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接驳的市公共自行车系统布局优化设计
随着公共自行车的逐步普及和越来越多配套设施的完善,使其可以与其它大型公共交通进行接驳。公共自行车可以很大程度上承载一部分城市交通量,从而缓解交通压力,疏通城市路网。文章主要通过调查淮安市有轨电车和公共自行车的发展现状及不足,对其使用性能等特征进行详细分析;然后结合车辆保有率等数据指标,对公共自行车租赁点车辆投放数及车桩投放数进行分析;运用双层规划选址模型理论对规划点附近备选租赁点进行建模,并结合公共自行车租赁点选址影响因素及配置原则;最后通过对计算模型的解答,分析结果的可行性;通过与现有租赁点的对比,对现有租赁点提出优化设计方案。关键词 有轨电车,公共自行车,租赁点,优化设计
目 录
1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目的及其意义 1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4 研究内容及思路 3
2 淮安市公共自行车出行特性分析 4
2.1 淮安市公共自行车系统调查 5
2.2 出行者特性调查 7
2.3 接驳特性调查 9
3 基于接驳的淮安市公共自行车系统布局现状分析 11
3.1 淮安市轨道交通发展 11
3.2 有轨电车周围公共自行车站点布局现状分析 15
3.3 面向有轨电车接驳的淮安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存在的问题 15
4 面向有轨电车接驳的公共自行车站点布局优化设计 17
4.1 租赁点布局及配置原则 17
4.2 租赁点布局规划思路 17
4.3 租赁点布设影响因素分析 18
4.4 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密度 18
4.5 面向有轨电车接驳的城市公共自行车站点双层选址规划模型构建 20
5 面向有轨电车接驳的城市公共自行车站点车桩数和车辆投放数分析 23
5.1 公共自行车保有率分析 23
5.2 自行车站点离有轨电车站点距离分析 24
5.3 站点高峰时期借还车分析 24
5.4 租赁点投放车辆数与车桩数的分析 25
6 实例分析——淮安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市有轨电车淮海东路站区域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布局优化设计 26
6.1 淮海东路站区域现有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分析 26
6.2 基于双层选址规划模型公共自行车租赁点的选址及优化设计 27
6.3 方案对比与优化建议 28
结 论 30
致 谢 31
参 考 文 献 32
附 录A 33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近20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城市私家车的数量越来越多,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交通拥挤问题和全球石油紧缺问题都越来越严重,我国也不例外。最近几年,政府采取摇号上牌、单双号限制行车等一系列措施,旨在降低居民出行选取私家车的比率。同时政府也在大力促进公共交通的发展,地铁、轻轨、BRT和巴铁的发展已经能满足居民日常市内出行的需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系统,已经成为各市工作的重中之重。2013年1月,国务院下发《(国发[2012]64号)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公共交通的“总体发展目标”为“构建以公共交通为主的城市及动画出行系统,同时改善步行、自行车的出行条件”。
在上述背景下,本文研究面向接驳的淮安市公共自行车与有轨电车的系统布局和优化设计。但是由于居民聚集点的分布不均和淮安有轨电车路线的有限性,现有路线式公共交通无法满足所有人的出行需求。同时,随着低碳出行、绿色交通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公共自行车的出行又降低了居民出行的成本,而自行车能出入各种交通目的地的特点,又能很好的与其它公共交通进行接驳,能够满足不同人群对于各自的出行需求,在将来,组合出行将会取代单一交通方式出行。组合出行中,最简单的就是公共自行车与城市公共交通的接驳,而政府只需合理规划各自行车的站点设置,实现自行车的有效利用,就能改善城市交通出行方式和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也方便居民的出行。
本文研究面向接驳的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布局优化设计,收集资料,了解现有的公共自行车站点的分布点,了解其设计原理、理论及影响分布因素,结合自己实际调查所得的轨道交通附近公共自行车站点具体数据,优化现有站点布局,研究租赁点车桩数及车辆数的投放问题,以此来契合淮安文明城市建设及绿色城市的建设理念。
1.2 研究目的及其意义
1、公交系统、地铁系统及其它同类型交通系统,虽然解决了居民远距离出行的难题,但3公里以内短距离的舒适度还不能满足要求。本文主要研究淮安市公共自行车和有轨电车的接驳。现阶段,居民出行“大动脉”已有,而公共自行车与轨道交通等的接驳,则扩充了无数与之相连的“毛细血管”。居民可以完成从始端到终端的无缝连接式的公共交通,提高了居民出行的舒适度,达到了绿色城市的建设。
2、在各种交通方式的衔接中,除去步行,公共自行车更加节能环保。而且在近距离尤其是步行超5分钟以上的长度时,自行车比其它诸如步行、公交等接驳交通更加合理与舒适,且其高效灵活、费用低廉。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以淮安市轨道交通即有轨电车一号线与其附近公共自行车的接驳为例进行研究,通过研究有轨电车各交通站点的流量、附近居民区以及大型人群聚集点的分布,通过合理科学的方法规划自行车租赁点的选址、车桩数及车辆数的投放,从而完成居民出行从有轨电车到公共自行车再到目的地的无缝衔接,提升居民出行舒适度缓解淮安市目前高峰时期的交通压力,从而建设绿色、文明、低碳淮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为响应国家“低碳出行”和“绿色环保”的号召,国内许多城市大力发展公共交通,肯定了公共交通对于城市居民出行的重要意义。但是,政府发展轨道交通多以经济发展为主要因素,随着近年来城市公共自行车在城市的普及,自行车系统并不能很好地和城市之前建设的大型公共交通系统衔接起来。自行车租赁点的不合理设计,导致自行车的利用效率很低,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居民出行多以“公交+步行”或“轨道交通+步行”为主[1]。
理论研究方面,罗海星从出行者选择目的地行为入手,运用多远Logit模型、Lingo编程运算对进行公共自行车租赁点的选址[2];刘伟丹通过对出行时间、费用、舒适度成本的广义成本模型,利用最短路径法研究自行车换乘[3];李旭宏、卢静等人利用双层规划模型作为设计方法来计算公共自行车在区域内的选址[4];董红召等针对公共自行车时空上分布不均衡问题,研究服务点动态需求特性,在模糊时间窗约束下,用滚动时域调度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获得动态调度计划[5]。
目 录
1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目的及其意义 1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4 研究内容及思路 3
2 淮安市公共自行车出行特性分析 4
2.1 淮安市公共自行车系统调查 5
2.2 出行者特性调查 7
2.3 接驳特性调查 9
3 基于接驳的淮安市公共自行车系统布局现状分析 11
3.1 淮安市轨道交通发展 11
3.2 有轨电车周围公共自行车站点布局现状分析 15
3.3 面向有轨电车接驳的淮安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存在的问题 15
4 面向有轨电车接驳的公共自行车站点布局优化设计 17
4.1 租赁点布局及配置原则 17
4.2 租赁点布局规划思路 17
4.3 租赁点布设影响因素分析 18
4.4 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密度 18
4.5 面向有轨电车接驳的城市公共自行车站点双层选址规划模型构建 20
5 面向有轨电车接驳的城市公共自行车站点车桩数和车辆投放数分析 23
5.1 公共自行车保有率分析 23
5.2 自行车站点离有轨电车站点距离分析 24
5.3 站点高峰时期借还车分析 24
5.4 租赁点投放车辆数与车桩数的分析 25
6 实例分析——淮安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市有轨电车淮海东路站区域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布局优化设计 26
6.1 淮海东路站区域现有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分析 26
6.2 基于双层选址规划模型公共自行车租赁点的选址及优化设计 27
6.3 方案对比与优化建议 28
结 论 30
致 谢 31
参 考 文 献 32
附 录A 33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近20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城市私家车的数量越来越多,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交通拥挤问题和全球石油紧缺问题都越来越严重,我国也不例外。最近几年,政府采取摇号上牌、单双号限制行车等一系列措施,旨在降低居民出行选取私家车的比率。同时政府也在大力促进公共交通的发展,地铁、轻轨、BRT和巴铁的发展已经能满足居民日常市内出行的需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系统,已经成为各市工作的重中之重。2013年1月,国务院下发《(国发[2012]64号)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公共交通的“总体发展目标”为“构建以公共交通为主的城市及动画出行系统,同时改善步行、自行车的出行条件”。
在上述背景下,本文研究面向接驳的淮安市公共自行车与有轨电车的系统布局和优化设计。但是由于居民聚集点的分布不均和淮安有轨电车路线的有限性,现有路线式公共交通无法满足所有人的出行需求。同时,随着低碳出行、绿色交通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公共自行车的出行又降低了居民出行的成本,而自行车能出入各种交通目的地的特点,又能很好的与其它公共交通进行接驳,能够满足不同人群对于各自的出行需求,在将来,组合出行将会取代单一交通方式出行。组合出行中,最简单的就是公共自行车与城市公共交通的接驳,而政府只需合理规划各自行车的站点设置,实现自行车的有效利用,就能改善城市交通出行方式和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也方便居民的出行。
本文研究面向接驳的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布局优化设计,收集资料,了解现有的公共自行车站点的分布点,了解其设计原理、理论及影响分布因素,结合自己实际调查所得的轨道交通附近公共自行车站点具体数据,优化现有站点布局,研究租赁点车桩数及车辆数的投放问题,以此来契合淮安文明城市建设及绿色城市的建设理念。
1.2 研究目的及其意义
1、公交系统、地铁系统及其它同类型交通系统,虽然解决了居民远距离出行的难题,但3公里以内短距离的舒适度还不能满足要求。本文主要研究淮安市公共自行车和有轨电车的接驳。现阶段,居民出行“大动脉”已有,而公共自行车与轨道交通等的接驳,则扩充了无数与之相连的“毛细血管”。居民可以完成从始端到终端的无缝连接式的公共交通,提高了居民出行的舒适度,达到了绿色城市的建设。
2、在各种交通方式的衔接中,除去步行,公共自行车更加节能环保。而且在近距离尤其是步行超5分钟以上的长度时,自行车比其它诸如步行、公交等接驳交通更加合理与舒适,且其高效灵活、费用低廉。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以淮安市轨道交通即有轨电车一号线与其附近公共自行车的接驳为例进行研究,通过研究有轨电车各交通站点的流量、附近居民区以及大型人群聚集点的分布,通过合理科学的方法规划自行车租赁点的选址、车桩数及车辆数的投放,从而完成居民出行从有轨电车到公共自行车再到目的地的无缝衔接,提升居民出行舒适度缓解淮安市目前高峰时期的交通压力,从而建设绿色、文明、低碳淮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为响应国家“低碳出行”和“绿色环保”的号召,国内许多城市大力发展公共交通,肯定了公共交通对于城市居民出行的重要意义。但是,政府发展轨道交通多以经济发展为主要因素,随着近年来城市公共自行车在城市的普及,自行车系统并不能很好地和城市之前建设的大型公共交通系统衔接起来。自行车租赁点的不合理设计,导致自行车的利用效率很低,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居民出行多以“公交+步行”或“轨道交通+步行”为主[1]。
理论研究方面,罗海星从出行者选择目的地行为入手,运用多远Logit模型、Lingo编程运算对进行公共自行车租赁点的选址[2];刘伟丹通过对出行时间、费用、舒适度成本的广义成本模型,利用最短路径法研究自行车换乘[3];李旭宏、卢静等人利用双层规划模型作为设计方法来计算公共自行车在区域内的选址[4];董红召等针对公共自行车时空上分布不均衡问题,研究服务点动态需求特性,在模糊时间窗约束下,用滚动时域调度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获得动态调度计划[5]。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tgc/jjtys/176.html