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南北路沿线设施新布局方案的交通评价

目录
1 绪论 1
1.1 课题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
1.3 论文研究计划 2
2 沿线设施布局评价基础理论 3
2.1 城市道路沿线设施内容 3
2.2 交通设计技术评价分析概述 3
2.3 交通设计评价基本思想 4
3 淮安市淮海南北路沿线设施布局现状及分析 7
4 新方案设施布局对交通的影响 8
4.1 公共交通优先 8
4.2 优化交通渠化 9
4.3 减少交通事故 10
4.4 各种类型车辆互补,完善交通出行 10
5 新方案评价 10
5.1 交通效率评价 11
5.2 交通安全性评价 16
5.3 交通平顺性评价 18
5.4 环境污染改善效益评价 19
结论 23
致谢 24
参考文献 25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规模和城市经济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动下不断发展,但是城市环境却受到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比如生态失衡、人居环境恶化[1]。为了保证城市道路的交通畅通,建设道路沿线设施迫在眉睫。而如何对飞速发展的城市交通进行有效的控制,是需要建立在对交通系统的科学评价之上的。作为城市中有效保证居民出行需求的公共设施的场所,道路沿线设施不单单是现代城市规划与建设中最重要的一种空间类型,而且是改善城市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空间调节器,还是城市地域内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的空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间前提[2]。
本文讨论的是淮安市淮海南北路沿线设施布局。淮海南北路为双向六车道,机动车道宽21米,非机动车道宽7.5米,人行道的宽5米,设计标准为城市主干路二级,设计车速为40 。淮海南北路作为城区南北主轴,担负着城区内外通联最重要的使命。不过,受限于路口繁多和车道偏少,特别是近些年机动车辆的迅猛增加,其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道路破损也较为严重。作为城市的主干道,这不仅降低了通行效率,也影响了城市形象。 淮海南北路交通完善工程主要是针对淮海路黄河桥至大运河桥段5.57公里长,46米宽路段。为最大限度改善交通状况,路口渠化成为此次改造的一大重点。渠化改造的重点,是在各路口附近拓宽路面,将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外移,增加机动车道出入口,其中又以增加拐弯车道、掉头车道、公交专用车道为主,由此也“解放”了部分直行车道。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论文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对淮海南北路新建沿线设施的调查分析,探讨淮安道路沿线设施对交通所产生的影响,并对其新建设施进行交通评价。
随着城市更新速度不断加快,城市的交通布局对城市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道路是城市的基本骨架,城市交通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城市道路,提高其交通通行能力,保障人们出行畅通,对其沿线设施新建或改造就显得十分必要[3]。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国外发展现状
自从汽车改变人们生活以来,人们对道路交通的研究就从来没有停止过。上世纪三十年代,Greenshields提出了交通流理论之后,人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利用速度、流量、密度和其它交通指标来分析和研究交通运行,但是其中主要的工作都是寻找能刻画交通系统行为的数学模型[4]。上世纪八十年代,智能交通系统的概念提出以来,研究的重点开始转向如何利用路上传感器实时的获得交通流信息[5]。道路交通的研究重点由建立数学模型转移到实时数据的获取是必然的。因为交通系统,尤其是城市交通系统,存在大量不确定因素,对其建立较准确的数学模型是极其困难的[6]。随着交通科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道路上已经安装了各种各样的交通检测器来实时获取交通流的信息[7]。
1.2.2 国内发展现状
目前,主要是运用速度信息来评价某条道路的交通状况,但是无法对单个交叉口和城市路网的交通状况进行评价。专家分别从交通系统管理者和使用者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两个性能指标——系统平均速度和服务水平指数——来评价交叉口的交通状况,但是从管理者和使用者的角度并不能充分解释和利用这两个性能指标,并且在计算服务水平指数时也有其考虑不周的地方,而且只是对交叉口进行了评价,并没有明确提出对于一条道路和城市路网的评价方法。于是又想出一种理论,这种理论没有给出具体的交通系统运行状况评价方法,但是对常用的交通系统评价指标进行了较为系统和全面的总结,也包括对城市道路交通状况进行评价的性能指标[8]。主要的指标包括:饱和率,速度、旅行时间,延误、通行能力。
1.3 论文研究计划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是:
第一部分,主要阐述沿线设施布局评价相关理论,包括交通效率,交通安全性,交通平顺性和环境污染改善效益。以便于进行评价参数的调查获取和对环海南北路沿线设施新方案布局进行评价。
第二部分,对淮海南北路沿线设施布局现状进行调查,从而对淮海南北路有初步了解,进行新方案分析。
第三部分,结合以上内容,以淮海南北路为研究对象,分析新方案设施布局对交通的影响。
第四部分:运用各项评价指标分别对交通效率,交通安全性,交通平顺性和环境污染改善效益进行评价。
最后对全文所做工作进行总结。
1.3.2 研究技术路线
图 1-1 论文技术路线图
2 沿线设施布局评价基础理论
2.1 城市道路沿线设施内容
城市道路的沿线设施主要包括:交通设施、停车场、照明设施及道路绿化。
其中,交通设施包括交通标志、交通标线、人行天桥和人行地道、防护设施以及公共汽(电)车停靠站等。
2.2 交通设计技术评价分析概述
交通设计评价分析是用来考量交通设计方案对设计目标的实现程度及其效果的,包括对交通现状及备选交通设计方案的评价、分析及比选等,是方案优选的依据。交通设计评价分析应面向设计的各项内容,包括道路交通设计、公共汽车交通设计、交通枢纽与换乘系统设计、停车场(库)交通设计、交通安全设计、交通语言设计等;需反应交通设计带来的通行环境(如安全、通畅及和谐性等)变化。评价阶段分为方案实施前评价、设计中评价以及实施后评价,前两个阶段只能采用模型、专家评估及仿真实验等方法,实施后评价可以通过现场调查与观测获取各项指标进行评价。
本文针对淮海南北路沿线设施布局方案进行评价,通过现场调查与观测获取各项评价指标。
2.3 交通设计评价基本思想
交通设计通过整合交通设施的时间和空间资源以优化其功能,以达到缓解阻塞、保障安全的目的,本质在于改善行驶环境。交通设计评价需要全面反映交通行驶环境的改善(以道路交通为例,包括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等不同的交通参与者的通行环境改善),因此,可以从交通的安全、效率、平顺及便利四个方面加以反映。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tgc/jjtys/333.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