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土地利用结构变迁及其驱动力研究

摘要:土地利用是与自然生态系统联系最紧密的纽带,它不仅带来了巨大的直接人类利用价值,同时也具有间接的生态价值。土地利用和土地结构的变化在维护自然生态系统服务和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方面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在回顾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及驱动力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拉萨市土地利用结构的价值,重点研究拉萨市的土地利用结构变迁及其驱动力。本文运用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相结合,从社会经济、自然和土地利用方面阐明了拉萨市土地利用结构的主要驱动力。具体来说,在正确认识拉萨市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描述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和土地利用数量变化、土地利用空间动态变化等方面的规律特征。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研究拉萨市土地利用变化来了解拉萨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现状,探讨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驱动力及背后的影响因素。同时,针对目前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拉萨市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政策建议及措施。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引言 4
1 土地利用结构变迁及其驱动力的内涵 4
1.1 国外土地利用研究进展 4
1.2 国内土地利用研究进展 5
2 我国土地利用结构发展现状 5
3 拉萨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研究 6
3.1 自然环境概况 6
3.1.1 自然气候 6
3.1.2 地理环境 6
3.2 土地利用现状 6
3.2.1 土地利用概况 6
3.2.2 土地利用特点 6
3.2.3 土地利用存在问题 6
3.3 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分析 7
3.3.1 土地利用结构分析 7
3.3.2 土地利用动态度分析 7
3.4 土地利用结构变化驱动力分析 8
3.4.1 土地利用结构变化驱动因素的定性分析 8
3.4.2 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与社会经济驱动力相关分析 8
4 对策和建议 9
4.1 自然资源管理措施 9
4.2 土地利用规划管理措施 9
5 拉萨市土地利用变迁及其驱动力的前景 9
6 结语 10
参考文献: 12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拉萨市土地利用结构变迁及其驱动力研究
引言
引言
首先,借鉴国内外土地利用规划研究的成果,进行理论的总结。其次,在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基础和评价方法上进行对比和总结。然后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以西藏拉萨市的土地使用规划作为实证研究的对象,从社会、资源和环境三个方面开始构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指标体系,使土地利用规划能够更好的协调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发展。
1.土地利用结构变迁及其驱动力的内涵
我们在现有的研究成果可知,不同学者对土地利用等方面有不同的定义和认识:李平等人认为,土地利用是指人类为了获取一定的经济环境和政治利益,保护土地,利用土地和一些性质的土地生产或非生产经营过程和结果。于兴修和其他人认为土地利用还包括使用土地利用变化的本质的目的的方法。英国土地利用GC迪金森和其他人类活动的目的是土地和土地使用。土地利用的定义是说为了人类根据土地的自然特点,按一定的经济、社会目的,采取一系列的生物技术、战术或周期性的长期管理和治理改革在一些现代地理学家土地活动。IGBP区分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的定义指出,土地利用是人类土地利用和利用的自然属性,其中包含人类使用土地的目的和意图是一种人类活动的学者和组织的定义,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土地利用是人类之间的相互作用。土地和自然环境,包括使用的目的、方法和结果。城市现代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人类活动加速,经济发展对土地的需求增加或环境迫使发展变化和变化的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地利用模式技术,最终取决于不同的边际效用的人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土地利用的人类发展历史上,土地利用变化是不可避免的,这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生态环境的变化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等。如何满足需求的土地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学术界和政府或施工过程中以确保粮食安全、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在土地利用变化机制的研究中直是主导地位的是驱动力。
1.1国外土地利用研究进展
19世纪初对德国南部对土地利用进行了研究。美国在1992年做了可行性的遥感技术自然景观和人类活动的研究,但它是航空摄影技术主要用于拍摄地面军事目标和地形考察等。
由于出现的利用航空图像对一定范围的土地进行调查与绘图研究,这样就促使了航空图像被研究家和学者们快速运用到对土地的地质检测和在土地利用方面的研究。随着空间技术的快速发展空,我们的空间遥感技术的调查或探测。后来在国民经济中逐步放松航空航天遥感的机密性水平,人们开始研究利用遥感技术广泛的土地利用和制图的可行性,包括开发适用于遥感数据的土地分类系统和分类方法。
英国在许久年以前就建立起了对土地利用研究的勘查所,在那时有的研究家带着他的下属及其学生对英国大范围内土地进行了对土地利用的调查。很多年后在澳大利亚全国领土的一半以上地区完成了大、中比例尺的土地调查。随后英国、加拿大、荷兰等很多地方开展了土地资源调查研究。
在发射人造卫星的时候就开始了通过卫星的遥感技术对土地利用进行研究,所以利用遥感技术对土地利用进行了大范围的调查和总结。在此之后,有不同国家的许多研究家和学者通过借助卫星遥感技术的力量对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进行了调查,进而对不同的看法和研究方法进行了探讨。把可持续发展视为重中之重,之后城市对土地利用的管理和规划也有了一些变化,就总结出了许多新的城市管理和城市土地利用规划。这些年来,国内外的研究家们非常看重生物的活动会对地球变化有这样的影响和影响有多大,当然主要的研究的重点放在了怎样能够更好的把土地利用好过程作为研究的目的。研究内容包括土地利用模式的不同,土地利用模式的变化与过程监控的时间发展、土地利用变化与自然、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关系等。
1.2国内土地利用研究进展
国内对土地利用的研究也很早就开展了。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我国的开拓性工作是建立土地利用程度和土地利用动态度指标模型和区域土地利用程度变化模型。近年来我国在实证土地利用变革方面获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在研究领域的大范围内,我国是国际研究的主要发起人和组织之一。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快速发展和土地利用的变化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热点,如长江三角洲和渤海沿岸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黄土高原和西南喀斯特地区和其他地区和最敏感的城市,变化最大的城市边缘区作为研究对象,探索空间的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扩展规则。
尽管在土地利用方面用遥感技术研究的方法我国运用的起步较晚,但在之后的发展的速度比较快,现在有了许多研究是利用遥感的数据对土地利用进行了研究和归纳总结。目前我国土地利用研究的特点,更注重理论研究和更深入的实践,不关是对土地利用的方面总结和解释,并且还探讨和归纳了很使用的研究方法,反映了客观现实的土地利用变化,而且还根据具体的社会经济环境的最有效的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情况。
2.我国土地利用结构发展现状
我国土地利用结构主要发展状况有城土地利用理论转向对不同尺度的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实证研究,并集中在土地利用结构的时空演变、驱动力、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及动态模拟等方。在研究方法上有定性描述向定量化转变,特别是随着GIS,RS等技术在土地利用中的应用,为城市土地研究提供了更加准确的数据信息,为构建土地利用结构动态和多智能体模型提供了更加有力的基础;具体来说,中国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城市规划及土地利用有了夯实的理论基础。
但现在在研究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比如学术界已意识到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是实现区域城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重要要性,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合理与否影响城市功能结构的配置及城市功能的发挥。但很少有学者研究不同产业发展阶段城市土地利用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从城市功能结构合理配置的角度,进行城市土地利用结构评价体系及评价方法的研究;对城市功能结构与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关联的作用因子、作用强度与相应机制研究还不成熟,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随着城市产业转型及城市功能的演变,需要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做出相应调整。学者们开展城市功能结构与土地利用结构关联的系统研究,以指导城市土地利用。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及模拟研究主要关注数量结构,对土地空间布局的研究不足,限制了土地利用的效率和土地产出率的提高。从优化和模拟的研究方法看,目前定量化的数理参数模型较多,空间优化和模拟的模型较少,并且以静态的模型为主,对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动态性特征把握不足。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1362.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