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南站内部人群疏散方案优化设计
目 录
1 绪论 2
1.1课题研究背景 2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3 本文研究思路 4
2 汽车南站主体建筑结构与客流分布 5
2.1 汽车南站平面图 5
2.2 汽车南站安全出口分布 7
2.3 汽车南站旅客到站时空分析 8
3 汽车南站既有人群疏散方案分析 9
3.1 人群疏散分类 9
3.2 公共建筑疏散相关政策规范 9
3.3 汽车南站既有人群疏散方案存在问题分析 10
4 淮安市汽车南站人群疏散方案优化设计 13
4.1 疏散产生的过程 13
4.2 人群疏散疏散方案优化 16
5 Anylogic疏散仿真 17
5.1 疏散优化软件介绍 17
5.2 仿真过程 19
5.3 仿真结果分析与评价 21
致 谢 25
参考文献 26
1 绪论
1.1课题研究背景
淮安位于江苏省长江以北的核心区域,东北邻连云港,东南邻盐城,南连扬州,西南邻省会南京,西北接宿迁。淮安地处沿海地区,又临近长江,为南北往来的交通重道,区位优势独特,既作为江苏省的重要交通枢纽,又是长江三角洲北区的地区交通枢纽。淮安境内公路、水路四通八达,京沪G2、宁宿徐、淮宿、宁淮等五条高速公路在境内交汇,基本形成了一个以高速公路为框架的交通网。连淮扬镇铁路、徐宿淮盐铁路两条高铁线已开工建设,预计2019年同时建成投入运营[1] 。截至2015年底,全市公路客运量8435万人,公路货运量5572万吨[2]。
淮安汽车客运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南站按交通部一级汽车客运站标准建设,占地面积约为86600平方米,主站房总建筑面积约11530平方米,主体建筑为三层,工程总投资8000万元,工期8个月。为了方便旅客购票、候车,售票大厅约有1000平方米,售票窗口设有10个,候车大厅约4000平方米,拥有26个发车门号,场地可以同时停泊100余辆车。淮安汽车客运南站在设计过程中,统筹考虑了市区的公交客运,设置了多条公交线路的车辆周转站和规范的出租车停靠站,专门辟有社会车辆和非机动车停放区[3]。
淮安市汽车南站设有自动消防控制系统:消防控制室、防火卷帘、排防排烟、防火门、应急照明、疏散指示、疏散通道等。消防箱49个,内有消火栓、灭火机200多只,室外消火栓8个,分布在站房、站场各个明显主要部位便于取出使用。
与一般建筑相比,车站内部人群聚集的过程相互影响、相互干扰,以至于人群疏散进度缓慢,拥挤情况加剧。汽车南站作为淮安市的一个交通枢纽,客流量较大。然而通过对汽车南站的实地调研,我发现汽车南站在人群疏散方面虽然一定的安排,但依然存在着许多不足的方面,如:1)没有明确的应急疏散通道;2)在客运高峰的日子没有做好人群分流,大厅过于拥挤;3)应急照明灯过少。因此研究优化淮安汽车南站内部人群疏散是十分迫切。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郝然、鲁瑶在分析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基础之后,与北京南站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说明其突发事件应急疏散预案指标的评价原则,并建立对应的应急疏散预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该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针对北京南站突发性事件内部人群应急疏散预案进行研究与评价,得到的结果比较理想。该评价方法能够提供对于应急疏散预案细致、精确的分析,也对定制新的应急疏散预案提供了指导意义[4]。
乔力伟研究了在火灾条件下的人员流动的影响因素,包括建筑内的总人员数量、单位面积上的人员数量、人员流动速率以及建筑结构的空间特征。并且,重点解释了火源在不同位置分布下的对人员疏散时间和疏散路线的影响,以及不同火灾产物对主体建筑内部人群疏散的影响,研究了各个内部空间的人员逃生时间对疏散能力的影响以及火灾情况下汽车站内部人群疏散行动能力与疏散设备的特征,并在应急疏散管理和应急组织制度保证两个方面的讨论下,落实了候车厅疏散能力的计算方法[5]。
王富章、王英杰、李平在大型公共建筑内部应急疏散问题研究方法、中外典型的公共建筑物应急疏散仿真软件及数学模拟疏散模型的基础上,为研究我国大型客运站旅客应急疏散模型提供借鉴[6]。
李迎强在研究了公共建筑内部的人员的聚集性,人流密度与步行速率成反比,以及人群心理相互影响等特点后,按照人员流动的不同性质特点,公共建筑疏散可分为紧急疏散,正常疏散,集中疏散以及连续疏散。我国研发的公共建筑人流疏散模式主要为网络节点摸型,主要疏散方式有群集疏散模型、地下商业建筑疏散预侧模型、大型客运站旅客应急疏散摸型等[7]。
陆宽分析研究国内外研究现状之后,一方面对大型客运站突发事件人群疏散问题开展系统研究。另一方面,深入了解了大型客运站智能化应急系统的整体框架与方式,在对专家系统的特点、分类、结构、性能等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研究开发大型客运站智能化人群疏散应急信息发布系统的整体框架和模块设计及应用方法。在大型客运站内部结构和突发事件情况下,了解人群应急疏散时设备联动及标识信息发布的特点,并且运用计算机编程语言C++实行了系统编辑,系统人机界面功能主要有应急方案生成与发布、数据库浏览和维护、知识库维护、标识信息维护与地图信息显示与维护、突发事件统计分析等内容[8]。
1.2.2 国外研究现状
J.P.Yuan,Z.Fang,Y.C.Wang在计算机疏散模型已经广泛用于防火安全建筑设计之中的情况下,提出了在大型复杂建筑中整合两种网络方式的高效详细的疏散评估综合方式[9]。
Villamil M B研究了特殊情况下行人的行为特征,包括;每个人都希望以自己最快的速度逃生;每个人都希望选择最短的路径逃生;人越了解环境,越清楚最短路径的位置;个体的慌乱情绪会使出口处变得拥挤,出现拱形,出口附近的人员流动速度缓慢,出现“欲速则不达”的现象;人群拥挤甚至会引起一些人摔倒,更加阻碍了出口流速;恐慌的人群往往集中在一个出口处,而忽略其他的出口;过分多的人群拥挤会造成出口处墙面的倒塌,导致其他伤害[10]。
Helbing为成功地再现了群体效应等经典的人员疏散行为,把人员的行为反应量化为作用力,即社会力,添加到人员疏散模型中,从而取得了重大进展[11]。
Belin运用模糊理论对机舱内疏散进行研究,在建立疏散模型时,把人员对于自己所在区域位置的判断是模糊不清的情况考虑在内,加入人群的模糊因素建立疏散模型,对疏散过程和建筑内部疏散能力进行模拟仿真,使仿真结果更接近实际情况[12]。
1.3 本文研究思路
1.3.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绪论,收集和整理资料,分析归纳国内外对汽车客运站、公共场所的人群疏散方案以及优化策略,结合淮安的城市总体规划,提出淮安市汽车南站内部人群疏散方案优化的必要性。
第一部分,从淮安市汽车南站主体结构调查入手,调查淮安市汽车南站主体建筑结构及客流分布规律。包括淮安汽车南站平面图,原有人群疏散线路图等,以及,把整个客运站分成候车南厅、售票厅、候车北厅三个部分开展调查。
1 绪论 2
1.1课题研究背景 2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3 本文研究思路 4
2 汽车南站主体建筑结构与客流分布 5
2.1 汽车南站平面图 5
2.2 汽车南站安全出口分布 7
2.3 汽车南站旅客到站时空分析 8
3 汽车南站既有人群疏散方案分析 9
3.1 人群疏散分类 9
3.2 公共建筑疏散相关政策规范 9
3.3 汽车南站既有人群疏散方案存在问题分析 10
4 淮安市汽车南站人群疏散方案优化设计 13
4.1 疏散产生的过程 13
4.2 人群疏散疏散方案优化 16
5 Anylogic疏散仿真 17
5.1 疏散优化软件介绍 17
5.2 仿真过程 19
5.3 仿真结果分析与评价 21
致 谢 25
参考文献 26
1 绪论
1.1课题研究背景
淮安位于江苏省长江以北的核心区域,东北邻连云港,东南邻盐城,南连扬州,西南邻省会南京,西北接宿迁。淮安地处沿海地区,又临近长江,为南北往来的交通重道,区位优势独特,既作为江苏省的重要交通枢纽,又是长江三角洲北区的地区交通枢纽。淮安境内公路、水路四通八达,京沪G2、宁宿徐、淮宿、宁淮等五条高速公路在境内交汇,基本形成了一个以高速公路为框架的交通网。连淮扬镇铁路、徐宿淮盐铁路两条高铁线已开工建设,预计2019年同时建成投入运营[1] 。截至2015年底,全市公路客运量8435万人,公路货运量5572万吨[2]。
淮安汽车客运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南站按交通部一级汽车客运站标准建设,占地面积约为86600平方米,主站房总建筑面积约11530平方米,主体建筑为三层,工程总投资8000万元,工期8个月。为了方便旅客购票、候车,售票大厅约有1000平方米,售票窗口设有10个,候车大厅约4000平方米,拥有26个发车门号,场地可以同时停泊100余辆车。淮安汽车客运南站在设计过程中,统筹考虑了市区的公交客运,设置了多条公交线路的车辆周转站和规范的出租车停靠站,专门辟有社会车辆和非机动车停放区[3]。
淮安市汽车南站设有自动消防控制系统:消防控制室、防火卷帘、排防排烟、防火门、应急照明、疏散指示、疏散通道等。消防箱49个,内有消火栓、灭火机200多只,室外消火栓8个,分布在站房、站场各个明显主要部位便于取出使用。
与一般建筑相比,车站内部人群聚集的过程相互影响、相互干扰,以至于人群疏散进度缓慢,拥挤情况加剧。汽车南站作为淮安市的一个交通枢纽,客流量较大。然而通过对汽车南站的实地调研,我发现汽车南站在人群疏散方面虽然一定的安排,但依然存在着许多不足的方面,如:1)没有明确的应急疏散通道;2)在客运高峰的日子没有做好人群分流,大厅过于拥挤;3)应急照明灯过少。因此研究优化淮安汽车南站内部人群疏散是十分迫切。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郝然、鲁瑶在分析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基础之后,与北京南站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说明其突发事件应急疏散预案指标的评价原则,并建立对应的应急疏散预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该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针对北京南站突发性事件内部人群应急疏散预案进行研究与评价,得到的结果比较理想。该评价方法能够提供对于应急疏散预案细致、精确的分析,也对定制新的应急疏散预案提供了指导意义[4]。
乔力伟研究了在火灾条件下的人员流动的影响因素,包括建筑内的总人员数量、单位面积上的人员数量、人员流动速率以及建筑结构的空间特征。并且,重点解释了火源在不同位置分布下的对人员疏散时间和疏散路线的影响,以及不同火灾产物对主体建筑内部人群疏散的影响,研究了各个内部空间的人员逃生时间对疏散能力的影响以及火灾情况下汽车站内部人群疏散行动能力与疏散设备的特征,并在应急疏散管理和应急组织制度保证两个方面的讨论下,落实了候车厅疏散能力的计算方法[5]。
王富章、王英杰、李平在大型公共建筑内部应急疏散问题研究方法、中外典型的公共建筑物应急疏散仿真软件及数学模拟疏散模型的基础上,为研究我国大型客运站旅客应急疏散模型提供借鉴[6]。
李迎强在研究了公共建筑内部的人员的聚集性,人流密度与步行速率成反比,以及人群心理相互影响等特点后,按照人员流动的不同性质特点,公共建筑疏散可分为紧急疏散,正常疏散,集中疏散以及连续疏散。我国研发的公共建筑人流疏散模式主要为网络节点摸型,主要疏散方式有群集疏散模型、地下商业建筑疏散预侧模型、大型客运站旅客应急疏散摸型等[7]。
陆宽分析研究国内外研究现状之后,一方面对大型客运站突发事件人群疏散问题开展系统研究。另一方面,深入了解了大型客运站智能化应急系统的整体框架与方式,在对专家系统的特点、分类、结构、性能等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研究开发大型客运站智能化人群疏散应急信息发布系统的整体框架和模块设计及应用方法。在大型客运站内部结构和突发事件情况下,了解人群应急疏散时设备联动及标识信息发布的特点,并且运用计算机编程语言C++实行了系统编辑,系统人机界面功能主要有应急方案生成与发布、数据库浏览和维护、知识库维护、标识信息维护与地图信息显示与维护、突发事件统计分析等内容[8]。
1.2.2 国外研究现状
J.P.Yuan,Z.Fang,Y.C.Wang在计算机疏散模型已经广泛用于防火安全建筑设计之中的情况下,提出了在大型复杂建筑中整合两种网络方式的高效详细的疏散评估综合方式[9]。
Villamil M B研究了特殊情况下行人的行为特征,包括;每个人都希望以自己最快的速度逃生;每个人都希望选择最短的路径逃生;人越了解环境,越清楚最短路径的位置;个体的慌乱情绪会使出口处变得拥挤,出现拱形,出口附近的人员流动速度缓慢,出现“欲速则不达”的现象;人群拥挤甚至会引起一些人摔倒,更加阻碍了出口流速;恐慌的人群往往集中在一个出口处,而忽略其他的出口;过分多的人群拥挤会造成出口处墙面的倒塌,导致其他伤害[10]。
Helbing为成功地再现了群体效应等经典的人员疏散行为,把人员的行为反应量化为作用力,即社会力,添加到人员疏散模型中,从而取得了重大进展[11]。
Belin运用模糊理论对机舱内疏散进行研究,在建立疏散模型时,把人员对于自己所在区域位置的判断是模糊不清的情况考虑在内,加入人群的模糊因素建立疏散模型,对疏散过程和建筑内部疏散能力进行模拟仿真,使仿真结果更接近实际情况[12]。
1.3 本文研究思路
1.3.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绪论,收集和整理资料,分析归纳国内外对汽车客运站、公共场所的人群疏散方案以及优化策略,结合淮安的城市总体规划,提出淮安市汽车南站内部人群疏散方案优化的必要性。
第一部分,从淮安市汽车南站主体结构调查入手,调查淮安市汽车南站主体建筑结构及客流分布规律。包括淮安汽车南站平面图,原有人群疏散线路图等,以及,把整个客运站分成候车南厅、售票厅、候车北厅三个部分开展调查。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tgc/jjtys/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