枚乘路线控方案设计(附件)

基于相邻信号交叉口交通流的到达特性,分析了干线协调控制的内在机理,根据干线协调控制的参考数据以及选用依据,对淮安市枚乘路的交通现状进行探究,通过对车辆在交叉口的平均排队长度、平均速度以及交叉口的车流量等因素,建立了枚乘路协调控制的模型,通过计算其相关基本参数,并以数解法得出了相位差,进行了配时、模拟,得出结论并优化时序,实现干线的协调控制。关键词干线协调;方案优化;枚乘路。
目录
1 绪论 1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3 研究内容 2
2 干线协调控制基本理论的介绍 3
2.1 干线协调控制的概念 3
2.2 干线协调控制基本参数 3
2.3 交通信号干线协调控制评价指标 4
2.4 协调方式 6
2.5 配时设计 7
3 枚乘路干线协调控制系统的选定及周边环境 9
3.1 枚乘路大体概况 10
3.2 干线协调控制系统的选定 10
3.3 选定系统的周边环境 11
4 枚乘路信号协调控制交叉口信号配时 11
4.1 选定系统的相关调查数据 11
4.2 选定系统信号协调控制信号配时 12
5 协调控制方案和现行方案的仿真对比 21
5.1 交通仿真软件及方法 21
5.2 协调控制方案和现行方案vissim仿真情况对比 21
5.3 枚乘路协调控制总体评价 23
结论 24
致 谢 25
参 考 文 献 26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随着车辆数量的指数增长,城市地区的交通控制正变得越来越复杂。 扩大道路网络以适应增加的车辆数量不是社会可行的选择,并且通过适当调整交通流量来增加现有基础设施的利用率是必不可少的。 引入交通信号来控制交通流量,从而提高道路使用者的安全性。
在城市的道路线路中,道路中主要的道路的交通压力相对较大,因此,研究城市主要道路的交通控制方法,使得交通主要道路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的协调控制有显著提升,对减少主要道路上的车辆停放和停车延误,改善城市道路交通形式具有重要意义[1]。城市干线交通信号的协调控制是相对控制方便、通用的控制手段。其主要参数是信号周期,绿色信号比率和每个交叉点的相位差。由此产生的信号时序允许车辆遇到尽可能少的红灯或没有红灯,以减少延迟和停止速率。
我国大部分中线城市,正在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干线协调控制,并且因为主要道路的交通特性和它的重要程度十分凸显,所以干线协调控制的应用性非常被看好。而相比较更大的城市,由于线控实则是面控的简化形式,所以小范围的应用线控,先从单点协调控制入手,再过渡到干线协调控制更为科学,也为区域协调控制提供了更好的基础[2]。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概况
过去几十年来,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数量有所增加,例如,新加坡
国立大学4号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的Srinivasan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布式多主体的交通信号控制。它用于优化城市干线网络中的绿灯时间,以减少车辆的总行程时间和延迟时间。PARAMICS软件被用作模拟新加坡中央商务区29个信号交叉口的平台,并测试在不同交通场景提出的多智能体交通信号控制的性能。与分层多智能体系统(HMS),协作集成(CE)和激励控制等其他交通控制系统相比,所提出的多智能体强化学习(RLA)信号控制显著提高了平均时间延迟和速度[3]。水晶利德曼的阿黛勒豪提出多智能体方法的一致性评价城市交通控制[4]。
国内研究概况
国内的学者也对城市交通信号控制进行了许多的研究。其中,孔向杰、冯霞、庄林、沈国江提出了解决城市动脉交通协调控制问题的一种新的智能控制策略[5]。整个控制结构包括 两个层协调层和控件层,公共周期时间、拆分、入站偏移量和出站偏移量在协调层中计算。根据密钥交叉口的交通流饱和度, 采用模糊规则对公共周期时间进行调整。此外,通过ar tificial 神经网络实现模糊规则, 提高控制系统的鲁棒性[6]。根据历史和实时交通信息计算分割。偏移量是按实时平均速度计算的。控制层确定相组成, 并在每个周期结束时调整拆分。该控制策略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提高沿主干道各方向的车辆通过局部交叉口的可能性, 而绿色信号时间的效用效率处于较高水平。实际应用结果表明, 该方法能有效降低道路上平均行驶时间和平均停车次数, 提高公路车辆的平均行驶速度。 黄辉先等人实现了在现行周期的基础上,预测并且优化下个周期的交通流量,研究了单点四相位信号的协调控制问题。
1.3 研究内容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 翻阅了与之有关的刊物、书籍、文献等资料,了解本次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和国内外相关的目前科研情况。
(2) 阐述了城市干线协调控制的相关概念,并分析了干线协调控制的选用条件与依据以及干线相关特征要素,以车辆延误、排队平均长度和车辆平均行驶速度等来介绍信号控制系统的评价指标,全面地介绍了城市干线路线协调控制的方法。
(3) 分析淮安市枚乘路情况,阐述了干线协调控制优化与仿真对该干线车辆通行以及其他方面发展的重要程度,在掌握国内外的一些干线协调控制的科研情况和实施结果以后,分析现状研究的不足,并提出自己的研究观点。
(4) 通过实地调查得出交叉口交通量,车道数,人流量,非机动车数量,绿化带,公交车,红绿灯周期等数据,进行信号配时仿真,得出仿真评价报告数据。
(5) 根据仿真评价报告数据进行干干线协调控制优化,并重新仿真,得出评价报告。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tgc/jjtys/22.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