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本论文采用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对策。首先介绍了村镇银行在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接着阐述了村镇银行的内涵和特征,随后介绍了村镇银行发展历程及现状并选取常熟农商行——“兴福系”村镇银行为例,从它的发展过程分析我国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最后,归纳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困境和影响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
目录
1.绪论 1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
1.2文献综述 2
1.3村镇银行的内涵及特征 5
2.村镇银行发展历程及现状 6
2.1村镇银行规模扩大 6
2.2村镇银行金融环境不断改善 7
2.3社会认知度提高 7
2.4以常熟农商行——“兴福系”村镇银行为例 8
3.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困境分析 12
3.1市场定位模糊 12
3.2信用风险缺失 12
3.3外部压力减轻 13
3.4技术水平滞后 13
3.5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13
4.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15
4.1树立正确的市场定位 15
4.2推进农村信用改革 15
4.3增加外部压力 16
4.4提升技术水平 16
4.5注重人才的引进与培养 17
5.结语 18
5.1小结 18
5.2不足 18
参考文献 19
致 谢 20
1.绪论
研究背景和意义
研究背景
2006年12月20日,全国银监会出台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在湖北、四川、吉林等6个省(区)的农村地区设立村镇银行试点,村镇银行开始发展起来。
2007年,新设立村镇银行19家,一年后,全国范围内村镇银行共有91家,相较2007年新增72家。截至2018年6月底,全国已建立1,621家农村银行,覆盖县市达到67%,覆盖415个国家指定的贫困县和贫困地区。[1]
我国村镇银行的作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用体现在许多方面,如缓解三农对资金要求增加的状况。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机构不如城市多,经济在发展,这些地区日益增长的资金需求无法得到满足。除此之外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效率也大不如前,在这种情况下诞生的村镇银行为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经济效益得到了有效提升。[2]农村地区民间资本借贷情况时有发生,其中不乏不规范的情况,村镇银行的出现能为该地区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从而减少了这类不规范行为的发生,有利于地区和谐发展。
村镇银行成立至今已有12年。十多年来,村镇银行在农村地区扎根发展,为该地区提供了金融服务,逐渐成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中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村镇银行的设立解决了农村地区金融体系层次不够丰富、可持续能力不强、覆盖不够广泛的问题。[3]
村镇银行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村镇银行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从而促进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进行研究的。本文从村镇银行发展现状入手,分析其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对策。
理论意义
村镇银行的设立是对农村金融市场上单一的金融机构情形的改变。该格局进行改革以后,将为农村金融市场注入新的活力,增强农村金融机构的竞争活力,从而形成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氛围。因此,对农村银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对帮助完善农村金融市场改革大有裨益,也有利于形成健全的农村金融理论体系。
1.1.3实践意义
村镇银行的出现丰富了我国金融服务体系,也是一次金融创新。除了各类资本在中国银行业市场的准入标准较低,在运行机制和模式上也有不少的创新。经过前期的试点工作,村镇银行很快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开来。
在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历史上,也有不可持续发展的例子。1999年,由于政府过多的干预,加上公司管理不善,导致成上万的乡村合作基金会经营失败,从而退出了农村金融市场。因此,如何让发展可持续对村镇银行十分重要,村镇银行应吸取教训,积累经验,找到正确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1.2文献综述
在学术界和企业管理层面,都对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实践。本节主要就国内外关于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研究状况进行阐述。
村镇银行的设立对于缓解先前农村地区缺乏正规金融供给,甚至一些大型国有银行将资金由农村“虹吸"进入城市的状况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活跃农村经济 [4]《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规定村镇银行不得发放异地贷款,村镇银行就不能将农村地区的资源转移到异地,农村资金就专门用于农村地区的发展建设. [5]另一方面,允许境内外资本入股村镇银行,农村金融资源有了更广阔的来源。此外,也为长期存在于农村民间的自发形成的非正规金融组织的正规化、合法化提供了重要的途径,有利于县域民间资本的正规化、制度化和合法化,农村金融体系也得到完善。
村镇银行的出现有效破解了农村地区中小企业融通资金难的问题,中小企业在繁荣经济与扩大就业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大作用。村镇银行为这类企业提供金融支持,减轻了企业的资金压力。
1.2.1国外研究现状
(1)国外农村金融几种主要的发展模式
①美国模式
? ?保险公司和商业银行是美国农村金融机构的两种类型。在农业贷款方面,农场规模化经营是一种主要的方式,农场由于固定资产较大,商业银行一般愿意给他们贷款。另一方面,农村商业银行很多,这就为农民和银行沟通提供了有效的保障。银行能全面掌握贷款者的信息。
通过农业信贷管理局统一领导。土地银行系统办理的业务只有农场主的长期不动产贷款,政府财政拨款提供了绝大多数初始股金。贷款期限为五至四十年;联邦中间信贷银行解决农民一年以下的贷款需求;合作社银行系统为农业合作社提供不同使用目的与期限的贷款。
②德国模式
德意志中央合作银行、区域性合作银行、合作社银行共同构成了德国农村合作金融由。除去向下级提供指导和再融资外,中央合作银行还发展各种相关金融服务。联邦中央银行和联邦金融监察局是合作金融的监管机构,合作社审计联合会由直接监管。监督管理的形式是基于调节性和原则性,具体运行基于合作金融系统的自律。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1376.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