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集团公司的融资问题与对策(附件)

摘 要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国家对中小企业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中小企业逐渐得到了越来越快的发展,由于中小企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石,国民经济因此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融资是中小企业保持长久生命力的重要措施,而融资难,是中小企业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与西方国家相比,在我国,由于金融支持体系不完善,企业自身条件有限,融资难的问题表现更为突出。针对此情况,本文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进行研究,并对企业融资过程中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索提高融资效益和效率的措施,不仅为国家中小型企业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还具有不可忽视的实践意义。本文以西安民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调研了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相关类型企业的影响,并参考国外关于融资方面的政策和体系,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和市场特点,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来促进中小企业稳定的发展。
目 录
1 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3.1国外研究现状 2
1.3.2国内研究现状 2
1.4 研究方法 3
2 核心概念与理论 4
2.1企业融资概念介绍 4
2.2融资对中小企业的重要性 4
2.3融资方式 4
2.4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 5
3 西安民生集团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6
3.1西安民生集团融资的现状 6
3.2西安民生集团融资的问题 6
3.3西安民生集团融资问题产生的原因 7
3.3.1我国缺乏专门的金融管理机构 8
3.3.2经营稳定性差,增加了银行的信贷风险 8
3.3.3可用于抵押担保的资产不足 8
4 西安民生集团融资问题的解决措施 9
4.1外部措施 9
4.1.1完善融资配套服务体系 9
4.1.2加快中小银行的试点和布局 9
4.2 内部措施 9
4.2.1提高核心竞争力 9
4.2.2优化融资结构,丰富融资渠道 10
4.2.3调整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资本结构,使财务杠杆发挥正相关作用 11
结论 12
参考文献 13
致谢 15
1 绪论
1.1研究背景
在研究国内外经济发展进程及影响因素和推动因素的过程中发现,我们不得不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调查数据表明,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21个国家中,大部分国家都以发展中小型企业为主要目标,GDP也主要产于
中小型企业的企业营利中。并且,国家有近一半的公民在中小型企业中工作。在德国,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地位与在中国相似,都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石,还有一些国外其他发达国家也十分注重中小型企业的发展。不仅仅是在国外,中国也开始着手于中小型企业的发展问题。例如在发展新型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劳动力转移、降低失业率等方面,中小企业都是做出了表率。
随着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融资难的问题也表现得愈加突出。在西方发达国家,因为起步较早、发展时间较长,政府及时的在资金和政策方面都给予了很大的帮助,融资难的问题逐渐从影响中小型企业发展的因素上消失。
而在我国,在实际的市场经营过程中,中小型企业基本没有享受到国家的福利政策,在经营过程中只能自己面对困难。但纵观国有大型企业的发展现状来看
,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资金相对薄弱,规模较小,由于中小型企业发展较晚,国家的经济水平还有待提高,因此相关政策不健全,相关体制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民营企业的发展。其中,导致中小型民营企业缺乏竞争力的主要问题还是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在众多的融资问题的影响因素中,最主要的还是融资渠道单一,融资过程苦难。
鉴于以上的原因,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逐渐成为国内外相关专家和学者的研究热点。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长久的生命力,中小企业需要大量的资金进行生产规模的扩大以及设施设备和技术的升级。由于中小型企业发展较晚,并且发展程度不如一些国外发达国家,要想通过融资来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必须向一些金融机构求助,但由于我国中小型企业信用度不够透明,并且成本高,利润少,很难从银行贷到款。因此,政府必须开始重视融资苦难的问题,并提供有效的支持和帮助。
从实践层面上看,通过调查中小企业在经营中出现的问题,并探求其影响原因 ,结合了国内外学者们的研究结果和企业家们的奋斗历程,提出可行性建议以及对政府提供相应的参考,来解决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滞后问题;从理论层面上看,理论要结合实践,虽然国内外学者针对此问题都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然而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甚至不同的企业之间都有属于自己特定特征的问题,要针对企业的特殊性及问题的特殊性,提出综合的解决办法。通过本文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丰富中小企业融资理论体系的内涵,因此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本文以西安民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例,以其融资问题作为研究课题,通过深入的研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扩宽中小型企业的融资渠道,简化中小型企业的融资过程。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国外研究现状
由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早早进入了发达阶段,并早就开始发展经济,因此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时间早,发展过程长,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政府及时的给予协助,国外的经济学家也从各个层面分析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且实施到企业的实际发展过程中,获得了丰富的回馈。
Myers和Myers Majlaf(2013)在其研究中认为,目前中小企业担心控制权的削弱,并不是以最优资本结构作为融资的主要目标,而是更多地倾向于干预程度较小的融资方式[1];Stieglitz和Weiss(2011)在其研究中,建立了一种新的中小企业融资模型,在此模型中,提到了企业的信息不对称性,即由于获得信息的时间,渠道各不相同,不同人群,组织,企业对市场经营的现状了解的不一样,又由于在向金融机构借贷过程中,靠的是人们的道德高度,因此在向银行借贷的过程中,存在信息度不够透明的情况。银行由于不了解借贷风险的具体性,提高利率,但企业只能通过隐藏风险系数来降低利率,因此形成不良循环。为解决这类问题,可采用根据信用度来借贷的方法[2]。
1.3.2国内研究现状
在我国,中小企业起步较晚,大多发展时间不长,组织结构较为简单,在融资过程中,更多的选择内源融资,存在留利不足、计提折旧费率偏低等问题,而在外源融资中,主要是依靠银行贷款、民间借贷等方式,其数量并不能满足企业发展所需[3]。
陈灏(2013)在其研究中,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并分析了制约其发展的原因,最后从企业自身、金融机构等内外部两个方面,提出了利用债务进行融资的策略,在一定程度上为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症状提供了重要途径;于迪(2011)在其研究中对中小企业无法顺利进行融资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建议,如增加企业的营利,公开企业的发展现状,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和资产结构[4]。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3579.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