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区治理的文化路径研究以沭阳县吴集镇吕圩社区传统节庆为例(附件)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的推动下,为了加速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农村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农村治理结构被重组,农村社区作为新的面貌登上历史舞台。伴随着新的改革体系不断的深入,农村社区建设路径创新愈加提上日程,文化路径作为新的治理工具发挥着其独有的功能。农村治理在现代化文化工具的引领下,需要多元主体的参与,而传统文化独有的文化底蕴,提升了社区居民的凝聚力和社区共同体意识,重建了农村社会结构,便捷有序的推动了农村社区治理。关键词 农村社区,社区治理,传统文化
目录
1 引言 1
1.1 研究原体 1
1.2 研究意义 1
1.2.1 直面社区问题根源,缓解激烈发展矛盾 1
1.2.2 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打造特色社区文化 2
1.2.3 发挥文化独有功能,协同三者长效治理 2
2 吕圩社区治理的概况 2
2.1 吕圩社区基本情况 2
2.2 传统节庆文化在吕圩社区治理中的成效 3
3 传统节庆文化在农村社区治理中的功能 6
3.1 增强农村社区居民凝聚力 6
3.2 提高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 7
3.3 营造良好的社区环境 7
3.4 优化农村社区治理的结构 8
4 农村社区治理中文化建设路径 8
4.1 宣传亭开设文化专栏,传统文化知识深入人心 8
4.2 以节庆文化为基底,打造特色节庆活动 9
4.3 落实文化设施建设,改善社区文化氛围 9
4.4 建立传统节庆文化网站,呼吁居民有序协同治理 9
4.5 借助大众传媒平台,提高农村社区文化认同 10
4.6 完善文化法制机制,确保文化治理长效 10
5 结论 11
致谢 12
参 考 文 献 13
农村社区治理文化路径调查问卷以吕圩社区传统节庆为例 15
1 引言
研究原体
自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截止到目前已经有十余年,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也更加规范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成熟,农村社区也作为全新的社会结构模式进入人民群众视野。
何谓社区?在《社区与社会》一书中,滕尼斯提出可以运用“共同体”一词来形容社区,并严格区分了社区与社会的不同,他强调社区是建立在自然的基础上人们之间相互信任、帮助的一种社会关系,直指社区本质上是社区居民自愿形成的一种利益关系。盖尔平也曾在《一个农业社区的社会解剖》中指出,社区是以一个交易中心来划分范围的,而社区居民是在特定的范围内进行其交往活动。而在我的查阅资料及理解下,我将本文探讨的社区定义为“以共同精神体系为支撑,聚集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为纽带,衔有相同的利益目标的生活共同体。”
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建设逐渐被提上日程,在各地方政府的统一规划下,原有农村结构解体,一群拥有着同样精神层面、共同信仰、同等利益的社会群体聚集在一起,成为农村社区的共同建设者。不同于过去的自然村落,农村社区关注通过高效整合社会资源,完善公共服务,打造多元文化主体参与社区治理的结构模式。
研究意义
新农村的建设是随着近年来国家战略改革下提出的重要举措,这项政策,是基于我国现代发展速度,依据农村社会实际情况,满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时代需求。农村社区在经历经济治理、政治治理后逐渐转向以文化治理为中心,农村社区的文化途径调研研究,意义主要有三:
1.2.1 直面社区问题根源,缓解激烈发展矛盾
相较于西方国家的农村发展,我国的城乡现代化表现为“晚发外生型” 模式,在西方国家的提前政策实施下,我们作为追赶者,有些过于求成,而在这种急速并没有任何实践基础的过程中,在社区文化的缺失下,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严重影响了我国城镇一体化的进度。对于农村社区的文化调查研究,就是要求在了解农村社区的实际情况下,以文化“由表及里,以浅入深”的特性来对社区结构进行优化,在社区居民参与自治的协助下,把社区发展矛盾摆在首位,从根本解决问题。
1.2.2 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打造特色社区文化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为了营造和谐的社区氛围,只有通过文化不断地渗入,提高社区居民思想素养,培育当代核心价值观。以文化传播、文化渗入、文化增生的过程发展社区文化认同,走出富有我国特色的文化社区之路。
1.2.3 发挥文化独有功能,协同三者长效治理
在创新农村社会治理的过程中,农村社区文化在凝聚村民力量、增加村民的认同感、提升居民参与融入度和构建社区共同体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文化途径的探索,不仅仅意味着只着重于文化治理的一个层面,文化工具的探索,也是为了构建政府、市场、社会三者协作治理框架的主要铺垫。
2 吕圩社区治理的概况
2.1 吕圩社区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对象选定的社区位于吴集镇,吴集镇坐落在江苏省沭阳县东北部,位于连云港与宿迁、沭阳、灌云与灌南交界处,管辖11个行政村落,人口4.32万人,镇域面积为72.41平方公里。吴集镇将西桥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起点,该村位于324省道北侧,交通便利。西桥村原来的住宅布局较为松散、生活环境非常恶劣。吴集镇乡镇府前期将西桥村布局结构进行重新规划,改建成顺应国家发展要求的社会共同体,并把该社区定名为“吕圩社区”。该社区人口4627人,占地面积2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由沭阳东都设计院设计,总体建筑体现高品位、实用型和别墅式的风格,并将完善小型超市、公厕和卫生室等公用配套设施。建成后,可安置958户居住,退居返耕面积达92亩。
2007年以来,吴集镇为了弘扬民族精神和历史文化,尽快实现以文兴商和以商促文的目标,以社区建设作为突破点,力争全新打造新风向。吕圩镇作为镇里第一批发展的社区,计划投资近百万,开发新建了状元府、状元街及大型农贸市场,建筑目标定位为四位一体、文商并存、精雅别致、古色古香,既展现传统风格,又充满时代气息,集贸易、休闲、居住、娱乐为一体的现代化建筑群体。
目录
1 引言 1
1.1 研究原体 1
1.2 研究意义 1
1.2.1 直面社区问题根源,缓解激烈发展矛盾 1
1.2.2 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打造特色社区文化 2
1.2.3 发挥文化独有功能,协同三者长效治理 2
2 吕圩社区治理的概况 2
2.1 吕圩社区基本情况 2
2.2 传统节庆文化在吕圩社区治理中的成效 3
3 传统节庆文化在农村社区治理中的功能 6
3.1 增强农村社区居民凝聚力 6
3.2 提高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 7
3.3 营造良好的社区环境 7
3.4 优化农村社区治理的结构 8
4 农村社区治理中文化建设路径 8
4.1 宣传亭开设文化专栏,传统文化知识深入人心 8
4.2 以节庆文化为基底,打造特色节庆活动 9
4.3 落实文化设施建设,改善社区文化氛围 9
4.4 建立传统节庆文化网站,呼吁居民有序协同治理 9
4.5 借助大众传媒平台,提高农村社区文化认同 10
4.6 完善文化法制机制,确保文化治理长效 10
5 结论 11
致谢 12
参 考 文 献 13
农村社区治理文化路径调查问卷以吕圩社区传统节庆为例 15
1 引言
研究原体
自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截止到目前已经有十余年,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也更加规范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成熟,农村社区也作为全新的社会结构模式进入人民群众视野。
何谓社区?在《社区与社会》一书中,滕尼斯提出可以运用“共同体”一词来形容社区,并严格区分了社区与社会的不同,他强调社区是建立在自然的基础上人们之间相互信任、帮助的一种社会关系,直指社区本质上是社区居民自愿形成的一种利益关系。盖尔平也曾在《一个农业社区的社会解剖》中指出,社区是以一个交易中心来划分范围的,而社区居民是在特定的范围内进行其交往活动。而在我的查阅资料及理解下,我将本文探讨的社区定义为“以共同精神体系为支撑,聚集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为纽带,衔有相同的利益目标的生活共同体。”
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建设逐渐被提上日程,在各地方政府的统一规划下,原有农村结构解体,一群拥有着同样精神层面、共同信仰、同等利益的社会群体聚集在一起,成为农村社区的共同建设者。不同于过去的自然村落,农村社区关注通过高效整合社会资源,完善公共服务,打造多元文化主体参与社区治理的结构模式。
研究意义
新农村的建设是随着近年来国家战略改革下提出的重要举措,这项政策,是基于我国现代发展速度,依据农村社会实际情况,满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时代需求。农村社区在经历经济治理、政治治理后逐渐转向以文化治理为中心,农村社区的文化途径调研研究,意义主要有三:
1.2.1 直面社区问题根源,缓解激烈发展矛盾
相较于西方国家的农村发展,我国的城乡现代化表现为“晚发外生型” 模式,在西方国家的提前政策实施下,我们作为追赶者,有些过于求成,而在这种急速并没有任何实践基础的过程中,在社区文化的缺失下,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严重影响了我国城镇一体化的进度。对于农村社区的文化调查研究,就是要求在了解农村社区的实际情况下,以文化“由表及里,以浅入深”的特性来对社区结构进行优化,在社区居民参与自治的协助下,把社区发展矛盾摆在首位,从根本解决问题。
1.2.2 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打造特色社区文化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为了营造和谐的社区氛围,只有通过文化不断地渗入,提高社区居民思想素养,培育当代核心价值观。以文化传播、文化渗入、文化增生的过程发展社区文化认同,走出富有我国特色的文化社区之路。
1.2.3 发挥文化独有功能,协同三者长效治理
在创新农村社会治理的过程中,农村社区文化在凝聚村民力量、增加村民的认同感、提升居民参与融入度和构建社区共同体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文化途径的探索,不仅仅意味着只着重于文化治理的一个层面,文化工具的探索,也是为了构建政府、市场、社会三者协作治理框架的主要铺垫。
2 吕圩社区治理的概况
2.1 吕圩社区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对象选定的社区位于吴集镇,吴集镇坐落在江苏省沭阳县东北部,位于连云港与宿迁、沭阳、灌云与灌南交界处,管辖11个行政村落,人口4.32万人,镇域面积为72.41平方公里。吴集镇将西桥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起点,该村位于324省道北侧,交通便利。西桥村原来的住宅布局较为松散、生活环境非常恶劣。吴集镇乡镇府前期将西桥村布局结构进行重新规划,改建成顺应国家发展要求的社会共同体,并把该社区定名为“吕圩社区”。该社区人口4627人,占地面积2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由沭阳东都设计院设计,总体建筑体现高品位、实用型和别墅式的风格,并将完善小型超市、公厕和卫生室等公用配套设施。建成后,可安置958户居住,退居返耕面积达92亩。
2007年以来,吴集镇为了弘扬民族精神和历史文化,尽快实现以文兴商和以商促文的目标,以社区建设作为突破点,力争全新打造新风向。吕圩镇作为镇里第一批发展的社区,计划投资近百万,开发新建了状元府、状元街及大型农贸市场,建筑目标定位为四位一体、文商并存、精雅别致、古色古香,既展现传统风格,又充满时代气息,集贸易、休闲、居住、娱乐为一体的现代化建筑群体。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