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运集团的业务流程再造设计(附件)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的效益不断下降。众多企业都面临着一个突出矛盾,就是企业战略与过程不匹配。尤其是我国传统运输企业内部体制落后并且受到现代物流企业巨大的冲击,所以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已成为长远发展必然趋势,而转型成功的关键就是企业流程再造。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讨论首先是研究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以及业务流程再造理论的内涵、原则、方法;其次论述传统物流和现代物流的关系;接着分析淮安交运集团现有业务流程并剖析淮安交运集团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最后确定淮安交运集团企业应由传统运输型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的方案并提出业务流程再造的原则和方案。关键词 淮安交运集团,业务流程再造,方案设计
目 录
1 引言 1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2
2 业务流程再造理论概述 4
2.1 业务流程再造理论的内涵 4
2.2 业务流程再造理论的原则 4
2.3 业务流程再造理论的主要方法 5
3 传统运输企业与现代物流企业对比分析 6
3.1 传统运输企业概述 6
3.2 现代物流企业概述 7
3.3 传统运输企业与现代物流企业的联系与区别 7
3.4 传统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的本质 9
4 淮安交运集团业务流程分析 10
4.1 淮安交运集团简介 10
4.2 淮安交运集团现行业务流程分析 10
4.3 淮安交运集团转型的机遇与挑战 12
5 淮安交运集团业务流程再造设计 14
5.1 淮安交运集团转型体制方案设计 14
5.2 淮安交运集团业务流程再造方案设计 17
结论 23
致谢 24
参考文献 25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快速发展,企业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企业的效益不断降低。众多企业都面临着一个突出矛盾,就是企业制定的战略目标与过程不匹配。尤其是我国传统运输企业内部体制落后且物流活动效率低,所以传统运输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已成为长远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此转型过程中,业务流程再造是关键。
1.1.2 研究意义
传统运输企业转型的意义是可以用尽量短的时间,借鉴一些企业转型过程中的经验,学习如何对企业业务流程进行再造,并且在企业转型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重新配置企业资源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效用,为企业创造最佳效益。在转型的过程中,我们首先需要学习借鉴国内外转型成功企业的经验,再根据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合理引进。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美国管理大师Hammer在1990年发表了一篇名为《重组:不是自动化,而是改造》的文章,该文章提出了一种改进企业管理的新方法。1995年Hammer在与Steven Stanton合著的《再造革命》一书中回答了人们对再造的质疑[1]。他在1997年出版的《超越再造》一书中,总结了再造理论的问题,并且澄清了实践中的混乱概念。Hammer认为对于企业管理者主要的挑战是废除不增值的工作环节,而非运用技术使其自动化[2]。
詹姆斯?钱皮在《企业X再造》中提出了X再造的概念:通过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重新组织与规划跨越企业界限的业务流程,以实现营商绩效的突破性提升[3]。
业务流程理论发展的初始阶段,它再造所强调的重点是组织内部的业务分析以及作业流程的设计。企业为了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客户服务水平,就必须进行业务流程再造。从根本上重新思考设计业务流程,删减优化有问题的环节,提高整个流程的效率,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满足客户的各种需求。但在1995年后,对业务流程再造理论的研究的越来越少。之后对于业务流程管理研究逐渐兴起,它被认为是业务流程再造的延续,受到管理学及企业界的广泛关注。
1.2.2 国内研究现状
田文江、孙树生在《基于管理一体化的业务流程再造》中提出,传统企业太过于重视分工和职能部门的划分,这导致了企业经营成本变高、经营效率变低,阻碍了企业的经营发展。业务流程再造的着重点是分工和协作的完整性,流程型企业更能清晰地表现出分工与协作。
黄艾舟、梅绍祖在《超越BPR——流程管理的管理思想研究》中提出了流程管理的新概念,将流程管理定义为一种以规范化的构造端到端的卓越业务流程为中心,以持续的提高组织业务绩效为目的的系统化方法,流程管理重视的是规范化、系统化地进行改造,指出业务流程再造不一定对企业原有业务流程进行彻底的重新设计,而是应该对流程进行规范的设计,存在问题的流程进行重新设计,问题不大的进行优化[4]。
水藏玺在《流程优化与再造》中提出了企业进行业务流程优化与再造的基本方法论,包括以下七个步骤:提出企业发展战略,企业价值链分析,流程体系规划,流程现状描述,流程问题分析,流程优化与再造,流程配套设计[5]。
褚跃龙在《基于信息化的企业业务流程优化原则及实施路径》中提出在企业业务流程再造的过程中,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传递信息会大大缩短传递时间,降低信息失真和重复录入等[6]。
我国无论在研究还是实践中则更多的是在介绍、摸索、学习的过程中。因为不同企业的业务内容、经营范围和模式、以及他们面临的内外环境存在差异。所以,还没有统一的或者标准化的模型或基准可供不同的企业学习。在实践中,对于不同的企业来说,存在不同的改造方法和最佳流程。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1.3.1 研究思路
目 录
1 引言 1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2
2 业务流程再造理论概述 4
2.1 业务流程再造理论的内涵 4
2.2 业务流程再造理论的原则 4
2.3 业务流程再造理论的主要方法 5
3 传统运输企业与现代物流企业对比分析 6
3.1 传统运输企业概述 6
3.2 现代物流企业概述 7
3.3 传统运输企业与现代物流企业的联系与区别 7
3.4 传统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的本质 9
4 淮安交运集团业务流程分析 10
4.1 淮安交运集团简介 10
4.2 淮安交运集团现行业务流程分析 10
4.3 淮安交运集团转型的机遇与挑战 12
5 淮安交运集团业务流程再造设计 14
5.1 淮安交运集团转型体制方案设计 14
5.2 淮安交运集团业务流程再造方案设计 17
结论 23
致谢 24
参考文献 25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快速发展,企业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企业的效益不断降低。众多企业都面临着一个突出矛盾,就是企业制定的战略目标与过程不匹配。尤其是我国传统运输企业内部体制落后且物流活动效率低,所以传统运输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已成为长远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此转型过程中,业务流程再造是关键。
1.1.2 研究意义
传统运输企业转型的意义是可以用尽量短的时间,借鉴一些企业转型过程中的经验,学习如何对企业业务流程进行再造,并且在企业转型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重新配置企业资源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效用,为企业创造最佳效益。在转型的过程中,我们首先需要学习借鉴国内外转型成功企业的经验,再根据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合理引进。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美国管理大师Hammer在1990年发表了一篇名为《重组:不是自动化,而是改造》的文章,该文章提出了一种改进企业管理的新方法。1995年Hammer在与Steven Stanton合著的《再造革命》一书中回答了人们对再造的质疑[1]。他在1997年出版的《超越再造》一书中,总结了再造理论的问题,并且澄清了实践中的混乱概念。Hammer认为对于企业管理者主要的挑战是废除不增值的工作环节,而非运用技术使其自动化[2]。
詹姆斯?钱皮在《企业X再造》中提出了X再造的概念:通过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重新组织与规划跨越企业界限的业务流程,以实现营商绩效的突破性提升[3]。
业务流程理论发展的初始阶段,它再造所强调的重点是组织内部的业务分析以及作业流程的设计。企业为了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客户服务水平,就必须进行业务流程再造。从根本上重新思考设计业务流程,删减优化有问题的环节,提高整个流程的效率,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满足客户的各种需求。但在1995年后,对业务流程再造理论的研究的越来越少。之后对于业务流程管理研究逐渐兴起,它被认为是业务流程再造的延续,受到管理学及企业界的广泛关注。
1.2.2 国内研究现状
田文江、孙树生在《基于管理一体化的业务流程再造》中提出,传统企业太过于重视分工和职能部门的划分,这导致了企业经营成本变高、经营效率变低,阻碍了企业的经营发展。业务流程再造的着重点是分工和协作的完整性,流程型企业更能清晰地表现出分工与协作。
黄艾舟、梅绍祖在《超越BPR——流程管理的管理思想研究》中提出了流程管理的新概念,将流程管理定义为一种以规范化的构造端到端的卓越业务流程为中心,以持续的提高组织业务绩效为目的的系统化方法,流程管理重视的是规范化、系统化地进行改造,指出业务流程再造不一定对企业原有业务流程进行彻底的重新设计,而是应该对流程进行规范的设计,存在问题的流程进行重新设计,问题不大的进行优化[4]。
水藏玺在《流程优化与再造》中提出了企业进行业务流程优化与再造的基本方法论,包括以下七个步骤:提出企业发展战略,企业价值链分析,流程体系规划,流程现状描述,流程问题分析,流程优化与再造,流程配套设计[5]。
褚跃龙在《基于信息化的企业业务流程优化原则及实施路径》中提出在企业业务流程再造的过程中,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传递信息会大大缩短传递时间,降低信息失真和重复录入等[6]。
我国无论在研究还是实践中则更多的是在介绍、摸索、学习的过程中。因为不同企业的业务内容、经营范围和模式、以及他们面临的内外环境存在差异。所以,还没有统一的或者标准化的模型或基准可供不同的企业学习。在实践中,对于不同的企业来说,存在不同的改造方法和最佳流程。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1.3.1 研究思路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tgc/jjtys/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