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背景下的户籍制度改革研究_兼以为例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背景下的户籍制度改革研究_兼以为例[20200415193138]
摘要
随着时代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差距日益明显,人口流动显著增加。同时随着大量的人口涌入,对本地的基本公共服务压力越来越大。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流动人口很难和本地人口享受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流动人口与本地人口的矛盾日益显现。
在时代发展的趋势之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势在必行。不断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更多的流动人口能够逐渐的同等的享受本地的基本公共服务,这样不但能够吸引流动人口在这里安稳的工作,有利于社会的稳定,而且能够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为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长久的保证。
户籍制度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流动人口能够享受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因此要不断的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那么户籍制度改革势在必行,通过有效的合理的户籍制度改革,使得流动人口逐渐的能够同等的享受基本公共服务。
本文主要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常熟户籍制度改革进行思考和研究。全文的框架主要是:首先介绍了本文写作的目的与意义;其次对外来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户籍制度改革相关研究理论进行了阐释;另外以常熟市为研究对象,搜集相关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最后主要是在调查研究基础上,提出对策和建议。
*查看完整论文请 +Q: 3 5 1 9 1 6 0 7 2
关键字:流动人口;公共服务;户籍;常熟
目 录
1.绪论 1
1.1问题的提出 1
1.2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
1.2.1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社会发展要求 1
1.2.2户籍制度的改革是当前改革的热点 1
1.2.3户籍制度改革有利于促进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2
1.2.4常熟市公共服务均等化背景下户籍制度改革研究的实证意义 2
1.3研究方法及思路 2
1.3.1研究方法 2
1.3.2研究路线 3
2 相关研究综述 4
2.1流动人口理论 4
2.2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 4
2.3户籍制度及改革相关理论 5
3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背景下的常熟户籍制度改革实证分析 7
3.1常熟市打破户籍制度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做法和成效 7
3.2常熟市户籍改革的动力 7
3.2.1上级政府的推动 7
3.2.2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8
3.2.3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8
3.3常熟市户籍改革的阻力 8
3.3.1制度阻力 9
3.3.2资金阻力 9
3.3.3利益阻力 9
4 相关对策和建议 11
4.1理念和要求 11
4.1.1核心:政府重视 11
4.1.2关键:制度保障 11
4.1.3原则:以人为本 11
4.2具体对策建议 11
4.2.1拆除制度壁垒 11
4.2.2加大资金投入 12
4.2.3打破利益僵局 12
4.2.4搭建流动人口公共服务信息平台 13
结束语 14
参考文献 15
致谢 16
1.绪论
1.1问题的提出
随着经济的发展,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均,差距日益显著。人口流动现象越来越频繁,更多的人奔向经济发达地区。同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均,各地的基本公共服务也就存在着差距,经济发达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比较完善,而经济欠发达的基本公共服务发展则相对落后。当前,享受什么样的基本公共服务很大程度上是由户籍所决定的。因此,流动人口想要享受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是相对比较困难的,因而要加强户籍制度改革,使更多的流动人口能够享受到当地的基本公共服务,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常熟市虽然只是县级市,但是流动人口的数量却基本与本地人口数量基本相当,外来人口为常熟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保证,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以及高素质人才,为常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但也对其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2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社会发展要求
我们正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社会就是人人平等,以人为本。流动人口享受不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要构建和谐社会,那么政府必须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社会发展的趋势的,基本公共服务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政府也在不断地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并向社会提供,其目的是为了让人们能够更好的享受基本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和谐。研究的目的是为了通过户籍制度有效合理的改革,打破户籍制度的限制,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研究的意义是,户籍制度改革使得流动人口渐渐的享受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同时户籍制度改革促进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1.2.2户籍制度的改革是当前改革的热点
近年来,户籍制度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并已在许多地区获得重大进展,并对促进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就业和流动人口融人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许多地方政府还把户籍制度改革作为推进当地城市化进程的一项重要政策措施,希望借此吸引外来人口在城市定居,以扩大当地的城市人口规模。但必须看到的是,尽管户籍制度改革为流动人口在流入地定居扫除了许多制度上的不合理障碍,并非所有流动人口都有在流人地定居的意愿和能力。
重庆、上海、北京等大城市都相继进行户籍制度改革,虽然现在还没有完全打破户籍制度的限制,但是已经取得一些成效。
1.2.3户籍制度改革有利于促进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户籍制度的改革能够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人人都有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权利,户籍制度限制了人们享受平等的基本公共服务。一般情况下,由于户籍制度的存在,本地人口享受的基本公共服务是优于外来人口的。因此,通过户籍制度的有效合理的改革,使得外来人口在达到一定标准的情况下,能够和本地人口享受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
现在,许多制度都是和户籍制度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比如没有北京户口,那么你就无法在北京参加高考。户籍制度改革,其实就是户籍制度的限制的一种打破,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本地人口和流动人口享受的基本公共服务是不一样的,而户籍制度改革就是对这种情况的一种打破。户籍制度改革通过市民卡积分等形式,使得流动人口能够渐渐的享受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
1.2.4常熟市公共服务均等化背景下户籍制度改革研究的实证意义
常熟市流动人口和本地人口数量基本相当,也就是说在常熟大约有一半的人是流动人口。常熟市户籍制度改革将对这些人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流动人口对于基本公共服务的需求和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想得到更多的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只有在政府的帮助下,他们才能够享受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
基本公共服务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基本公共服务能够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大多数流动人口对基本公共服务的需求都比较大,尤其是教育,医疗等。更加健全的基本公共服务能够提高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户籍制度改革是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一方面使得流动人口不用为基本公共服务发愁,从而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努力工作。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常熟市的经济发展,为常熟市经济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劳动力以及优秀的人才。
1.3研究方法及思路
1.3.1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文献研究法和访谈法。
(1)文献法是一种间接研究方法。许多专家学者都对中国户籍制度改革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通过查询户籍制度改革相关的文献资料,政府的相关政策,对户籍制度改革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些资料为本来提供理论依据。
(2)访谈法。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得到我们所需要的信息,通过对流动人口的访谈,可以得知他们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有没有得到保障。
1.3.2研究路线
本文的研究路线如下图所示,见图1-1
图1-1 研究路线图
2 相关研究综述
2.1流动人口理论
流动人口指离开户籍所地县、市或者市辖区工作、生活目异地居住成年育龄人员国外般称人口流动流动与迁移两种相似又有区别现象流动人口与迁移人口虽都进行空间位移迁移永久变更居住地意向指导下种活动;人口流动主要由农村流向城市由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由西部地区流向东部沿海地区;流动人口分流入人口和流出人口。流入人口指来该地区非户籍人口,流出人口指离开该地区其地方居住户籍人口。流动人口根据流动性分常住流动人口和短期流动人口。常住流动人口般指该地区居住较长段时间(5年) 。
摘要
随着时代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差距日益明显,人口流动显著增加。同时随着大量的人口涌入,对本地的基本公共服务压力越来越大。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流动人口很难和本地人口享受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流动人口与本地人口的矛盾日益显现。
在时代发展的趋势之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势在必行。不断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更多的流动人口能够逐渐的同等的享受本地的基本公共服务,这样不但能够吸引流动人口在这里安稳的工作,有利于社会的稳定,而且能够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为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长久的保证。
户籍制度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流动人口能够享受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因此要不断的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那么户籍制度改革势在必行,通过有效的合理的户籍制度改革,使得流动人口逐渐的能够同等的享受基本公共服务。
本文主要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常熟户籍制度改革进行思考和研究。全文的框架主要是:首先介绍了本文写作的目的与意义;其次对外来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户籍制度改革相关研究理论进行了阐释;另外以常熟市为研究对象,搜集相关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最后主要是在调查研究基础上,提出对策和建议。
*查看完整论文请 +Q: 3 5 1 9 1 6 0 7 2
关键字:流动人口;公共服务;户籍;常熟
目 录
1.绪论 1
1.1问题的提出 1
1.2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
1.2.1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社会发展要求 1
1.2.2户籍制度的改革是当前改革的热点 1
1.2.3户籍制度改革有利于促进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2
1.2.4常熟市公共服务均等化背景下户籍制度改革研究的实证意义 2
1.3研究方法及思路 2
1.3.1研究方法 2
1.3.2研究路线 3
2 相关研究综述 4
2.1流动人口理论 4
2.2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 4
2.3户籍制度及改革相关理论 5
3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背景下的常熟户籍制度改革实证分析 7
3.1常熟市打破户籍制度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做法和成效 7
3.2常熟市户籍改革的动力 7
3.2.1上级政府的推动 7
3.2.2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8
3.2.3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8
3.3常熟市户籍改革的阻力 8
3.3.1制度阻力 9
3.3.2资金阻力 9
3.3.3利益阻力 9
4 相关对策和建议 11
4.1理念和要求 11
4.1.1核心:政府重视 11
4.1.2关键:制度保障 11
4.1.3原则:以人为本 11
4.2具体对策建议 11
4.2.1拆除制度壁垒 11
4.2.2加大资金投入 12
4.2.3打破利益僵局 12
4.2.4搭建流动人口公共服务信息平台 13
结束语 14
参考文献 15
致谢 16
1.绪论
1.1问题的提出
随着经济的发展,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均,差距日益显著。人口流动现象越来越频繁,更多的人奔向经济发达地区。同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均,各地的基本公共服务也就存在着差距,经济发达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比较完善,而经济欠发达的基本公共服务发展则相对落后。当前,享受什么样的基本公共服务很大程度上是由户籍所决定的。因此,流动人口想要享受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是相对比较困难的,因而要加强户籍制度改革,使更多的流动人口能够享受到当地的基本公共服务,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常熟市虽然只是县级市,但是流动人口的数量却基本与本地人口数量基本相当,外来人口为常熟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保证,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以及高素质人才,为常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但也对其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2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社会发展要求
我们正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社会就是人人平等,以人为本。流动人口享受不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要构建和谐社会,那么政府必须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社会发展的趋势的,基本公共服务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政府也在不断地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并向社会提供,其目的是为了让人们能够更好的享受基本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和谐。研究的目的是为了通过户籍制度有效合理的改革,打破户籍制度的限制,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研究的意义是,户籍制度改革使得流动人口渐渐的享受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同时户籍制度改革促进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1.2.2户籍制度的改革是当前改革的热点
近年来,户籍制度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并已在许多地区获得重大进展,并对促进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就业和流动人口融人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许多地方政府还把户籍制度改革作为推进当地城市化进程的一项重要政策措施,希望借此吸引外来人口在城市定居,以扩大当地的城市人口规模。但必须看到的是,尽管户籍制度改革为流动人口在流入地定居扫除了许多制度上的不合理障碍,并非所有流动人口都有在流人地定居的意愿和能力。
重庆、上海、北京等大城市都相继进行户籍制度改革,虽然现在还没有完全打破户籍制度的限制,但是已经取得一些成效。
1.2.3户籍制度改革有利于促进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户籍制度的改革能够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人人都有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权利,户籍制度限制了人们享受平等的基本公共服务。一般情况下,由于户籍制度的存在,本地人口享受的基本公共服务是优于外来人口的。因此,通过户籍制度的有效合理的改革,使得外来人口在达到一定标准的情况下,能够和本地人口享受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
现在,许多制度都是和户籍制度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比如没有北京户口,那么你就无法在北京参加高考。户籍制度改革,其实就是户籍制度的限制的一种打破,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本地人口和流动人口享受的基本公共服务是不一样的,而户籍制度改革就是对这种情况的一种打破。户籍制度改革通过市民卡积分等形式,使得流动人口能够渐渐的享受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
1.2.4常熟市公共服务均等化背景下户籍制度改革研究的实证意义
常熟市流动人口和本地人口数量基本相当,也就是说在常熟大约有一半的人是流动人口。常熟市户籍制度改革将对这些人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流动人口对于基本公共服务的需求和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想得到更多的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只有在政府的帮助下,他们才能够享受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
基本公共服务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基本公共服务能够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大多数流动人口对基本公共服务的需求都比较大,尤其是教育,医疗等。更加健全的基本公共服务能够提高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户籍制度改革是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一方面使得流动人口不用为基本公共服务发愁,从而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努力工作。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常熟市的经济发展,为常熟市经济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劳动力以及优秀的人才。
1.3研究方法及思路
1.3.1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文献研究法和访谈法。
(1)文献法是一种间接研究方法。许多专家学者都对中国户籍制度改革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通过查询户籍制度改革相关的文献资料,政府的相关政策,对户籍制度改革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些资料为本来提供理论依据。
(2)访谈法。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得到我们所需要的信息,通过对流动人口的访谈,可以得知他们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有没有得到保障。
1.3.2研究路线
本文的研究路线如下图所示,见图1-1
图1-1 研究路线图
2 相关研究综述
2.1流动人口理论
流动人口指离开户籍所地县、市或者市辖区工作、生活目异地居住成年育龄人员国外般称人口流动流动与迁移两种相似又有区别现象流动人口与迁移人口虽都进行空间位移迁移永久变更居住地意向指导下种活动;人口流动主要由农村流向城市由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由西部地区流向东部沿海地区;流动人口分流入人口和流出人口。流入人口指来该地区非户籍人口,流出人口指离开该地区其地方居住户籍人口。流动人口根据流动性分常住流动人口和短期流动人口。常住流动人口般指该地区居住较长段时间(5年) 。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