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枚乘路校区校园道路交通组织与设计
目录
1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 国内外发展综述 1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4
1.4 论文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4
2 校园空间布局和道路网规划 5
2.1 校园空间布局、道路网布局 5
2.2 道路网布局的理论与分析 5
3 大学交通系统概述 6
3.1 校园交通系统特点 6
3.2 大学校园交通特征 8
3.3 校园交通主要问题 9
4 枚乘路校区校园调查分析 10
4.1 校园介绍 10
4.2 校园空间形态调查 11
4.3 校园动态交通调查 17
4.4 校园静态交通交通调查 20
5 枚乘路校区交通优化策略 34
5.1 校园交通优化原则 34
5.2 出入口设计 35
5.3 道路网设计 36
5.4 功能布局的设计 37
5.5 静态交通设计 37
5.6 加强交通管理措施 39
5.7 其他优化措施 39
结论 1
致谢 1
参考文献 1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现代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的发展和教育体制的改革,对大学校园建设提出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了新的要求和内容,从而对大学校园道路交通系统布局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丰富的内涵。大学校园道路交通系统布局已成为校园规划和建设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如今,高校与社会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使校园内人流量、车流量急剧增加。许多高校教师拥有私家轿车已不算希奇,并且汽车的数量越来越多,学生骑自行车、电动车也很多。校园道路建设、校园交通管理滞后于高校的发展,一般校园道路都比较狭窄,交叉路口没有信号灯管制,也没有专职交通管理人员管理;校园内人员居住集中,上、下课时容易形成人流高峰等等原因,致使高校的交通环境日益复杂,交通事故经常发生。大学校园道路网络构成了校园的整体骨架,是联系校内各功能区之间以及校内外进行交流的纽带。校园路网不仅具有交通的功能,而且是校园各功能区的分界线,同时还可以形成校园景观节点。因此,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在校园道路的规划设计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如大学道路规划设计问题研究、校园道路交通系统布局优化研究、校园道路交通组织与规划研究、特殊地形校园道路研究、校园道路景观评价研究、校园道路路面形式多样化研究。随着近年来科教兴国战略的推行,高等学校与社会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大学校园的组织与功能也随之发生变化,校园规划建设也具有一些新的特点,如空间环境人文化和生态化、空间布局社会化和开放化、校园建筑组团化和网络化等,为此,在大学校园规划过程中对校园路网的设计应符合新的要求。
校园道路交通规划设计涉及到校园道路安全问题,关系到学生、教职工的人身、财产安全,关系到学校的治安管理秩序,关系到学校的发展与未来。对校园道路交通规划问题的探究,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大学校园交通组织指导思想,有利于保障师生员工的校内路权,建设安全、通常、舒适、便捷的校园交通环境,促进校园的和谐与稳定,对维护校园的正常教学与有效管理,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综述
周逸湖、宋泽方《高等学校建筑规划与环境设计》作者在该书校园道路绿化及管网规划一章中提纲性地论述了校园道路系统规划的一些问题。其中包括道路的特点、规划原则、车行路、步行路、自行车路的规划设计以及汽车停车场等。但没有分项深入分析。
周菊林,徐成杰等对校园道路交通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在交通管理层面提出了问题的解决办法。
黄平,郁朝鸣对大学校园交通规划与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在校园总体布局的基础上以校园交通出行需求为切入点,对校园交通网络进行了设计,并应用到了从动态交通和静态交通两个方面对校园交通进行了分类阐述和规划,并对华中师上海交通大学阂行校区交通规划当中,其研究方法实用性较强。李增彪对校园内部交通动态管理对策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静态交通的动态管理观念,并将动态管理策略应用到了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的具体实例当中。
金键对校园交通稳静化的行为意向进行了研究,通过对三所大学进行实例研究,结果表明:两组人群对机动车在校园内路边停车及行驶态度无差异,反对意见较明显。对是否限制机动车校园路边停放及行驶的稳静化措施两组亦无差异,显示支持倾向。
张先玲在对大学校园进行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提出了“步行为主、人车分流的校园交通体系建设原则”,以校园格局和功能布局为导向,科学布置可达性良好的道路系统和交通体系。
张敏,徐江华明确提出校园交通系统包括校园专用车、配套的公共设施以及相应的管理系统,并且确定了以微型自行车和电动滑板车作为校园专用车的原型,提出了“长期租用”和“随租随用”的校园公共交通运作模式。
陶邪,龚岳在总结国外经验进行的基础上,对大学校园的步行模式进行了研究,一定程度上论证了我国大学校园扩展步行交通的可行性。
孙建军,颜昌文对同济大学(本部)的校园交通构成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可行性较强的解决方案,为我国部分高校解决自身的交通问题提供了参考。
罗丙军,李淑庆提到:针对我国大学校园交通联系日趋复杂、机动化程度不断上升而引发的交通安全、交通冲突、道路拥挤、停车空间不足、环境污染破环等问题。该文章坚持“以人为本”的基础上,以确保大学校园交通安全、顺畅、环保为目标,运用大学校园空间布局、环境营造与交通组织相整合的系统设计方法,提出了大学校园道路交通系统布局优化的相关策略。
冷杰和晏克非提到:分析同济大学校园的停车设施的特性,发现这些设施所存在的问题,根据停车的问题,给出大学校园停车改善的指导思路以及大学校园停车改善方案、大学校园停车管理办法的建议。
尚华艳,林文继,黄海军提到: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园为例,通过对进出大学校园的车流量、停车能力与车位分布、停车行为等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揭示大学校园内停车行为的规律,包括各时段进出大学校园的车辆总数、平均停车时间、车位周转率等,发现停车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若干建议。该研究对其他高校有借鉴意义。
黄平,郁朝鸣,马立,刘俊提到:以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为例,通过分析大学校园空间布局和校区师生出行特征,研究大学校园交通系统本身的规律性,以绿色交通为理念探讨大学校园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的一般方法。
孙建军和颜昌文提到:以同济大学校园交通规划为例,分析了其道路网、道路分级和道路使用情况,从动态交通和静态交通两方面论述了同济大学的大学校园道路交通组织现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使同济大学校园交通规划满足规范要求。
Richard.P.Dober《Campus Design》《Campus Planning》《campus landscape》作者在这些文章中总结二次世界大战后大学校园的建设经验,强调校园规划的过程,并将校园设施进行了分类,提出对这些设施的设计标准。还从景观设计学的角度,分类讨论了校园大门,车行道,步行道,自行车道,环境小品方面分析了校园的道路系统的空间环境。
1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 国内外发展综述 1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4
1.4 论文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4
2 校园空间布局和道路网规划 5
2.1 校园空间布局、道路网布局 5
2.2 道路网布局的理论与分析 5
3 大学交通系统概述 6
3.1 校园交通系统特点 6
3.2 大学校园交通特征 8
3.3 校园交通主要问题 9
4 枚乘路校区校园调查分析 10
4.1 校园介绍 10
4.2 校园空间形态调查 11
4.3 校园动态交通调查 17
4.4 校园静态交通交通调查 20
5 枚乘路校区交通优化策略 34
5.1 校园交通优化原则 34
5.2 出入口设计 35
5.3 道路网设计 36
5.4 功能布局的设计 37
5.5 静态交通设计 37
5.6 加强交通管理措施 39
5.7 其他优化措施 39
结论 1
致谢 1
参考文献 1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现代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的发展和教育体制的改革,对大学校园建设提出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了新的要求和内容,从而对大学校园道路交通系统布局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丰富的内涵。大学校园道路交通系统布局已成为校园规划和建设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如今,高校与社会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使校园内人流量、车流量急剧增加。许多高校教师拥有私家轿车已不算希奇,并且汽车的数量越来越多,学生骑自行车、电动车也很多。校园道路建设、校园交通管理滞后于高校的发展,一般校园道路都比较狭窄,交叉路口没有信号灯管制,也没有专职交通管理人员管理;校园内人员居住集中,上、下课时容易形成人流高峰等等原因,致使高校的交通环境日益复杂,交通事故经常发生。大学校园道路网络构成了校园的整体骨架,是联系校内各功能区之间以及校内外进行交流的纽带。校园路网不仅具有交通的功能,而且是校园各功能区的分界线,同时还可以形成校园景观节点。因此,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在校园道路的规划设计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如大学道路规划设计问题研究、校园道路交通系统布局优化研究、校园道路交通组织与规划研究、特殊地形校园道路研究、校园道路景观评价研究、校园道路路面形式多样化研究。随着近年来科教兴国战略的推行,高等学校与社会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大学校园的组织与功能也随之发生变化,校园规划建设也具有一些新的特点,如空间环境人文化和生态化、空间布局社会化和开放化、校园建筑组团化和网络化等,为此,在大学校园规划过程中对校园路网的设计应符合新的要求。
校园道路交通规划设计涉及到校园道路安全问题,关系到学生、教职工的人身、财产安全,关系到学校的治安管理秩序,关系到学校的发展与未来。对校园道路交通规划问题的探究,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大学校园交通组织指导思想,有利于保障师生员工的校内路权,建设安全、通常、舒适、便捷的校园交通环境,促进校园的和谐与稳定,对维护校园的正常教学与有效管理,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综述
周逸湖、宋泽方《高等学校建筑规划与环境设计》作者在该书校园道路绿化及管网规划一章中提纲性地论述了校园道路系统规划的一些问题。其中包括道路的特点、规划原则、车行路、步行路、自行车路的规划设计以及汽车停车场等。但没有分项深入分析。
周菊林,徐成杰等对校园道路交通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在交通管理层面提出了问题的解决办法。
黄平,郁朝鸣对大学校园交通规划与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在校园总体布局的基础上以校园交通出行需求为切入点,对校园交通网络进行了设计,并应用到了从动态交通和静态交通两个方面对校园交通进行了分类阐述和规划,并对华中师上海交通大学阂行校区交通规划当中,其研究方法实用性较强。李增彪对校园内部交通动态管理对策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静态交通的动态管理观念,并将动态管理策略应用到了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的具体实例当中。
金键对校园交通稳静化的行为意向进行了研究,通过对三所大学进行实例研究,结果表明:两组人群对机动车在校园内路边停车及行驶态度无差异,反对意见较明显。对是否限制机动车校园路边停放及行驶的稳静化措施两组亦无差异,显示支持倾向。
张先玲在对大学校园进行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提出了“步行为主、人车分流的校园交通体系建设原则”,以校园格局和功能布局为导向,科学布置可达性良好的道路系统和交通体系。
张敏,徐江华明确提出校园交通系统包括校园专用车、配套的公共设施以及相应的管理系统,并且确定了以微型自行车和电动滑板车作为校园专用车的原型,提出了“长期租用”和“随租随用”的校园公共交通运作模式。
陶邪,龚岳在总结国外经验进行的基础上,对大学校园的步行模式进行了研究,一定程度上论证了我国大学校园扩展步行交通的可行性。
孙建军,颜昌文对同济大学(本部)的校园交通构成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可行性较强的解决方案,为我国部分高校解决自身的交通问题提供了参考。
罗丙军,李淑庆提到:针对我国大学校园交通联系日趋复杂、机动化程度不断上升而引发的交通安全、交通冲突、道路拥挤、停车空间不足、环境污染破环等问题。该文章坚持“以人为本”的基础上,以确保大学校园交通安全、顺畅、环保为目标,运用大学校园空间布局、环境营造与交通组织相整合的系统设计方法,提出了大学校园道路交通系统布局优化的相关策略。
冷杰和晏克非提到:分析同济大学校园的停车设施的特性,发现这些设施所存在的问题,根据停车的问题,给出大学校园停车改善的指导思路以及大学校园停车改善方案、大学校园停车管理办法的建议。
尚华艳,林文继,黄海军提到: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园为例,通过对进出大学校园的车流量、停车能力与车位分布、停车行为等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揭示大学校园内停车行为的规律,包括各时段进出大学校园的车辆总数、平均停车时间、车位周转率等,发现停车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若干建议。该研究对其他高校有借鉴意义。
黄平,郁朝鸣,马立,刘俊提到:以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为例,通过分析大学校园空间布局和校区师生出行特征,研究大学校园交通系统本身的规律性,以绿色交通为理念探讨大学校园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的一般方法。
孙建军和颜昌文提到:以同济大学校园交通规划为例,分析了其道路网、道路分级和道路使用情况,从动态交通和静态交通两方面论述了同济大学的大学校园道路交通组织现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使同济大学校园交通规划满足规范要求。
Richard.P.Dober《Campus Design》《Campus Planning》《campus landscape》作者在这些文章中总结二次世界大战后大学校园的建设经验,强调校园规划的过程,并将校园设施进行了分类,提出对这些设施的设计标准。还从景观设计学的角度,分类讨论了校园大门,车行道,步行道,自行车道,环境小品方面分析了校园的道路系统的空间环境。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tgc/jjtys/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