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价值评估中税费处理相关问题研究
企业价值评估中税费处理相关问题研究[20200105133851]
中国的资产评估开始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而迅速发展。资产评估业务领域已从最初的服务于国资监管发展为服务于财产出资、企业重组改制、企业并购、公司上市、财务报告等多种经济行为。企业价值评估是资产评估中最复杂的。企业价值评估的方法一般为收益法、成本法和市场法三大类。收益法和市场法由于其自身的特点,企业价值的评估值的增减值不需要进行相关的税赋处理,但是成本法不同,在对各项资产的评估出现增减值时,会面临一个是否需要对各项资产的评估增减值进行税赋处理的问题。在现在的企业价值评估实践中,各项资产的税赋处理并不统一,部分资产考虑了增减值带来的税赋影响,而部分资产没有考虑,是原因在对各项资产进行评估时,各项资产的价值类型不统一,导致成本法的评估结论无法定义为市场价值。本文研究的就是成本法的评估,到底该如何统一价值类型,应不应该进行增减值的税赋处理,以及如何处理的问题,希望能够对行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企业价值评估,评估方法,税赋
目 录
1 引言 1
2 企业价值评估的相关理论 1
2.1 企业价值的含义 1
2.2 企业价值评估的含义 2
2.3 企业价值评估的基本方法 3
3 企业价值评估中相关税费处理政策 6
3.1 我国现行税收体系 6
3.2 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 8
3.3 评估中税费处理的相关理论 8
4 以B公司为例 11
4.1 B公司简介 11
4.2 收益法下税费处理 10
4.3 市场法下税费处理 12
4.4 成本法下税费处理 13
结 论 19
致 谢 20
参 考 文 献 21
1 引言
企业价值评估的理论和实务在美国和西方发达国家都走在前列,企业价值评估在长期的、不断的理论与实务探索中,企业价值评估理论逐渐成熟,评估的方法和模型被广泛地应用于实际操作中,例如,某些国外公司中供投资者参考的年报中要求披露企业价值评估指标和评估方法等信息。中国的评估业务起步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来说较晚。中国资产评估协会陆续颁布的《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试行)》、《资产评估准则—企业价值》、《企业国有资产评估指南》、《金融企业国有资产评估指南》等准则指南,丰富了中国的企业价值评估理论体系。目前企业价值评估实务操作中多不考虑评估增减值所引起的税赋问题,只作程序性披露。但近几年,由于房地产资产价值的大幅增值,增值税转型改革引起企业价值评估价值变化较大,因企业价值评估增值而涉及的税收,已不仅仅满足于评估报告的披露。通过对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各种主流的企业价值评估方法和案例分析的研究,探讨了企业价值评估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为促进企业价值评估业务发展,为决策者改善决策支持略尽绵力。
2 企业价值评估的相关理论
2.1 企业价值的含义
在我们衡量企业价值的时候,角度不同,对其价值就会有不同的理解。当我们从资产评估的角度来看企业的价值,其价值就是企业在一定条件下(特定期间、地点和条件)所拥有的持续获利能力。当我们从资产评估的角度来衡量企业价值时,可以从以下的两个方面来界定和考虑:从一方面来说,资产评估就是对在交易假设前提下的交易对象的公允价值进行评估,即企业在市场上的所表现出来的公允价值;从另一方面来说,企业所具有的获利能力可实现部分的货币化和资本化就是企业在市场上的货币表现 [1]。
2.1.1 企业价值的特点
a)整体性
企业的价值反映的是企业各种要素的质量和企业的综合能力。企业具有整体的市场价值的前提是企业可以持续经营,企业的价值取决于企业整体的获利能力和未来的预期收益。
b)效用性
效用性是指企业能以某种功能和属性满足社会的需要,以及企业的创新能力、获利能力和对社会贡献的大小。如果企业不被社会需要,那么企业的市场价值就不存在。
c)全面性
全面性指企业价值是衡量企业功能、能力和绩效最全面、正确的指标,由于它综合了企业投资、获利、风险等要素的参数,所以它优于传统的会计模式。利润率、利润增长率等这些传统的财务绩效指标不需要完整的信息就能够做出决策,使企业的决策有效性不太高。所以从长期来看,这些指标损害了企业的竞争力,减少了企业的市场价值[2]。
2.2 企业价值评估的含义
企业价值评估,是根据一特定的目的,由专业机构和人员遵循客观经济,法律和司法原理,在法律标准及程序,按照国家的规定运用科学方法,对企业持续获利能力的估算[4]。
2.2.1 企业价值评估的基本前提
企业能够持续经营。持续经营下的企业价值评估是指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企业盈利的根本来源是企业的价值。
能够预测企业未来的收益,并且可以用货币来计量。
与企业获益有关的风险可以被预测,而且可以用风险报酬率来表示[3]。
2.2.2 企业价值评估的基本假设
a)有机组合增值假设
又称整体价值大于单项价值加总假设。企业整体价值的大小取决于各生产要素的组合方式。企业能够配置的资源是企业竞争力形成的前提,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则是配置这些资源的能力。
b)类比替代性假设
在进行企业价值评估时,能够找到与该评估相似的交易实例,由于实例企业与待评估企业具有相关性和替代性,所以两者具有相似的市场反应,从而可以推算待评估企业的市场价值。
c)有效市场假设
弱势、半强势和强势三个有效市场组成了有效市场的假设。弱势有效市场:如果价格、交易量、短期利率等交易信息都在股票的价格上反映出来,那么这样的交易市场就被称为弱势有效市场。半强势有效市场:如果市场的交易信息以及所有有关公司发展前景的信息,都通过股价表现出来,那么这样的交易市场就被称为半强势有效市场。强势有效市场:如果所有的信息都通过股价表现出来,甚至连只有少数人才能知道的内幕消息都包含其中,那么这样的市场就叫做强势有效市场。
2.2.3 企业价值评估的目的
企业价值管理的需要。财务管理的目标从原来的利润最大化转向为企业价值最大化,财务管理的各种活动都是以提高企业价值为起点,定期对企业价值进行专业化的评估,分析影响企业价值的各种因素,据此来衡量财务管理的管理业绩。理财人员也可以进行企业价值评估采用使企业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财务决策,为理财人员投资决策前作为参考意见。
企业的兼并、重组、出售等经济活动的需要。通过对企业价值的评估,寻找被市场低估的目标公司,再通过金融市场筹资或运用财务杠杆进行收购、重组或整体出售,以企业重组后再出售为目的的情况下购买企业的,就需要对目标公司进行精确估价以确保获利。
评估企业商誉的需要。先评估企业的整体价值,再运用单项评估的方法分别评估出各类有形资产的价值和各项可确指的无形资产的价值,企业商誉的评估值是在企业整体价值中减掉各单项有形资产和单项可确指的无形资产的价值之和的剩余价值。
编制财务报表的需要。在我国的企业价值指导意见中尚未将财务报告目的作为评估的应用导向,但是国际指南明确地将其目标定位于服务财务会计报告[5]。
2.3 企业价值评估的基本方法
2.3.1 收益法
收益法。收益法是预计评估对象未来正常净收益,选择适当的报酬率或资本化率、收益乘数将其折现到估价时点后累加,以此估算估价对象的客观合理价格或价值,预测估价对象的未来收益,然后利用报酬率或资本化率、收益乘数将其转换为价值来求取估价对象的价值的方法[6]。
a)现金流量折现法(DCF模型)
现金流量折现法是指在市场上的买卖双方通过预期企业生产的自由现金流,再根据相关的资料计算出企业的折现率,计算得出企业价值。现金流量折现法的两条原则是增量现金流量和资金时间价值。DFC模型的基本计算方式:
中国的资产评估开始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而迅速发展。资产评估业务领域已从最初的服务于国资监管发展为服务于财产出资、企业重组改制、企业并购、公司上市、财务报告等多种经济行为。企业价值评估是资产评估中最复杂的。企业价值评估的方法一般为收益法、成本法和市场法三大类。收益法和市场法由于其自身的特点,企业价值的评估值的增减值不需要进行相关的税赋处理,但是成本法不同,在对各项资产的评估出现增减值时,会面临一个是否需要对各项资产的评估增减值进行税赋处理的问题。在现在的企业价值评估实践中,各项资产的税赋处理并不统一,部分资产考虑了增减值带来的税赋影响,而部分资产没有考虑,是原因在对各项资产进行评估时,各项资产的价值类型不统一,导致成本法的评估结论无法定义为市场价值。本文研究的就是成本法的评估,到底该如何统一价值类型,应不应该进行增减值的税赋处理,以及如何处理的问题,希望能够对行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企业价值评估,评估方法,税赋
目 录
1 引言 1
2 企业价值评估的相关理论 1
2.1 企业价值的含义 1
2.2 企业价值评估的含义 2
2.3 企业价值评估的基本方法 3
3 企业价值评估中相关税费处理政策 6
3.1 我国现行税收体系 6
3.2 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 8
3.3 评估中税费处理的相关理论 8
4 以B公司为例 11
4.1 B公司简介 11
4.2 收益法下税费处理 10
4.3 市场法下税费处理 12
4.4 成本法下税费处理 13
结 论 19
致 谢 20
参 考 文 献 21
1 引言
企业价值评估的理论和实务在美国和西方发达国家都走在前列,企业价值评估在长期的、不断的理论与实务探索中,企业价值评估理论逐渐成熟,评估的方法和模型被广泛地应用于实际操作中,例如,某些国外公司中供投资者参考的年报中要求披露企业价值评估指标和评估方法等信息。中国的评估业务起步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来说较晚。中国资产评估协会陆续颁布的《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试行)》、《资产评估准则—企业价值》、《企业国有资产评估指南》、《金融企业国有资产评估指南》等准则指南,丰富了中国的企业价值评估理论体系。目前企业价值评估实务操作中多不考虑评估增减值所引起的税赋问题,只作程序性披露。但近几年,由于房地产资产价值的大幅增值,增值税转型改革引起企业价值评估价值变化较大,因企业价值评估增值而涉及的税收,已不仅仅满足于评估报告的披露。通过对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各种主流的企业价值评估方法和案例分析的研究,探讨了企业价值评估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为促进企业价值评估业务发展,为决策者改善决策支持略尽绵力。
2 企业价值评估的相关理论
2.1 企业价值的含义
在我们衡量企业价值的时候,角度不同,对其价值就会有不同的理解。当我们从资产评估的角度来看企业的价值,其价值就是企业在一定条件下(特定期间、地点和条件)所拥有的持续获利能力。当我们从资产评估的角度来衡量企业价值时,可以从以下的两个方面来界定和考虑:从一方面来说,资产评估就是对在交易假设前提下的交易对象的公允价值进行评估,即企业在市场上的所表现出来的公允价值;从另一方面来说,企业所具有的获利能力可实现部分的货币化和资本化就是企业在市场上的货币表现 [1]。
2.1.1 企业价值的特点
a)整体性
企业的价值反映的是企业各种要素的质量和企业的综合能力。企业具有整体的市场价值的前提是企业可以持续经营,企业的价值取决于企业整体的获利能力和未来的预期收益。
b)效用性
效用性是指企业能以某种功能和属性满足社会的需要,以及企业的创新能力、获利能力和对社会贡献的大小。如果企业不被社会需要,那么企业的市场价值就不存在。
c)全面性
全面性指企业价值是衡量企业功能、能力和绩效最全面、正确的指标,由于它综合了企业投资、获利、风险等要素的参数,所以它优于传统的会计模式。利润率、利润增长率等这些传统的财务绩效指标不需要完整的信息就能够做出决策,使企业的决策有效性不太高。所以从长期来看,这些指标损害了企业的竞争力,减少了企业的市场价值[2]。
2.2 企业价值评估的含义
企业价值评估,是根据一特定的目的,由专业机构和人员遵循客观经济,法律和司法原理,在法律标准及程序,按照国家的规定运用科学方法,对企业持续获利能力的估算[4]。
2.2.1 企业价值评估的基本前提
企业能够持续经营。持续经营下的企业价值评估是指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企业盈利的根本来源是企业的价值。
能够预测企业未来的收益,并且可以用货币来计量。
与企业获益有关的风险可以被预测,而且可以用风险报酬率来表示[3]。
2.2.2 企业价值评估的基本假设
a)有机组合增值假设
又称整体价值大于单项价值加总假设。企业整体价值的大小取决于各生产要素的组合方式。企业能够配置的资源是企业竞争力形成的前提,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则是配置这些资源的能力。
b)类比替代性假设
在进行企业价值评估时,能够找到与该评估相似的交易实例,由于实例企业与待评估企业具有相关性和替代性,所以两者具有相似的市场反应,从而可以推算待评估企业的市场价值。
c)有效市场假设
弱势、半强势和强势三个有效市场组成了有效市场的假设。弱势有效市场:如果价格、交易量、短期利率等交易信息都在股票的价格上反映出来,那么这样的交易市场就被称为弱势有效市场。半强势有效市场:如果市场的交易信息以及所有有关公司发展前景的信息,都通过股价表现出来,那么这样的交易市场就被称为半强势有效市场。强势有效市场:如果所有的信息都通过股价表现出来,甚至连只有少数人才能知道的内幕消息都包含其中,那么这样的市场就叫做强势有效市场。
2.2.3 企业价值评估的目的
企业价值管理的需要。财务管理的目标从原来的利润最大化转向为企业价值最大化,财务管理的各种活动都是以提高企业价值为起点,定期对企业价值进行专业化的评估,分析影响企业价值的各种因素,据此来衡量财务管理的管理业绩。理财人员也可以进行企业价值评估采用使企业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财务决策,为理财人员投资决策前作为参考意见。
企业的兼并、重组、出售等经济活动的需要。通过对企业价值的评估,寻找被市场低估的目标公司,再通过金融市场筹资或运用财务杠杆进行收购、重组或整体出售,以企业重组后再出售为目的的情况下购买企业的,就需要对目标公司进行精确估价以确保获利。
评估企业商誉的需要。先评估企业的整体价值,再运用单项评估的方法分别评估出各类有形资产的价值和各项可确指的无形资产的价值,企业商誉的评估值是在企业整体价值中减掉各单项有形资产和单项可确指的无形资产的价值之和的剩余价值。
编制财务报表的需要。在我国的企业价值指导意见中尚未将财务报告目的作为评估的应用导向,但是国际指南明确地将其目标定位于服务财务会计报告[5]。
2.3 企业价值评估的基本方法
2.3.1 收益法
收益法。收益法是预计评估对象未来正常净收益,选择适当的报酬率或资本化率、收益乘数将其折现到估价时点后累加,以此估算估价对象的客观合理价格或价值,预测估价对象的未来收益,然后利用报酬率或资本化率、收益乘数将其转换为价值来求取估价对象的价值的方法[6]。
a)现金流量折现法(DCF模型)
现金流量折现法是指在市场上的买卖双方通过预期企业生产的自由现金流,再根据相关的资料计算出企业的折现率,计算得出企业价值。现金流量折现法的两条原则是增量现金流量和资金时间价值。DFC模型的基本计算方式: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2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