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研究以支付宝为例
随着近几年移动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移动支付正悄然地改变消费者的支付习惯。支付宝是中国移动支付市场份额最大的支付方式,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和商家选择使用支付宝进行支付交易。基于技术接受模型、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风险、感知成本和网络外部性等理论,对消费者支付宝支付使用意愿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构建了消费者支付宝使用意愿影响因素模型,并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营销推广与支付宝使用意愿存在显著正向影响,感知风险对支付宝使用意愿存在显著负向影响。最后根据实证研究结论提出了营销建议。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文献回顾 2
(一)国外研究方面 2
(二)国内研究方面 2
(三)文献述评 3
二、研究假设与研究方法 3
(一)变量定义 3
(二)研究假设 3
(三)研究方法 4
1.研究方法 4
2.问卷设计 4
三、实证研究 4
(一)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4
1.样本基本信息统计分析 4
2.样本对支付宝的使用情况统计分析 5
3.样本对支付宝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的认知情况统计分析 6
(二)信度及效度分析 6
(三)回归分析 7
(四)研究结果 7
四、研究结论与建议 7
(一)研究结论 7
(二)管理建议 8
1.扩大服务范围,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 8
2.改进支付宝的用户体验,提高其易用性 8
3.加强安全防范,降低消费者感知风险 8
4.分阶段采取策略,利用媒介进行宣传推广 8
致谢 9
参考文献: 9
附录:调查问卷 10
移动支付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以支付宝为例
引言
用户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设备在交易过程中进行支付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新兴手段被称为移动支付。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等设备的大量普及使得人们在日常生活的各方面都已受到移动电子商务的影响,其中移动支付近年来受到了企业的大力追捧,也引发了学术界的讨论。我国网民总数在2016年12月再创新高,达到了7.31亿人,当年新增网民4299万人,同时互联网普及率达到了史无前例的53.2%,比去年提升2.9%。我国手机网民规模在2016年也达到了6.95亿,增长率连续三年超过10%。手机网民规模的快速增大也促进了移动支付的发展,数据显示,我国使用手机网上支付的用户达到4.69亿,年增长率达到31.2%,用户使用手机网上支付的比例达到67.5%。另有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到128146.1亿元,环比增长41.72%。伴随着我国提出“互联网+”等政策的大力支持,移动支付市场正在快速发展并渗入到各行各业之中。
支付宝是阿里集团重要的产品之一,自2004年独立运营以来,在移动支付领域快速发展,并于2014年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支付平台。目前支付宝的实名用户超过4.5亿,单日手机支付量超过4500万笔,并占据了我国移动支付市场54.10%的份额。支付宝已经融合了投资理财、交通出行、休闲娱乐、财务管理、保险公益等多种服务的平台。
本文借鉴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以移动支付市场中市场份额最大的支付宝为例,以整合性技术接受模型为基础,结合感知风险、感知成本等相关理论,科学地分析支付宝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提出了研究模型和研究假设并进行了实证分析,揭示不同因素对支付宝支付使用意愿的影响程度。以期从消费者心理和行为角度为支付宝乃至其他移动支付企业发展提供一定建议。
文献回顾
(一)国外研究方面
Dahlberg等(2008)通过实证研究了影响消费者接受移动支付的6个主要因素。
Chen(2008)使用TAM模型和创新扩散理论,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有用性、易用性、感知风险对消费者手机进场支付的使用意愿呈现显著影响。Shin(2009)使用UTAUT模型并引入了安全和信任两个因素,发现安全、信任、态度对手机支付使用意愿影响程度较高。Lu(2009)在研究情境环境下消费者移动支付使用意愿的过程中,利用TAM模型并结合创新扩散理论,发现场景兼容性对消费者移动支付使用意愿影响最大。Hsu等(2011)引入了感知风险、感知成本以及主观态度和规范来研究移动支付使用意愿,研究发现感知有用性和主观规范对用户使用意愿的影响最大。Mallat(2007)通过研究,得出感知风险、感知成本、网络外部性、兼容性、复杂性等会影响消费者对移动支付的使用意愿。Schierz(2010)研究发现,兼容性、主观规范、感知有用性、感知风险、感知易用性对用户移动支付使用意愿的影响依次减小。Kim(2010)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是影响移动支付使用意愿最主要的因素。Yang(2011)等在针对用户移动支付行为的研究中,将研究对象分为潜在用户和既有用户,经过实证研究发现,个人特征、群体影响、主观规范对潜在用户移动支付使用意愿有重要影响;感知风险、兼容性和感知相对优势对于既有用户移动支付使用意愿影响最大。
(二)国内研究方面
周涛(2009)在研究消费者移动支付使用行为中,把消费者行为分为用户收益和用户损失两个方面,用户收益包括信任、安全、情境、损失,用户损失包括隐私风险和交易成本。叶全福(2011)在实证研究消费者手机支付使用意愿时,运用了整合信息接收模型,并引入了信任指标,研究结果表明,信任、绩效期望、努力期望正向显著影响消费者手机支付的使用意愿。綦晓燕(2011)通过研究消费者使用第三方支付手段对感知风险影响,发现消费者使用意愿与熟悉程度、心理状态、隐私保护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男性与女性第三方支付服务、隐私保护、心理状态存在显著性差异,女性对第三方支付的风险感知显著高于男性。陈建斌(2012)基于整合技术接受模型,引入社会文化和支付文化两个新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文化因素对用户尤其是年轻用户移动支付使用意愿有重要影响作用。滕佳东(2014)研究表明,网络外部性对消费者移动支付使用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周新发(2015)研究了移动支付中市场份额较大的微信支付,并在原有研究基础上引入了用户个人特征、社会评价和感知价值三个变量,经过实证研究发现,用户个人收入、感知便利性、用户创新性、用户信任度对用户微信支付的使用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用户年龄和感知风险对用户微信支付的使用意愿有显著负向影响。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文献回顾 2
(一)国外研究方面 2
(二)国内研究方面 2
(三)文献述评 3
二、研究假设与研究方法 3
(一)变量定义 3
(二)研究假设 3
(三)研究方法 4
1.研究方法 4
2.问卷设计 4
三、实证研究 4
(一)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4
1.样本基本信息统计分析 4
2.样本对支付宝的使用情况统计分析 5
3.样本对支付宝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的认知情况统计分析 6
(二)信度及效度分析 6
(三)回归分析 7
(四)研究结果 7
四、研究结论与建议 7
(一)研究结论 7
(二)管理建议 8
1.扩大服务范围,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 8
2.改进支付宝的用户体验,提高其易用性 8
3.加强安全防范,降低消费者感知风险 8
4.分阶段采取策略,利用媒介进行宣传推广 8
致谢 9
参考文献: 9
附录:调查问卷 10
移动支付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以支付宝为例
引言
用户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设备在交易过程中进行支付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新兴手段被称为移动支付。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等设备的大量普及使得人们在日常生活的各方面都已受到移动电子商务的影响,其中移动支付近年来受到了企业的大力追捧,也引发了学术界的讨论。我国网民总数在2016年12月再创新高,达到了7.31亿人,当年新增网民4299万人,同时互联网普及率达到了史无前例的53.2%,比去年提升2.9%。我国手机网民规模在2016年也达到了6.95亿,增长率连续三年超过10%。手机网民规模的快速增大也促进了移动支付的发展,数据显示,我国使用手机网上支付的用户达到4.69亿,年增长率达到31.2%,用户使用手机网上支付的比例达到67.5%。另有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到128146.1亿元,环比增长41.72%。伴随着我国提出“互联网+”等政策的大力支持,移动支付市场正在快速发展并渗入到各行各业之中。
支付宝是阿里集团重要的产品之一,自2004年独立运营以来,在移动支付领域快速发展,并于2014年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支付平台。目前支付宝的实名用户超过4.5亿,单日手机支付量超过4500万笔,并占据了我国移动支付市场54.10%的份额。支付宝已经融合了投资理财、交通出行、休闲娱乐、财务管理、保险公益等多种服务的平台。
本文借鉴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以移动支付市场中市场份额最大的支付宝为例,以整合性技术接受模型为基础,结合感知风险、感知成本等相关理论,科学地分析支付宝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提出了研究模型和研究假设并进行了实证分析,揭示不同因素对支付宝支付使用意愿的影响程度。以期从消费者心理和行为角度为支付宝乃至其他移动支付企业发展提供一定建议。
文献回顾
(一)国外研究方面
Dahlberg等(2008)通过实证研究了影响消费者接受移动支付的6个主要因素。
Chen(2008)使用TAM模型和创新扩散理论,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有用性、易用性、感知风险对消费者手机进场支付的使用意愿呈现显著影响。Shin(2009)使用UTAUT模型并引入了安全和信任两个因素,发现安全、信任、态度对手机支付使用意愿影响程度较高。Lu(2009)在研究情境环境下消费者移动支付使用意愿的过程中,利用TAM模型并结合创新扩散理论,发现场景兼容性对消费者移动支付使用意愿影响最大。Hsu等(2011)引入了感知风险、感知成本以及主观态度和规范来研究移动支付使用意愿,研究发现感知有用性和主观规范对用户使用意愿的影响最大。Mallat(2007)通过研究,得出感知风险、感知成本、网络外部性、兼容性、复杂性等会影响消费者对移动支付的使用意愿。Schierz(2010)研究发现,兼容性、主观规范、感知有用性、感知风险、感知易用性对用户移动支付使用意愿的影响依次减小。Kim(2010)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是影响移动支付使用意愿最主要的因素。Yang(2011)等在针对用户移动支付行为的研究中,将研究对象分为潜在用户和既有用户,经过实证研究发现,个人特征、群体影响、主观规范对潜在用户移动支付使用意愿有重要影响;感知风险、兼容性和感知相对优势对于既有用户移动支付使用意愿影响最大。
(二)国内研究方面
周涛(2009)在研究消费者移动支付使用行为中,把消费者行为分为用户收益和用户损失两个方面,用户收益包括信任、安全、情境、损失,用户损失包括隐私风险和交易成本。叶全福(2011)在实证研究消费者手机支付使用意愿时,运用了整合信息接收模型,并引入了信任指标,研究结果表明,信任、绩效期望、努力期望正向显著影响消费者手机支付的使用意愿。綦晓燕(2011)通过研究消费者使用第三方支付手段对感知风险影响,发现消费者使用意愿与熟悉程度、心理状态、隐私保护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男性与女性第三方支付服务、隐私保护、心理状态存在显著性差异,女性对第三方支付的风险感知显著高于男性。陈建斌(2012)基于整合技术接受模型,引入社会文化和支付文化两个新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文化因素对用户尤其是年轻用户移动支付使用意愿有重要影响作用。滕佳东(2014)研究表明,网络外部性对消费者移动支付使用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周新发(2015)研究了移动支付中市场份额较大的微信支付,并在原有研究基础上引入了用户个人特征、社会评价和感知价值三个变量,经过实证研究发现,用户个人收入、感知便利性、用户创新性、用户信任度对用户微信支付的使用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用户年龄和感知风险对用户微信支付的使用意愿有显著负向影响。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sgl/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