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额贷款问题研究

目 录
1引言1
2农村小额贷款的概述1
2.1农村小额贷款的定义1
2.2农村小额贷款的特征与分类1
2.3中国农村小额贷款的发展历程与特点3
3江苏省农村小额贷款发展现状4
4江苏省农村小额贷款发展存在的问题6
4.1盈利性与政策性的冲突6
4.2金融机构贷款成本高,商业银行缺少放贷热情7
4.3苏南苏北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小额贷款规模难匹配7
4.4江苏省农村民间高利贷现象严重8
5 完善江苏省农村小额贷款发展的对策建议9
5.1扩大小额贷款运载主体,完善农村金融体系9
5.2 设计符合农民需要的金融产品12
5.3 政府定位明确,妥善解决盈利性冲突13
5.4鼓励民间小额贷款的发展14
5.5健全小额贷款管理机制14
结论15
致谢16
参考文献 17
图1 江苏省农村小额贷款机构覆盖5
表1 江苏省农村信用社农民小额贷款分析表5
表2 2013年江苏省农户借款途径调查表8
1 引言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口大国,中国地域宽广,可是大部分地区都是农村,中国人口众多,可是其中农民占据大多数。所以农村问题一直是我国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让农民获得金融支持是解决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农村小额贷款是目前我国农民获得金融支持的主要渠道。但是在如何为农民提供有效的信贷服务的基础上、同时实现信贷机构自身的可持续运营,一直是我们所关注和研究的焦点。为了促进农村发展,我国借鉴国外小额贷款的成功经验,发展了中国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农村小额贷款业务。但是经过实践发现,农村小额贷款在国内的实施并不乐观,除去几个试点,在大部分的农村地区并不普及。近年来,关于农村小额贷款的讨论已成为金融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在此本文以江苏为典型研究了农村小额贷款在中国的发展情况,并且对江苏的特殊情况进行了深入研究,为江苏农村小额贷款的发展提出了一些的建议。
2 农村小额贷款的概述
2.1 农村小额贷款的定义
因为国内外农村小额贷款的经营模式、服务对象、操作机构都不尽相同,所以目前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国际主流观点认为农村小额贷款是指专向农村中低收入阶层提供小额度的持续的信贷服务活动[1]。在这里本文沿用国内有关学者的定义,认为农村小额贷款是指专向农村低收入阶层提供小额度的持续的信贷服务活动,各种模式均包含两个基本层次的含义:一是保证机构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即机构的持续性;二是为大量低收入(包括贫困)人口提供金融服务,即一定规模的展开和服务于目标群体。这两者缺一都不能称为完善或规范的小额贷款。
2.2 农村小额贷款的特征与分类
2.2.1 农村小额贷款的特征
农村小额贷款的类型以其规模、服务范围、资金来源、借贷目标、客户特征、贷款程序以及正式化程度等不同而千差万别。其共同特征在于,它们均试图结合和复制非正式借贷中的合理部分,为己所用。
普遍认为,农村小额贷款的特征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借款人易于接近并使其交易成本最小化;方便客户根据自己的现金流程按时还贷款;较低的管理成本和交易成本,利息不至于过高,但要足以弥补包括资金成本、交易成本以及风险成本在内的所有成本项目;充分掌握贷款人及其业务活动、所在社区一般状况等信息,对贷款进行全程监测、管理;运用通俗的融资技术,如小组集体借款、小组共同责任等,提高还款率;提供金融服务时,对资金用途不进行过多限制,这种较大资金的应用弹性可保证借来的资金根据需要得到更合理的配置。
2.2.2 农村小额贷款的分类
目前,世界上存在着的农村小额贷款以其服务的目的可分为制度主义和福利主义两大流派。
制度主义侧重于从金融创新角度分析小额贷款对农村金融体系的发育、发展和推动作用,强调小额贷款机构运行和财务的可持续性[2]。该流派以印尼人民银行的乡村银行体系和玻利维亚团结银行为主要代表机构,目前正被援助赤贫者磋商小组(CGAP)及其主要成员组织如世界银行等作为“最佳实践”总结推广。该模式被认为是金融体系中满足低收入家庭资金需求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操作特征为:小额、短期贷款和安全的储蓄;快速评估借款人资格及投资;抵押替代;借款人能滚动使用回收贷款;相对较高的交易成本;高还款率;便于穷人开展储蓄和短期借款的营业场所和时间。
福利主义则是注重提供小额贷款来直接改善穷人的经济和社会福利。该流派以孟加拉格莱明乡村银行为主要代表,主要被一些社会发展机构和非政府组织所推崇。福利主义对小额贷款的定义可概况为:小额贷款系指以农村为区域建立一种目标完全不同于传统银行为宗旨的金融制度,在特定的制度条件下,直接向目标群体(贫困人口)提供生产性经营贷款及综合技术服务的一种特殊信贷方式。其基本特点包括:贷款目标主要是农村贫困妇女;农户自愿组成小组;小额贷款和分期还款;贷款实行商业化利率;借款人按时按额进行储蓄;向借款人提供后续贷款以及公开一切业务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活动;严密的组织与管理。
目前国内的小额贷款公司可分为扶贫性质和商业性质。它们的区别在于前者的资金主要靠国内外的捐赠,以扶贫为目标,不要求利息收入覆盖运营成本;后者的资金主要来自于机构的自由资金,以高于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来维持财务上的可持续发展。
2.3 中国农村小额贷款的发展历程与特点
早在建国初期,农村信用社就有零星的针对农户资金需求的小额贷款。可是当时的小额贷款规模小,与国际规范意义上的小额贷款有区别。1993年小额贷款开始真正进入中国。
1993年到1996年10月,是外援资金的小额贷款扶贫试点阶段。199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首先将与国际规范接轨的孟加拉“乡村银行”模式的小额贷款引进中国,成立了“扶贫经济合作社”。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一些国际组织也相继在中国开展了一些小额贷款项目。
1996年10月到2000年,是政府主导大规模小额贷款农村扶贫阶段。这一阶段小额贷款发展的显著特点是,在继续借助国际援助资金的同时,中国政府利用小额贷款服务这一金融工具,以扶贫贴息贷款和国家财政资金为资金来源,以农业发展银行和政府机构为运作机构实施政策性小额贷款扶贫项目。
2000年到2005年,是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全面介入和各类项目进入制度化建设阶段。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在中国人民银行的推动下,借助中央银行再贷款的支持,逐步介入和快速扩展农户小额贷款试验。2005年以来出现多元化的信贷政策和贷款机构。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放宽了农村金融市场的机构和资本的准入条件。2006年,银监会发布《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低门槛、严监管”为特点,开放农村金融市场。2007年以来,多家村镇银行挂牌成立,标志着国有资本、民间资本和外资共同参与的农村小额贷款机构的多元化格局逐步形成[3]。
图1 江苏省农村小额贷款机构覆盖情况
5.1 扩大小额贷款运载主体,完善农村金融体
学界通过对农村经济近十年的研究表明,农村经济之所以发展缓慢,农民收入之所以得不到提高,与农村金融体系的不完善,农村金融机构的严重缺位密不可分。构建竞争性农村金融体系,为农民提供完善的金融服务,填补农村金融真空成为当务之急。为此,中央政府发动各方面的力量,正在逐步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其基本思路是在金融政策性方案上,应该重新设计农村金融机构布局,积极探索农村金融机构发展模式,构造多元化农村金融体系,力求在农村建立起合作金融为主体,多种金融形式并存,共同发展,实现多渠道、多形式的金融格局[13],为中国贫困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服务。在具体的措施上,各家金融机构要把具有江苏特色的小额贷款经营理念做为核心思想。其中包括合作金融、政策金融、商业性金融等金融机构并存,其中包括鼓励各种新型竞争性金融机构的创建,通过市场的力量,促进民营资本对农村金融市场的参与。具体如下: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3508.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