟近年来新兴的各类星级公园景点,列如常熟沙家浜景区、虞山尚湖公园、蒋巷村、海星岛乐园等等,依靠自然的风景吸引周边城市游客,而姑苏区对比这些景区来讲,存在地域范围小,自然资源少,仅依靠园林建筑和古街古巷的资源已经不能满足当代人民对于旅游的多方面需要,姑苏区的旅游改革和创新成了必然趋势。
(一)优势(strengths)
地理条件:苏州位于长三角东南部,地处长江沿岸,毗邻上海国际大都市。
自然条件:以平原为主的典型长三角景观,四季分明的亚热带性气候,适宜修炼、娱乐、度假、旅游,众多的河泊湖流提供了美丽的自然景观。
社会经济条件:苏州整个城市发达的第三产业,众多的现代化生产企业,为旅游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资金和技术支持;人口城镇化水平较高,全国第二的外来人口数量,旅游成为了当地人民满足精神文化的一种迫切需求。
历史背景:苏州古城二千五百年的历史底蕴,全国著名的园林城市;河道众多,水乡古镇,独具特色,交通便捷,物产丰富,也树立了苏州“鱼米之乡”的城市旅游形象。
(二)劣势(weaknesses)
苏州受到上海国际大都市的影响,旅游中转点的形象日益明显,又受到了长三角诸多周边旅游城市的影响(无锡、杭州),游客旅游时间短,逗留时间少,旅游消费低,大大减少了旅游收入。
园区与新区高度发达的电子工业使得旅游业的发展空间局限于古城区与吴中区两大板块,旅游作为第三产业中重点,地位还及不上现代工业发展。
苏州的景区配套还不够完善公共设施未全面放开,星级旅游景点分散且门票价格过高,会展业的匮乏也造成了旅游收入的减少。
(三)机遇(Opportunities)
2014年,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对旅游业的定位和改革指明的清晰的方向,推动了苏州旅游业全发面多功能的长效发展,旅游业是朝阳行业,强化了旅游在第三产业中的核心地位。
随着人们经济水平和人均收入的增长,尤其是长三角地区和苏州本地人民,对于外出休闲旅游的需求不断加深,使得苏州城市众多旅游城市中的理想目的地之一。在经济转型和产业和产业结构调整中,旅游业具有门槛低,促就业,绿色环保等重多优点,作为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行业政府将大力扶持与发展。
(四)威胁(Threats)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lygl/1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