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结构的多维度分析及其与营运能力的相互作用研究(附件)
摘 要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融资问题已经成为各个企业不可避免的话题,因为它关系到企业的经营决策,同时也对公司的长远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与西方融资结构不同,我国上市公司在融资结构上存在行业、区域和所有制上的差异,本文以行业、区域和所有制三个方面为研究方向,对中国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的特征行了深度分析,经过分析发现,得出中国上市公司的融资顺序在不同行业、不同区域、不同所有制下会有不同的特征。 不同行业、区域、所有制上市公司因资产性质以及政策支持等区别也显示出不同的融资结构。同时本文利用平行数据及线性回归分析模型实证探究上市公司融资结构与营运能力的相互作用,为推动企业融资结构的发展与变革提出合理化建议。
目录
一、 前言 1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2
二、文献综述 3
(一)国外文献综述 3
(二)国内文献综述 3
三、融资结构特征分析 4
(一)融资结构的行业特征 4
(二)融资结构的区域特征 5
(三)融资结构的所有制特征 6
四、融资结构与营运能力的相互作用 8
(一)融资结构与营运能力之间关系的理论阐述 8
(二)融资结构与营运能力的实证分析 9
五、优化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建议 10
结论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前言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研究背景
莫迪利安尼.和莫顿米勒(1958)曾做过一个假设,即在一个理想的资本市场中,他们证明了企业选择债务融资还是权益融资对公司价值和资本成本并没有实质性的影响,这就是著名的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的基石MM定理。然而,在现实中,融资方式很显然与公司价值和筹资成本有很大关系。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企业选择的融资结构从侧面反映了企业的内部信息。而结合契约理论来看,资本结构决定于融资结构,但投资者投资的最终结果仍然是资本结构,因此,企业治理结构才会受此影响。在众多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上,现代企业融资结构的研究才会迅速发展。
国内外对于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研究层出不穷,但过去几年并不是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以发展中国家为研究对象,前几年的相关研究几乎都是针对西方国家,而且这些研究数据存在一定的缺点,即缺乏截面变化,所以往往会导致统计分析偏差的结果出现,因此,这些研究对于我国而言只有借鉴意义。
中国证券市场在过去的十年里发展迅速,中国的上市公司也逐渐增多。近几年来,许多上市公司业绩不好,证券市场上出现了种种不良现象,有些公司不惜代价伪造利润来达到融资目的。由此,社会各界开始关注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在我国,上市公司偏向于股权融资已是普遍现象,即使银行贷款利率已经很低,大部分企业对债券融资与银行贷款仍不太感兴趣。为什么会出现大多数企业偏向于股权融资的现象呢?我国融资结构不合理之处在哪?债权融资难道真的不如股权融资吗?如何根据企业自身经营特点选择适合本企业发展的融资结构呢?以上问题的提出,使我对中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做出了进一步研究。
2.研究意义
中国是人口大国,更是经济大国,因此中国的资本市场拥有更大的研究空间,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潜力也是不可估计的。不管是国外的经济学家,还是国内的经济市场研究人员都对我国的融资结构研究做出了一定的贡献,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我们再来对融资结构进行更加细致的解剖。中国资本市场并不成熟,当上市公司决策时仍会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尽管许多企业已经摆脱了这种影响,但想要全面改变整个市场的决策方向,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针对融资结构、融资行为这一类议题,还有很多问题等待我们去解决。近些年来,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迅速,当下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上市,也有越来越多企业想要通过发行股票来筹集资金。那么,在今后的资本市场上,企业的融资结构如何分配才能加速自身发展?这是我们今后急需研究的问题。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内容
本文第一章为引言,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方法与内容;第二章为文献综述,即国内外针对融资结构的研究综述;第三章主要写我国上市公司分别在行业、区域、所有制三个方面的结构特征。同时,就不同维度融资结构的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得出相应结论;第四章主要是通过创建线性回归分析模型对融资结构与营运能力之间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并得出相应结论;第五章针对第三章和第四章分析的结果提出可行性建议;最后是结论部分,总结不同行业、区域、所有制的融资结构特征以及融资结构与营运能力的关系。
2.研究方法
本文在最初构思时,首先以融资结构理论为基础,选取研究融资结构以及营运能力的相关指标。在经过分析与对比后,将最终需要的指标确定下来。通过中国股票市场研究(CAMAR)数据库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网站查找数据,由于得到的原始数据数目较多且缺乏显著性,因此对数据进行了进一步计算和整理,才得到了相关指标。
本文在针对行业、区域、所有制三个维度融资结构的研究过程中,需要采用不同的数据,为了提高分析结果的显著性,在整理数据的同时把相关的表格制成图表,纵向分析不同研究角度融资结构的特征。最后,在对融资结构与营运能力的相互作用研究上,应用线性回归分析模型,对二者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得出可靠结论。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综述
公司资本结构是对股权融资偏好实质的一个系统的深入的描述。西方传统理论提出普通股、优先股和债务是公司长久性融资的,它们三者共同组成的融资方式的组合或占据的比例,就是公司的资本结构。权益与债务之间的比例关系能够体现出出一个公司的基本结构。西方经济学可以分成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不成熟,不完整的早期资本结构理论。美国经济学家大卫杜兰特最早开始研究并总结出早期融资结构理论的三大类型。但他们没有得到发展的原因是缺乏科学统计和数学推倒。
第二阶段是比较成熟的传统资本结构理论。由此产生了MM定理,为研究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的提供新的领域。
所以我们从理论中可以得出一个这样结论:如果企业的全部用于债务融资,那么这个企业的成本便会降到最低。很明显这个结论违背显示实际,这个理论的局限性很大,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破产成本理论。
破产成本理论指出,一个公司的债务融资程度越高,那么这个公司破产的可能性会越大,企业的盈利风险也会随之越来越大。也就是说,企业负债率越多越容易破产,企业价值也就越低。企业想实现最理想的资本结构,应需做到,保证在当前条件下企业破产边际成本相等税收边际利益,这个时候最大的企业价值。
第三阶段是成熟的,完整的现代资本理论。由此出现了啄食顺序理论。企业使用内部的资金;企业的股利政策保持稳定不变化;企业避免发行新股。迈基里夫和迈基里夫(1984)提出了新优序融资理论,并创建了MM 模型,通过研究发现不对称信息能够影响企业资本结构。新优序融资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和啄食顺序理论等共同形成了企业投资结构理论体系,对公司选择融资结构和方式具有重要作用。企业可以通过一定程度的偿还债务,债务融资和和避免公司破产的压力进而达到激励经营者的目的。债务融资在市场上发挥着无法替代的作用,这些融资理论为企业制定自身融资结构提供了重大的参考价值。
(二)国内文献综述
国内也有很多学者对融资结构有比较深入的研究:
目录
一、 前言 1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2
二、文献综述 3
(一)国外文献综述 3
(二)国内文献综述 3
三、融资结构特征分析 4
(一)融资结构的行业特征 4
(二)融资结构的区域特征 5
(三)融资结构的所有制特征 6
四、融资结构与营运能力的相互作用 8
(一)融资结构与营运能力之间关系的理论阐述 8
(二)融资结构与营运能力的实证分析 9
五、优化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建议 10
结论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前言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研究背景
莫迪利安尼.和莫顿米勒(1958)曾做过一个假设,即在一个理想的资本市场中,他们证明了企业选择债务融资还是权益融资对公司价值和资本成本并没有实质性的影响,这就是著名的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的基石MM定理。然而,在现实中,融资方式很显然与公司价值和筹资成本有很大关系。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企业选择的融资结构从侧面反映了企业的内部信息。而结合契约理论来看,资本结构决定于融资结构,但投资者投资的最终结果仍然是资本结构,因此,企业治理结构才会受此影响。在众多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上,现代企业融资结构的研究才会迅速发展。
国内外对于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研究层出不穷,但过去几年并不是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以发展中国家为研究对象,前几年的相关研究几乎都是针对西方国家,而且这些研究数据存在一定的缺点,即缺乏截面变化,所以往往会导致统计分析偏差的结果出现,因此,这些研究对于我国而言只有借鉴意义。
中国证券市场在过去的十年里发展迅速,中国的上市公司也逐渐增多。近几年来,许多上市公司业绩不好,证券市场上出现了种种不良现象,有些公司不惜代价伪造利润来达到融资目的。由此,社会各界开始关注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在我国,上市公司偏向于股权融资已是普遍现象,即使银行贷款利率已经很低,大部分企业对债券融资与银行贷款仍不太感兴趣。为什么会出现大多数企业偏向于股权融资的现象呢?我国融资结构不合理之处在哪?债权融资难道真的不如股权融资吗?如何根据企业自身经营特点选择适合本企业发展的融资结构呢?以上问题的提出,使我对中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做出了进一步研究。
2.研究意义
中国是人口大国,更是经济大国,因此中国的资本市场拥有更大的研究空间,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潜力也是不可估计的。不管是国外的经济学家,还是国内的经济市场研究人员都对我国的融资结构研究做出了一定的贡献,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我们再来对融资结构进行更加细致的解剖。中国资本市场并不成熟,当上市公司决策时仍会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尽管许多企业已经摆脱了这种影响,但想要全面改变整个市场的决策方向,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针对融资结构、融资行为这一类议题,还有很多问题等待我们去解决。近些年来,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迅速,当下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上市,也有越来越多企业想要通过发行股票来筹集资金。那么,在今后的资本市场上,企业的融资结构如何分配才能加速自身发展?这是我们今后急需研究的问题。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内容
本文第一章为引言,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方法与内容;第二章为文献综述,即国内外针对融资结构的研究综述;第三章主要写我国上市公司分别在行业、区域、所有制三个方面的结构特征。同时,就不同维度融资结构的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得出相应结论;第四章主要是通过创建线性回归分析模型对融资结构与营运能力之间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并得出相应结论;第五章针对第三章和第四章分析的结果提出可行性建议;最后是结论部分,总结不同行业、区域、所有制的融资结构特征以及融资结构与营运能力的关系。
2.研究方法
本文在最初构思时,首先以融资结构理论为基础,选取研究融资结构以及营运能力的相关指标。在经过分析与对比后,将最终需要的指标确定下来。通过中国股票市场研究(CAMAR)数据库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网站查找数据,由于得到的原始数据数目较多且缺乏显著性,因此对数据进行了进一步计算和整理,才得到了相关指标。
本文在针对行业、区域、所有制三个维度融资结构的研究过程中,需要采用不同的数据,为了提高分析结果的显著性,在整理数据的同时把相关的表格制成图表,纵向分析不同研究角度融资结构的特征。最后,在对融资结构与营运能力的相互作用研究上,应用线性回归分析模型,对二者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得出可靠结论。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综述
公司资本结构是对股权融资偏好实质的一个系统的深入的描述。西方传统理论提出普通股、优先股和债务是公司长久性融资的,它们三者共同组成的融资方式的组合或占据的比例,就是公司的资本结构。权益与债务之间的比例关系能够体现出出一个公司的基本结构。西方经济学可以分成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不成熟,不完整的早期资本结构理论。美国经济学家大卫杜兰特最早开始研究并总结出早期融资结构理论的三大类型。但他们没有得到发展的原因是缺乏科学统计和数学推倒。
第二阶段是比较成熟的传统资本结构理论。由此产生了MM定理,为研究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的提供新的领域。
所以我们从理论中可以得出一个这样结论:如果企业的全部用于债务融资,那么这个企业的成本便会降到最低。很明显这个结论违背显示实际,这个理论的局限性很大,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破产成本理论。
破产成本理论指出,一个公司的债务融资程度越高,那么这个公司破产的可能性会越大,企业的盈利风险也会随之越来越大。也就是说,企业负债率越多越容易破产,企业价值也就越低。企业想实现最理想的资本结构,应需做到,保证在当前条件下企业破产边际成本相等税收边际利益,这个时候最大的企业价值。
第三阶段是成熟的,完整的现代资本理论。由此出现了啄食顺序理论。企业使用内部的资金;企业的股利政策保持稳定不变化;企业避免发行新股。迈基里夫和迈基里夫(1984)提出了新优序融资理论,并创建了MM 模型,通过研究发现不对称信息能够影响企业资本结构。新优序融资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和啄食顺序理论等共同形成了企业投资结构理论体系,对公司选择融资结构和方式具有重要作用。企业可以通过一定程度的偿还债务,债务融资和和避免公司破产的压力进而达到激励经营者的目的。债务融资在市场上发挥着无法替代的作用,这些融资理论为企业制定自身融资结构提供了重大的参考价值。
(二)国内文献综述
国内也有很多学者对融资结构有比较深入的研究: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4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