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预算绩效管理(附件)
摘 要预算绩效管理是政府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内容。2015年1月1日,新预算法以法律形式明确了公共财政预算收支中的绩效管理要求,正式实施,预算体制由传统预算向绩效预算转型,为我国预算绩效奠定了坚实的法律理论基础,预算制度改革的框架确立。建立透明预算制度、完善政府预算体系、改进年度预算控制方式、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加强预算执行管理、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和全面规范税收优惠政策是重中之重,预算绩效管理全过程贯穿于上述改革中。如何制定出一套完整的完全符合我国国情的地方政府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方式就变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美国和英国绩效预算的开展情况进行归纳总结,简单论述了国外绩效预算的发展史及其理论内涵,然后在借鉴国外先进做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地方政府预算绩效管理的发展实际,针对性对以后的发展完善提出思路措施,为更好的全面的提高预算绩效管理水平。最后,论文以济宁市为实例论证,从绩效的有关探索、问题分析、路径选择三方面全面详细分析了济宁市预算绩效现状及未来发展前景。实践证明,想要深入推进地方政府预算绩效管理应该完善预算管理法制体系,同时完善预算绩效管理目标以及做好预算绩效管理监控,并提高预算绩效管理评价。
目 录
一、前言 1
(一) 研究背景 1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
二、预算绩效管理概述 3
(一)预算绩效管理 3
(二)预算绩效管理理论依据 3
三、我国地方政府预算绩效管理发展历程 4
(一)我国地方政府改革预算绩效管理的成就 4
(二)我国地方政府预算绩效管理面临的挑战 5
四、英美两国的预算绩效管理与实践 6
(一)美国政府的预算绩效管理实践 6
(二)英国政府的预算绩效管理实践 6
(三)对我国政府预算绩效管理的启示 7
五、地方政府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案例分析——以山东省济宁市为例 8
(一)济宁市政府有关预算绩效管理的探索 8
(二)济宁市政府预算绩效管理的问题分析 8
(三)完善济宁市政府预算绩效管理的路径选择 9
结 语 11
参考文献 12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致 谢 13
一、前言
研究背景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对预算制度作了重要部署,为下一步改革指明方向。预算绩效管理是政府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必然要求,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措施,是完善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项目。近年来,我国预算绩效管理建设虽然取得了巨大进步,但目前中国的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尚未成熟,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是非常必要紧迫的,各市、县级政府需要通过充分提高支出效率,对经济效益和公平性逐步加强,为保障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政府预算绩效管理进行研究。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预算绩效的产生一般与其特定的背景是分不开的。国外权利制衡等多样化的政治监督制度,人们文化上的信仰,注重用法律形式确立和推动改革的传统,这些都为预算绩效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所以国外,在绩效预算的基本涵义上,对于绩效评价方法和改革过程等方面,很早就开展了政府预算绩效的实践和评价,为改革树立了标杆。1993年,美国专门为强调预算绩效的改革,出台了《政府绩效与结果法案》。该法案的改革开始于预算的“计划”功能,最终的目标是通过绩效数据影响整个预算过程进而有益于预算决策。《绩效法案》并没有强制要求立即实施,先试点再进一步推行,这是促进《绩效法案》得以成功实施的关键之一。波波维奇(2002)和基利(2002)重点研究了绩效评价对于提高公共部门管理效率的意义。有关国外绩效评价方法的相关文献很多,所以可以看出国外学者对此问题的关注度较高。
我国政府的预算绩效管理起步较晚,21 世纪以后,相关理论逐渐丰富,尤其近几年,颁布国家政策,进行试点工作,逐渐加强对此方面的重视。白运朋(2013)注意到了我国浦东新区,它结合本地情况釆取“积极试点,分步实施,逐步推进”的办法。把改革的重点放在以项目支出的绩效评价上;拓展评价范围,不断积累数据,逐步形成了适合不同支出领域的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奠定了下一步绩效预算改革的基础。国内学者纷纷贡献自己的力量,对我国地方政府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展开研究。牛美丽(2012)在了解了中国过去十年推行的各具特色的绩效预算改革的基础上。进而总结了改革所呈现的特征以及存在的改革问题,最后指出开展绩效预算需要五个基础条件。通过对相关成果和实践经验,围绕着国内政府预算绩效管理存在问题,如何对预算绩效管理进行改革,建立完善政府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等进行了探索。
二、预算绩效管理概述
(一)预算绩效管理
预算绩效管理主要是指政府合理分配预算资金,可以更好的发挥预算资金的作用,同时对项目产出的效果进行评价。预算绩效管理的基本思想可以说是以注重最终结果为导向,最后产生的效益和得到的结果是使绩效的指示作用得到真正的发挥。所谓预算管理就是一种管理行为,所谓绩效管理则是以绩效为导向和核心进行的,简单来说,预算绩效管理是预算和绩效结合作为公共管理手段的产物。详细来讲,预算绩效管理是把绩效理念融合在预算的过程中,运用绩效对预算的编制、执行、监督进行评价,得出相应的结果,对下一年的预算安排形成参考,同时不断优化绩效目标,达到使得经济社会效益提高的目的。
(二)预算绩效管理理论依据
一来自于公共产品理论,政府所提供的公共产品来自于财政收入和税收,作为纳说人,自然而然要关注提供的产品是否物有所值,就此产生了政府绩效与预算管理绩效;二来自于新公共管理理论,其核心理念是以市场为导向,引入竞争,使得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提高,塑造政府与公众的关系。把预算的重点从投入转入到产出,注重结果和效益,预算控制机制更加重视绩效的衡量和评价。绩效预算围绕着结果来编制预算,而预算绩效则是对预算产出的结果进行评价,在预算的基础上关注绩效。
三、我国地方政府预算绩效管理发展历程
(一)我国地方政府改革预算绩效管理的成就
我国地方政府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模式不同,但取得的很多成效还是值得赞同。
1.预算绩效目标层面
绩效目标是计划预期达到的产出,对资金的使用效益有着关键的影响,许多省市加快对此改革的步伐,取得不错的成绩,有的省市已经达到了省级专项资金绩效目标的全覆盖,领域涉及广泛。
(1)山东:在绩效目标管理方面,全部实行绩效目标管理的项目包括从 2013 年起投资发展资金的财政拨款超过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各部门申报预算时,对需求进行了科学推测,进一步明确绩效目标,在2015年绩效目标与部门管理的有效结合已经实现。初步统计,2015 年山东省实行绩效目标管理的项目资金达 690 亿元,约占省级财政资金的 40%,各市县改革顺利推行。
(2)江苏:2016年已经实现了省级专项资金绩效目标的全覆盖,2017年度,江苏省专项资金的绩效目标经过编制和审核已经完成并全部确认下达。专项资金预算绩效目标广泛涉及到经济、社会、民生、环保领域,达到65个省级部门,大致1200亿元资金纳入到绩效目标管理。
2.预算绩效评价开展层面
目 录
一、前言 1
(一) 研究背景 1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
二、预算绩效管理概述 3
(一)预算绩效管理 3
(二)预算绩效管理理论依据 3
三、我国地方政府预算绩效管理发展历程 4
(一)我国地方政府改革预算绩效管理的成就 4
(二)我国地方政府预算绩效管理面临的挑战 5
四、英美两国的预算绩效管理与实践 6
(一)美国政府的预算绩效管理实践 6
(二)英国政府的预算绩效管理实践 6
(三)对我国政府预算绩效管理的启示 7
五、地方政府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案例分析——以山东省济宁市为例 8
(一)济宁市政府有关预算绩效管理的探索 8
(二)济宁市政府预算绩效管理的问题分析 8
(三)完善济宁市政府预算绩效管理的路径选择 9
结 语 11
参考文献 12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致 谢 13
一、前言
研究背景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对预算制度作了重要部署,为下一步改革指明方向。预算绩效管理是政府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必然要求,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措施,是完善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项目。近年来,我国预算绩效管理建设虽然取得了巨大进步,但目前中国的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尚未成熟,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是非常必要紧迫的,各市、县级政府需要通过充分提高支出效率,对经济效益和公平性逐步加强,为保障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政府预算绩效管理进行研究。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预算绩效的产生一般与其特定的背景是分不开的。国外权利制衡等多样化的政治监督制度,人们文化上的信仰,注重用法律形式确立和推动改革的传统,这些都为预算绩效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所以国外,在绩效预算的基本涵义上,对于绩效评价方法和改革过程等方面,很早就开展了政府预算绩效的实践和评价,为改革树立了标杆。1993年,美国专门为强调预算绩效的改革,出台了《政府绩效与结果法案》。该法案的改革开始于预算的“计划”功能,最终的目标是通过绩效数据影响整个预算过程进而有益于预算决策。《绩效法案》并没有强制要求立即实施,先试点再进一步推行,这是促进《绩效法案》得以成功实施的关键之一。波波维奇(2002)和基利(2002)重点研究了绩效评价对于提高公共部门管理效率的意义。有关国外绩效评价方法的相关文献很多,所以可以看出国外学者对此问题的关注度较高。
我国政府的预算绩效管理起步较晚,21 世纪以后,相关理论逐渐丰富,尤其近几年,颁布国家政策,进行试点工作,逐渐加强对此方面的重视。白运朋(2013)注意到了我国浦东新区,它结合本地情况釆取“积极试点,分步实施,逐步推进”的办法。把改革的重点放在以项目支出的绩效评价上;拓展评价范围,不断积累数据,逐步形成了适合不同支出领域的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奠定了下一步绩效预算改革的基础。国内学者纷纷贡献自己的力量,对我国地方政府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展开研究。牛美丽(2012)在了解了中国过去十年推行的各具特色的绩效预算改革的基础上。进而总结了改革所呈现的特征以及存在的改革问题,最后指出开展绩效预算需要五个基础条件。通过对相关成果和实践经验,围绕着国内政府预算绩效管理存在问题,如何对预算绩效管理进行改革,建立完善政府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等进行了探索。
二、预算绩效管理概述
(一)预算绩效管理
预算绩效管理主要是指政府合理分配预算资金,可以更好的发挥预算资金的作用,同时对项目产出的效果进行评价。预算绩效管理的基本思想可以说是以注重最终结果为导向,最后产生的效益和得到的结果是使绩效的指示作用得到真正的发挥。所谓预算管理就是一种管理行为,所谓绩效管理则是以绩效为导向和核心进行的,简单来说,预算绩效管理是预算和绩效结合作为公共管理手段的产物。详细来讲,预算绩效管理是把绩效理念融合在预算的过程中,运用绩效对预算的编制、执行、监督进行评价,得出相应的结果,对下一年的预算安排形成参考,同时不断优化绩效目标,达到使得经济社会效益提高的目的。
(二)预算绩效管理理论依据
一来自于公共产品理论,政府所提供的公共产品来自于财政收入和税收,作为纳说人,自然而然要关注提供的产品是否物有所值,就此产生了政府绩效与预算管理绩效;二来自于新公共管理理论,其核心理念是以市场为导向,引入竞争,使得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提高,塑造政府与公众的关系。把预算的重点从投入转入到产出,注重结果和效益,预算控制机制更加重视绩效的衡量和评价。绩效预算围绕着结果来编制预算,而预算绩效则是对预算产出的结果进行评价,在预算的基础上关注绩效。
三、我国地方政府预算绩效管理发展历程
(一)我国地方政府改革预算绩效管理的成就
我国地方政府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模式不同,但取得的很多成效还是值得赞同。
1.预算绩效目标层面
绩效目标是计划预期达到的产出,对资金的使用效益有着关键的影响,许多省市加快对此改革的步伐,取得不错的成绩,有的省市已经达到了省级专项资金绩效目标的全覆盖,领域涉及广泛。
(1)山东:在绩效目标管理方面,全部实行绩效目标管理的项目包括从 2013 年起投资发展资金的财政拨款超过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各部门申报预算时,对需求进行了科学推测,进一步明确绩效目标,在2015年绩效目标与部门管理的有效结合已经实现。初步统计,2015 年山东省实行绩效目标管理的项目资金达 690 亿元,约占省级财政资金的 40%,各市县改革顺利推行。
(2)江苏:2016年已经实现了省级专项资金绩效目标的全覆盖,2017年度,江苏省专项资金的绩效目标经过编制和审核已经完成并全部确认下达。专项资金预算绩效目标广泛涉及到经济、社会、民生、环保领域,达到65个省级部门,大致1200亿元资金纳入到绩效目标管理。
2.预算绩效评价开展层面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4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