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蛋白高浓度乳化物低场核磁性质研究
摘要:为了研究血浆蛋白高浓度乳化物的贮藏性能,在不同的离子强度、pH值的条件下,研究血浆蛋白高浓度乳化物的保水性及其低场NMR(核磁共振)下性质。结果显示,离子强度和pH总体上看对血浆蛋白凝胶保水性影响不显著,且在不同处理下具有较高的保水性;pH对生血浆蛋白高浓度乳化物的低场核磁性质影响较大,在pH较低的情况下血浆蛋白高浓度乳化物的贮藏性比pH接近中性条件差,熟乳糜在低场NMR下测量显示其具有较高的贮藏性,且相对稳定,表面化较小,同等pH条件下的生血浆蛋白高浓度乳化物的贮藏性比熟乳糜的更稳定。总体而言,血
袋装调味莴苣片的工艺设计
摘要:袋装小菜是比较方便快捷的食用品并且老少皆宜,市面上常见的有雪菜、海带丝、金针菇等调味小菜。本课题主要研究了莴苣片制作袋装小菜的过程。首先从不同原材料开始,对比研究新鲜莴苣切片与干莴苣片的不同特性如硬度、复水比、可溶性固形物等,然后用两种原材料进行调味,使用不同的调味配比,比较优劣。最佳调味配方确定为最后的生产配方进行大量生产,使用两种不同蒸煮袋(透明塑料蒸煮袋及铝箔复合蒸煮袋)作为包装材料,采用不同时间及温度进行蒸煮杀菌,最后由产品色泽、口感以及杀菌效果等的比较选择最适的包装材料及蒸煮杀菌的条件。旨
豆乳稳定性工艺研究
摘要:研究了糖浓度对豆乳口感影响;蔗糖脂肪酸脂S-15、聚甘油脂肪酸脂、蔗糖脂肪酸脂s-11、单硬脂酸甘油酯
过氧乙酸保鲜草莓实用技术
摘要:本文以八成熟草莓为实验材料,设0%、0.05%、0.10%、0.15%、0.20%五种不同过氧乙酸浓度, 浸渍处理时间设为1min,以不浸果为对照(CK),设定5℃为储藏温度,共设5个处理。试验贮藏期间每隔3d取样一次,进行腐烂指数、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Vc含量、丙二醛含量、总酚含量和花青素含量等指标的测定。研究不同浓度的过氧乙酸浸泡处理对草莓果实采后品质、果实腐烂等方面的影响。结果如下:0.10%和0.15%浓度的过氧乙酸能有效降低草莓果实的腐烂指数,减缓可滴定酸、Vc、总酚、花青素含量
过氧乙酸对枇杷果实采后腐烂和品质的影响
摘要:枇杷因其酸甜的口感,丰富的营养,倍受人们的喜爱。枇杷采后在常温下易受机械损伤和炭疽菌的侵染,引起大量腐烂。因此,如何防止果实的腐烂,是枇杷贮藏运输中迫切需解决的问题。本论文以枇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超声波和过氧乙酸复合处理控制枇杷果实腐烂的适宜条件。研究结果如下:利用响应面法建立了不同功率的超声波和不同浓度的过氧乙酸复合处理条件对枇杷果实品质的影响的二次多项式数学模型,经检验该模型显著,拟合度高。同时,通过对模型的曲面图的分析,明确了处理功率、时间及浓度对果实品质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优化了超声波和过氧
重组漆酶的发酵优化
摘要:以大肠杆菌为重组漆酶培养菌,研究对发酵产生漆酶的影响因子。将单因素分析和响应面试验设计应用于重组大肠杆菌漆酶的发酵优化研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探讨了酵母提取物﹑葡萄糖和Cu2+三个因子的交互作用以及最佳水平。通过响应面分析法和Box-Benhnken设计,建立了重组漆酶发酵优化的二次回归模型。优化的重组漆酶发酵条件为:酵母提取物:0.5200g/50mL,葡萄糖:0.0200g/50mL,Cu2+:14.5400mmol/50mL。
霞晖5号”果实成熟期间GPX基因的克隆
摘要: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PX)是机体内广泛存在的一种重要的过氧化物酶类,是植物体中清除氧自由基的一种主要酶类,与植物抗逆性密切相关。本实验利用RT-PCR与RACE相结合的方法,从“霞晖5号”桃中克隆了GPX基因全长序列,实际所得基因全长923bp,开放阅读框为714bp,编码237个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具有GPX家族典型的保守结构域,与其他植物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基因相比,具有较高的相似性。
高光谱图像对铜绿假单胞杆菌的生长拟合
摘要:肉类在贮藏过程中,腐败菌通常是造成肉腐败损失和进一步威胁消费者健康的重要因素。为了发展实际的高光谱图像技术无损检测肉腐败的细菌,有必要对特定腐败菌的不同生长阶段进行分析。本文选取了肉腐败的典型微生物——铜绿假单胞杆菌为研究对象。在2天内,每12小时生长阶段(0h、12h、24h、36h、48h)检测高光谱图像信息,确定高光谱图像的相关参数,并建立了细菌生长的最佳拟合模型,并与铜绿假单胞杆菌的实际生长模型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基于构建的指数生长模型,920-960nm光谱响应均值对浓度为102的铜绿
鹰嘴豆发酵过程中抗ACE肽变化的研究
摘要:鹰嘴豆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珍品,在世界上享有“黄金豆”的美称。至今人们已从鹰嘴豆中获得了多种生物活性肽,其中血管紧张素转移酶抑制肽由于具有显著的降血压功能,是近几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课题。本实验利用蛹虫草发酵鹰嘴豆,再分离发酵后的鹰嘴豆蛋白,与发酵前的鹰嘴豆样品进行ACE抑制活性、蛋白质溶解度、主体成分以及色泽等方面的对比。结果表明,经过蛹虫草发酵的鹰嘴豆在ACE抑制活性方面明显高于未经发酵的鹰嘴豆,其粗蛋白、脂肪以及灰分含量较高,而蛋白质溶解度在酸性条件下相比于未经发酵者则较低。
鹰嘴豆多糖的制备与抗氧化活性研究
摘要:鹰嘴豆属于豆科,耐干旱、耐贫瘠,非常适于我国西部地区种植,因此研究开发利用鹰嘴豆对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鹰嘴豆的研究资料较少,特别对鹰嘴豆多糖的研究非常有限。本文采用酸性热水浸提的方法提取鹰嘴豆多糖,最终得到鹰嘴豆粗多糖的得率为24.50%。运用化学分析方法分析了鹰嘴豆粗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鹰嘴豆粗多糖能够体外清除H2O2、清除O2·自由基、清除DPPH·自由基、鳌合Fe2+、还原Fe3+,具有一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黑茶提取物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摘要:黑茶是我国历史悠久的茶类之一,它属于后发酵茶品。近年来,关于黑茶活性成分及其益生作用的分析在茶叶研究领域呈现增长趋势。据研究报道,黑茶中存在茶多糖、茶色素和茶多酚等化学成分,同时在黑茶后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国内对黑茶提取物对肠道微生态调节作用的研究较少。本课题以黑茶为原料,利用体外厌氧粪样混合培养方式进行发酵培养,再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发酵过程中短链脂肪酸的种类、含量和肠道中的菌群变化进行测定,研究黑茶提取物对肠道微生态的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