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素内酯对草莓保鲜效果的影响

油菜素内酯(Brassinolide,以下简称BR)是1970年首次由美国Mitchell博士等人从油菜花粉中发现的一种新型生长调节物质,多方面参与植物生长发育过程的调节。据国内外有关报道,BR对促进作物生长、保花保果、促进果实膨大、提高作物的抗寒、抗病性、提早成熟、延缓衰老、改善品质诸方面有明显的作用[1]。因此,油菜素内酯的研究对草莓保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主要讨论油菜素内酯的人工合成物24表油菜素内酯对草莓生理代谢的影响以及与草莓保鲜的关系。旨在为从根本上延长草莓的贮藏时间和保持新鲜。从而进一步优化工艺条件,减少草莓在贮运期间的经济损失,以便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或绪论)1
1 材料与方法2
1.1 实验材料 2
1.2 试剂与仪器设备 2
1.3 材料处理2
1.4 测定方法2
1.4.1 病斑直径2
1.4.2发病率和发病指数测定2
1.4.3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的测定 2
1.4.4 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活性测定2
1.4.5 总酚、总花色苷和总黄酮测定 3
1.4.6 β1,3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测定3
1.4.7 VC含量测定 3
1.4.8肉桂酸4一羟基化酶(C4H)活性测定 3
1.4. 9丙二醛(MDA)和超氧阴离子含量测定3 2 实验结果与分析3
2.1 EBR处理对草莓果实病斑直径的影响3
2.2 EBR处理对草莓果实发病率和发病指数的影响4
2.3 EBR处理对草莓果实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的影响4
2.4 EBR处理对草莓果实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活性的影响5
2.5 EBR处理对草莓果实总酚、总花色苷和总黄酮的影响5
2.6 EBR处理对草莓果实β1,3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的影响6
2.7 EBR处理对草莓果实VC含量的影响6
2.8 EBR处理对草莓果实肉桂酸4一羟基化酶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C4H)活性的影响7
2.9 EBR处理对草莓果实丙二醛(MDA)和超氧阴离子含量的影响8
3 讨论 8
4 结论 8
致谢9
参考文献9
油菜素内酯对草莓保鲜效果的影响
食品科学与工程 韩雪儿
引言
引言:【课题意义】草莓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色彩鲜艳多汁,风味清新。内含的花色苷和花青素是其色彩艳丽的原因。并且草莓中还含有丰富的抗氧化物质如类黄酮,多酚等,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但由于草莓外皮娇嫩,含水量高,组织柔软,因此难以贮藏,采后易被微生物感染而腐败导致一些真菌性微生物感染,最为常见的是灰霉菌。造成草莓表面大面积范围腐败溃烂,严重影响草莓的美观和质量,进而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因此如何控制草莓的腐烂延缓衰老成为本课题的关键因素。BR具有增加叶面积和叶片鲜、干重、 促进光合作用、改善果实外观色泽、提高果实内在品质、增强果实对灰霉病的抗性、增加一定产量的作用。油菜素内酯属于新型植物内源激素,是第一个被分离出的具有活性的油菜素甾族化合物(Brassinosteroids,BRs)。通过大量实验研究BR被国际上公认为具有帮助植物抗病、防寒、抗盐等功效,是一种耐逆性好同时又能减轻除草剂对草莓毒害的活性极高的广谱、高效、无毒的植物生长激素。既能够促进植物增长增产,又能够诱导植物合成具有抗病性的代谢产物。本课题以“红艳”草莓为试验原料,采用人工合成的24表油菜素内酯作为实验处理物,探究了其对草莓果实采后灰霉病的抑制效果及其内在机理,以及BR对草莓总酚含量、总花色苷含量、Vc含量、PAL活性、4cl等指标的影响。通过以往对草莓品种哈达和宝交的研究,发现油菜素内酯能明显促进草莓的光合能力、抗氧化酶活性、单果重和品质[23],增浓草莓的香气[4]同时还可以提高维生素等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和保证草莓正果率等内在品质指标。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本实验材料为“红艳”(Fragaria×ananassa Duch.cv. Hongyan)草莓,选择大小均匀、软硬适中,色彩粉红,成熟度(八分熟为佳)基本一致,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的果实进行实验。
1.2 试剂与仪器设备
碳酸钠、氢氧化钠、磷酸、邻菲罗啉: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过氧化氢、三氯乙酸、无水乙醇、福林酚试剂:南京寿德试剂器材有限公司;硼酸、巯基乙醇、抗坏血酸、P一香豆酸、反式肉桂酸。
GL20GH型冷冻离心机:上海安亨科学仪器厂;手持阿贝折光仪:日本ATAGO公司;FA1104N电子天平: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1.3 材料处理
将选出的果实随机分成2组,边分边数数,每组包含150个草莓。将其中一组用预实验筛选出来的5μmoll/L的EBR浸泡10min作为处理组,另一组用蒸馏水浸泡10min作为对照组。晾干表面水分后,全部剁碎,均匀装入聚乙烯薄膜包装袋,每组10袋。之后于1℃冷藏15d。期间,分别于0、5、10和15d定期取样测定本次实验所需的各项理化指标。
1.4 测定方法
1.4.1 病斑直径测定
接种Botrytis cinerea的草莓果实以病斑直径的大小表示,方法参考王焕宇[5]的方法。用游标卡尺测量出草莓感染溃烂处病斑大小,以中央为圆心大概画出。若草莓果实接种处灰霉病斑直径大于初始病斑时即为发病。结果以mm表示。
1.4.2 发病率和发病指数测定
发病率(%)=发病果个数/调查果个数×100
发病指数(%)= 【Σ(发病级别×该级别果数)/(4×总果 数)】×100
0级:无发病腐烂;1级:发病面积小于果面1/4;2级:发病果面介于1/41/2之间;3级:发病果面介于1/23/4之间;4级:发病果面介于3/4全腐烂。
1.4.3 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nine ammonialyase, PAL) 活性测定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swgc/spkxygc/263.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