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
企业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20200105141743]
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如何适应和引领新常态,会计信息对企业升级、转型和决策支持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中,在利益和诱惑的驱动下,会计造假层出不穷。十八大以来,尽管国家在不断的完善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但是还是有些企业在不断的钻着法律法规的漏洞,这也间接性地说明了企业会计造假治理长期性、艰巨性和反复性。为了能够有效的治理会计造假现象,维护市场经济和谐有序,需要我们不断的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解决,内外兼顾,从根源抓起,本文通过对企业会计造假产生的原因、手段、危害的分析,从而能够提出一些治理会计造假现象的方法和措施。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会计造假,监督,防范与治理
目 录
1 引言1
2 会计造假的概述1
3 企业会计造假的现状及影响2
3.1 企业会计造假的现状2
3.2 企业会计造假的影响2
4 企业会计造假的形式3
4.1 利用收入操作3
4.2 利用成本费用操作4
4.3 利用资产与负债操作5
4.4 利用利润操作6
5 企业会计造假的原因7
5.1 利益熏心7
5.2 躲避税收7
5.3 处罚力度弱7
5.4 道德滑坡7
5.5 素质水平低8
6 企业会计造假的防范和治理8
6.1 提高职业道德素质和理财的专业化水平8
6.2 强化高层管理人员责任意识和法治思维,遏制会计造假冲动9
6.3 建立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10
6.4 敬畏法律,加大惩处力度11
6.5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完善和落实会计制度11
结论 13
致谢 14
参考文献 15
1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会计信息在各个领域发挥的作用日趋重要,人们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会计制度国际逐步趋同化。面对国内外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特别是受到美国次贷危机造成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影响,会计行业的造假行为越来越受到重视。业内外人士,都认为会计造假行为已经成为了会计行业的一个毒瘤,得治。无论是安然公司事件、帕玛拉特事件还是施乐公司事件,它们的会计舞弊行为震撼了世界每个人的神经。根据估计的情况,美国因为会计舞弊行为而每年造成的损失达到4000亿美元甚至更多,而平均每家公司的每年损失是他们总收入的6%左右。可是不仅仅是在国外有会计造假行为,随着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会计造假行为也随之崭露头角,甚至是日益严重。例如国内的红光实业、银广夏和黎明服饰的会计造假事件。由此可见,会计造假行为已经像病毒一样蔓延在世界的各个角落,让人们防不胜防。面对会计造假行为的事实情况,企业提高会计造假的识别能力和防范意识越来越重要。本文从从职业道德、责任意识、处罚力度、法律法规、内部控制等方面入手,着力建立健全会计法律法规机制,防范和治理会计造假行为,减少会计造假案的发生【1】。
2 会计造假的概述
国内学术界的相关人士认为,会计造假是有关当事人在进行会计核算的过程中,为了追求利益,主观上故意的事前密谋,擅自违背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准则,对会计资料和会计报表使用欺诈和舞弊手段进行编制造假,以此欺骗广大相关利益者。就会计信息的角度来看,会计造假有两种情况,分别是事项造假和报表造假。会计事项造假是指通过欺诈手段把公司的资产变成个人所有或使用,而会计报表造假则是指人为的虚报公司的财物价值,形成一种获利能力增强的假象,通过这种手段来欺骗相关的利害人【2】。
美国Treadway委员会则这样定义:会计造假是公司故意在对外报告的财务报告中含有虚假的会计信息,使投资者产生误导,让其在决策中产生失误,造成其相关的经济损失。
因此,会计造假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主观上故意欺骗;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私谋个人或小集体的经济利益;是违法行为【15】。
3 企业会计造假的现状及影响
3.1 企业会计造假的现状
近几年来,会计造假行为日益严重,这种行为已经像病毒一样慢慢渗入到经济市场中来,已经危及到了市场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所以这种危险行为也就越来越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根据《经济日报》报道:“中国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抽查中的情况表明,中国80%以上企业会计信息有不同程度的失真。”国家审计署近几年审计表明:“政府有2/3的部门有问题,国家审计署将财务混乱和挪用资金归类为国务院直属部门违规的两种“症状”。国务院的55个部门受到了审计查处,36个部门被查出了私自违反规定使用资金21.09亿元。”
3.2 企业会计造假的影响
3.2.1 破坏社会经济秩序
对于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来说,最重要的社会资源莫过于是会计资料,并且对于资料使用者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又是会计资料最基本的质量要求。会计资料是会计核算的重要成果,它是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经营者进行经营管理和国家进行宏观调工的重要依附载体。而会计造假行为会让相关利益者做出不合理的甚至是错误的抉择,从而导致社会资源的不合理的配置,社会福利也没有办法得到友善的改进。总而言之,会计造假行为不但危害了社会市场经济秩序的稳定发展,而且还造成了宏观调控和经济决策的失误,严重扭曲了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更为经济犯罪提供了便利,甚至是滋生腐败,增加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引起了资本市场的严重动荡,最终导致市场经济的不平衡【3】。
3.2.2 侵蚀会计信息真实性
会计最重要的质量特征是真实性、可靠性和客观性,而会计最基本的就是真实的体现企业的经济和财务情况,不得掺假。但是在现今的市场经济中,许多会计造假行为的出现让群众们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否存在已经有了很大的质疑。按照一家上市公司的投资者的报告表明,有80%的投资者对大多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存在着怀疑态度。因此我们可以从中知道,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对于相关使用人员来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决策基础【4】。
3.2.3 破坏诚信体制
作为一名公民,诚实守信是我们最为基本的道德规范要求,也是我们遵守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身为一名会计人员是经常与钱打交道的,更应该将诚实守信作为其基本的职业操守,因为会计人员的诚信决定着企业是否诚信,而企业诚信又决定这社会诚信。就一定程度而言,诚信是一个企业持续发展的生命力,而缺乏诚信的企业必然无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长远优势,更加无法立足于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作为一名会计人缘,如果不能遵守其最基本的职业操守,那么可以说是丧失了最基本的社会公德,这样的人又如何能够成为管理者们所信任的员工,又如何能够在这个激烈的工作坏境中生存下来呢【5】?有句古话说的好:“失人心者必失天下。”
3.2.4 危害相关者经济利益
第一,企业利用欺诈的手段编制虚假的财务情况谋取相关人员的信用,以不正当的手段是相关利益者经济受到损害。
第二,通过使用虚增利润等舞弊手段损害相关投资者的经济利益,以此来谋取企业自身的经济利益。典型案例是兰州三毛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在股东控股期间隐瞒事项交易,造成虚假利润300万左右,严重危害了股东的经济利益。
第三,企业的造假行为虽然使得企业获得了有关的经济效益,但是他们却因为造假丧失了有关投资者的信任,因此筹集资金也就变得困难了,长期以往企业的形象大大损失,这将是企业未来发展的硬伤【4】。
4 企业会计造假的形式
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如何适应和引领新常态,会计信息对企业升级、转型和决策支持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中,在利益和诱惑的驱动下,会计造假层出不穷。十八大以来,尽管国家在不断的完善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但是还是有些企业在不断的钻着法律法规的漏洞,这也间接性地说明了企业会计造假治理长期性、艰巨性和反复性。为了能够有效的治理会计造假现象,维护市场经济和谐有序,需要我们不断的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解决,内外兼顾,从根源抓起,本文通过对企业会计造假产生的原因、手段、危害的分析,从而能够提出一些治理会计造假现象的方法和措施。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会计造假,监督,防范与治理
目 录
1 引言1
2 会计造假的概述1
3 企业会计造假的现状及影响2
3.1 企业会计造假的现状2
3.2 企业会计造假的影响2
4 企业会计造假的形式3
4.1 利用收入操作3
4.2 利用成本费用操作4
4.3 利用资产与负债操作5
4.4 利用利润操作6
5 企业会计造假的原因7
5.1 利益熏心7
5.2 躲避税收7
5.3 处罚力度弱7
5.4 道德滑坡7
5.5 素质水平低8
6 企业会计造假的防范和治理8
6.1 提高职业道德素质和理财的专业化水平8
6.2 强化高层管理人员责任意识和法治思维,遏制会计造假冲动9
6.3 建立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10
6.4 敬畏法律,加大惩处力度11
6.5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完善和落实会计制度11
结论 13
致谢 14
参考文献 15
1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会计信息在各个领域发挥的作用日趋重要,人们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会计制度国际逐步趋同化。面对国内外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特别是受到美国次贷危机造成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影响,会计行业的造假行为越来越受到重视。业内外人士,都认为会计造假行为已经成为了会计行业的一个毒瘤,得治。无论是安然公司事件、帕玛拉特事件还是施乐公司事件,它们的会计舞弊行为震撼了世界每个人的神经。根据估计的情况,美国因为会计舞弊行为而每年造成的损失达到4000亿美元甚至更多,而平均每家公司的每年损失是他们总收入的6%左右。可是不仅仅是在国外有会计造假行为,随着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会计造假行为也随之崭露头角,甚至是日益严重。例如国内的红光实业、银广夏和黎明服饰的会计造假事件。由此可见,会计造假行为已经像病毒一样蔓延在世界的各个角落,让人们防不胜防。面对会计造假行为的事实情况,企业提高会计造假的识别能力和防范意识越来越重要。本文从从职业道德、责任意识、处罚力度、法律法规、内部控制等方面入手,着力建立健全会计法律法规机制,防范和治理会计造假行为,减少会计造假案的发生【1】。
2 会计造假的概述
国内学术界的相关人士认为,会计造假是有关当事人在进行会计核算的过程中,为了追求利益,主观上故意的事前密谋,擅自违背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准则,对会计资料和会计报表使用欺诈和舞弊手段进行编制造假,以此欺骗广大相关利益者。就会计信息的角度来看,会计造假有两种情况,分别是事项造假和报表造假。会计事项造假是指通过欺诈手段把公司的资产变成个人所有或使用,而会计报表造假则是指人为的虚报公司的财物价值,形成一种获利能力增强的假象,通过这种手段来欺骗相关的利害人【2】。
美国Treadway委员会则这样定义:会计造假是公司故意在对外报告的财务报告中含有虚假的会计信息,使投资者产生误导,让其在决策中产生失误,造成其相关的经济损失。
因此,会计造假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主观上故意欺骗;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私谋个人或小集体的经济利益;是违法行为【15】。
3 企业会计造假的现状及影响
3.1 企业会计造假的现状
近几年来,会计造假行为日益严重,这种行为已经像病毒一样慢慢渗入到经济市场中来,已经危及到了市场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所以这种危险行为也就越来越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根据《经济日报》报道:“中国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抽查中的情况表明,中国80%以上企业会计信息有不同程度的失真。”国家审计署近几年审计表明:“政府有2/3的部门有问题,国家审计署将财务混乱和挪用资金归类为国务院直属部门违规的两种“症状”。国务院的55个部门受到了审计查处,36个部门被查出了私自违反规定使用资金21.09亿元。”
3.2 企业会计造假的影响
3.2.1 破坏社会经济秩序
对于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来说,最重要的社会资源莫过于是会计资料,并且对于资料使用者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又是会计资料最基本的质量要求。会计资料是会计核算的重要成果,它是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经营者进行经营管理和国家进行宏观调工的重要依附载体。而会计造假行为会让相关利益者做出不合理的甚至是错误的抉择,从而导致社会资源的不合理的配置,社会福利也没有办法得到友善的改进。总而言之,会计造假行为不但危害了社会市场经济秩序的稳定发展,而且还造成了宏观调控和经济决策的失误,严重扭曲了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更为经济犯罪提供了便利,甚至是滋生腐败,增加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引起了资本市场的严重动荡,最终导致市场经济的不平衡【3】。
3.2.2 侵蚀会计信息真实性
会计最重要的质量特征是真实性、可靠性和客观性,而会计最基本的就是真实的体现企业的经济和财务情况,不得掺假。但是在现今的市场经济中,许多会计造假行为的出现让群众们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否存在已经有了很大的质疑。按照一家上市公司的投资者的报告表明,有80%的投资者对大多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存在着怀疑态度。因此我们可以从中知道,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对于相关使用人员来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决策基础【4】。
3.2.3 破坏诚信体制
作为一名公民,诚实守信是我们最为基本的道德规范要求,也是我们遵守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身为一名会计人员是经常与钱打交道的,更应该将诚实守信作为其基本的职业操守,因为会计人员的诚信决定着企业是否诚信,而企业诚信又决定这社会诚信。就一定程度而言,诚信是一个企业持续发展的生命力,而缺乏诚信的企业必然无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长远优势,更加无法立足于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作为一名会计人缘,如果不能遵守其最基本的职业操守,那么可以说是丧失了最基本的社会公德,这样的人又如何能够成为管理者们所信任的员工,又如何能够在这个激烈的工作坏境中生存下来呢【5】?有句古话说的好:“失人心者必失天下。”
3.2.4 危害相关者经济利益
第一,企业利用欺诈的手段编制虚假的财务情况谋取相关人员的信用,以不正当的手段是相关利益者经济受到损害。
第二,通过使用虚增利润等舞弊手段损害相关投资者的经济利益,以此来谋取企业自身的经济利益。典型案例是兰州三毛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在股东控股期间隐瞒事项交易,造成虚假利润300万左右,严重危害了股东的经济利益。
第三,企业的造假行为虽然使得企业获得了有关的经济效益,但是他们却因为造假丧失了有关投资者的信任,因此筹集资金也就变得困难了,长期以往企业的形象大大损失,这将是企业未来发展的硬伤【4】。
4 企业会计造假的形式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2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