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花蛇舌草醇提物的抗炎作用研究
摘 要白花蛇舌草是一种草药房常备的传统清热解毒中药,拥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利湿、通淋、消肿、止痛等基本的治疗作用,其具备很高的药用价值和营养价值。现代研究表明,白花蛇舌草具有抗菌、抗炎、抗肿瘤等作用。在本篇论文中为了使白花蛇舌草的抗炎作用机制得到更进一步的钻研,经由二甲苯诱导小鼠耳肿胀模型实验、大鼠松节油气囊肉芽增生模型实验、鸡蛋清诱使大鼠足爪肿胀模型实验、醋酸导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模型四个实验,测定由乙醇提取的白花蛇舌草化学成分的抗炎效果。结果表明,白花蛇舌草的乙醇提取物能够有效抑制炎症的蔓延。本实验结果为白花蛇舌草得到更深层的开发和利用,为了进一步满足中医临床需要,扩展其临床应用范围提供依据。
目 录
1 绪论 1
1.1 白花蛇舌草的概述 1
1.2 白花蛇舌草的化学成分 1
1.3 白花蛇舌草的药用膳食价值 3
1.3.1 白花蛇舌草的药用价值 3
1.3.2 白花蛇舌草的膳食价值 3
1.4 白花蛇舌草的药理作用 4
1.4.1抗氧化作用 4
1.4.2 增强免疫功能作用 4
1.4.3 抗肿瘤作用 5
1.4.4抗菌作用 5
1.4.5 抗化学诱变作用 5
1.4.6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保护作用 6
2 材料与方法 7
2.1 实验动物 7
2.2 材料与试剂 7
2.3 主要仪器 7
2.4 实验方法 7
2.4.1 白花蛇舌草醇提物制备 7
2.4.2 实验小鼠模型建立 8
3 结果与分析 9
3.1二甲苯诱导小鼠耳肿胀模型实验结果 9
3.2 大鼠松节油气囊肉芽增生模型实验结果 9
3.3 新鲜蛋清诱导大鼠足爪肿胀模型实验结果 10
3.4 醋酸所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模型实验结果 10
结 论 12
参考文献 13
致 谢 15
1 绪论
1.1 白花蛇舌草的概述
白花蛇舌草(Hedyot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is Diffusa Willd)为茜草科耳草属植物白花蛇舌草的全草[1],通常都把它称作蛇舌草,在广西地区它被当地的人叫作矮脚白花蛇利草;在闽南地区民间草药中它的名字是蛇舌癀;在广东,当地的的老中医们把它叫作鹩哥利也有人把它叫做羊须草,偶尔也会叫它千打捶;在中药著作《福建中草药》中被叫作蛇总管、鹤舌草、细叶柳子[2]。自原始形态来看,整株草扭曲而缠绕成一团,高至1550cm,颜色基本呈灰褐色或灰绿色,草的茎杆细长而卷曲,用手触摸可觉有纵棱。叶对生,较易碎散,无柄。生有托叶,其基部呈鞘状,长12mm。7月到9月为每一年的花期,8月到10月是其每一年成熟果期。性寒,气微,味苦而淡[3]。
在中药材中,白花蛇舌草属于清热解毒药,《神农本草经》中提到白花蛇舌草是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活血化瘀、利湿通淋的良药[4]。
白花蛇舌草主要生长于广东、广西、福建等长江以南地区,国外亦会生长,如热带亚洲、尼泊尔地区、日本。由于它的生物学特性是喜欢湿润和温暖的环境,它对干旱和积水不具有抵抗力。若想要白花蛇舌草生长的更好一些,就需要选择砂质肥沃土壤或腐殖质土壤才行。因此,湿润的田野边缘、渠沟边、路旁和草地会发现白花蛇舌草的存在 [56]。
近些年来人们对白花蛇舌草的研究工作逐渐得到了重视,同时由于白花蛇舌草的价格低廉、并且种植比较广泛,继续开发利用的潜力很大,因此为了进一步满足临床需求,拓宽其临床应用范围,白花蛇舌草的研究、综合利用具有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1.2 白花蛇舌草的化学成分
对于白花蛇舌草的研究是始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人类首先发现的是黄酮类化合物,因其含量在成分中是比较高的,萜类、蒽醌类这些也是白花蛇舌草的主要化学成分,也是白花蛇舌草最主要的活性成分,同时它们也具有很大的研究空间[7]。
现代研究表明,白花蛇舌草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主要含有总黄酮类化合物、蒽醌类化合物、萜类、有机酸、甾醇类等化学成分[8]。芸香甙、山柰素、槲皮黄素、槲皮素3O槐糖苷、槲皮素3O吡喃糖苷等成分是总黄酮化合物中所含有的。萜类成分有车前草酸、车前草苷酸、齐墩果酸、熊果酸等。甾醇类成分有豆甾醇、β谷甾醇、β谷甾醇D葡萄糖苷等。还有三十一烷、对香豆素等主要成分。白花蛇舌草中还含有酚酸类、花双黄酮、多糖、锰、锌、镁等微量元素[910]。
黄酮类化合物(Flavonoids)中具有许多碱性氧原子和羟基、甲氧基等助色团,因此过去也被称作黄碱素类化合物。它是一类重要的天然化合物,广泛的分布在自然界中,几乎每种植物中都含有此类化学成分,同时它也是药用植物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11]。因其结构类型多样化,目前在全世界已经发现了6000余种黄酮类化合物,并在高等植物中散布较为宽广。伞形科、唇形科、菊科等这类被子植物中可常见黄酮类化合物,同时它也散布在苔藓、蕨类及裸子植物中。一般情况下黄酮类与糖结合成苷的形式存在于植物的花、果、叶中,而以苷元形式大多存在植物的木质部。金银花中的木犀草素、黄芩中的黄芩苷、高车前苷是车前草中的一种化学成分,同时它在黄酮类化合物的范围内[1213]。在植物中药材中,黄酮类化合物是非常有治疗效果的有效成分之一,医药方面的科研人员在中医临床用药上已经证实了它的生理活性极其的多,举例说有镇定疼痛、抗菌、抗炎等大家熟知的生理活性,像抗过敏、抗氧化、抗肿瘤等活性是大部分人所不知的,特别是在心血管疾病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黄酮类成分的活性和种类比其他成分要多,并且毒性也比较低,所以它是目前研究中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和资源,这些都表明其开发应用的前景非常广阔。
萜类化合物(Terpene)广泛的存在于植物体内,如夏枯草、山楂、女贞子等,是天然的碳氢化合物。它还具有广泛的药用功效,如祛痰、止咳、驱风、发汗、驱虫等。随着对萜类研究的深入,它们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人们发现它们在杀菌抵抗疾病方面作用非常明显,又可以帮助植物抵御天敌的侵害,在植物栽培耕种方面也有卓越的贡献[14]。
很多科学研究者都是以白花蛇舌草的醇提物作为研究对象,对白花蛇舌草进行了不同方向的多种质量、含量、活性成分方面的研究。林圣云[15]等实验观察有细胞凋亡现象,检测结果显示随着药物浓度和时间的增加U937细胞的凋亡率随之在增加,也证明白花蛇舌草醇提取物有抑制白血病的作用。在张杰[16]等人做的实验中,他们首先是在体外无菌传代的环境条件下培育出人类的胃癌细胞SGC7901,其次是将四个不同浓度即0.05 mg/mL、0.1 mg/mL、0.15 mg/mL、0.2 mg/mL白花蛇舌草的乙醇提取物注射在培育出的细胞中,之后采用比色的方法测定间隔时间段内该细胞的数量以及成活率,发现培育的细胞增殖速度减缓,随着药物浓度增加,抑制作用也随之增强。最终实验证明了培育的人类胃癌细胞的增长繁殖可以被白花蛇舌草乙醇提物中的成分所抑制。王苑等人通过做兰四氮唑(MIT)抑制试验,目的是测检白花蛇舌草乙醇提取物是否有抑制HL60细胞增长繁殖的作用。试验结果显示,药物浓度越高、时间越长,抑制的HL60细胞数量就越多。这就证实了白花蛇舌草乙醇提取物具有抑制HL60细胞生长的功能[17]。
目 录
1 绪论 1
1.1 白花蛇舌草的概述 1
1.2 白花蛇舌草的化学成分 1
1.3 白花蛇舌草的药用膳食价值 3
1.3.1 白花蛇舌草的药用价值 3
1.3.2 白花蛇舌草的膳食价值 3
1.4 白花蛇舌草的药理作用 4
1.4.1抗氧化作用 4
1.4.2 增强免疫功能作用 4
1.4.3 抗肿瘤作用 5
1.4.4抗菌作用 5
1.4.5 抗化学诱变作用 5
1.4.6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保护作用 6
2 材料与方法 7
2.1 实验动物 7
2.2 材料与试剂 7
2.3 主要仪器 7
2.4 实验方法 7
2.4.1 白花蛇舌草醇提物制备 7
2.4.2 实验小鼠模型建立 8
3 结果与分析 9
3.1二甲苯诱导小鼠耳肿胀模型实验结果 9
3.2 大鼠松节油气囊肉芽增生模型实验结果 9
3.3 新鲜蛋清诱导大鼠足爪肿胀模型实验结果 10
3.4 醋酸所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模型实验结果 10
结 论 12
参考文献 13
致 谢 15
1 绪论
1.1 白花蛇舌草的概述
白花蛇舌草(Hedyot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is Diffusa Willd)为茜草科耳草属植物白花蛇舌草的全草[1],通常都把它称作蛇舌草,在广西地区它被当地的人叫作矮脚白花蛇利草;在闽南地区民间草药中它的名字是蛇舌癀;在广东,当地的的老中医们把它叫作鹩哥利也有人把它叫做羊须草,偶尔也会叫它千打捶;在中药著作《福建中草药》中被叫作蛇总管、鹤舌草、细叶柳子[2]。自原始形态来看,整株草扭曲而缠绕成一团,高至1550cm,颜色基本呈灰褐色或灰绿色,草的茎杆细长而卷曲,用手触摸可觉有纵棱。叶对生,较易碎散,无柄。生有托叶,其基部呈鞘状,长12mm。7月到9月为每一年的花期,8月到10月是其每一年成熟果期。性寒,气微,味苦而淡[3]。
在中药材中,白花蛇舌草属于清热解毒药,《神农本草经》中提到白花蛇舌草是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活血化瘀、利湿通淋的良药[4]。
白花蛇舌草主要生长于广东、广西、福建等长江以南地区,国外亦会生长,如热带亚洲、尼泊尔地区、日本。由于它的生物学特性是喜欢湿润和温暖的环境,它对干旱和积水不具有抵抗力。若想要白花蛇舌草生长的更好一些,就需要选择砂质肥沃土壤或腐殖质土壤才行。因此,湿润的田野边缘、渠沟边、路旁和草地会发现白花蛇舌草的存在 [56]。
近些年来人们对白花蛇舌草的研究工作逐渐得到了重视,同时由于白花蛇舌草的价格低廉、并且种植比较广泛,继续开发利用的潜力很大,因此为了进一步满足临床需求,拓宽其临床应用范围,白花蛇舌草的研究、综合利用具有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1.2 白花蛇舌草的化学成分
对于白花蛇舌草的研究是始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人类首先发现的是黄酮类化合物,因其含量在成分中是比较高的,萜类、蒽醌类这些也是白花蛇舌草的主要化学成分,也是白花蛇舌草最主要的活性成分,同时它们也具有很大的研究空间[7]。
现代研究表明,白花蛇舌草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主要含有总黄酮类化合物、蒽醌类化合物、萜类、有机酸、甾醇类等化学成分[8]。芸香甙、山柰素、槲皮黄素、槲皮素3O槐糖苷、槲皮素3O吡喃糖苷等成分是总黄酮化合物中所含有的。萜类成分有车前草酸、车前草苷酸、齐墩果酸、熊果酸等。甾醇类成分有豆甾醇、β谷甾醇、β谷甾醇D葡萄糖苷等。还有三十一烷、对香豆素等主要成分。白花蛇舌草中还含有酚酸类、花双黄酮、多糖、锰、锌、镁等微量元素[910]。
黄酮类化合物(Flavonoids)中具有许多碱性氧原子和羟基、甲氧基等助色团,因此过去也被称作黄碱素类化合物。它是一类重要的天然化合物,广泛的分布在自然界中,几乎每种植物中都含有此类化学成分,同时它也是药用植物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11]。因其结构类型多样化,目前在全世界已经发现了6000余种黄酮类化合物,并在高等植物中散布较为宽广。伞形科、唇形科、菊科等这类被子植物中可常见黄酮类化合物,同时它也散布在苔藓、蕨类及裸子植物中。一般情况下黄酮类与糖结合成苷的形式存在于植物的花、果、叶中,而以苷元形式大多存在植物的木质部。金银花中的木犀草素、黄芩中的黄芩苷、高车前苷是车前草中的一种化学成分,同时它在黄酮类化合物的范围内[1213]。在植物中药材中,黄酮类化合物是非常有治疗效果的有效成分之一,医药方面的科研人员在中医临床用药上已经证实了它的生理活性极其的多,举例说有镇定疼痛、抗菌、抗炎等大家熟知的生理活性,像抗过敏、抗氧化、抗肿瘤等活性是大部分人所不知的,特别是在心血管疾病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黄酮类成分的活性和种类比其他成分要多,并且毒性也比较低,所以它是目前研究中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和资源,这些都表明其开发应用的前景非常广阔。
萜类化合物(Terpene)广泛的存在于植物体内,如夏枯草、山楂、女贞子等,是天然的碳氢化合物。它还具有广泛的药用功效,如祛痰、止咳、驱风、发汗、驱虫等。随着对萜类研究的深入,它们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人们发现它们在杀菌抵抗疾病方面作用非常明显,又可以帮助植物抵御天敌的侵害,在植物栽培耕种方面也有卓越的贡献[14]。
很多科学研究者都是以白花蛇舌草的醇提物作为研究对象,对白花蛇舌草进行了不同方向的多种质量、含量、活性成分方面的研究。林圣云[15]等实验观察有细胞凋亡现象,检测结果显示随着药物浓度和时间的增加U937细胞的凋亡率随之在增加,也证明白花蛇舌草醇提取物有抑制白血病的作用。在张杰[16]等人做的实验中,他们首先是在体外无菌传代的环境条件下培育出人类的胃癌细胞SGC7901,其次是将四个不同浓度即0.05 mg/mL、0.1 mg/mL、0.15 mg/mL、0.2 mg/mL白花蛇舌草的乙醇提取物注射在培育出的细胞中,之后采用比色的方法测定间隔时间段内该细胞的数量以及成活率,发现培育的细胞增殖速度减缓,随着药物浓度增加,抑制作用也随之增强。最终实验证明了培育的人类胃癌细胞的增长繁殖可以被白花蛇舌草乙醇提物中的成分所抑制。王苑等人通过做兰四氮唑(MIT)抑制试验,目的是测检白花蛇舌草乙醇提取物是否有抑制HL60细胞增长繁殖的作用。试验结果显示,药物浓度越高、时间越长,抑制的HL60细胞数量就越多。这就证实了白花蛇舌草乙醇提取物具有抑制HL60细胞生长的功能[17]。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zyx/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